第7章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16K)_第1页
第7章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16K)_第2页
第7章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16K)_第3页
第7章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16K)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7 章 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7.1 总位能泛函转换形式及其应用由§ 5.1 节中的( 5-16)式,定义了总位能泛函,即P A(ij ) Fi ui dVTi ui dS( 5-16)VS该泛函为单变量变分原理,其自变量要求满足位移应变关系及位移边界条件,即ij1 (ui , ju j ,i ) ,在 V 内2uiui 0 ,在 S 上所以,这种变分原理是有条件的,并可以进一步证明总位能原理是极小值原理,解的收敛性得到保证。 这种原理是目前广为流行的绝大部分有限元素模型的基础,比较理想的情形是 “保续元”的建立,而放松某些边界协调条件则构成了有限元素法中的“非

2、保续元”。【例 7-1】 弯曲梁的总位能泛函及其变换。图 7-1 所示的一维梁,承受横向分布载荷p(x) ,简支端( x L )作用一集中力矩 M ,梁的另一端为固持。显然,其边界条件为x0: w(0)w (0) 0xL : w(L)0及M(L) M( 7-1)总位能泛函根据定义可写为pU V( 7-2)其中图 7-1一维弯曲梁U1L2 dx (应变能)( 7-3)EJ (w )20VLM w ( L) (外力位能)( 7-4)pwdx0上面各式中, w 表示挠度,它是坐标x 的函数,而 w 与 w 分别代表 dw 及 d2 w。dx dx 2现在对总位能取一阶变分,UVLLMw (L) pE

3、Jw w dxpwdx( 7-5)00当弯曲刚度 EJ 沿长度不变时,可将它放在积分号之前,再利用Green 公式,可得LEJw w 0LEJw w 0LLEJw w dxEJw(4 ) wdx( 7-6)00将( 7-6)式代入( 7-5)式中,利用条件(7-1)式,整理后可得 pL EJw(4 )pwdx EJw x LM w( 7-7)0现令( 7-7)式的 p0 ,利用变分法中的预备定理,可得到-100-EJw (4)p0( 7-8)EJw x LM0( 7-9)( 7-8)式即为平衡方程,与材料力学所导出的公式完全一致, ( 7-9)式为力的边界条件,即相当于( 7-1)式中的最后一

4、个公式。以上的分析再次验证了总位能泛函的驻值条件是等价于平衡方程的。应当指出,方程(7-8)对自变量即挠度w 要求它具有四阶可微,而泛函(7-2)中最高可微阶次为两次。显然,定义泛函p 的自变量的因次可能满足不了平衡方程(7-8)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说,直接利用泛函(7-2)来导出的离散型式有限元素法模型,对自变量阶次的要求可能要低得多,这对选择自变量的函数形式带来方便。在连续体力学中所求寻的解一般都具有高阶可微性,且满足微分方程及所有的边界条件。有限元素法情形却不一样,它的解是用有限个自由度来表示的,且是分片光滑函数,这些函数的可微性一般均低于微分方程式中导数的最高阶数。【例 7-2】 图 7

5、-2为一维梁元素,节点位移分别为w1 , 1, w2 , 2,下标 1 代表节点 1 的,下标 2 代表节点2 的,节点位移列阵为 w11w22 T( 7-10)因为节点位移有四个,我们以3 次多项式表达挠度 w ,即w a1a2 x a3 x2a4 x 3( 7-11)或w x( 7-12)式中: x1x x2x3 ,图 7-2一维梁元素 a1a2a3a4 T显然,( 7-11)式的阶次并不满足平衡方程式(7-8)。利用节点位移(7-10)式,可得 c( 7-13)则( 7-12)式化为w x cN( 7-14)式( 7-14)中的矩阵 N 为位移插值函数,其物理涵意在一般有限元书中均有说明

6、。下面由式( 7-14)式导出几何矩阵 B ,梁的弯曲应变为2 wz B( 7-15)z( 7-15)式中的 B 阵为x22 B2 N( 7-16)x将( 7-14)式中的 N 代入( 7-16 )式,可求出几何矩阵B 为 BL 62( 2x1)2 ( 3x2)62( 2x 1)2 ( 3x 1)LLL LLLLL最后,利用(5-16)式求出梁的总位能泛函为 T N T p dx T F e ( 7-17)p1 TLBT D Bdx L200式中 DEJ 为梁的抗弯模量,Jz2 dydz 为梁横截面关于y 轴的惯性矩。A-101-由泛函p 的驻值条件,即 p 0,可得 eK ( 7-18) F

