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县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1页
河西县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2页
河西县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3页
河西县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西县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搭建产业平台是区域进入产业集群化、要素集聚化、发展集约化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形成河西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河西工业园三大区块和钱和、沙头、羊玢等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构成的“ 3+X ” 产业平台体系,但总体上仍存在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配套协作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不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随着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速、杭州都市经济圈加快推进, 我县推进产业园区整合提升、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外部机遇凸显。随着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宁杭高铁等重大

2、交通工程建设,我县产业平台建设的内外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县应立足发展阶段要求和县域发展实际,抢抓外部机遇、深挖内部潜力,着眼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聚力打造重大产业平台,使之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标杆、跨越发展新板块、开放发展新平台,全面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区域战略地位和综合竞争能力。一、产业平台建设的背景与现状(一)准确把握重大背景变化带来的影响1、省市空间开发上升到战略高度。进入人均 6000 美元发1展新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产业集聚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重大战略部署,并针对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相应提出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明确将在土地利用指标配套方面,优先满

3、足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合理需求。为全面推动我省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和建设,省发改委出台了江左省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指导意见(试行),重点培育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集聚区块。就河西周边区域产业平台发展来看,瓜州南湖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已经上升至 14 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长河、沙口等地也正在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因此,我县应抢抓全省产业集聚区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的契机,立足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实际,谋划建设产业大平台,明确平台空间拓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重点等,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奠定基础。2、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速。 为加快推进发展转型, 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

4、批政策文件,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开发、核电关联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瓜州市也相继出台了推动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推进全市转型升级平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此背景下,我县应积极对接省市转型升级有关政策,立足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以此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建材装饰等主导产2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属制品、休闲用品、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提供高效发展载体。3、要素集约化利用要求提高

5、。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省市着眼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土地要素集约化利用。一是在新增空间开发上,进一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二是发展导向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要求。如针对 14 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省里专门制定了产业准入政策,从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出、容积率、产值能耗、产值水耗等方面提出准入约束性指标要求。瓜州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投资项目审批、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出台了明确的意见。因此,我县在加快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 必须按照省市相关政策,用好用足有限土地资源,严把产业准入关,突出高效、集约开发导向,尤其注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确保产业平台建设高效推进。4

6、、区域设施大网络趋向完善。我县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拥有宣杭和宁杭(建设中高速铁路)铁路两条,申嘉湖杭、杭宁、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规划建设)、104国道等高等级公路,是苏浙沪大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随着宁杭高铁建成运营和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动工建设,区位条件将进一步凸显,产业平台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支撑进一步强化。随着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我县应结合宁杭高铁和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等建设, 有序推进产业平台建设, 力争超前谋划、有序推进、早出成效。3在加快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我县应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集聚开发, 即结合开发区、 园区整合提升和城市、 城镇建设,整合空间资源,构建产业集聚大

7、平台;二是品质开发,即借力产业平台建设,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构建产业提升大平台;三是集约开发,即新增开发与存量提升并重,着眼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明确产业导向、严格项目准入,构建集约发展大平台;四是联动开发,即统筹安排工业集聚、服务业集聚等功能区块,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构建协调发展大平台。(二)科学把握产业平台发展基础和潜在空间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 “3X”产业平台体系, 即河西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区等三大平台,以及钱和工业功能区、沙头工业功能区、羊玢工业功能区、雷甸工业功能区、禹越工业功能区、新安工业功能区等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 2009 年,县域产业平台规

8、划面积合计近 100 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 30 多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合计达 618 亿元左右。总体而言,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有效带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就我县产业平台建设而言,存在三方面的潜在开发空间:一是中部大体量低丘缓坡资源。根据河西县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全县低丘缓坡总面积达22 万多亩,中部地区拟开发的武康城北区块和钱和城北区块, 低丘缓坡面积达67000 多亩,约占低丘缓坡总面积的30%。目前,武康城北的经济开发区东北 9500 亩低丘缓坡区块已被列为全省低丘缓坡重点建设用地4区块,开发条件较好,可作为河西经济开发区拓展用地。二是农地置换后腾出的空间。结合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

