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适用于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一、名词解释1、腐蚀 : 材料与所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作用而引起材料的变质和破坏。2、腐蚀原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作功的短路原电池;特点:1. 阳极反应都是金属的氧化反应,造成金属材料的破坏 2. 反应最大限度的不可逆3. 阴、 阳极短路, 不对外做功3. 腐蚀电池的工作环节:1.阳极反应通式: MeMen+ne可溶性离子,如 Fe-2e = Fe2+ ;2. 阴极反应通式:D+me= D.me 2H+2e = H2析氢腐蚀或氢去极化腐蚀;3.电流回路 金属部分: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溶液部分:正离子由阳极向阴极迁移4. 形成腐蚀电池的原因
2、: 金属方面: 成分不均匀; 表面状态不均匀; 组织结构不均匀; 应 力和形变不均匀; “亚微观”不均匀;环境方面:金属离子浓度差异;氧浓度的差异;温度差异5. 交换电流密度: 当电极反应处于平衡时, 电极反应的两个方向进行的速度相等,此时按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电流密度绝对值叫做交换电流密度。6. 电动序:将各种金属的标准电位 E0 的数值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就得到 “电动序” 。7. 腐蚀电位:金属在给定腐蚀体系中的电极电位 。电偶序:在某给定环境中,以实测的金 属和合金的自然腐蚀电位高低,依次排列的顺序8. 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自由焓准则当厶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
3、进行。| G|愈大则腐蚀倾向愈大。当 G=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当 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 进行。9. 电极:金属浸于电解质溶液中所组成的系统。10. 电位 :金属和溶液两相之间的电位差叫做电极系统的绝对电极电位,简称电位, 记为 E。11. 电极电位:电极系统中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11. 平衡电位: 当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 电极系统的电位称为平衡电位, 记为 Ee 意义: 当 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 电极反应的正逆方向速度相等, 净反应速度为零。在两相c、a之 间物质的迁移和电荷的迁移都是平衡的。12. 、非平衡电位:当电极反应不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系统电位
4、称为非平衡电位13. 标准电位:电极反应的各组分活度(或分压 )都为 1 ,温度为 250C 时,平衡电位 Ee 等于 E0 , E0 称为标准电位。14. 平衡电位的意义:平衡电位总是和电极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当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 电极反应的正方向速度和逆方向速度相等, 净反应速度为零。 在两相之间物质的过程和 电 荷的迁移都是平衡的。15. 活化极化: 电子转移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 液相传质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叫做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电极反应是受 电化学反应速度控制。16. 阳极极化 ( 阴极极化 ) 答: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
5、象,称为阳极极化。(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17. 极化: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显著地偏离了未通过净电流时的起始点位的变化现象。去极化: 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的极化作用的电极过程称为去极化作用,则能消除或减弱极化的现象称为去极化。19. 钝性 : 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条件下有活化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为钝化, 金属或合金钝化后所 具有的耐蚀性为钝性。20混合电位: 指腐蚀过程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不会有净电荷的积累,也称为自腐蚀电位。21. 吸氧腐蚀:指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发生 电化学反应引
6、起阳极金属或合金不断溶解的腐蚀现象。析氢腐蚀 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称为析氢腐蚀22. 材料失效的三种形式是: 断裂 、 磨损 和 磨蚀 。23. 全面腐蚀 :是指整个金属表面均发生腐蚀,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17局部腐蚀: 指仅局限或集中在金属的某一特定部位的腐蚀,其腐蚀速度远大于其他部位的腐蚀速度。24. 应力腐蚀 :是指敏感材料在拉应力和特定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断裂。25. 晶间腐蚀 :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 在金 属(合金)表面无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金属强度完全丧失,导致设备 突发性破坏。26. 腐蚀疲劳
