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衣呀YANGTZE UNlVERSlTY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 称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存衽的问题及对策硏究院(系)管理学院专业班级会计10704学生姓名涂银辉指导教师胡玲辅导教师胡玲开题报告日期2010年11月15 B-2010年12月15日、题目来源口科研真题口生产/社会实际口实验室建设口其它其它二、研究目的和意义资本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证券市场的急速发展, 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问题的出现。上市公司矢联交易问题就是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 普遍现象,它也是世界各国公司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其“双刃剑”特性,各国证券 监管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对该

2、问题的解决。尖联交易是指在尖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 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矢联交易既具有促进公司规模经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 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公司集团整体战略LI标的实现等积极作用;也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 则,在尖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进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等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尖联 交易既为各国法律所认可,同时乂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 LLJ国企改制而成,上市公司与原国有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曲此而引发的矢联交易对 证券市场各主体产生了重大影响。尖联交易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 披露制度、增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

3、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上市 公司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公平尖联交易行为,大股东等尖联方利用非公平矢联交易大量转移并 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妨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 展。因此,对上市公司的尖联交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因与治理方法,不仅 是理论上的需要,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不公平尖联交易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之 中,其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加强对尖联交易的监管,对于保护我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 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01刘建民咲E国洪,刘星矢联交易研究述评卩统计与决策,2

4、010,(11): 146-150 02 张莉,毛学军刍议我国上市公司矢联交易的现有问题及解决途径J 中国经贸,2010,(6): 52-53:03罗佳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原因及其危害分析J 大众商务,2010, (1): 3504郭振华,李蕴娜上市公司不公平尖联交易的表现形式及危害J 新西部,2010,(12) : 38-3905李燕浅析公司尖联交易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 (8): 21406朱丹卉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定价方法信息披露现状解读J.审计月刊,2010, (5): 47-4807唐建琼我国上市公司矢联交易存在的问题与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5、): IIO-Ill08龚记兵论上市公司尖联交易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2009, (20): 28-2909程识,叶伟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的披露及监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2): 31-3310 何一晟上市公司矢联交易若干问题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 (11): 112-11311 刘永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治理研究D.Uj东:LlJ东大学,200912 陈立伟中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0):305-30613 王小星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及其监管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14 何明霞上市公司矢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

6、院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 版,200&(9): 45-4615 徐群山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 (8): 94-9516 刘淑蓉论上市公司矢联交易及其监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 (1): 42-4417 蔡占洲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分析J陕西煤炭,2007, (5): 89-9018 马会延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的治理研究J知识经济:健康,2007, (9): 3、519 朴红莲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现状及分析J今日科苑,2007, (8): 3420 曹慧丽尖于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形成原因研究J企业经济,2007, (3):166-16821 侯成峰,张楠楠浅析我

7、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产生的原因J商场现代化,2006,(09):71-7222 张瑞军,刘桂枝税收监管:治理上市公司尖联交易新思路J现代商业,2009,(32):18123 贾江东上市公司矢联交易中的利益转移及防范对策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36-3724 孟祥福上市公司尖联交易非公允性及其治理J魅力中国,2008, (2):13313525 谢清喜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利润操纵的动机分析J商业时代,2008, (2): 84-8526 Ming Jian, T. J. Wong. PrOPP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J. ReV

8、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0, (1): 6910527 Yan-LeUng Cheung, YUehUa Qi, P. RaghaVendra Rau, AriS Stouraitis. BUy High, SellLow: HOW LiSted FirmS PriCe ASSet TranSferS In ReIated Party Transactions(J). JOUmal OfBanking &amp Finance, 2009, (5): 914-92428 Catherine M Dalton, Dan R. DaltOn ReIate

9、d Party transactions: too CIOSe for(shareholders*) COmfOrtfJ JoUnIdlofBUSineSS Strategy, 2006(6):5729 KOhlbeCk M , MayheW B. AgenCy Costs, COntraCting, and ReIated PartyTransactionsJR. WOrking Paper, 2004 30 FeinSChreiberT RObert Kent, Margaret. RePOrting ReIated-Party TranSaCtiOnS in ChinaJ COrPOra

10、te BUSineSS TaXatiOn Monthly, 2009, (10): 37-44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1) 国外研究现状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大量的文献着重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和尖联方交易的矢系,以及尖联 方交易与公司价值的尖系。 公司治理结构与尖联交易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这类国家公司的股 权结构主要呈现分散型的特点,因此,其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管理层的监督和 补偿问题,与我国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这些研究的结论(主要是实证研究)是越弱的公司治 理伴随着越多的尖联交易,公司价值也越低(ElizabethA. Gordon

