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输血流程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 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 安全有效应用, 避免浪费, 杜绝不必要的临床 输血。 第二章 输血申请流程 第三条 临床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 血液保护技术, 包括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 对病人实施临床输血疗 法。 第四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 第一款 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 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 征得病人
2、或其直系属的同意, 并在临床输 血治疗同意书上全名签字。 第二款 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第三款 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 应报医 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 第五条 申请输血应由临床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 第一款 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 1. 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 2. 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 3. 相关检验 ( Hb、HCT、PLT、HBsAg、Anti-HBs 、HBeAg、Anti-HBe 、 Anti-HBc 、 Anti- HCV 、 Anti-
3、HIV1/2 、梅毒等); 4. 输血成分与输血量、血型(已有红细胞 ABO 血型与 RhD 血型必须填写备查); 5. 申请日期、输血日期、输血地点、申请医师全名签字等。 第二款 临床输血申请单 必须由主治医师核准全名签字, 连同病人血样 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三款 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员可根据病人病情与输血目的选择最 合适的血液制品种类进行配发血。 第三章 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 第六条 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必须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 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第一款 采集血样时,如病人意识清楚可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
4、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 ABO 血型与 RhD 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病人意识不清式,通过询问病人的亲属或其他护理 人员,确认其身份。 第二款 将临床输血申请单 号码标签贴在无任何抗凝剂一次性真空试管 第三款 病人血样成人 510ml 不抗凝的血液,儿童至少 2ml,新生儿至少 1ml。 第四款 采集病人血样后, 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 临床输血申请单 上全名 签字。 第五款 在采集血样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 1. 防止血样溶血,溶血的血样不能使用,必须重新采集血样; 2. 如病人正在输液,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样; 3. 如病人已用肝素治疗, 采出的血样不凝集,
5、 可向血样中加入适量的鱼精蛋白对 抗; 4. 如病人需应用右旋醣酐或 / 和白蛋白或 / 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 应在输注药 物前采集血样备用。 第七条 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将病人血样与 临床输血申请单 送交输 血科(血库)。 第四章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流程 第八条 血样审核 第一款 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持病人血样与 临床输血申请单 与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正确无误后,并双方全名签字。对不符合 要求的血样应一律退回。 第二款 病人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 3 天之内的。 对下列之一 者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 24 小时之内的: 1 有输血史 2有妊娠史
6、 3抗体筛选与鉴定阳性 4大量输血的病人, 第九条 输血科(血库) 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前必须逐项核对 临床输血 申请单内容、病人和供血者血样。 第十条 试剂标准 第一款 输血科(血库) 所用检测试剂应具有国家认可试剂证明 (国家暂无 认可的检测试剂除外) 。试管法所用血型鉴定试剂购入日与使用前必须进行特异 性、亲合力与效价的检测。 抗-A 血清与 A1 红细胞凝集 4+,效价 128、亲合力 15 秒。 抗-B 血清与 B 红细胞凝集 4+,效价 128、亲合力 30 秒。 抗-D 血清与红细胞凝集 4+,效价 128、亲合力 15 秒。 第二款 输血科(血库)必须认真作好试剂的质量控制
7、。 血型鉴定试剂每日 检测抗体效价;交叉配血试验检查 IgG 血型抗体试剂每日进行检测。 第三款 记录检测结果,资料保存两年。 第十一条 结果判断标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结果必须在离心后立即观察结果。 第一款 试管法或玻片法观察凝集结果采用轻摇或 / 和旋转拖拉的方式,出 现凝集颗粒或凝集块为阳性结果,未出现凝集的则为阴性结果。 第二款 玻璃或凝胶柱卡式法反应管阳性反应表示反应体系中有相应特异 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以 4+至 1+依次减弱。 4+红细胞复合物位于胶表面, 1+ 表示位于胶中近底部;可疑阳性反应(+)可将其与在同一卡中,同时孵育离心 的阴性质控管中结果对照,如与阴性结果有差别,