7、 :是指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点(孔)腐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合金)表面数十微米范围内且向纵深发展的腐蚀形 式。27. 缝隙腐蚀:由于缝隙的存在,使缝隙内溶液中与腐蚀有关的物质迁移困难而引起缝隙内 金属的腐蚀的现象。28. 选择性氧化:如果合金中 B 组元的浓度低于临界浓度,则最初在合金表面只形成AO, B组元从氧化膜 / 金属界面向合金内部扩散。但由于 B 组元与氧亲和力大,随着氧化的进行, 当界面处B的浓度达到形成 B0的临界浓度时,将发生 B+AO-A+B0的反应,氧化产物将转 变为BO这种情形称为合金的选择性氧化。29. 选择腐蚀:是指多元合金
8、中较活泼组分或负电性金属的优先溶解。30. 腐蚀疲劳 : 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磨损腐蚀指在磨损和腐蚀的综合作用下材料发生的加速腐蚀破坏。有三种表现形式:摩振腐蚀 、 湍流腐蚀 和 空泡腐蚀 。31. 电化学保护: 通过施加外电动势将被保护的金属的电位移向免蚀区或钝化区,以减小或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32. 阴极保护: 将被保护的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在金属表面通入足够的阴极电 流,使金属电位变负,阴极极化以降低或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33. 阳极保护: 将被保护的金属构件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在电解质溶液中使金属构 件阳极极化至一定电位, 使其
9、建立并维持稳定的钝态, 从而阳极溶解受到抑制, 腐蚀速度显 著降低,使设备得到保护。34.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将被保护金属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使之成为阴 极,阳极 为一个不溶性的辅助电极, 利用外加阴极电流进行阴极极化, 二者组成宏观电池实现阴极保 护的方法。13.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 在被保护的金属上连接电位更负的金属或合金作为阳极,依靠它 不断溶解所产生的阴极电流对金属进行阴极极化。35保护电位:在阳极极化曲线中,在极化电流上升时进行回扫,与正扫曲线相交,此点的 电位称为保护电位。、判断题1阴极反应是电解质中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程。(X)2、 只能导致金属材料腐蚀破坏
10、而不能对外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称为腐蚀电池。(V)3、 在电极系统中,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越高,电极的电极电位越负。(X)4、 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电位,通常称为平衡电极电位。(V)5、因外电流流入或流出,电极系统的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改变所发生的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极化现象。(V)6、 由于腐蚀介质中去极化剂的存在,使得单一金属不能够与腐蚀介质构成腐蚀电池。(X)7、 在对金属实施电化学保护时,为避免氢损伤,阴极保护电位不能高于析氢电位。(X)8、 非氧化性酸的腐蚀速度随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X)9、 在覆层缺陷处形成的腐蚀电池中,阳极性覆盖层能够对基体金属起到阳极保护作
11、用。(V)10、 在生产中的有色金属零件和黑色金属零件集中堆放。(X)11、发生电化腐蚀时都有能量的转变,且被腐蚀的金属总是失电子。(X )12、非平衡电极电位的物质交换和电荷交换均不平衡。(X )13、在充氧的H2SO4中Cu片首先发生吸氧腐蚀,然后发生析氢腐蚀。(X )14、对氢脆敏感的材料不能采取阴极保护。(V)三、填空题1. 材料腐蚀是指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2.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发生条件是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不均一,含有各种杂质和合金元.存在,组织结构不均一,物理状态不均一,表面氧化(保护)膜不完整。3. 根据腐蚀倾向的热力学判据,金属发生腐蚀的电化学判据为( G)
12、T,P V 0)。4. Pb在酸性含氧的水溶液中会发生吸氧腐蚀。5. 氧去极化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溶解氧向电极表面的传递速度和氧在电极表面的放电速 度)。6. 在氧去极化的电化学反应中,对于敞开体系,当温度升高时,腐蚀速度(降低)。7. 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介质中必须有H +存在和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于氢的平衡电极电位。&点蚀通常发生在(有钝化膜)金属表面上,并且介质条件为(含有Cl-离子)。9缝隙腐蚀发生应满足的条件为: (氧浓差电池与闭塞电池自催化效应共同作用) 。10、 一般涂层的结构包括底漆、 中间层、 面 漆。11、 发生吸氧腐蚀时,在碱性介质中阴极反应式( O + 2