7、式中eLT p dx Fe( 7-19) F N 0为梁元素的等效节点力。利用能量法求近似解的方法较多,其中Rayleigh-Ritz法是一种有效而应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选用一系列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函数wi(i 1,2,) 来离散实际位移,如nwai wi( 7-20)i1ai 为待定参数。将上式代入总位能泛函中,得到以ai为独立变量的泛函如pp (a1, a2, , an )利用泛函驻值条件,np ai p0( 7-21)i 1ai得到一组代数方程式,p0(i1,2, n)( 7-22)ai譬如对于图 7-1 所示的一端固持一端简支的梁,( 7-1)式表示其边界条件。现取w1x2

8、(x L), w2 x 3 ( x L)( 7-23)显然,( 7-23)式是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两个连续函数。梁的可能挠度w 可取为w a1 x 2 ( x L) a2 x 2 (x L)( 7-24)这类函数的形式甚多,这里不在列举。【例 7-3】 薄板的总位能泛函及其变换形式。总位能泛函在薄板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讨论略去横向剪切效应的 Kirchhoff 板的总位能泛函的形成过程。图 7-3 为板边界的正向边界力的规定, V z , M n , M ns 表示给定的边界力, p 为分布法向载荷。其应变能为图 7-3弯曲板正向边界力U1( M xk xM y k y M xy kxy

9、 ) dxdy( 7-25)2A-102-式中, kx 、 k y 、 kxy 为板的曲率,2 wk xx2k y2 w( 7-26)y 2kxy2 wxy2 wM x10x 2M yD102 w( 7-27)y 2M xy00(1) 222wxyEt 37-26)式和( 7-27)式代入( 7-25)式中,式中 D2),是材料的泊松系数。将(12(1可求得UD(2 w2 w22(1)2 w 2 w2 w2 dxdy2Ax2y2 )x2y2()( 7-28)x y给定边界上的外力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表面法向载荷p 、法向给定边界力矩M n 及等效给定剪力 VzM ns 组成,于是外力位能V 等

10、于sVpwdxdyw(V zM ns( 7-29)C1 M n) dsAns式中 C1 表示力的给定边界,而用C 2 表示位移给定边界。总位能泛函为D(2 w2 w22(1)2 w 2 w2 w2 dxdyp22 )22()2Axyxyx ypwdxdyMw(VzM ns( 7-30)nns)w dxdyAC1( 7-30)式给出的薄板总位能泛函的一般形式。对于具体薄板(给定位移边界及力边界条件等各种情形),上式应作相应调整。譬如对如图7-4所示的四边简支矩形板,承受横向分布载荷p ,泛函( 7-30)式只保留前两项积分,即D(2 w2 w22 w 2 w2 w)2 dxdypwdxdyp22

11、 )2(1 )22(2Axyxyx yA( 7-31)如果利用Rayleigh-Ritz 法求解,可取三角函数来求挠度w ,如下面的形式-103-w( 7-32)Amn sin m x sin n ym 1 n 1ab图 7-4四边简支矩形板对( 7-32)式求导,并利用三角函数积分正交性,再代入(7-31)式后,可得422U ab DAmn2mn8m 1 n 1a2b2ab4Amnmn, (m, n为奇数 )2Vpwdydxab m 1 n 1( 7-33)000, (m, n为偶数 )最后,利用总位能的驻值条件p0( 7-34)Amn得到一组代数方程,从而求出系数Amn ,并得到挠度值w

12、。总位能原理泛函为位移协调元素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其实质是由变分泛函直接形成离散的有限元素模型,而不是通过变分运算得到微分方程。元素刚度矩阵的形成过程在有限元专著中均可查到,这里只简单的回顾一下。【例 7-4】 图 7-5 所示的矩形弯曲薄板。节点位移为 e T( 7-35)1234其中 wxiyi T(i 1,2,3,4), w、xi、yi分别表示节点挠度、转角等。通过iii双线性插值函数,完成位移的离散,如w N e( 7-36)式中N N1N x1N y1N 2N x 2N y2N 3N 3 xN 3 yN 4N 4 xN 4 yN i , N xi , N yi (i1,2,3,4)