8、判断可为 +,为弱阳性反应; 如同阴性结果一致,可判断其为阴性;阴性反应(-)离心后,红细胞沉淀在微 柱凝胶管尖底部。 第十二条血型鉴定 第一款 输血科(血库)对病人红细胞 ABO 血型鉴定必须包括正定型(即用 抗 A、抗 B 作红细胞定型)和反定型(即用 A、B、O 标准红细胞做反定型);以及 红细胞Rh(D)血型鉴定(急诊抢救紧急输血时 Rh( D)血型鉴定可除外)。出 生 3 个月内的婴儿红细胞 ABO 血型鉴定只做正定型,可不做反定型。 第二款血型鉴定结果报告应复核后必须由输血科(血库)两人核对全名签 字;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血型鉴定后自己复核全名签字。 第三款血型鉴定结果必须记录
9、在专用登记本上,并保存十年。 第十三条交叉配血试验前进行相关检查。 第一款应用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作抗体筛选试验(急诊输血除外)。如病 人 48 小时内多次输血,应重新做抗体筛选试验。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阳性应进行 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第二款 应用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作 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ti-HBc、Anti-HCV、Anti-HIV1/2、梅毒项目检测。 第二款 复查病人 ABO 血型(正、反定型)和 Rh( D)血型。 第三款 复查供血者 ABO 血型和 Rh(D)血型,:全血、浓缩红细胞、红 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浓缩
10、白细胞、手工分离 浓缩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复查 ABO 血型(正、反定型)和 Rh( D)血型,单采血 小板、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复查 ABO 血型(反定 型)和 Rh( D)血型。 第十四条 交叉配合试验保证病人血液制品输注为相容性输注,包括: 第一款交叉配合试验应包括主次侧:病人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之间反应为 主侧,病人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浆之间反应为次侧。 第二款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在盐水相试验基础上,加做检查 IgG 血型抗体非 盐水相试验(如间接抗人球蛋白法、酶法、聚凝胺法、玻璃珠法和凝胶法等) 。 第三款 交叉配血试验应由输血科(血库)两名互相核对全名签字:一名操 作并查
11、对病人与血液制品相关信息,另一名再次复核病人与血液制品相关信息; 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由操作者填写配血试验试验结果自己复核 后全名签字。 第四款 交叉配合试验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并保存十年。 第十五条平时情况下血液制品输注应遵循原则: 第一款 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少白 细胞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普通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应 ABO 和 Rh( D)血型同型输注和必须进行交叉 配合试验。 第二款 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应 ABO 和 Rh( D) 血型同型输注。 第十六条特殊情
12、况下血液制品输注应遵循原则: 第一款 在危及生命且无 ABO 同型血液制品供应的紧急情况下,或在临床治 疗过程中出现不能同型输注的情况下 (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可遵循血液输 注相关性原则进行血液制品相合性输注。 第二款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原则上应 Rh( D)血型同型输注。 1. Rh (D)阴性病人在 Rh (D)阴性血液制品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挽救病人生 命可输注 Rh ( D)阳性的全血、血液制品,尽量一次性足量输注。 2. 一旦有 Rh ( D)阴性血液制品供应,应输注 Rh (D)阴性血液制品供应。 3. 对有输血史或/和有妊娠史或/和大量输血史的病人,应输注前进行抗(D )抗
13、体或 /和效价监测。 第三款 在温抗体或冷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难以找到相容性血液制品输注 , 应遵循原则 : 1. 温性抗体存在时,应选择多份 ABC 血型相同的血液作配合性试验,采用病人血 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制品给病人输注。 输注时必须严密观查病人的 情况。 2. 冷抗体存在时,交叉配血试验应严格在 37C条件下进行。 3. 如果 ABC 血型一时难以确定, 病人病情又十分危急, 需要紧急输血挽救病人的 生命,此时可给予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一旦血型确定应输注同型血液制品。 第四款 特殊情况输血时必须履行下列程序: 病人意识清楚时, 经治医师与 输血科(血库) 必须共同告知病人与直系
14、亲属血液制品相合性输注利弊; 病人意 识不清楚时,必须告知直系亲属与相关陪同人员。在征得病人或 /和直系亲属同 意在病程录上签字,上报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备案签署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五章 血液制品入库、核对、贮存流程 第十七条 血液制品来源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 未经批准, 严禁擅自采血(自 体输血除外)。 第一款 输血科(血库)须有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全血、血液制品收领工作。 第二款 血液制品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1.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 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 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