13、H2O + 4e = 4OH-),在酸性介质中 阴极反应式(O + 4H + + 4e = 2H 2O )12、 析氢腐蚀体系主要受活化 极化控制,而吸氧腐蚀体系主要受浓差 极化控制。13、 在阴极保护中,判断金属是否达到完全保护,通常用最小保护电位、最小保护电流密 度判断。14、 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介质中必须有 H +存在和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于氢的平衡电极电位 。15、按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可将缓蚀剂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 其中阳极型缓蚀剂用量不足易造成孔蚀。16、 在电化学保护法中,如控制不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易造成杂散电流腐蚀,阳极保 护法易加剧金属的
14、腐蚀。17. 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倾向均可用自由能进行判断。18阳极保护基本原理是将金属进入阳极极化,使其进入钝化区而得到保护。19. 材料的防护常从以下五方面进行:(1)正确选材;(2)合理的结构设计;(3)覆盖层保护;(4)电化学保护;(5)缓蚀剂保护。20. 合金中的杂质、碳化物等第二相一般是作为阴极,使合金的腐蚀速度加快。21. 由于生成了 HzCQ,使CQ对金属构件有极强的腐蚀性。22. 在电化学腐蚀中,腐蚀速度可以用电流密度i表征。23. 就腐蚀的危害性而言,局部腐蚀和全面腐蚀,局部腐蚀的危害更大。24. 在氧去极化的电化学反应中,对于敞开体系,当温度升高时,腐蚀速度降低
15、。25. 发生析氢腐蚀的条件介质中必须有 H +存在和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 于)氢的平衡电极电位。1、2、3、4、5、6、7、金属的腐蚀过程,其实质就是金属单质被(氧化)形成化合物的过程。金属材料的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环境)介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当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电位时,电极反应的正方向速度和逆方向速度(相等)。当金属与介质或不同金属相接触时,(电化学腐蚀)时才发生腐蚀。电极的任何去极化过程,都将导致金属腐蚀速度的(加快)。.口.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种金属或合金、甚至同一金属的不同部位,在腐蚀介质中相互接
16、触 时,都将因(腐蚀)电位的不同而发生电偶腐蚀现象。8、金属电化学腐蚀导致氢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析氢)反应。9、金属在盐酸中的腐蚀速度随盐酸浓度的(升高 )而上升。10、静止淡水中金属腐蚀的过程主要受( 氧)的扩散步骤所控制。按潮湿程度,大气腐蚀可分为(干大气腐蚀)(潮大气腐蚀)(湿大气腐蚀)。涂料的组成分为三部分:(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辅助成膜物质)。 阴极保护分为(牺牲阳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两种。能阻止或减缓金属腐蚀的物质就是(缓蚀剂)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由能量高的(单质状态)向能量低的化合物状态转变的过程。按腐蚀反应的机理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17、按腐蚀形态分,腐蚀(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根据控制步骤的不同,可将极化分为两类,(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混合电位理论:当一个电绝缘的金属试件腐蚀时,(总氧化速度)与(总还原速度)相11、12、13、14、15、16、分为17、18等。19、20、等。21、22、23、腐蚀定义中所指的(材料)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常见的局部腐蚀有(电偶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破裂)由闭塞电池引起的孔内酸化作用从而加速腐蚀的作用,称为(自催化酸化作用) 缝宽在(0.0250.1 ) mn之间的微小缝隙才能发生缝隙腐蚀。对于缝隙腐蚀,(氧浓差电池)的形成,对腐蚀开始起促进作用,
18、而(自催化酸化作用)是造成腐蚀加速的根本原因。24、缝隙腐蚀的起因是(氧浓差电池)的作用,(闭塞电池的酸化自催化作用)是造成缝隙腐蚀加速进行的根本原因。25、金属发生高温氧化时,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必要条件是PBR>1。发生应力腐蚀的3个基本条件是(敏感的金属材料)、(特定的腐蚀介质)、(足够大的拉伸应 力),应力腐蚀断裂分 3个阶段,依次为(孕育期)、(裂纹扩展期)(快速断裂期)。、选择题1.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A. 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损伤。B化学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C高温会加速化学腐蚀。D如果腐蚀产物很致密的话,能形成保护膜,减慢腐蚀速度,
19、甚至使腐蚀停止下来。2. 电化学腐蚀中( B )A电位高的金属容易被腐蚀。B. 电位低的金属容易被腐蚀。C. 两种金属同时发生化学反应。D. 无论是否有电解质溶液存在,只要有电位差就会发生腐蚀。3.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D )A、化学腐蚀发生在有电位差的两种金属接触面处。B对于化学腐蚀来说,电位低的金属容易被腐蚀。C温度对化学腐蚀没有影响。D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损伤4. 构件外观可能没有明显变化的腐蚀是什么腐蚀?( D )A.表面腐蚀。B.丝状腐蚀。C.磨损腐蚀。D.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5. 根据腐蚀的过程将腐蚀分为 ( B )A.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B.化学和电化
