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创新银企集中对账流程的设想_第1页
新形势下创新银企集中对账流程的设想_第2页
新形势下创新银企集中对账流程的设想_第3页
新形势下创新银企集中对账流程的设想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形势下创新银企集中对账流程的设想(作者:刘冲单位:建行山东泰安泰山支行)我行多年来银企对账的顺利开展确保了资金安全,但在银企对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流程繁琐,集中对账的部分环节仍存在极易引发风险事项的漏洞,因此创新银企集中对账流程,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我行银企集中对账工作的基本开展情况(一)现行银企集中对账业务的开展流程1.我行对账工作开展现状集中对账是指对账系统由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负责维护与管理,包括对账单生成、批量打印与发送,回收登记核对、不符账项跟踪管理等。目前主要以二级分行、省行为单位分别设立对账中心;营业机构、基层行对账中心或外包公司负责收回余额对账单,收回的余额对

2、账单也被称为对账回执,二级分行对账中心集中审核对账回执并进行集中管理的对账运作模式。对账范围针对所有的单位存、贷款账户。目前集中对账的原则是:合规性原则、内部牵制原则、重要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效益覆盖风险,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风险防范效果。2.现行客户信息前台维护流程目前,我行的银企集中对账数据主要是从会计集中对账管理系统 ( CCMS )”系统导出。 为保障对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营业机构必须认真进行账户相关信息的维护,将客户信息完整、正确地录入到系统中。客户变更账户信息时,前台操作人员通过系统提供的交易及时进行对账签约维护。由于银企对账不仅是账户余额和发生额的核对,为确保

3、客户资金安全,还必须正确核对客户在银行的预留印鉴,营业机构发生开户、销户、更换印鉴业务时,各机构应及时按照规定到后台进行印鉴库建立、更新。3. 基层行对账工作流程现状基层行对账中心除负责辖内营业机构印鉴的采集外,还负责组织辖内对账客户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印鉴卡片的完善、账户清理和对账信息的变更;负责对二级分行对账中心下发的印鉴不符及账务不符的账单进行重新核实或督导营业机构查找原因、及时核对。负责对辖内营业机构的管理、监督及工作质量的考核;负责进行每月的银企、同业面签及特殊情况下随时组织的对账。4. 现行对账数据生成、对账单打印、发送流程对于存款类账户, 分为重点对账账户和非重点对账账户。重点账

4、户按季度组织对账。每月初,根据营业机构维护的单位结算账户信息,从会计集中对账管理系统导出对账数据,将对账单信息数据加密打包后按规定做好交接手续,移交外包公司。为促进对账工作的有序开展,二级分行与外包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外包公司负责全部账单的打印、封装和邮寄账单的发送和收回工作。对账单集中回收期为月度末10 日后的15天,季度末10 日后的30 天,年度末10 日后的50天。若集中回收期临时调整,一级分行将另行通知。非重点账户是除上述重点对账账户以外的账户,每季和随机对账时按照一定比例生成对账单。5. 现行回收对账单的流程外包公司负责将对账单送交客户,客户确认账户信息并在对账单上加盖对账印章后,由

5、外包公司收取对账单传递二级分行对账中心;对由于联系信息不正确造成无法投递的,仍旧由前台联系客户对账;对于对账过程中发现的客户联系信息变更,可以填写在对账回单的指定区域,同时要求客户加盖预留印鉴或单位公章后,由前台在 CCBS 系统进行信息变更;对账单回收验印由二级分行集中对账中心统一完成,前台不再参与验印工作,在验印过程中严格按章操作,从严审核;由于前台印鉴关联不及时,造成后台无法通过扫描验印系统验印的,可通过其他验印工具进行,确系无法执行后台验印的,则需重新退回到前台验印。6. 账单审核、管理的流程现状二级分行对账中心对收回的对账单进行初审。二级分行对账中心人员在进行账单的交接后,首先审核存

6、款人账户余额是否核对相符,如账户余额不符的重新退回进行账务核实,然后,检查印章是否清晰,将对账单编码后进行扫描、补录、验印。核验后印鉴不符,及时反馈所辖支行对账中心或营业机构进行核实处理。对账单处理完毕,将对账单按支行顺序整理,按月装订保管。(二)银企对账业务存在的问题1.未能真正体现“为客户服务”的理念首先,二级分行的现行组织管理的结构为“金字塔”式,即二级分行、基层行、营业机构自上而下的关系,营业网点完全按行政区划设置,形成了“二级管理、一级开展”的管理体系。战略管理层站在战略的角度去指挥开展对账业务,而底层从自身的实际去开展对账,中高层战略管理层与底层运营层之间的层次距离造成流程与战略对