15、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 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 收、发血液双方确认合格后登记全名签字。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拒绝应入库立即退回供血机构。 第三款 输血科(血库)可根据采供血机构标准对入库血液制品质量可 进行 1-2%抽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血液制品应及时与供血机构联系,退回供血 机构。 第四款 储存式自身输血血液的储存: 1. 输血科(血库) 在实施储存式自身输血时, 采集血液后工作人员必须在血袋立 即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门急诊号、科室、病室、床号、采血量、 采血日期、采血者。 2. 病人意识清楚时, 病人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签字; 病人意识不
16、清楚时, 直 系亲属与相关陪同人员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签字。 3. 入库储存时,必须与供血机构的血液制品严格分开按血型储存。 第十八条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制品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相 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第十九条贮存的血液制品必须按A B O AB 血型与品种、规格、日期分别贮 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第二十条 血液制品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品种 保存温度 保存期 1.红细胞悬液(CRCS 4 2 C ACD 21 天;CPD : 28 天;CPDA: 35 天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4 2 C 24 小时内输注(除 100级层流空
17、气中无 菌接口制备:同 CRCs 外) 3.浓缩红细胞(CRC 4 2 C (同 CRCS 4.洗涤红细胞(WRC 4 2 C 24 小时内输注 5.冰冻红细胞(FTRC 4 2 C 解冻后 24小时内输注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 1) 22 2 C (轻振荡) 24 小时(普通袋)或 5天(专用袋制备) 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 (同 PC- 1 ) (同 PC 1)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 22 2 C 24 小时内输注 9.新鲜液体血浆(FLP) 4 2 C 24 小时内输注 10.新鲜冰冻血浆(FFP) 20 C以下 一年 11.普通冰冻血浆(FP)
18、20 C以下 四年 12.冷沉淀(Cryo) 20 C以下 一年 13.全血 4 2 C (同 CRCS 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第二一条 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 可在 4C贮 血专用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 24 小时,不可再冰冻保存。冷沉淀不宜在室 温与4C贮血专用冰箱保存,更不宜再冷冻。 第二十二条 血液制品从输血科(血库)贮血专用冰箱取出后应在 30 分钟以内 输注;如周围环境温度(室温)超过 25C时或血液制品预计可能在 30 分钟后才 开始输注时,应将血液制品保存于温度维持在 2C6C隔热携带式血液制品运 转箱或贮血专用冰箱中。 第二十三条 输血科(
19、血库)贮血专用冰箱: 第一款 保存血液制品贮血专用冰箱温度报警装置(声、光报警)须完好, 并有备用电源。当贮血专用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第二款 4 C贮血专用冰箱应每周擦拭后消毒 1 次;低温贮血专用冰箱每月 化霜 1次。贮血专用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 90 伽) 细菌生长菌落 V8CFU/10 分钟或 V200CFU/M 合格。 第三款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每 6 小时准确地记录贮血冰箱温度。 第四款 贮血专用冰箱温度、消毒、空气培养记录结果保存二年备查。 第五款 贮血专用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包括:
20、血型鉴定试剂、 交叉配 血试验试剂等。 第六章 血液制品提取与发放流程 第二十四条 医护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人员携带血液制品保温器材与血液制品 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提取储存式自身输血病人血液时,医护人员须再 携带病人病历,以便双方确认。 第二十五条 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共同查对病人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 / 门急诊号、科别、病室、床号、ABO 血型与 Rh ( D)血型、供血者编号(血袋编 号)、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 双方共同全名签字后方可取发。 第二十六条 血液制品与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取发应作报废处理: 1. 标签遗失、破损
21、、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有细菌或真菌生长; 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 超过保存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血液制品报废应由输血科 (血库) 专人负责管理, 必须履行下列程 序: 1. 由相关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单, 包括:血液制品种类、 数量、血袋编号、 采血日期、报废日期、报废原因等。 2. 由输血科(血库) 主任或负责人分析原因做好登记并签字, 报医院医疗管理部 门备案后实施。 3. 凡由供血机构所致