13、 都 是 x, y 的 四 次 多 项 式(各式可查阅有限元素法教材)。广义应变与节点位移关系, 是由几何矩阵 B 体现的,如图 7-5矩形弯曲板元 B e( 7-37)-104-几何矩阵 B 为 3×12矩阵2 N 12 N x12 N y12 N y 4x2x 2x2x2B2 N 12 N x12 N y12 N y 4y2y 2y2y 22 N122 N x12 N y122 N y42yx y2yx yxx现将( 7-36)式和( 7-37)式代入总位能泛函,经过整理后,可得1e)TK e( eTe( 7-38)p( ) F2式中,刚度矩阵 K BT D BdV( 7-39)

14、V等效节点力 e N TpdAe( 7-40) F FA( 7-40)式 F e 为实际作用到节点上的载荷,它组成等效节点载荷的一部分。由驻值条件 p0 ,得到薄板弯曲时的刚度方程为K e e( 7-41) F【例 7-5】 现在讨论图7-6 所示薄板的屈曲失稳情形。在失稳之前,我们假定在薄板的中面上承受平面应力0x ,0y 和0xy ,这里表示一比例常数。 这些应力可视为初应力, 它们均满足平衡条件和力的边界条件(忽略体力):ij , j0(在体积 V 内)Tij n j(在 S 或 C1上) ( 7-42)另一种边界为位移边界C 2 (或称 Su ),对于总位能泛函,则需要预先给定,如u

15、vw0及w0(在 C2上)n图 7-6薄板的屈曲失稳( 7-43)薄板的中面力可以用单位长度上的力N x0 ,N y0和 N xy0表示,这部分力可视为在失稳过程中是不改变大小与方向的常量,由于中面的平面内的变形,这些力所作用的功为V1A N x0 (w ) 2N y0 (w ) 22N xy0ww dxdy( 7-44)2xyxy注意积分号内的 N x0等以压力为正,所以在积分号内各力在计算时均取正值。将( 7-44)式代入总位能泛函,则可写出12 w2 w22 w 2 wD(22(1)2 w dxdyp22 )222Axyx yxy-105-1 N x0 (w ) 2N y0 (w )21

16、N xy0ww dxdy( 7-45)2Axy2xy式中挠度 w 为独立变量,要求w 必须满足给定的边界条件如(7-43)式之 C 2 边界等。经过对( 7-45)式泛函自变量的离散化,并按有限元素法刚度方程的形成过程,最后可求得一组特征方程,并由此而求出其特征根,确定了失稳临界系数c r。§7.2 总余能泛函转换形式及其应用由§ 5.1 节中的( 5-22)式定义了总余能泛函为cB(ij )dVTi ui dS( 5-22)VSu该泛函为单变量泛函,自变量为力或广义力,泛函成立的约束条件是自变量处处满足平衡方程及力的边界条件,这与总位能原理是相对应的,它同总位能原理类似,

17、也是属于两种不同场量的经典变分原理。总余能原理在有限元素法中的应用,不如总位能原理广泛,而它对构造应力杂交模型作出了贡献,为有限元素法开辟了另一领域。为了与总位能泛函有所区分,这里用 U * 和 V * 分别表示余应变能及外力余功,总余能泛函表示为cU *V *( 7-46)式中U *1ij T D ij dV2VV *T T u dS( 7-47a,b)Su如果讨论的对象为平面应力板,则应力分量可以表示为 xyxy T( 7-48)现在引用应力函数,在不考虑体力的情形下,应力函数与应力分量的关系为222xy 2,yx 2 , xy应力函数应满足下面的平衡方程( 7-49)x yxxyxyy0

