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实用教案_第1页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实用教案_第2页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实用教案_第3页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实用教案_第4页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决定(judng)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拓扑结构传输形式与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总线型星型环形传输形式传输介质宽带基带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磁波第1页/共34页第一页,共35页。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zhyo)技术拓扑(tu p)结构传输(chun sh)形式与传输(chun sh)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总线型星型环形传输形式传输介质宽带基带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磁波第2页/共34页第二页,共35页。介 质 访 问 控 制 方 法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法,是指控制多个节点(计算机)利用(lyng)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实质:如何分配公共信道的使用权。路只有一条,只能允许一个人走,大家都

2、想走,怎么协调? 第3页/共34页第三页,共35页。介 质 访 问 控 制 方 法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令 牌 环 令 牌 总 线第4页/共34页第四页,共35页。载波侦听(zhn tn)多路访问/冲突检测英文简写(jinxi):CSMA/CD标准(biozhn):IEEE802.3回顾:什么是IEEE?IEEE: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适合的网络拓扑:总线型第5页/共34页第五页,共35页。载波(zib)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1、载波侦听(CS):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看信道上有无数据传输,只有(zhyu)信道空闲时才允许发送数据。第6页/共34页第六页,共3

3、5页。载波侦听(zhn tn)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侦听(zhn tn)中侦听中侦听中1、载波侦听(CS):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看信道上有无数据传输,只有信道空闲时才允许发送数据。第7页/共34页第七页,共35页。载波(zib)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侦听(zhn tn)中侦听中侦听中2、多路访问(MA):信道空闲时,参与侦听的每台计算机都有权利用信道发送数据。空闲第8页/共34页第八页,共35页。载波(zib)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发送数据2、多路访问(MA):信道空闲时,参与(cny)侦听的每台计算机都有

4、权利用信道发送数据。第9页/共34页第九页,共35页。载波(zib)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发送数据3、冲突检测(jin c)(CD)每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时要边发送边检测(jin c)冲突。第10页/共34页第十页,共35页。载波(zib)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检测冲突检测冲突检测冲突3、冲突检测(jin c)(CD):每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时要边发送边检测(jin c)冲突。冲突第11页/共34页第十一页,共35页。载波侦听(zhn tn)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数据传输取消(qxio)3、冲突检测(CD):检测到冲

5、突时,立即取消传输数据,发出一个阻塞信号。数据传输取消数据传输取消第12页/共34页第十二页,共35页。载波侦听(zhn tn)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阻塞信号阻塞信号阻塞信号3、冲突检测(CD):检测到冲突时,立即(lj)取消传输数据,发出一个阻塞信号。第13页/共34页第十三页,共35页。载波(zib)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工作(gngzu)原理等待(dngdi)中4、随机等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载波侦听。等待中等待中第14页/共34页第十四页,共35页。载波侦听(zhn tn)多路访问/冲突检测o优点o每一台计算机处于(chy)平等地位去使用传输介质,算法较简单,技

6、术上易实现。o缺点o不能提供优先级控制,即不能提供急需数据的优先处理能力。o不确定的等待时间和延迟难以满足远程控制所需要。o适用场合o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不严格和通信负荷较轻的应用环境中,如办公网络。o 第15页/共34页第十五页,共35页。令 牌 环英文简写(jinxi):Token Ring标准(biozhn):IEEE802.5适合(shh)的网络拓扑:环型第16页/共34页第十六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1、环形网络内各计算机以固定的顺序传递(chund)一个称为 “令牌”的数据帧。令牌第17页/共34页第十七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闲2、收到

7、令牌(ln pi)的计算机若需要传输数据则检查令牌(ln pi),若标志为闲置,则将数据填入令牌(ln pi),并将标志设置为忙碌,接着将令牌(ln pi)传给下一台计算机。第18页/共34页第十八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忙3、收到令牌(ln pi)的计算机若需要传输数据则检查令牌(ln pi),若标志为闲置,则将数据填入令牌(ln pi),并将标志设置为忙碌,接着将令牌(ln pi)传给下一台计算机。第19页/共34页第十九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忙4、由于令牌已设置为忙,所以(suy)接下来的计算机只能将令牌往下传。第20页/共34页第二十页,共

8、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忙5、目的站点收到令牌后,将令牌的内容复制(fzh)下来,并设置令牌为已收,再传向下一台计算机。第21页/共34页第二十一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6、目的站点收到令牌后,将令牌的内容(nirng)复制下来,并设置令牌为已收,再传向下一台计算机。已收第22页/共34页第二十二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ngzu)原理4、当令牌(ln pi)传了一圈回到发送端时,发送端在已知数据被接收后,会清除令牌(ln pi)中的数据,把令牌(ln pi)设置为闲置并传给下一台计算机。已收第23页/共34页第二十三页,共35页。令 牌 环工作(g

9、ngzu)原理4、当令牌传了一圈回到发送端时,发送端在已知数据被接收后,会清除令牌中的数据,把令牌设置(shzh)为闲置并传给下一台计算机。闲第24页/共34页第二十四页,共35页。o优点o网络通信负荷较重时表现出很好的吞吐率与延时特性,效率高。o能提供优先权的管理,优先等级高的计算机能优先取得令牌进行数据传输。o缺点o环管理维护复杂,实现困难,造价(zoji)较高。o适用场合o重负载、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o 令 牌 环第25页/共34页第二十五页,共35页。令 牌 总 线英文简写(jinxi):Token Bus标准(biozhn):IEEE802.4适合(shh)的网络拓扑:总线

10、型第26页/共34页第二十六页,共35页。令 牌 总 线令牌总线是综合(zngh)CSMA/CD与令牌环两种介质访问方式的优点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第27页/共34页第二十七页,共35页。令 牌 总 线结构:在一个物理(wl)总线上形成一个逻辑环。环中令牌传递顺序与计算机在总线上的物理(wl)位置无关。第28页/共34页第二十八页,共35页。令 牌 总 线 从物理结构上看,是总线型网络;从逻辑结构上看是环形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式(fngsh)与令牌环相同。 物理(wl)结构第29页/共34页第二十九页,共35页。令 牌 总 线 从物理结构上看,是总线(zn xin)型网络;从逻

11、辑结构上看是环形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与令牌环相同。 逻辑(lu j)结构第30页/共34页第三十页,共35页。o优点o与令牌环相似,但可调整性与比令牌环好。o适用场合o工业(gngy)控制网络。 o 令 牌 环第31页/共34页第三十一页,共35页。复 习 题1、以下哪个不是属于局域网所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fngf)?A.CSMA/CD B.Token Ring C.Token Bus D.Netware2、以太网的标准是IEEE802.3 ,使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fngf)。A.CSMA/CD B.令牌环 C.令牌总线 D.A、B、C三者兼有之3、在局域网组网技术中,令牌环更适合于()环境。A.通信负荷轻 B.实时性应用 C.管理要求简单 D.多站点高业务量应用5、名词解释(英译中)CSMA/CD IEEE MAC第32页/共34页第三十二页,共35页。第33页/共34页第三十三页,共35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34页/共34页第三十四页,共35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法,是指控制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