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_第1页
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_第2页
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_第3页
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_第4页
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前 言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历史性的概念,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将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

2、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第一章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1.1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建国50多年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一大奇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在农业上显著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建设起高产稳产农田;加强物质装备,增强抗灾能力;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良种普及率提高,各种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得到推广,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大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

3、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我国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农产品由极度短缺一变而为基本供给平衡,部分品种有余,农村由民不聊生一变而为初步繁荣,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1.2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农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以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既面临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的严重制约,又面临着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的压力,还面临着开放市场后接受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实现由传统

4、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上还面临一结亟待解决的难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产品供求关系、生产目标、增长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使我国农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现阶段我认为最主要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整体农业投资趋降,国内农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困境。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投资主要来源于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及国家财政投入。“九五”以来,农户资金向非生产领域转移,农户对农业投资积极性下降,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的投资呈下降趋势,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有限,造成农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困境。(2)“九五”时期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也积累了一

5、定的经验。但是,制约结构调整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结构调整缺乏总体规划,盲目性、趋同性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把结构调整局限在农业内部,只停留在粮食和一般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增减上,缺乏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规划。二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还刚刚起步,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缺乏快速、准确的市场信息,缺乏流通的组织与社会化服务,结果是投入增加,效益下降,从而挫伤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使农产品的流通存在很大障碍。(3)农业利润太低、农民负担沉重以及农村人口难减。在这

6、样一些多方面、多层次的困难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2.1 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三、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促进粮食稳

7、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2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农业现代

8、化这个主题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及发展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农业现代化概括为“四化”,即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20世纪70年代末,又以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代替了原来的“四化”,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同时还把生产区域化、专业化以及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等内容同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是不断完善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呢?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

9、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概念。就“现代化”一词的本意而言是指使某一事物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当指使农业发展达到最近的国际水平。然而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现代化”的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仅就概念而言,“现代化”所指十分宽泛,它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的外延,空间上也无确定的内涵,所以“现代化”不是严格的科学范畴,也不是什么理论性的概念。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历史性的概念。衡量一个

10、国家是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不能把本国已经达到的技术、经济水平同本国过去的情况相比,而应该同当时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只有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接近或超过当时先进国家的水平,才算实现了和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农业现代化则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程度。2.3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之一,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增收,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

11、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至少应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3)增长方式集约化: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是

12、落后的,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比,粗放经营是落后的。粗放经营与传统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集约经营与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进化,一个基本的同步条件是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4)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休。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一产出一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5)生产组织社会化:所谓生产组

13、织,就是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立足于整个社会来设计这种过程、实施这种过程,就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它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现代化的生产,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它排斥生产的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青睐按专业化分工组织生产,要求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6)生产绩效高优化:我们所要的农业现代化,是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能否做到高产优质高效,这是我们检验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

14、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是产品产量低、质量次、经济效益低,那么,就应该问一问装备配置是否科学,生产工艺和技术是否落后,增长方式是否还停留在粗放的形态上,经营理念是否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是否理想。结论可能会不尽人意。也就是说,生产的绩效如何,对是否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生产经营的绩效,应该是个实实在在的指标考核体系,比如:单位产量、优质品率、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等。(7)劳动者智能化:劳动者智能化,在这里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基础作用、最有活力的因素。他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在

15、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农业现代化意味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能只是使用现代物质投入,不能“见物不见人”,必须认识到使用现代物质投入品的只能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2.4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虽然不尽相同,前进的速度也有差异,但它们都希望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奋斗与成功,预想与结果会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不妨碍人们朝共同的方向努力

16、。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发达的农业、富庶的农村和良好的环境。(1)发达的农业就是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将目前低产低效的农业建设成高产高效的农业,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为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奠定稳固的基础。(2)富庶的农村就是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稳步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的差距。(3)良好的环境就是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稳定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人民工作与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总而言之,农业的现代化应当建立在经济上可行、生态上适

17、应、社会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广度和深度来改进和协调农业生态、技术与经济这三个系统,使之在和谐中发展,在互动中前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第三章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法措施3.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惟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双重制约,推进农

18、业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能力已经具备,加快创新步伐的条件开始形成;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仍然不适应发展需要。这种差距突出地表现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业机械应用覆盖面有限,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要在加

19、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多下功夫,并抓紧做好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工作。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3.2 推行农业标准化、规