20、学腐蚀C.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 D.微生物腐蚀6. 晶体中的空位属于( C )。、面缺陷、体缺陷A 、线缺陷BC 、点缺陷D7. 点腐蚀是金属表面( A)由于微电池作用而发生的腐蚀。A. 某个局部 B. 基体大部 C . 基体全部 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同时受( B )作用而发生的腐蚀,叫疲劳腐蚀。A. 热应力 B. 交变应力 C . 残余应力8. 金属电偶腐蚀( D )A. 与两种相互接触金属之间的电位差无关。B. 与是否存在腐蚀介质无关。C. 发生在电极电位相同的两种金属之间。D. 取决于两种相接触金属之间的电位差9. 应力腐蚀是( B )A、发生在受拉应力的纯金属中的一种腐蚀开裂。B发生在受恒定
21、拉应力作用的合金构件中的一种腐蚀开裂。C发生在受压应力的纯金属中的一种腐蚀开裂。D发生在受压应力作用的合金构件中的一种腐蚀开裂。10. 应力腐蚀的三要素是( D ) A、纯金属、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环境。 B纯金属、剪应力和腐蚀介质环境。C拉应力和剪应力,腐蚀介质。D合金,恒定拉应力,腐蚀介质11. 铝合金的丝状腐蚀( D )A、是金属表面发生的均匀腐蚀。B是由于金属暴露在氧中而发生的腐蚀。C是由于热处理不当而发生的腐蚀。D其特征是漆层下面有隆起。12. 不能用来解释不锈钢点蚀机理的是: ( A )A.能斯特公式B自催化酸化作用 C.闭塞电池 D “环状”阳极极化曲线13. 、腐蚀疲劳发生的条件是
22、( C )A特定材料和敏感介质B静应力和腐蚀介质C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D特定材料和静应力14. 下列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较易腐蚀的是( B )A金属材料表面均匀B金属材料表面粗糙C金属材料电位较正D金属材料表面光滑15能够用来判断金属电化学腐蚀速度大小的是DA.电极电位B .能斯特公式C .电位一pH图D .腐蚀极化图16中性盐水的阴极极化曲线D A. 只反映氢去极化行为B. 只反映氧去极化行为C. 先反映氢去极化行为后反映氢和氧共同去极化行为D. 先反映氧去极化行为后反映氧和氢共同去极化行为17为了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以下方法无效的是:CA重新固溶处理B .稳定化处理 C .降低含碳量 D
23、 .低温回火处理18钢铁设备在封闭系统的水中发生耗氧腐蚀时,腐蚀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C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不变 19下列金属中最不易发生钝化的是:BA.铬B .铜 C .钛 D .钼20牺牲阳极保护法的依据是: DA. 钝化机理 B. 成膜理论 C. 线性极化理论 D. 电偶腐蚀原理 21下列体系中,不属于应力腐蚀的体系是:CA.低碳钢在热浓氢氧化钠溶液中B .黄铜在氨水溶液中C .低碳钢在海水中D.不锈钢在热的氯离子溶液中22不能用来解释不锈钢点蚀机理的是: AA能斯特公式 B .自催化酸化作用C .闭塞电池 D .“环状”阳极极化曲线23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腐蚀过程去
24、极化剂的是:AAH2 B O2 C Cu2+ D Cl224进行阴极保护时: BA被保护设备是阳极B.辅助电极是阳极C.设备的极化电位比自腐蚀电位正 D 辅助电极不受腐蚀25. 下面那个图与原电池的极化曲线图最接近: B电7歳童度电潦巒傻电冼宽26. 、下列防腐措施中,属于电化学保护法的是( C )B、在金属中加入一些铬或镍D 、金属表面喷漆A、用氧化剂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物保护膜支撑金属或合金 C、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分装上一锌锭27. 有关氯离子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氯离子容易穿透金属表面氧化层进入金属内部,破坏金属的钝态。B氯离子容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取代保护金属的
25、氧化层中的氧,使金属受到破坏。C、大多数金属,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是通过氢去极化而腐蚀的,所以在氯离子浓度高的时候, 容易产生腐蚀。D氯离子的电负性质高,离子半径相对较小,使得其对金属的腐蚀很容易发生。四、简答题1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差别在于 :化学腐蚀是金属直接与周围介质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腐蚀中没有自由电子的传递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 中由于原 电池的作用而引起的腐蚀,腐蚀中有自由电子的传递。2、 金属点蚀一般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以铝材在充气的NaCI溶液中孔蚀为例简述小孔腐蚀的 机理。答:金属点蚀发生条件有:(1)表面容易产生
26、钝化膜的金属材料 ;(2)有特殊介质离子存在;(3) 电位大于点蚀电位。点蚀的发展机理目前主要用蚀孔内自催化机制作用(闭塞腐蚀电池理论)。铝材易于钝化,在充气的NaCI溶液中,易于形成蚀孔,于是蚀孔内外构成膜-孔电池, 孔内金属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的金属表面处于钝态(电位较正)。孔内阳极反应:Al tAI 3+ +3e 孔外 阴极反应:1/2O2+H2O+2e宀2OH -孔口 PH数值增高,产生二次 反应:Al 3+ +2OH -tAl(OH)3Al(OH)3 沉积在孔口形成多孔的蘑菇状壳层,使得孔内外物质交换困难,孔内介质相对孔外介质呈滞流状态。孔内O2浓度继续下降,孔外富氧,形