9、可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山丘、低丘缓坡的耕地垦造工程,调整置换中东部平原耕地,用于产业平台开发建设。三是存量土地利用空间。主要包括村庄整治、废弃矿复垦及“退二进三”等用地。羊玢西北部、钱和北部分布有较大体量的废弃矿山,今后可结合产业平台建设予以综合开发利用。(三)产业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利用形势趋紧。 我县农保地相对较多, 再加上近年来土地开发强度较大,未来土地利用形势将进一步趋紧。一方面,土地指标相对不足。目前我县年均土地指标不到2000 亩,现有指标规模难以满足产业平台新增开发建设需要;而随着全省取消折抵指标, 土地指标配套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低丘缓坡、平原农地等新增资源开发

10、政策处理难度加大。以临杭工业区为例,规划面积41.5 平方公里,其中需要耕地调整18000 多亩,涉及到 12 个行政村、 4000 多农户拆迁安置, 实施难度较大。2、高新产业培育不快。2009 年,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 110.73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仅24.17%。以承接杭州、温台、上海等地区产业转移为主,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数量不多。据统计,截止 2009 年,引进杭资企业主要是杭州 “退二进三”企业,传统五金机械和建材占总数的45%左右,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只占10%左右。53、集群发展程度不深。虽然我县主导产业优势较为明显,但产业集群效应仍不突出,尚未形成产业链上下

11、游延展的产业集群。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在县域内部的产业链比较短,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和协作,对集群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如恒立数控面临配套企业不足、海久电池面临配套企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产业配套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现代产业集群培育。4、先进要素集聚缺乏。 全县集聚先进要素能力不强, 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配套不足。目前,全县硕博士仅有130 多人。虽然近几年每年引进人才保持在1700 名左右,但大多数是本科生,而且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高、精、尖领军专业人才紧缺。创新投入有待加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1.4%,与经济强县地位还不相称;且县域目

12、前还没有高水准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引进和培育还有待进一步突破。5、专业服务有待健全。 金融、商务、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产业、金融机构还比较单一,金融工具还不能满足企业(个人)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担保公司规模较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比较突出。政策制度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二、推进产业平台建设的着力点(一)突出区域分工,进一步发挥产业特色优势。随着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作为国家改6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地位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为河西抢抓机遇,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

13、饰建材等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省加快都市经济圈和产业集聚区的谋划建设,瓜州着力在杭宁城市带加速崛起,进一步放大了河西的区位优势;随着杭州都市经济圈全方位、网络化的大都市开发格局加速形成,大都市郊区化带来的功能空间重组,有利于河西集聚高端要素,抢占发展先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县产业发展重点既要结合长三角地区产业区域化、省市产业发展新变化,也要着眼于与兄弟县市的差异化、互补化,围绕建设杭州大都市北区的战略要求,将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以新型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楼宇经济等现

14、代城市经济和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装饰建材等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引领产业向高端化、都市化方向发展。可以突出 “三个着眼点”:一是着眼于积极争取省、 市产业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新能源、 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着眼于谋求环杭州湾产业带大产业链配套,大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等主要产业转型提升;三是着眼于抢抓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金融会展、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未来我县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再造优势产业竞争力、聚力7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和提升发展特色产业竞争力。 在优势产业竞争力再造上,应突出“三提升” ,即提升构筑先进装备制造、生物

15、医药、装饰建材等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应突出“两大突破”,即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现代物流、科技信息、金融会展、文化创意、商务商贸为突破口,聚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在特色产业提升上,应突出“一个基点” ,即坚持差异化发展,有重点地发展食品加工、文化休闲用品、金属制品等特色产业,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业附加值。(二)突出空间整合,进一步加强功能区块建设1、整合提升“ 3+X ”产业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全面推进产业集群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应进一步整合现有平台,聚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互促发展。产业平台整合

