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1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2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3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4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电 子 备 课任教学科 科学 任课班级 四年级 教师姓名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蠡园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格式一、封面(见样本)。二、内页(见样本)。内页行文格式如下:1、单元备课时,先做单元教材分析,再分课时备课。一课时备完,另起一页,复制内页格式后,再备下一课时。2、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固定值18磅;页面设置默认。3、“反思与讨论”、“教学后记”用红色字体。4、“第 单元第 课时(总 课时)”中的“总课时”指的是该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总课时数。三、保存1、请上传至校园网-集体备课-内网快速通道栏目 相应年级目录中,用户名为“术科组”,密码为“00000

2、0”。3、课件及相关素材也请上传,作为备课资源之一。把一个课件打包作为一个文件保存。命名如:“声音的产生”。保存在文件夹内。单元教材分析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传播,音量强弱、音调高低提出与事实相一致的假设。 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知道声音有音量强弱、音调高低之分。 知道耳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耳的各部分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 意识到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好好保护它。 正确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3、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第 1课时(总 1 课时)课 题声音的产生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3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4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

4、导入: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学生听声音,辨物体)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交流各自听到的声音)2、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流水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歌声、笑声、音乐声描绘着人们的欢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这个声音的王国,共同来研究声音!(二)、收集事实,提出假设1、师:关于声音,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声音的认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商量、选择,确定本课的研究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师:要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先来制造声音。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

5、声音,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不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谁想到的办法多。学生汇报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3、教师:根据你们在“制造声音”这一活动的发现,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适时板书。师:刚才同学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猜想,那这些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办?生(齐声):做实验。(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教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这很好,不过,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组的猜想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成员怎样分工?结合问题,小组进行实验前的思考。教师选择不同

6、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注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是什么样的。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4、教师:刚才大多数小组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让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立刻停止振动,结果会怎样呢?师演示:敲击音义,发出声音,让一个学生握住音义,使其停止振动。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发现。(四)、乐曲欣赏,思考延伸1、学生欣赏乐曲。2、学生说出听后感受。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产生”这一问题,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生说出自己还想研究的问题。4、全课小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辨物体

7、”的活动,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制造声音”这一活动太简单了,学生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这里教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学生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谁想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融入了思考,有了“制造声音”这一活动做基础,再结合学生平时对“发声”现象的已有认识,学生能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猜想,为下面的科学探究提供了动力。】作业设计完成实验册p31,p32,p33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教学后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听声音开始

8、,“仔细听,有哪些声音?”入手,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老师进一步引导:“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都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对于锣鼓的声音比较熟悉,也知道他们产生的方法,但是对于蟋蟀的叫声只知道是它自己叫出来的。在课的最后,我再让学生思考:蟋蟀是怎样发出声音的?现在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就不会停留在蟋蟀的声音是它叫出来的这个层次上,学生会考虑是哪个部分在振动,它有声带吗?这个问题课上是无法解决的,可以很好的把课内的研究引向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继续下去,教会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答案。让学生学会学习。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第 2 课时(总 1

9、 课时)课 题声音的传播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比较无知的传声效果。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导入新课:(吹哨子)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什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哨声是怎样传到你们耳朵里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声音的传播这一课就知道了。板书课题,生读一遍。二、学习新课: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1.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来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是怎样的?)

10、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探讨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怎样传播,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些什么?(图上画的是一所花园般的美丽校园,“铃铃”上课铃一响,在操场上,花坛边,大树下,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他们都赶快进教室。) 3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谁能再从生活中听到的举出几个例子来?(做早操时,在操场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广播的声音;站在远处(楼上)能听到人的喊声;)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挠桌子:1是的,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它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实验的,谁来做老师的小助手? 请一位同学到这边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小助手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师在旁边轻轻挠桌子。谁来

11、说说老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让学生动手做。注意应轻轻地挠,只能让贴在桌子上的耳朵听见。提问:你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听到什么?声音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里?发现了什么?挠铁棒:请两个同学示范,各小组动手做做,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发现什么吗?5、提问:你是怎样做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6、象桌子和铁棒这种物体叫什么,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7、游戏:打电话。分组玩,小组长说,其他组员听。8、小组汇报:怎样做、听到什么,如何解释这个现象。9: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说一说。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1师击石头,能听到声音吗?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师在水槽中击石头,现在还能听到击石头

12、的声音吗?是不是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指名上台听。想知道他这样能听到声音吗?大家动手做一做水中击石的实验。先把水槽移到桌旁。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声音通过水和水槽壁传到耳朵)这个实验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四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实验,你发现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气体、固体、液体)这就是声音传播的途径。请大家翻开书P54把P54-P55书的内容默读一遍,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3.指名说一说,全班齐读。4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假如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

13、体,声音会怎样?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中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过渡:可是,声音在物体中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五声音传播的方式介绍:老师这里有一个纸屏,纸屏上吊着一个小球,老师在纸屏的另一侧用槌敲击鼓的左面,你看到什么现象?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跳动? 过渡:1.声波跟水波基本上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用铅笔不断地点水面,你会发现什么?在生活中也能看到这种现象吗?2.声波和水波有什么不一样呢?3击鼓使火焰颤动。