27、成氧浓差电池。其作用加快孔内不断离子化,孔内Al 3+浓度不断增加,为保持中性,孔外Cl -向孔内迁移,与孔内Al 3+形成AlCl3 , AlCl3浓缩、水解等使得孔内PH 数值下降,PH可以达到23,点蚀以自催化过程不断发展下去。孔底由于孔内的酸化、H+去极化的发生以及孔外氧去极化综合作用,加速孔底金属溶解速度,从而使蚀孔不断向 纵深迅速发展。3、简述金属在极化过程中腐蚀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金属在极化过程中腐蚀速度减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活化极化。由于电极反应速度缓慢引起极化,从而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2)浓差极化。电极反应过程 中,由于电化 学反应进行得很快,而电解质
28、中物质传输过程很缓慢 ,导致反应物扩散迁 移速度不能满足电极反应速度的需要,而引起极化,从而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生成物从电极表面向溶液深 处扩散过程的滞后,使反应物或生成物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和溶液中的浓度出现差异,形成浓度差,而引起极化,从而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3)电阻极化。在电极表面生成钝化膜,从而 产生极化,造成金属腐蚀速度减慢。4. 简述钝化产生的原因及钝化的意义。化学因素:由强氧化剂引起的;电化学因素 :外加电流的阳极极化产生的钝化。意义:提高金属材料的钝化性能; 促使金属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钝化,是腐蚀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5. 简述晶间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晶间腐蚀
29、的措施。产生的条件:组织因素-晶界与晶内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电化学性质不均匀;环境因素-腐蚀介质能显示出晶粒与晶界的电化学不均匀性。机理:贫化理论和晶间杂质偏聚理论。贫化理论:在某些条件作用下,铬沿晶界扩散速度要比晶粒内扩散慢,补充不上,在晶界上出现贫铬区,当处于适宜的介质条件下时,就会形成腐蚀原电池,Cr23C6及晶粒为阴极,贫铬区为阳极而遭受腐蚀。杂质偏聚或第二相析出理论:这种晶间腐蚀与 d相在晶界析出有关。在过钝化电位下,发生的b相选择溶解。影响因素:1 )加热温度与时间,钢的最短加热时间和晶间腐蚀敏感性大小都与它的成分有关。2)合金成分:碳: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量愈高,晶间
30、腐蚀倾向愈严重;铬:能提高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稳定性。镍:增加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钛、铌:高温能形成稳定的碳化 物。防止晶间腐蚀措施。 变介质的腐蚀性; 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以尽量避免金属或合金在不适宜的温度受热,采用低碳和高纯的不锈钢或合金,把碳、氮等含量降到合理水平;在不锈钢中添加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钛和碳化铌,以减少晶界贫铬现象。6. 以不锈钢在充气的溶液中孔蚀为例,简述小孔腐蚀的机理。蚀孔内的自催化酸化机制,即闭塞电池作用。蚀孔一旦形成,孔内金属处于活化状态(电位较负),蚀孔外的金属表面仍处于钝态(电位较正),蚀孔内外构成了膜 孔电池。孔内阳极反应:孔外阴极反应:F?&qu
31、ot;+2QH孔口 PH值增高,产生二次反应:冋0叭+叽小6 讥(PH) jFe(OH 3沉积在孔口形成多孔的蘑菇状壳层。使孔内外物质交换困难。孔内Q浓度继续下降,孔外富氧,形成氧浓差电池。其作用加速了孔内不断离子化,孔内Fe2+浓度不断增加,为保持电中性,孔外 Cl-向孔内迁移,并与孔内形成 FeCLz。孔内氯化物浓缩、水解等使 PH 值下降,点蚀以自催化过程不断发展下去。孔底,由于孔内的酸化,H+去极化的发生及孔外氧去极化的综合作用,加速了孔底金属的溶解速度。7. 简述应力腐蚀产生的条件、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 产生的条件:1.敏感材料:合金比纯金属更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2
32、.特定的腐蚀介质:发生应力腐蚀断裂与其所处的特定的腐蚀介质有关3拉伸应力:增加拉伸应力会降低疲劳寿命,增加拉伸应力会降低疲劳寿命,而增加压缩应力则可提高疲劳强度。机理:闭塞电池理论:认为在已存在的阳极溶解的活化通道上,腐蚀优先沿着这些通道进行,在应力协同作用下,闭塞电池腐蚀所引发的蚀孔扩展为裂纹,产生SCC。这种闭塞电池作用与前面的孔蚀相似, 也是一个自催化的腐蚀过程,在拉应力作用下使裂纹不断扩展,直至断裂。膜破裂理论:认为金属表面是由钝化膜覆盖,并不直接与介质接触。 在应力或活性离子Cl-的作用下易引起钝化膜破裂,露出活性的金属表面。介质沿着某一择优途径浸入并溶 解活性金属,最终导致应力腐蚀
33、断裂。影响因素:应力、环境、冶金因素。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a.合理选择材料;b.减少或消除残余拉应力;c.改善介质条件;d. 电化学保护;e.涂层保护8.简述腐蚀电池的三个工作环节。(1) 阳极反应:通式:Mh Men+ne(2) 阴极反应:通式:D+me= D.me析氢反应:2H+2e= H2吸氧反应:O2+4H+4e= 2H2O(酸性溶液中);O2+2H2O+4& 40H-(中性或碱性溶液中)(3 )电流回路金属部分: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溶液部分:正离子由阳极向阴极迁移9. 金属氧化膜具有良好保护性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1)PBR大于1 ; 2)膜要致密、连续、无空洞、晶体缺陷少;