16、导向。 产业平台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要充分突出战略性,即从长期战略角度充分考虑县域土地资源开发实际,着眼于优化城市和产业布局,切实推进逐步整合;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实施性和操作性,即从近中期可操作性角度,立足空间相接、产业相近、交通相连、发展互动等实际,切实推进快速整合。此外,还应突出高效性,即从二、三次产业融合角度, 着眼于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平台建设与城市发展,按照“建区与建城相融合”的思路,积极将现有产业平台周边潜力服务业发展区块纳入产业平台,切实推进高效整合。8产业平台空间整合方案。 按照上述产业平台整合导向,结合我县现有各产业园区的空间区位、产业依托、交通联

17、系等因素,建议产业平台整合“分两步走” 。第一步(近期 2010-2015年):力争通过 5-6 年努力,推进县域产业平台体系从“ 3+6”向“3+4+1”产业平台体系转变,即形成以河西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河西工业园三大平台为核心,以沙头工业功能区、羊玢工业功能区、禹越工业功能区、新安工业功能区等四个工业功能区为辅助, 以科技新城为创新支撑的平台体系。为强化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可将城东新城纳入河西经济开发区平台,将站场新城纳入临杭工业区平台;第二步(中远期 2016-2020 年):力争再通过 5 年左右努力,推进“ 3+4+1”产业平台体系向“ 3+1”大平台体系提升,即在县域形成河西经

18、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河西工业园三大工业平台和科技新城服务业大平台,合计面积约 130 平方公里。2、有序拓展产业平台开发空间。 按照产业平台整合方案,我县近期将形成“ 3+4+1”平台体系,中远期将形成“ 3+1”产业平台的布局结构,未来在空间开发和用地安排上应以上述平台为核心。需结合产业平台整合“两步走”策略,分为近期(20102015 年)和中远期( 20162020 年)两个阶段。河西经济开发区。近期以经济开发区北翼低丘缓坡、东面秋北区块和城东新城开发为主。经济开发区北翼低丘缓坡重点包括四个区块:第一块位于开发区长安桥北侧,武洛公路两侧,即阜溪以北、新丰路向北延伸段以东、余英溪以西的低

19、9丘缓坡一、二期地块, 可开发建设用地约2700 亩;第二块位于开发区东北侧,秋北、王母山区块,可开发建设用地约3000亩;第三块位于低丘缓坡二期北侧,可开发建设用地约1900亩;第四块位于新丰路向北延伸段以西、规划莫干山大道以南、阜溪港东北侧地块, 可开发建设用地约2600 亩;总计可开发建设用地 10200 亩。城东新城重点开发河西大道南侧区块,争取开发约 2 平方公里( 3000 亩),着重发展总部经济、文化休闲、品质居住等现代服务业。中远期开发以羊玢砂村周边为主的石矿集中开采区及其余的低丘缓坡资源和城东新城其余区块。临杭工业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四个区块:第一块为规划的港东装备制造业组团

20、(启动区) ,预计可开发面积 4500 亩;第二块为钱和新材料区, 预计可开发面积 3000 亩;第三块为雷甸物流园区, 预计可开发面积 2500 亩,以上三块合计可开发建设用地 10000 亩。第四块为站场新城杭宁高铁站口周边区块,即站前核心区, 争取开发建设 1 平方公里(1500 亩)左右,着重发展商贸流通、商务经济、品质居住等现代服务业。中远期开发临杭工业区内钱和综合工业组团、高新产业组团、港西装备制造业组团等区块及站场新城其余区块。河西工业园。近期重点向东北拓展,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征地拆迁安置等工程实施,着重开发约 3000 亩;中远期推进开发其他区块。科技新城。近期重点开发环城南路

21、以南的启动区块,争取开发 3 平方公里左右,着重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10融服务、总部商务、教育培训、品质居住等现代服务业。中远期开发塔山以西其余区块。(三)突出产业引导,进一步推进产业联动发展1、明确各区块产业发展重点。 立足各产业平台发展现状,发挥比较优势,有选择的培育产业发展重点产业。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为核心,完善现代服务业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用地方式,推动园区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2、提高准入条件和产出要求。工业项目标准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引进“大、好、高”项目。乡镇引进的大(外资项目总投资 3000 万美元以上或者注册资本 2000 万美