22、均有供血机构负责。 4. 血液制品报废须严格控制在 1%以下。 5. 报废血液制品应按三废要求消毒处理。 第二十八条 血液制品发出后,病人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 26 C 冰箱,至少 7 天,以便病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相关性疾病时查找原因。 第二十九条 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第七章 血液制品输注过程流程 第三十条 输血开始前, 第一款 由两名注册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 检查血 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品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二款 应告知病人或 / 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 不安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第三十一条 取回的血液制品应尽
23、快给病人输注, 不得自行贮血。 输注前将血袋 内的血液成分轻轻混匀, 避免剧烈震荡。 除浓缩红细胞可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稀释外,其他血液制品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第三十二条 输血时再核对, 第一款 由两名注册护士携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 性别、年 龄、住院号 /门急诊号、科室、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 次核对血液制品袋血型与编码、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才能进行输血。 第二款 如病人意识清楚时, 应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 年龄或其他相关 内容;如病人意识不清,请病人亲属说明病人的身份,再次确认其身份。 第三十三条 输血操作时, 第一款 应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4、。 第二款 输血前后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第三款 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制品时, 前一袋血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制品继续输注。 第三十四条 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 15 分钟要慢(2ml/min )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无不良反应, 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并严密 观察病人症状与体征。 第三十五条 通常在输血速度不快的情况下血液制品不需要加温的。 第一款 如遇下列情况可进行血液制品加温: 1. 大量快速输血:成人50ml/kg.h ;儿童15ml/kg.h ; 2. 新生儿与婴幼儿换血 3. 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
25、的冷凝集素。 第二款 血液制品加温必须由输血科 (血库) 专人在专用血液加温器负责操 作并严密观察。 第三款加温时需注意:水温必须控制在 38C以下。 第四款 加温后的血液制品必须尽快输注,不得再保存。 第三十六条 医护人员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后 15 分钟、以及输 血过程中每半小时一次、 输血结束后 4 小时对病人一般表现、 体温、脉搏、血压、 呼吸频率、液体出入量等进行监测记录:并需记录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 注制品的种类和容量。如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 录。记录结果随病历保存备查。 第八章 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处理流程 第三十七条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时应及时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与医院相关部门, 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三十八条 疑诊病人输血不良反应应该做以下核对检查。 第一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线智能家居安防控制系统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旋紧头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方型扁梢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警犬理论知识
- 血透护理质量分析
- 建立健全团队激励机制计划
- 节塑宣传教育主题班会
- 生物知识传播与社区活动计划
- 运动康复创新创业项目
- DB12T 533-2014 公共服务单位服务标准体系标准编号规则
- GB/T 5195.3-2017萤石105 ℃质损量的测定重量法
- GB/T 27548-2011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安全规则、检查、维护和操作
- 初一下册地理试卷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练习题1200道
- 乳腺超声分类解读
- 总放射性检测原始记录
-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郑州大学-格兰杰-答辩通用PPT模板
- 投诉案件奖罚制度
- 海马CVT-VT2变速箱培训
-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指导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