34、3)稳定性好、蒸汽压低、熔点 高;4)膜与基体的附着力强,不易脱落; 5)生长内应力小;6)与基体具有相近的热膨胀 系数;7)膜的自愈能力强。10. 绘出Fe HO的E pH图,指出保护区、腐蚀区、钝化区和过钝化区。并举例说明该图 的应用。答案:金属的E pH图的应用 预计一定条件下的金属腐蚀行为 反应金属自发腐蚀热力学倾向 指明金属实施保护的可能性与方向总结E pH图的规律:上腐蚀、下稳定、两边(左右)腐蚀、中间钝化。 常见金属在中性介质中都比较稳定。应用举例: 如图,当环境条件在圆点处时,通过调整酸度可使其进入钝化区;实行阴极保护 可使其进入保护区。11. 理论电位一pH图的局限性?答案:
35、一些局限性:1 由于金属的理论电位一 pH图是一种以热力学为基础的电化学平衡图,因此它只能预 示金属腐蚀倾向的大小,而不能预测腐蚀速度的大小。2 图中的各条平衡线,是以金属与其离子之间或溶液中的离子与含有该离子的腐蚀产 物之间建立的平衡为条件的,但在实际腐蚀情况下,可能偏离这个平衡条件。3 .电位一pH图只考虑了 0H-这种阴离子对平衡的影响。但在实际腐蚀环境中,往往存 在Cl-、SO42- P032-等阴离子,它们可能因发生一些附加反应而使问题复杂化。4 .理论电位一pH图中的钝化区并不能反映出各种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等究竟具有多 大的保护性能。5 .绘制理论电位一pH图时,往往把金属表面附
36、近液层的成分和 PH大小等同于整体的 数值。实际腐蚀体系中,金属表面附近和局部区域内的 pH值与整体溶液的pH值其数值往往 并不相同。因此,应用电位 pH 图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过分夸大或贬低电位pH图的作用都是不对的。12. 何谓腐蚀极化图 ?说明其应用。答案:一腐蚀电池,开路时,测得阴、阳极的电位分别为EO,C和EO,A。然后用可变电阻把二电极连接起来,依次使电阻R值由大变小,电流则由零逐渐变大, 相应地测出各电流强度 下的电极电位,绘出阴、阳极电位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图,就是腐蚀极化图。因此,腐蚀极化 图是一种电位电流图, 它是把表征腐蚀电池特征的阴、 阳极极化曲线画在同一张
37、图上构成 的。腐蚀极化图的应用(1)极化图用于分析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a)腐蚀速度与腐蚀电池初始电位差的关系:腐蚀电池的初始电位差(EO,C- EO,A ) ,是腐蚀的原动力;(例氧化性酸对铁的腐蚀;不同金属平衡电位对腐蚀电流的影响)(b)极化性能对腐蚀速度的影响:若腐蚀电池的欧姆电阻很小,则极化性能对腐蚀电流有很 大的影响;(例钢在非氧化酸中的腐蚀极化图)(c)溶液中含氧且及络合剂对腐蚀速度的影响; (例铜在含氧酸及氰化物中腐蚀极化图)(d)其他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如阴、阳极面积比和溶液电阻等。(2)腐蚀速度控制因素:阳极控制、阴极控制、混合控制和欧姆控制。13. 钝化过程可划为四个阶段lo
38、glE4Ei活化溶解区:随电位升高值E1,电流密度由11逐渐增加至12,电位达到E2就不再增加。称E1为初始电位,称11为初始电流密度,E2为致钝电位,I2为致钝电流密度。人们称E1E2区为活化溶解区。活化一钝化过渡区:电位到达E2之后阻隔阳极过程的氧化膜不但生成和溶解,随着电位的升高,氧化膜越来越完整。这段电流测得的是上下抖动的虚线。但电位到达E3时,电流密度稳定一较小值13。人们称E3对应的电流密度13为维钝电流密度,称 E2- E3区为活化 钝化过渡区。钝化区:电位到达 E3后,随电位升至 E4时,电流密度始终维持在I3。在E3 E4电位区间内,当电流密度小于 I3时,金属就会再度腐蚀。
39、这对阳极实施电化学保护有重要意义。人们称E3-E4电位区间为钝化区。过钝化区:当电位到达 E4后继续升高,形成的氧化膜物质可能被氧化成更高价阳离子或变 成可溶性阴离子或升华, 或再更高的为电场作用下, 氧化膜的半导体性质已不能够保护金属 的进一步氧化。从而使腐蚀再度开始并加剧。人们称大于E4电位为过钝化区。结论:由金属钝化过程吨 IE曲线可知,具有意义的是钝化区。这一区域可使金属处于保护。要达到这一区域,金属充当阳极时的外电位与电流密度必须控制到这一区域。若不是外 加电压和电流,金属与钝化剂及环境要有较好的对应和选择。显然,钝化区的 E3越低,E4越高,其钝化能力越强。越易实现阳极保护。14.
40、 金属钝化的解释有几种理论?(1) 成相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可以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覆盖得很好的固体产物薄膜。这层产物膜构成独立的固相膜层,把金属表面与介质隔离开来,阻碍阳极过程的进行,导致金属溶解速度大大降低,使金属转入钝态。(2 )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或合氧粒子的吸附层,改变了金属/溶液界面的结构,并使阳极反应的活化能显著提高的缘故。即由于这些粒子的吸附,使金属表面的反应能力降低了,因而发生了钝化。15、根据极化图说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并说明阴极保护的主要参数,应如何选择这些参数。原理:由外电路向金属通入电子, 以供去极化剂还原反应所需
41、,从而使金属氧化反应受到抑制。当金属氧化反应速度降低到零时,金属表面只发生去极化剂阴极反应。保护参数 保护电位 Epr :阴极保护中所取的极化电位。要使金属的腐蚀速度降低到零,取阳极反应平 衡电位作为保护电位( Epr= Eea )。(最小 ) 保护电流密度 ipr :与保护电位对应的外加极化电流密度叫做保护电流密度。保护电 位是基本的控制指标。确定保护电位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 Epr 值(越负越好) ;第二,析氢反应的影 响。16. 说出几种恒温氧化的动力学规律,并说明其意义。直线规律: y=kt+c,y 氧化膜厚度, t 时间, k 氧化线性速度常数。意义:表面氧化膜 多孔,不完
42、整,不具有保护性,对金属进一步氧化没有抑制作用。抛物线规律: y2=kt+c ,表明氧化膜具有保护性,氧化受离子通过扩散通过表面氧化膜速度 控制。立方规律: y3=3kt+c, 扩散阻滞作用比膜增厚所产生的阻滞更为严重。 对数与反对数规律: y=klg(t+t0)+A, 说明氧化过程扩散阻滞作用远比抛物线规律大。17. 腐蚀极化图不能由实验直接测定, 试画图说明使用 Tafel 极化曲线反推法如何得到腐蚀 极化图。测得Tafel曲线后,将两条曲线做切线,切线交点为S,过S做平行线,得Ecorr。将S与两平衡电位,EO,A, EO,C连接起来就得到腐蚀极化图。18. 影响氢去极化腐蚀的主要因素.