22、元以上、内资项目总投资 2 亿元以上的项目)、好(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企业直接投资项目或引进一家能够带进 3 家及以上相配套生产企业的具有集聚效应的项目) 、高(科技含量高、投入小、产出大的项目或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项目)项目,统一集聚于三大工业发展平台。单体规模较小、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项目一般落户其他有关乡镇工业功能区。二是现有企业因搬迁、新建等需要异地投资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 3000 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进入三大工业发展平台。三是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项目,统筹安排进入三大工业发展平台。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准入标准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23、:一是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影响大、辐射力强,在本行11业或本地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额在 1000 万元以上(含 1000 万元),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 万元。三是项目与工业联系度紧密,对工业配套协作能力强。此外,考虑到产业平台可持续发展需要, 可设定“十二五”时期环境容量的相关指标。 2009 年,我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 0.6 吨标准煤左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率 9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78%。需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广节能技术等, 力争到 2015 年末每万元增加

24、值能耗在 2009 年基础上降低 1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率超过 9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5%以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水平保持全省前列。(四)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强化选商引资重点顺应各产业平台发展重点,结合推进开发时序,谋划实施一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助推产业平台建设。1、河西经济开发区 。侧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生产性服务业以城东新城为重点区块,谋划实施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休闲、金融会展等项目。总部经济主要吸引本地企业总部和长三角企业总部的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财务中心、结算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开发区北翼低丘缓坡为

25、重点区块,着重吸引杭、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项目,争取纳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链重点环节。122、临杭工业区 。侧重于装备制造、 新材料和现代物流项目谋划。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主要吸引杭州、上海企业入驻,加强与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军工、国企等企业联系。现代物流业主要依托临杭物流园区,吸引杭州、上海等一些大规模、经营成熟的专业物流企业,并鼓励本地优势企业剥离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联合投资兴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河西工业园 。侧重于品牌化、规模化企业项目谋划。积极引进上海、杭州具有知名度的食品、服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企业投资项目,依托品牌化企业市场网络,带动园区特色产业提升。4、

26、乡镇工业功能区 。侧重于吸引有兼并重组倾向、与园区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 带动能力强的杭州、 温台规模企业入驻。5、科技新城 。侧重于研发设计、 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项目谋划。主要吸引县内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国内重点高校分支机构、科研院所专业研发平台、企业大型培训机构、公共创新孵化基地和杭州、 上海等地的股份制银行、 证券保险机构、创投机构、农村金融组织、省级金融机构后台处理中心、地理信息处理中心等入驻。(五)突出龙头示范,进一步提升集群发展水平1、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科技创新中的示范作用。在加快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提升、科技攻关

27、、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其加快高、精、尖技术研发,带动13行业整体转型提升。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市场网络优势。在产业平台建设中,可突出依托龙头企业发达的市场网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强化产业链整合,鼓励龙头企业将中小企业纳入销售渠道及开展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咨询帮助等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2、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从延伸制造业产业链角度出发,培育一批具有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扶持,加大技术开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在资金支持上,每年安排不少于30%技术创新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特色优势技术创新项目补助和

28、技术改造项目贴息。二是从增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功能角度出发,在城东新城、站场新城、科技新城和新市镇集聚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培育检测认证、广告咨询、营销策划、专业会展、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引进电子商务、 专业网站等产业展销和信息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第三方物流、本土物流等专业化物流企业。(六)突出设施支撑,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投入1、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各产业平台近远期推进时序要求,提前谋划交通、能源、电力、给排水、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交通工程。随着产业平台开发提

29、速,交通设施依然有14待完善。需结合产业平台整合方案,加快优化产业平台配套交通网络。一是对外交通方面,提前谋划杭州到河西轻轨线路选址,着力配合省、市部署加快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宁杭高铁及站场建设,积极推进京杭大运河疏通及雷甸内河港口提升,与宣杭铁路、杭宁高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104 国道、 09 省道共同组成对外通道体系。二是内部交通方面,重点强化东西向交通网络组织及产业平台整合通道建设。其一,结合河西经济开发区与羊玢工业功能区整合,推进莫干山大道规划建设和武洛公路扩能工程; 其二,结合河西经济开发区整合城东新城、临杭工业区整合站场新城, 加快 09 省道扩能改造; 其三,结合临杭工业区整合