20、模化生产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正向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战略性调整,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重挑战。加入WTO后,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生产经营活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及标准化的制约。按标准组织生产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标准化是一项优质产品农业的基础性工作。可通过科技工作者把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准确地传授给农民,用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标准化体系,包含了产前农业生产资料的选用,如种子、农药、化肥等,产中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后的产品贮藏保鲜等。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管理,规定细,

21、要求严,有利于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农户联合起来,按照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统一技术指导下进行统一购种、生产管理、加工及销售,从而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农产品质量低劣,数量小等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因素。把千家万户小规模、高成本、分散的盲目种植,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3 建立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

22、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农业引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都不应只求满足当代的需要,而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求;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应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把农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统一起来,坚持不懈地建设生态和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控制“三废”排放;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

23、地、水源、森林、草原、海洋、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建立起对资源利用的补偿制度;重塑对经济发展的评价观念,把生态环境指数列入经济状态优劣的考核标准。通过一些长期性、强制性措施和手段,建立起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使中国农业在21世纪前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3.4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我国大多数农民仍然是体力意义上的劳动力,而不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据报道,我国农民劳动力中,初

24、中文化程度的占48%,能够正确使用农药的人不足三分之一,4.8亿农村劳动力中接受农业教育的不到5%。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习惯,随意性强,比较粗放。农产品质量低劣,销售困难,产量较低,收益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缺乏科技知识是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一大障碍。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效果。显而易见,对农民进行科技素质的揽高是十分必要。如何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呢?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反复宣传农业科技基础知识,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科技熏陶,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科技入门;二是普及乡农业中学,县城设立农民就业技术培训中心,逐步形成正规的、多层次的农民专业技术教育网

25、,通过全日制教学提高农民的科技理论水平;三是通过开展“阳光工程”活动,办各类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和专业函授教育等,向农民传播适用技术,介绍先进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技实践;四是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农民到国外自费留学或勤工俭学,办好各类农民技术学会、协会,组织农民进行技术研讨,沟通信息,制定农民技术职称等级标准,定期进行职称评定;五是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促进科研成果在生产和经营领域的推广应用,让农民在科技实践中既得到提高又得到实惠。第四章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及对策4.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明显,农业劳动力集中于产中部门,以

26、传统的人畜力为生产手段,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全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投入的不足,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农业投入不足包括为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科技投入。在资金投入上,不同的投资主体对农业资金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农业个人投资由于农业效益低,农民的大量资金流向二、三产业;在劳动力投入上,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下降,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和乡镇

27、企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已有4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了妇女、儿童及老人,据有关资料,我国的妇女承担着60%的农活,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趋于弱化;在科技投入上,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且流失严重,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其投入的力度,但这种形势依然严峻。(2)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行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得农业科技投入缺乏条件。首先,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其经济力量分散、薄弱,农民不可能具备增加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其次土地规模过小。在农村,平均每户家庭仅有耕地0.42公顷,小块土地

28、的分散经营不利于一些大型综合性的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大型农业机械的采用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同时,分散的农户经济也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承担起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的任务。(3)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环境生态环境系统的日益恶化,构成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又一障碍性因素。按照生态经济学观点,农业越现代化,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发展现代农业要以生态为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应该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它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否则,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谈不上农业现代化,然而,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29、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森林资源锐减、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污染严重等等。4.2 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难点的对策(1)以先进的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为依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比发达国家约落后15-20年。从国外农业发展过程来看,基因工程、种子工程,节水灌溉等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变得日益突出。在现代化早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农机、化肥等工业产品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的。而随着生命科学本身的发展,人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大量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栽培、饲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差距及农业科学

30、技术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我们应该从总体上把农业科技作为应当“稳住的大头”,实行对农业科技扶持和保护的政策。一是选择关键的,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新技术,采取相应的政策。二是建立一批高效运作的农业科研组织与管理机构。三是在农业科研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农业科研体系,允许和支持企业参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四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扩散与传播。(2)加大农业投资的力度,建立农业投资的硬性约束机制。当前,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农业投入体制,逐步完善农业投资机制,提

31、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确立投资主体的职能,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应优先解决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和资源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如增加水利建设、林业建设等资金,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专项资金等。同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按时到位和合理使用,国家还应该加快农业投资立法进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克服政府投资的随意性。通过法规约束,来保证国家对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及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3)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的现代化一方面为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农业的现代化又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两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