11、, EIaine Henry, DariUS Paliae, 2004). Mark Kohlbeck, Brian MayheW在2004年9月15只的尖 联方交易一文中,运用 美国标准普尔1500个上市公司中的1261个作为研究样本,发现董事和高管人员报酬和矢联 方交易有矢系。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金钱刺激来促使公司高管人员从事矢联交易。不同的监管 机制与尖联方交易的尖系不同。从ModigIiani和Miner(1958)的投资现金流理论,到JenSen 和 HeCkIing (1976)的契约理论,再到 GrOSSman, Hart (1983)和 Hart, MOOre (1990)的财产权

12、 和剩余控制权理论,可以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公司治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另 一类是针对亚洲、东欧等国 家的股权现状,提出了公司治理的新问题>>HeitorAlmenida以及 Danlie WoIfenZon(2004)提出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与家族商业群体的概念,同ClaeSSens, S., S. OjankOV和L. Lang(2002)H对东亚国家公司治理中存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问题也做出 了研究。可见即使扩展到国际范围内,股权结构的特征会也会直接影响研究的性质。在控股 股东通过矢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这一点上,Gomes (2000)认为持有较高比例的所有权股 份可

13、被视作控股股东向外部投资者所作的放弃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一种承诺。BennedSen与 WoIfenZOn(2000)认为当投资者保护较弱时,在数个大投资者之间分散控制权,可以 作为限 制权力剥夺的一个约定。LUCian BebCChUk等(1999)就金字塔、交义持股型和复 合型股权结 构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问题进行了剖析。 矢联交易与委托代理问题完善的董事会结构、合理的经营者薪酬激励和大股东间相对集中的持股比例有利于改善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代理问题,就訂前研究趋势来看.MeanS (1932), JenSen, MeekIing (1976)的 利益冲突学说占主流地位,ElizabethA.

14、GOrdOn EIaine Henry, Mark Kohlbeek, Brian Mayhew, 在2004年12月的代理成本、契约性安排与尖联方交易一文中,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 契约理论两个方面比较公司高管人员与尖联交易的尖系。Mark Kohlbeek, BrianMayheW(2004)以代理理论为基础,将尖联交易视为是经营者补偿机制。 尖联交易行为在很多国外尖于尖联交易治理的研究中。大股东和债权人往往同处在外部监督的地位, 这与国内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实证文章的数据证明了股东数LI的增加以及股权在控 股股东 之间更加均匀的分布会降低矢联交易发生的金额和概率,Johnson, S., R

15、. Lapoze. de. S订ance 和A. ShIeifer(2000)专门研究了隧道效应问题,与BarClay (1989), BUrkart研究发现一致,大 股东通过矢联交易最终会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另外一部分学者研究了尖联交易的原因,原因 之一是 CoarSe(1937), COok(1977), FiSman and Khanna(1998)认为的尖联交易是为了减少交易 成本,这是一种合理的“健康”型尖联交易,笫二个原因是Ming Jianand T-J. Wong(2003) 提出的操纵利润行为,这就形成了非公允尖联交易。(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尖于这方面的研究既有实证文章也有规

16、范性文章,都认为尖联交易有着深刻的 体 制、制度、法制背景。 公司治理结构与尖联交易高洁,谭加劲(2006)在上市公司矢联交易与公司治理中指出尖联交易有助于降低交 易成本,但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非公允尖联交易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降低 资源配置的效率。1301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越不健全,发生非公允尖联交易的可能性越 大。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诸多漏洞,建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法律 法规等方面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以规范尖联交易,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王洋、宋业晔在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尖联交易中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基础和我国公司 治理结构缺陷分析指出LLl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不

17、对称,使得代理人主观上存在追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动机,当存在客观上监管不力,激励机制不健全时,代理人很容易通过尖联交易 获取私利,这就是尖联交易产生的公司治理根源。 尖联交易行为1) 矢联交易利益转移刘弊(2001)将尖联交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集团公司以较低的价格给上市公司注入优质 资产,同时用较高的价格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通过垃圾”换“黃金”的置换,为上市公司创造利润;第二步,在上市公司账面上明显占优的同时,集团公司便开始通过应收款 项或让上市公司为其担保、质押上市公司股权,以及变现下属企业股权的方式,不露声色但 却实实在在地占用上市公司资源及套取现金;第三步,当上市公司通过集团的扶植业