30、雷甸、钱和工业功能区,着力推进临杭大道建设;其四,结合河西工业园整合沙头、禹越、新安工业功能区,推进新五公路等建设。通过上述道路建设,拉近各产业平台空间距离,强化要素对流。能源工程。需结合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电网优化和改造,重点实施 220 千伏临杭变、 220 千伏英溪变增容、 110 千伏禹越变、上柏变、联星变、施宅变等重大工程,至2015 年实现河西电网 110 千伏系统与大电网的多点连接和完善的110 千伏主干电网,形成灵活优化的 35 千伏供电网和成熟完善的 10 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络,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能力。通讯方面,考虑启动园区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设3G 网基站、移动通信网、数

31、据IP 城域网等。给排水工程。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完善产业平台污15水处理管网。随着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增多,需新建水厂,近期重点加快建设钱和日产10 万吨水厂和延伸供水管线。生态环境工程。加强水环境保护,谋划实施产业平台范围内河流治理和污泥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项目。2、提高设施工程建设效率。 产业平台开发时间紧, 任务重,需提高设施工程建设效率,主要考虑在引资方式和运作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创新引资方式。除政府性投资之外,要按照“能市场化运作的尽量市场化,能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尽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能向上争取资金的尽量向上争取资金”的原则,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的

32、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性资金投入。重点梳理出一批“大、好、高”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土地、资金等政策支持;放宽投资渠道,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开发,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二,创新运作机制。健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专题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分解落实考核指标,不定期进行项目现场和推进情况督查。三、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一)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1、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规划, 确保产业平台用地需求。立足当前实际,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产业平台建设、重点区块开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科学评估

33、2010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着力增强土地利16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突出结合临杭工业区、河西经济开发区和河西工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推进时序,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拓展用地空间。结合县域低丘缓坡资源丰富的实际,明确经济开发区北翼、羊玢西片等重点区块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导向、开发规模等,推进县域西部低丘缓坡资源耕地垦造,置换临杭工业区等产业平台开发涉及农地,有序引导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2、有机融合城镇总体规划, 强化建区与建城相统筹。推进产业区块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融合。结合河西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河西工业园、科技新城等产业平台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并进发展的思路

34、,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将产业平台潜力用地空间(如经济开发区北部低丘缓坡、钱和镇北部低丘缓坡等区块)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建设用地。促进园区与城镇功能相协调。结合产业平台发展导向,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分类型、有重点地布局城镇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等功能,加快武康城东新城、站场新城、科技新城及新市小城市建设,推进园区与城镇共同提升、互促发展。3、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构建功能区块开发标杆。强化规划对接,引导科学开发。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契机,突出产业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并在建设用地安排、土地指标配套等方面对产业平台予以重点倾斜,以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早出

35、成效。推进产业平台总体规划编制,引导精致开发。在临杭工业区、河西经17济开发区、河西工业园、科技新城等产业平台区块性规划基础上,适时出台河西县产业平台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强化开发空间引导、明确开发时序、实施重大项目。统筹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有序开发。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改造,体现深化“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推进要求,突出产业平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做好临杭工业区、河西经济开发区、河西工业园等拆迁农居点以公寓房为主集中社区安置工作。4、纳入省、市集聚区规划,促进产业平台集约开发。联动瓜州南湖新兴产业集聚区。结合瓜州市编制实施南湖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规划,在积极推进产业平台整合基础上, 加强与瓜州

36、市对接,争取将我县产业平台纳入市级规划,以获取产业扶持、土地指标等方面倾斜,推动产业平台建设。推进县域产业向平台集聚。一是鼓励“大、好、高”引进项目进入产业平台。通过税收分成、产值计算至引进项目乡镇、实行首谈登记制等方式,有序引导乡镇引进的“大、好、高”项目按产业布局导向统筹安排到主要产业平台;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在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设立区中园( 500 亩以上),实行封闭式运行和开发建设;三是鼓励各乡镇原有企业异地进入主要产业平台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3000 万元的搬迁、新建项目,享受税收和规费优惠政策。5、相应制订近期行动计划, 加快平台建设快出成效。突出产业平台建设计划性、操作