14、老师再来做个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学到了声音传播的有关知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三>课堂拓展练习过渡: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道理。1每个小组分一个思考题,小组讨论。2各小组汇报。思考题:A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这是怎么回事?(声音在空气中以每秒344米的速度传播,在固体中以每秒5000米的速度传播。)B古时候的骑兵睡觉时,都要侧卧在地上,这是为什么?C医生用听诊器能听到病人的心脏跳动,这是根据什么

15、原理?D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面对面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E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F海洋捕鱼时,在鱼网中播放鱼儿喜欢的声音,能把鱼儿诱入鱼网,这是根据什么原理。<四>总结、布置作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声音的传播这一课。知道了声音传播诉途径、方向、方式。优美动听的音乐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但周围的噪音却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学习,在医院、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合,大家要注意不能影响别人。有关声音的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祝愿同学们能学好科学这门课。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现象发现了什么?(声音能在气体(空气)中传播;)出示音乐盒,走到

16、学生中间。分别放在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你都能听到声音到吗?这说明明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气体(空气)方向:四面八方讲解:当老师敲鼓的时候,引起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时,会引起周围空气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我们把它叫声波。声波从左鼓面传到右鼓面,引起右鼓面的振动,又传到纸屏,引起纸屏振动,我们就看到了纸屏上的球跳动,当声波传到你的耳朵里,你就听到了声音。作业设计完成实验册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教学后记本课主要内容是探讨声音的奥秘,引导学生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采用谈话、体验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实践体

17、验,观察总结结果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声音特征,还使学生建立了科学概念,获取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第 3 课时(总 1 课时)课 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

18、的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 引入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三、研究鼓膜的作用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

19、细沙。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四、研究耳廓的作用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

20、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交流反馈: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作业设计完成实验册板书设计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后记当我捧着耳的结构模型来到教室,孩子们就把我团团围住,不停地指指点点,看来他们对耳朵的研究是很有兴趣的。 有了这个相当大的模型,可以让孩子更直观的了解耳朵的结构,通过外部观察,孩子们知道外耳由耳廓、耳道组成,通过教师的拆卸,孩子们认识了中耳的耳膜、听小骨和内耳的耳蜗、听觉神经。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

21、察不仅是推断与预测的依据,更是整个科学过程技能发展的基础。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了自己身上一个重要器官的基本结构。通过观察,让孩子们对耳的各个部门的功能作出一定的解释,这对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科学是大有帮助的。孩子们的交流非常热烈,也许他们有的认识有点幼稚,但这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我们应当好好的保护他们的积极思维。对于本课最后的小结部分,同样需要借助耳的结构模型来加深理解,让孩子对耳的各部分的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第 4 课时(总 2 课时)课 题不同的声音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音,并试着去解释不同的声音背后的秘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点,

22、有强有弱,有高有低。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悦耳的声音”和“嘈杂的声音”,并认识到嘈杂的声音的危害。3、进行保持和谐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和音量。教学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学生自由玩桌上的乐器。2、师问:玩过了乐器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想提什么问题呢?3、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坐上火车到奇妙的声音王国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将会学到很多有关声音的知识。(板书:声音)4、(课件演示)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小结: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离不开声音的。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声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周

23、围,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每种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到底有一些什么特点呢?学习声音的“强”和“弱”。1、(课件演示: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学生认真听两遍,比较这两遍声音有什么不同?生:第一遍声音大,第二遍声音小。师:声音大,科学的说法是声音强;声音小,科学的说法是声音弱。(板书:强弱)2、(出示一面鼓),指几名学生上来敲鼓。听出了刚才敲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那强音和弱音是怎么敲出来的?再指名学生敲鼓。小结:在同一面鼓上敲,用力大些时敲出的鼓声就是强音,用力小些时敲出的鼓声就是弱音,这样看来,声音就有强和弱的特点。3、巩固练习。(1)学生用桌上的乐器来练习强弱音。(沙锤、响板、铃鼓)(2)师生

24、同做强弱音的拍手练习。学习声音的“高”和“低”。1、实验一:(出示一台简易的拨弦琴)学生观察两根弦的不同,看老师用三角片演示拨动两根弦。学生分组实验,用相同的力拨动自己桌上拨弦琴的粗弦和细弦。你发现了什么?生:粗弦发出的生音粗,细弦发出的声音细。师:声音尖,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声音高;声音粗,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声音低。(板书:高低)2、实验二: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体上,即使我们用上同样大小的力,也会产生高和低两种不同的声音。(出示铝板琴)老师演示敲击铝板琴上最长的铝板和最短的铝板,生跟着老师唱音阶,分辨音的高低。3、实验三:(出示铁架台和悬挂的两根钢管)师敲击长钢管和短钢管,学生体会声音的高低不同。指名学生上台敲击钢管。4、实验四:学生用桌上的乐器练习演示高音和低音。三、音乐游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除了有强和弱的不同,还有高和低的变化。(出示5个有水的烧杯)师敲击烧杯,师生共同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四、理解“悦耳的声音”和“嘈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