18、绩提升、 股价上扬之际,集团公司便通过高价配股获取更大的“收获”。段亚林(2001)研究了非公平 尖联交易下的上市公司利益转移问题,提岀了大股东控制力度这一概念。李增泉、孙铮和王 志伟(2004)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之间的尖 系,以资金占用这种主要的控股股东利益输送方式,论述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通过尖联方 交易进行利益侵占的两面性。徐金发、张慧(2005)通过对ST猴王的分析,指出其走向衰败的原因在于利用尖联交易虚构利润,上市公司的角色定位已彻底被扭曲了,其命运也完全操纵在大股东手中,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和垃圾箱,为了圈钱,企业要上市;为了到更多的钱,企业

19、要大肆造假,而尖联交易这种方式便成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o郑海英(2004)根 据2004年16月深圳证券交 易所上市的505家公司中的统计,有223家公司存在向尖联 方提供资金的现象,占上市公 司总数的44.5%, U前采取尖联交易的手法、花样不断翻新,尖联交易非尖联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隐蔽,有的公司把违规矢联交易变成获取控股 股东自身利益的丄具,这不仅严重侵占社会公众股东利益,而且也掏空了上市公司的资金, 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2) 尖联交易的规制陈晓,王琨(2005)认为控股股东数U的增加以及股权在控股股东之间更加均匀的分 布 会降低尖联交易发生的金额和概率町,

20、周新玲(2004)提出股权高度集中是形成非公允矢联交 易的重要原因,认为上市公司非公允尖联交易治理对策之一就是解决国有股、法人股全流通 问题,张秀梅(2004)认为中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制约失衡导致对非公允尖联交易外部监督不 足。王个不栋等(2004)从监管角度,提出了正是Ill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尖联交易惩治规定, 会计准则只规定了尖联方、矢联交易及其披露,而对某些矢联交易未作禁止性规定,为上市 公司进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针对隐性尖联方交易,企业须成立尖联交易监管小 组挂靠监事会,对重大的尖联交易活动必须经过监事会下的尖联交易监管小组2/3以上同意 后才能报股东大会审核,最后报证监会审核

21、,如果发生不公平的矢联交易,监事应承担赔偿 责任。卓敬、胡波(2001)就维护中小投资者在矢联交易中的合法利益,提出国家主管部门 应对上市公司的交易主动行使监督权,对其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惩处,还应建立 必要的便捷的申诉制度,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后,可以有部门接受、受理申诉,使上 市公司的交易行为得到更广泛的监督。3) 尖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解玉朋、张玉臣在从避免利润操纵谈规范尖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中指出规范矢联交易 的信息披露是避免利润包装的重要途径,规范尖联交易信息披露应强调披露重于存在的原则, 要规范尖联交易披露的标准及其要素,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管理。毛志宏在我国上市公司尖 联交易披露

22、透明度的透视中指出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披露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披 露体系,但在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可比f生等方面还存在着透明度较低的问题。金谷认 为采用独立的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尖联披露是至尖重要。4)尖联交易监管吴勋'李彬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监管体系的探讨一文中将上市公司尖联交易 监管体系划分为内部和外部监管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法规监管、监管部门、执法部门、监 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监管。通过对内部、外部监管缺陷的研究,提出建立内外部 监管体系相结合的监管机制。近年来尖联交易的形式不断翻新和更加隐蔽(如尖联方非“矢联化”),这说明我国仍 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笑联交

23、易监管体系,仍然需要我们在不断变化的问题中寻找其本质,探 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五、主要硏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尖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1前言11研究口的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3研究内容和方法2尖联交易概述2. 1尖联方、矢联交易法律界定2. 2矢联交易特点、分类及利弊分析3我国上市公司矢联交易现状分析3.1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现状3.2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存在问题的危害及原因分析4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治理的基本思路4. 1完善上市公司矢联交易的会计规范4. 2完善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的法律规范4. 3完善上市公司尖联交易的内外监督约束机制4. 4加强证券公司监管力度5结束语需重点研究的

24、尖键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尖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途径解决思路本文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前 言, 主要介绍本文的情况,第二部分介绍尖联交易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尖联 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从矢联交易会计制度的规范建设上、制度的有效 实施上,以及上市公司内部监管等方面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来解决其矢联交易存在的问题,笫 五部分结束语。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 场调硏、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必须具备的条件:1.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要的条件(1)图书馆及阅览室:相尖专业权威文献资料的查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