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囚绿记导学案答案_第1页
三囚绿记导学案答案_第2页
三囚绿记导学案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 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陆蠡(I 1)嵌(qi a n着孔隙(xi)瞥(pi e)见涸(h e)辙移徙(x 1) 纤(xi丽细 揠(y a)苗助长 淅沥(x 1 I i 婆娑(su o)葱茏(I o ng 猗(y i)郁 蕈菌(x u n j u)n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婆娑:盘旋(多指舞蹈)葱茏:(草木)青翠茂盛。猗郁:茂盛的样子,3、同义词辨析固执 顽固两个词都可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主要区别:“固执”指坚

2、 持己见,不肯改变。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可以做动词用,如:固执己 见。“顽固”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如:顽固守旧,顽固不化。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如:顽固分子。 不易制伏或改变,如: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顽固”没有动词用法。 本课例句:“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二、整体感知1、释题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答:“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在下面的括号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构成全文完整的结 构示意图。(1 4)寻绿(5-7)观绿(8- 12 )囚

3、绿(13) 释绿(14 )怀绿3 、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 释放了)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三、重点分析和解读1、默读第一部分一一寻绿(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一句话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说明这件事情让 我难忘。)(2 )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炎热的特点)(3)我怀着满足而喜悦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 ”有什么作用? (留下悬念,自然的引起下文。)(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 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绿影)(5)

4、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说明了什么问题?(更加的衬托出追求绿的迫切心情)(板书 寻绿热切追求)2、第二部分观绿(1)同学带感情朗读第5 7自然段。(2)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 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你找出文中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并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 因。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 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 主旨作好铺垫。(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引导学生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4)我

5、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呢?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5)通过对这两个自然段的阅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爱绿之情,日益变深,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心理变化?(欢喜一爱)(板书观绿喜欢满足)3、第三部分一一囚绿(1)请同学们朗读812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囚禁 绿色”?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 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

6、理解?(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 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 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 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 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 ”;它是倔强的、坚贞 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

7、啊! ”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 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4) 、如何理解这种魔念?(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 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板书囚绿一一爱绿至极)4、第四部分放绿(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意味着什么?(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2)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体现 了作者什么心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

8、自由的人得到光明。)5、第五部分 怀绿(14)怀绿”意味着什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板书 怀绿惦念牵挂)四、合作探究1、文章自始自终紧扣一个“绿”字,从寻绿到怀绿,这个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 什么联系?答: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 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 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对绿色生命的热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 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2、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 文章命名“囚绿记”?答: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

9、,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 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 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 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导出板书顽强抗争)3、作者笔下的绿枝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答: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 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 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 去了青苍

10、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 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 来写的。4、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答:文章写出了绿枝条日见憔损的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 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的非常细致逼真。 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

11、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 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 是有限度地,“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5、结合全文,你认为作者所描写、所喜爱的绿象征着什么?答: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 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 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 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向往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 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

12、,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导出板书 向往光明)6结合12- 14小节中的语句,找出作者写作本文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多 媒体资料,说一说在本文中的绿色还象征着什么?答:(陆蠡是一个极具民族骨气、充满积极乐观情绪的作家。1942年4月,日本宪兵从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抗日书籍,陆蠡并未在场。当得知消息后,他 立即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政府时,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 他对大东亚的看法时,他认为“一定失败”。最终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顽强抗争的精神,对光明的向往。不屈服黑暗的人,在苦难中不屈不挠、向往 美好未来的人民。总结参考:作者围绕 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 寻绿”、观绿”、囚绿”、 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 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 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 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当堂检测】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排比我怀念着绿色,如 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