43、 金属材料的性状:金属材料的本质、表面状态及金属阴极相杂质都会影响到金属的氢去极 化腐蚀。材料与表面状态不同其氢过电位值不同, 氢过电位值愈大, 氢去极化腐蚀速度愈小, 反之亦然。若杂质相的氢过电位很小,就会加速金属的腐蚀。.pH 值减小, 氢离子浓度增大, 氢电极电位变得更正, 加速金属的腐蚀 . 阴极区的面积增加, 氢过电位减小,阴极极化率降低,析氢反应加快,从而导致腐蚀速度增大。. 温度升高也使氢过电位减小,而且温度升高,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都将加快,所以腐蚀速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9. 影响氧去极化腐蚀的主要因素:阳极材料电极电位降低则氧去极化腐蚀的速度增大。 溶解氧浓度增大, 氧去
44、极化腐蚀速度随 之增大。 但当溶解氧浓度提高到使腐蚀电流密度达到该金属的临界钝化电流密度时,金属将由活化溶解态向钝化态转化,其腐蚀速度就会显著降低。. 溶液流速越大,腐蚀速度也就越大。但当流速增大到氧的还原反应不再受浓差极化控制时,腐蚀速度便与流速无关。 对于可钝化金属,金属便转入钝态。 . 盐浓度的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腐蚀速度将有所提高。 但当盐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腐蚀速度反而会随盐浓度的提高而减慢。. 温度升高氧的扩散和电极反应速度加快, 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随温度升高腐蚀速度加快。 但温度升高又会 降低氧的溶解度(敞口系统) ,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减小。20. 影响腐蚀的材料因素、环
45、境因素及结构因素各有哪些?答:影响腐蚀的材料因数(内因)有:O 1、金属的种类,O2、合金元素与杂质,0 3、表面状 态,3、内应力,C5、热处理,06、电偶效应;环境因素(外因):0、去极剂种类与浓度, 、溶液PH值,0、温度,04、流速,05、溶解盐与阴、阳离子;设备结构因素:0 1、应 力,02 、表面状态与几何形状,0 3 、异种金属组合,0 4 、结构设计不合理等。21. 金属构件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对于大阴极 -小阳极和小阴极 - 大阳极的结构,哪种的腐蚀 危害性大?为什么?答:大阴极 -小阳极的电化学腐蚀的危害性大。因为阴、阳极面积比增大与阳极的腐蚀速度 成直线函数的关系,增加比较
46、迅速。即阴极的面积增大,阳极的腐蚀速度加快。22. 应力腐蚀发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应力腐蚀必须是在拉应力和特定介质的联合作用下发生,构成一定材料发生应力腐蚀的条件是:拉应力和特定介质。23. 何谓腐蚀疲劳 ? 与纯机械疲劳和应力腐蚀断裂相比有何特点 ? 答:腐蚀疲劳:是指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腐蚀疲劳的特点: 腐蚀疲劳的 SN 曲线与纯力学疲劳的 SN 曲线形状不同, 腐蚀疲劳不 存在疲劳极限。 腐蚀疲劳与应力腐蚀不同, 只要存在腐蚀介质, 纯金属也能发生腐蚀疲 劳。 腐蚀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间没有一定的联系。 腐蚀疲劳裂纹多起源于 表而腐蚀坑或表面
47、缺陷往往成群出现,裂纹主要是穿晶型,并随腐蚀发展裂纹变宽。腐蚀疲劳断口即有腐蚀的特征又有疲劳的特征(疲劳辉纹 ) 、而纯力学疲劳断口有两种情况:对于塑性材料断口为纤维状,呈暗灰色;脆性材料断口呈现出一些结晶形状。24. 写出吸氧腐蚀在不同 pH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 论述氧的阴极还原过程,讨论可能的控制步骤并说明原因。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Q+4H+4尸2HaO在碱性条件下:Q 2+2H2O+4e 4QH-氧的阴极还原过程 : (1) 氧由空气 / 溶液界面溶解进入溶液;(2) 氧在扩散和对流的作用下进入阴极附近;(3) 氧在扩散作用下进入双电层,吸附在电极表面;(4) 氧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吸
48、氧腐蚀。控制步骤: (1) 3 为控制步骤,因为氧不足以消耗阴极上的电子,使腐蚀减慢。(2) 4为控制步骤 。25. 论述点蚀的机理,并阐述点蚀与缝隙腐蚀的区别。 点蚀是闭塞性腐蚀,在金属面上首先有金属的溶解,形成蚀坑,在蚀坑内氧浓度比外界低, 形成浓差腐蚀。使腐蚀进一步加速蚀孔生长。由于金属的腐蚀而产生金属离子的浓度升高,吸引负离子和水解产生 H+形成HCI等继续维持了点蚀(5)。点蚀先前没有蚀孔, 形成之后继续腐蚀, 在回扫形成的包络曲线所环绕的面积上, 点蚀只继 续生长,不会有新的点蚀生成。缝隙腐蚀是在腐蚀前就已经有了缝隙, 在腐蚀介质中继续沿缝隙进行腐蚀, 在回扫形成包络 曲线所环绕的
49、范围内,缝隙腐蚀不但继续生长还有新的腐蚀生长。26. 试画出氧去极化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并解释图中各拐点的意义。 作图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相当于极化曲线的Ep段,这时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直线关系,阴极过程的速度取决于氧的离子化反应。当阴极电流密度增大时,相当于图中的pfs段,由于氧的扩散速度有限,供氧受阻,出现了明显的浓差极化。阴极过程受氧的离子化反应和扩散共同控制。当ic大约等于id时,氢的去极化过程就开始与氧的去极化过程同时进行,得到总的阴极去极化曲线。27. 何为缓蚀剂?缓蚀剂的分类?简要介绍不同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答案:缓蚀剂是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或形式存在于介质中时,可以