7、应上的间接性,这种间接的对应关系使得具体流程的实际开展状况与战略规划存在严重脱节。其次,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注重关乎经营效益业务规模的做大做强,未将银企对账业务放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为客户服务有效平台的高度来开发和推广。银企对账业务开展流程不是真正从为客户服务的角度而设计,与建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脱节。2. 前台信息维护流程较为粗放一是账户开立不规范。目前基层行和营业机构对单位结算数量的扩张较为关注,对于账户质量的提升考虑较少,导致账户数量多,高质量优质账户数量少。对账时,客户地址信息错误,客户电话和联系方式不通的账户大量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对账工作的难度,使整个对账工作大量的人力、物力

8、浪费在对账困难账户的查找上,无法真正实现对账为客户服务、堵塞风险漏洞的战略目的。二是账户信息的完善滞后。对账过程中有的客户会将更改的地址、联系方式等账户信息写在账单的背面,但账单回收后直接交二级分行对账中心,二级分行对账中心人员要等到进行账单整理时,才能将此部分信息反馈支行转发营业机构,时效性较差。还有的账户开立后,不能及时将客户的预留印鉴上报管辖支行进行采集,导致对账验印时无客户的印鉴信息。3.账单回签流程不规范,无法有力防范资金风险客户主动送回的方式由于传递环节较多,极容易丢失,以至无法判断账单是否发出和送达到何处。外包公司收回的方式,一般是投递人员将封装的对账单信封放在客户处,但因无关人

9、员的忽视,账单也极易丢失。且有的客户因开立的账户较多,极易混淆预留印鉴,需银行对账人员再次上门进行核对。对于无明细账单的账户,如余额不符,即使仅仅相差单位结算账户服务费,客户也会简单的在不符处打钩,需对账人员二次上门对账。无法做到为客户贴心服务的效果。4. 对账单审核、管理的流程,不能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现行的集中对账模式下,二级分行对账中心人员对收回的对账单据,进行电子验印,系统自动核验未通过的,要通知基层行进行建库或发回重新对账,流程繁琐、重复,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环节的周转中。二、银企对账业务流程创新方案设计(一)前台信息维护流程创新1.单位客户开立单位结算账户后,如客户三个月未进行

10、对账,系统会自动将此账户列入“黑名单”处理,并通过企业账户短信通提示客户进行对账或销户处理。2.对于地址信息更改的账户,前台可以通过查询分行账单审核后反馈的信息,及时在核心业务系统维护客户变更后的对账信息。3.二级分行定期对“黑名单”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开户的营业机构进行考核处罚。4.营业机构应做好低效账户清理工作,收集、整理客户信息和账户信息资料,确保账户资料合法、合规、有效及账户基本信息的准确;清理印鉴卡片,对不清晰、不完整的印鉴进行重新加盖,及时将新开户的印鉴卡片上报后台进行印鉴采集;负责对对账中心传递下发的错账通知查清原因并进行错账调整;做好集中对账的对外宣传、解释工作,并督促客户按协

11、议方式返回对账账单。(二)账单生成流程创新由于现行模式下一些无效低效账户的对账频率相对较频繁,每季重点对账、每年全面对账以及随机对账时,都会生成一定比例的对账单进行对账,耗费营业机构、基层行、二级分行、外包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此种情况,将满足帐单生成条件修改为:1. 对于 1 万元以下的、 连续一个季度没有发生主动业务、营业机构可以判定为没有风险的低效无效账户,通过在系统设置业务参数,在季度和随机对账时不生成对账单。2. 在年度全面对账时全部生成对账单,但对于对于1 万元以下的、连续一个季度没有发生主动业务的账户,需要在对账单中增加一个约定条款:收到对账单后五个工作日内不返还对账单的,视同对账相符。这种做法也是当地同业一些银行的做法。同时,在考核上,对于这部分对账单以及确实无法送达的对账单不再考核。这样就解决了对账频繁、耗费精力大、客户疲于应敷银行对账的情况,使客户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更好的核实账务,使对账人员有精力从事正常的对账工作,达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目的。(三)账单对账方式的流程1. 企业网上银行对账创新在客户登录建行网上银行系统后,在对账时限内及时弹出银企对账信息,唯有回签对账单成功后才能继续使用网银其他功能。这样能大大提升网银对账效率。(四)账单收回流程创新1. 此操作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