18、( 7-50)xy0,yx现将( 7-49)式代入(7-48)式,( 7-48)式又可以表示为yy xx( 7-51)xy显然,( 7-51)式中之 表示以二阶导数微分算子前乘应力函数。以上引入应力函数的目的是为了用节点应力函数(包括导数)来离散元素应力,这恰如基于位移法的有限元法中以节点位移来离散位移有相似之处。【例 7-6】 对于图7-7 所示的边长为 a 和 b 的矩形平面元素,节点编号为ij , (i , j 1,2) ,节点应力函数为 eij ,xij ,yij ,xyij T16 1( 7-52)由( 7-52)式可以分别表示元素的4 个节点参数。如果11-21 边为应力给定的边,

19、则应有-106-图 7-7矩形平面板元素y|0y yxy|0xy为了保证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协调,这里采用了Hermitan 插值函数,对自然坐标写出各插值函数为N1 ()13223N 2 ()3223N x1 ()a(223 )N x2 ()a(32 )及N1 ()13 223N 2 ()3223N y1 ()b(223 )N y2 ()b(32 )应力函数可以由下式插值完成形函数 N 展开后,为以下N e16× 1 矩阵形式N N1N1N 1N 2N 1N y1N1N y2N 2N1N 2N 2N 2N y1N 2N y2N x1N 1N x1N 2N x1N y1N x1N y 2

20、N x2N1N x2N 2N x2N y1N x2N y2对应于形函数 N 的节点应力函数参数 e 为( ,)可分别( 7-53)( 7-54)( 7-55)( 7-56) e 1112y11y122122y21y 22x11x12xy11xy12x21x22xy 21xy22 ( 7-57)-107-式中x , y , xy 均表示对 x 、 y 及 xy 的导数。利用( 7-51)式和( 7-55)式,元素应力可表示为N yy N xx e G e( 7-58)N xy将( 7-58)式代入余应变能(7-47a)式中,( 7-47a)式可以转换为U *1 ( e ) T f e( 7-59

21、)上式中的 f 即为元素的柔度矩阵,为(216× 16)的对称矩阵,且 f G T D 1 GdV( 7-60)V为了保证元素与元素间的协调,则需要应力函数及其导数沿边界保持连续条件,n这种连续条件可以由双三阶 Hermitan 插值予以保证。这些元素均属于元素相交边界,对于那些应力指定的边界上,这些应力属于已知量或称为边界力,这部分边界力的平衡关系在应力函数中难以满足,因此,对总位能泛函应作松弛处理,或者说以 Lagrange 乘子项对总余能泛函进行修正。对于图 7-7 所示的 11-12 边界上的指定应力为y 及 xy 的情形,2 ey |y 0x2|y 0 N xx ( 7-6

22、1)2 exy |y 0|y 0 N xy ( 7-62)x y如果已知边界上指定的力为Ty( 7-63)xy从( 7-61)式及( 7-62)式中,边界应力x, y 还需要应力函数的二阶偏导yy 与xx ,所以上述的插值对边界来说是不够的,故必须引入满足二阶导数条件的五次插值函数,如图7-8所示。为了与一般元素的应力函数有别,对应力边界元素现在以b 表示其应力函数。插值函数为图 7-8五次锸值函数-108-Q1 (s)110s315s46s5Q 2 (s)10s315s46s5Q3 ( s)s6s38s43s5Q 4 (s)4s37s43s5Q5 ( s)1 (s23s33s4s5 )2Q

23、6 ( s)1 ( s32s4s5 )2且b Q1 ( s)(0)Q 2 ( s)(1) Q 3 (s) s(0)Q 4 ( s)s (1)Q 5 (s)ss (0)Q 6 (s)ss (1)为了更简洁,这里的一般插值函数表示为( 7-64)( 7-65)C1 (s)1 3s22s3C 2 ( s)3s22s3( 7-66)C 3 ( s)s2s2s3C 4 ( s)ss3则应力函数b 为b C 1 (s) (0) C 2 (s)(1)C 3 (s) s (0) C 4 ( s) s (1)( 7-67)如果图 7-7 所示的元素为边界上的一个元素,为了满足( 7-51)式的要求,该元素的应力