37、性,制定产业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视情细化编制河西经济开发区、18临杭工业区、河西工业园、科技新城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在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按照年度目标要求,配套编制各产业平台年度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分解,突出实效性。(二)进一步加强用地拓展1、推进新增资源开发,聚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突出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示范。结合武康区块列为全省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重点区块契机,加快推进武康区块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引导武康区块科学、高效开发,为河西经济开发区空间拓展奠定基础。有序推进潜力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区块开发。在加快武康低丘缓坡重点区块综合开发示

38、范基础上,有序推进羊玢西北部、钱和北部等潜力低丘缓坡区块开发,明确开发导向、发展重点及推进时序等,纳入相关产业平台进行统筹建设和管理。统筹开发利用县域低丘缓坡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原则,重点明确将产业平台周边低丘缓坡资源作为建设用地进行开发,推进县域边远山区低丘缓坡资源耕地垦造,置换城镇、产业平台周边农地资源,实现建设用地资源向产业平台集聚,耕地资源向水土涵养区集聚,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2、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大力拓展用地承载空间加大县域土地整治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村庄整治、中心村建设、自然村撤并等工程,大力开展宅基地复垦19工作,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9、的同时,获取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拓展工业用地空间;根据羊玢西片等废弃矿山、关停砖瓦窑等复垦潜力,加大复垦力度,继续将复垦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结合产业平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项目 “开工年 ”活动,把握闲置土地动态,确定重点整治区域,推进分类依法处置,全面提高项目开工率。加大工业用地 “退二优二” 力度。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各产业平台不同功能导向,出台引导落后产能退出或迁入标准厂房,盘活现有工业用地存量,腾出工业用地满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加大低产田改造力度。结合低丘缓坡开发和宅基地复垦,完善低产田改造目标责任制,推进低产田改造为基本农田、标准

40、农田,用于置换河西经济开发区北部、临杭工业区中部和河西工业园东北翼等涉及农地,腾挪用地空间。(三)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1、完善产业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对接产业发展新变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明确产业扶持名录,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新兴产业入园。发挥先发优势,再造主导产业竞争力。结合河西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的深化实施, 重点做强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20建材装饰等优势主导产业,有序推进新增项目分类进入各大产业平台,强化规模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立足发展基础,做大特色产业。针对食品加工、金属

41、制品、文化休闲用品、皮具皮件等特色行业提升发展,适时出台河西县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按照“整合集聚、控量提质”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鼓励 “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江左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0855 号)等政策文件精神,对工业企业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采取税收减免、返还、奖励等方式,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剥离服务环节,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2、细化用地政策,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积极实施土地计划指标额度管理。按城市发展、产业平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分类明确近、中、远期土地计划指标安排。重点对河西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河西工业园、

42、城东新城、站场新城、新市镇等予以倾斜,保障各大产业平台建设用地需求。强化土地指标安排与产业政策衔接。对于符合县产业鼓励政策且土地利用符合国家公布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项目,尽最大可能予以保障;对于不符合控制指标的项目,原则上不予供地或核减用地规模。大力推进用地审批征转分离。采取征转分离方式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统筹安置失地农民,形成土地储备,实现“地21等项目”;在项目成熟后, 连同土地出让方案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土地挂牌,实现农用地转用与挂牌出让无缝对接,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加强土地使用环节监管。加强土地合同监管和批后监管。完善临时土地使用证制度,加强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复核验收,规范企业用地行为。

43、探索建设项目用地复核验收办法,进一步规范各类建设用地行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零土地”技改。结合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不新增用地面积、企业内部“零土地” (不含存量土地)技改进行设备投入的重点项目予以贴息,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就地转型升级。3、健全企业政策,推进育强与促新相结合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结合产业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出台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方案,重点针对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两大类,科学界定龙头企业入选的基本条件,建立龙头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跟踪服务机制,力争分行业重点培育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全市、全省、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的科技型、品牌型大企业大集团