50、防止和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质。缓蚀剂的分类:(1) 按化学结构分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2) 按使用介质的pH值分为酸性介质(pH < 14)缓蚀剂、中性介质(pH = 59)缓蚀剂和 碱性介质(pH > 1012)缓蚀剂。(3) 按介质性质分为油溶性缓蚀剂、水溶性缓蚀剂和气相缓蚀剂。作用机理:(一) 缓蚀剂的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许多有机缓蚀剂属于表面活性物质,这些有机物分子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和亲油疏水的非极性基组成;当它们加入到介质中后,缓蚀剂的极性基定向吸附排列在金属表面,从表面上排除了水分子和氢离子等致腐粒子,使之难于接近金属表面,从而起到缓蚀作用。如各种胺类化合
51、物。(二) 缓蚀剂的成膜理论成膜理论认为,缓蚀剂能与金属或腐蚀介质的离子发生反应,结果在金属表面上生成不溶或难溶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各种膜层,膜阻碍了腐蚀过程,起到缓蚀作用。(1) 这类缓蚀剂中有一大部分是氧化剂,如铬酸盐、重铬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它们使金属表面生成是有保护作用的氧化膜或钝化膜。这类缓蚀剂相当于钝化剂的作用。(2) 有一些非氧化性的有机缓蚀剂,如硫醇与铁在酸性介质中、喹啉与铁在盐酸中,能 够生成难溶的化合物膜层,叫做沉淀膜。沉淀膜起到类似于氧化膜的作用,达到缓蚀效果。电极过程抑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缓蚀剂的作用是由于缓蚀剂的加入抑制了金属在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过程,减缓了电化学
52、腐蚀速度。由图33可以看出,缓蚀剂的存在可能分别增大阴极极化或阳极极化,也可能同时增大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 缓蚀剂分为以下三种。1阳极抑制型缓蚀剂2 阴极抑制型缓蚀剂3 混合抑制型缓蚀剂根据缓蚀剂对电化学过程阻滞的类型,将五、综合题1下图是典型的阳极极化曲线,请指出 :(金属用Me表示)(1)ER、b E、p E、op E、 b I 、p I 和B点、D点、E点、F点的意义。(2)A-B 区、B-C区、C-D区、D-E区、 E-F区、F-G区的名称和 A-B区、B-C区、C-D区、D-E区可能发生的阳极反应式。 (3) 利用该图说明外加电流法阳极保护的基本原理,并说明阳极保护的主要参数, 应如
53、何选择这些参数。ft EfE瞽町掛电也£答:(1)ER-自腐蚀电位b E -临界钝化电位(致钝电位)I b I p 阳极电 流密度i阳 极电位E p E -钝态电位(维钝电位)op E - 过钝化电位b I - 临界钝态电流密度(致钝 电流密度)p I -钝态电流密度(维钝电流密度)B-金属钝化的开始点 D-金属过钝化的开 始点E-金属二次钝化的开始点F-金属二次过钝化的开始点(2)A-B区:活性溶解区:MetMe n+ +ne B-C 区:活化-钝化过渡区:3Me+4H2S Me3O4+8H + +8e C-D区:钝化区或稳定 钝化区:2Me+3H2S Me2O3+6H+ +6e
54、D-E 区:过钝化区:Me3O4+4H2O Me2O72- +8H + +8e 可 能还发生:4OH - t O2+2H2O+4e E-F区:二次钝化区 F-G 区:二次过钝化区(3)外加电流法 阳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将Me进行阳极极化,使其进入钝态区而得到保护。阳极保护的主要参数:临界电流密度b I、钝化区电位范围(p E op E )、维钝电流 密度p I 。选择这些参数时b I应越小越好,便于 Me易于进入钝态区,且降低设备的投资费用;(p E op E )越宽越好,便于 Me维持在钝态区,否则 Me很容易从钝化区进入活化区或过钝化区,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相反,在通电情况下,只会加速Me的
55、腐蚀;p I应越小越好,便于Me维持在钝态,且耗电量小。2、Fe在25C, 3%NaC中腐蚀时,欧姆电阻不计。其腐蚀电位 Ecorr =-0.54V(SCE)。试计算此 腐蚀体系中阴极、阳极控制程度。已知Fe(OH)2的金属在与空气接触溶度积 Ksp=1.65x10-15,饱和甘汞电极(SC日电位为0.244V,氧还原标准电位为 0.401V , Fe溶为Fe2+的标准电位为-0.44V。Fe-2e t Fe2+ Fe+2OH =Fe(OH)2解答:因为OH -=10-7所以Fe2+ =Ksp-2OH 1.65' 10-15100.165Ea= Eo+ 2.?RIlgFe2+= - 0.44 +0.0592 lg Fe2+ = - 0.46VO+2HO+4e=4OH宀译©站"401 +津 l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租赁装修合同条款
- 塑钢门窗工程安装合同协议书
- 营销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反窃电技能竞赛参考复习测试卷
- 2025年劳务聘用合同
- 委托人力资源合同协议书
- 消防工程承揽合同.2
- 设备出兑合同范本
- 广东电梯保养合同范本
- 贵州装修合同范本
- 场馆售卖饮品合同范本
- 5G智能工厂建设规划
- 电缆隐蔽验收记录文本20种
- 一例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下肢静脉溃疡伤口循证护理
- Unit1+Art+Ancient+Reading+and+Thinking+Chinese+Art+on+show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储能系统介绍-电化学能-储能电站
- 《PCB设计与制作(基于Altium-Designer)》教材配套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全)完整版课件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外科护理系统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多选题10)
- 竖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新建高中设计任务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