24、函数可表示为bC1 ( y) Q1 ( x)11Q 2 (x)21Q3 ( x)x114Q ( x)2C ( x)2C ( x)2C ( x)Nx21Q 5 ( x)22 C 3 (x)y21C 3 ( x)y22C 3 ( x)xx11Q 6 ( x)xx21 C 2 ( y) C 1 (x)12x12C 4 ( x)x 22 C 3 ( y) C 1 ( x)y11xy11C 4 ( x)xy 21 C 4 ( y) C 1 (x)y12xy12C 4 (x)xy22 ( 7-68)这里形函数 N 的顺序可以重新按 的对应顺序排列一下及11212212x11x21x 22x12y11y 2

25、1y 22y12xy11xy21xy22xy12xx11xx21xyxyxx 18 1 N C 1 ( y)C 1 ( x)C 4 ( y)C 4 (x)( 7-70) N 式见下页。现在利用( 7-68)式,将( 7-68 )式代入( 7-61)式与( 7-62)式,并合并此两式,如下-109-N xx C ( 7-71)N xy再利用力的边界条件 Tiij n j ,将( 7-71)式及( 7-63 )式代入后,可得C T ( 7-72)( 7-72)式即为边界力平衡方程。依上类似,如果边界元素两边均承受已给定的应力,如x ( y) 、y ( x) 及xy ,如图 7-9 所示。边界力为x

26、 0,x ( y) 及 xy ( y)y0 ,y ( x) 及 xy (x)对 11-21 及 11-12 两条边均需引用( 7-64)式的插值函数,为清晰起见,可用下表表示:图 7-9两边承受给定应力的边界元素-110-N i Q 1 (x)Q1 ( y)C 1 ( x)Q 2 ( y)C 1 (x)Q 3 ( y)C 1 ( x)Q 4 ( y)C 1 ( x)Q 5 ( y)C 1 ( x)Q 6 ( y)11Q 2 ( x)C 1 ( y)21Q 3 ( x)C 1 ( y)x11Q 4 ( x)C 1( y)x21Q 5 ( x)C 1 ( y) xx11 Q 6 ( x)C 1 (

27、 y) xx2112C 2 ( x)C 2 ( y)22C 3 ( x)C 2 ( y)x12C 4 (x)C 2( y)x22y11C 2 ( x)C 3 ( y)y21C 3 ( x)C 3 ( y)xy11C 4 (x)C 3 ( y)xy21y12C 2 (x)C 4 ( y)y22C 3 ( x)C 4 ( y)xy12C 4 ( x)C 4 ( y)xy22yy11yy12( 7-73)-111-( 7-73)式中的 Q 1 ( x)Q1 ( y) 为 10 次多项式, 这样的形函数为10 次函数。 而且这种排列是十分规律的,对任意扩大的各种力的边界都十分方便,其中包含有Q 5 (

28、s) 与 Q 6 (s) ,所有的边界应力均可得到满足。边界元素的节点参数由(7-73)式不难写出11212212x11x21x22x12y112 y1y22y12xy11xy 21xy22xy12xx11xx12yy11yy11( 7-74)下一步是按照有限元素法常规过程进行,将各元素的局部自由度 e ,向结构总体自由度 k 过渡,如 eLk ( 7-75)由于自变量应力函数对边界条件(7-72)是松弛的,故( 5-22)式的总余能泛函必须将部分松弛条件以 Lagrange 乘子相乘计入总余能泛函,参考(7-47a)式,形成如下形式的松弛泛函,如c1 (k ) T f k ( TC k )(

29、 7-76)20 ,自变量为 k 及 取式( 7-76)的驻值条件即 c ,于是有以下各式c0 : f k CT 0( 7-77)kc0 :T Ck 0( 7-78)将( 7-77)式与( 7-78)式合并,得 f CTk 0( 7-79) C0 T 由( 7-79)式的第一式,可得k f 1C T ( 7-80)再取( 7-79)式第二式,并将(7-80)式代入,可得 C f 1 C T T 取FC f 1 C T ,则上式可转化为F T 及 F 1T( 7-81)将( 7-81)式代入( 7-77)式中,则有 f k ( 7-82)式中 CTF 1T( 7-83)( 7-82)式为最终公式, 不妨称为广义位移, f 为广义柔度矩阵,显然,它具有对称带状等特点,因此,对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7.3 混合泛函变分原理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