44、。加强龙头企业激励。 大力开展龙头企业评选评优活动,对于获得省、市、县级荣誉的龙头企业予以精神奖励,并在重大项目用地上予以优先安排;对首次直接上市、借壳上市和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的企业予以适当物质奖励;且对当年度完成22股份制改造或境外上市的企业予以现金奖励。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制定县重点成长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当年列入县重点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对象的企业,在项目办理过程中涉及的现行规费予以减免或缓缴。4、落实项目政策,扩大影响力和带动力注重项目库管理。鼓励企业申报重大项目,并按新兴产业类、传统产业提升类、生产性服务业类、基础设施类等类别梳理重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库。对列入国家级

45、、省级财政扶持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国家、省要求地方配套扶持,按国家、省要求的比例进行贴息(含往年县财政已贴息部分)。强化建设项目筛选。根据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方案,对符合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产业平台建设导向的重大项目,以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适当财政支持 (如贴息等)、规费减免等方式,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分类管理。结合各平台产业发展导向,由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牵头,重点明确项目准入标准,强化重点产业项目招商选资,并由县政府牵头针对项目建设开展监测、督查,缩短项目建设投运周期。5、深化节能政策,创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创建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结合江左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和瓜州市

46、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瓜州市循环经济发展23纲要的通知,以河西经济开发区为重点, 积极向上申报省、 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努力创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对产业平台内企业节能、节水、节材、减排等项目投入,按当年度设备实际购置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 “ 991”行动计划、工业循环经济“ 4121”示范工程、“ 733”工程项目,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视情予以适当比例的应缴税额抵免。加强节能减排考核激励。科学建立产业平台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对于考

47、核前列企业给予适当现金奖励;同时对当年度新列入省级清洁生产试点计划并经验收合格的企业、对当年度首次经省级及以上有关部门考核认定的绿色企业或环境友好企业, 予以适当实物奖励。6、创新人才政策,优化创业居住环境大力实施“聚才引智”工程。根据产业转型和产业平台建设实际需求,大胆探索激励机制和引进方式,大力引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中介服务、园区管理等方面中高级人才,并明确财政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我县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创新团队倾斜。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努力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环境。结合城东

48、新城和站场新24城建设,提升科创园、留学生产业园等创业载体,为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帮助解决优秀人才住房问题,配套完善人才落户、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政策,形成“引进、留下、定居”的人才集聚机制。加快构建本土化人才培育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争取大院大所在河西设立分支机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支持企业建立人才培训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推进瓜州技师学院、河西职业中专等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并根据产业转型和平台建设实际需要,大力引进职业培训机构。7、优化科技政策,着力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49、,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政府科技投资的运作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整合各类财政配套资金,设立科技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创中心、重点实验室或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等奖励,强化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进创新载体建设。 设立河西县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25引进大院大所来河西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引进创新载体。积极筹划建设

50、与省内高校联合共建大学科技园,或者围绕重点行业有针对地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基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加快推进河西科技创业园等科技孵化器建设,创建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加强科技新城与河西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等的内在联动,形成以科技新城为龙头,以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和河西工业园为产业化基地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加大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力度。力争到 2015 年,全县建成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 40 家以上。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在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

51、探索建立由龙头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8、完善创牌政策,打造各类发展品牌整合资源,推进区域性品牌形成。以省经信委关于加快培育创建区域品牌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推进建立支持区域品牌创建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河西纺织、建筑业、钢琴业等行业协会(商会)指导服务功能,制定行业或区域品牌培育计划,形成建设区域品牌的良好环境,加快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的进程。26政策引领,加快产品品牌培育。推进“品牌大县”建设,对当年度被认定的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及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分类予以奖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在培育产品名牌、开展行业调

52、查、统计、规划、培训、建立行业自主创新平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跟踪发布国外新产品、新技术和名牌信息、开展国际间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作用,促进行业内名牌产品的发育和壮大。服务带动,深化企业品牌创建。以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字号的称号为重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积极开展“品牌服务进企业”活动,为企业解决在创牌、用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提供咨询, 指导企业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开展驰名、著名商标培育工作。(四)进一步加强体制创新1、拓展政府增收渠道,提高财政资金效能加快建立产业平台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以财政出资和部分土地入股等形式,建立产业平台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