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6)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物理 1为全体学生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本共同必修模块2学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认真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的内涵。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观念,教学活动必须讲求有效性,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实发生积极的变化,促进学生发展,要避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忽略效果的不良倾向,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就要学习物理
2、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精神。新课程标准有下面两个显著的特点。 1新课程增加了体验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直接体验。了解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的辛酸苦辣,这是一种替代体验。通过直接体验、替代体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课程关注了发展性:发展有三层含义: (1)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的情景下的可移植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2)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新课程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在经典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贡献
3、的同时,还有他的局限性,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这些内容尽管学生可能是半懂不懂,但并不影响它的教育效果。就如同在物理学大厦上开了几扇窗户,而阳光迟早会从窗户射进来,学生的视野会从这扇窗户延伸出去。(3)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关注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关注对经济、文化的影响,要求同学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实施新课程确实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认真研究新教材,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
4、、探究的意识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1、知道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目的。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平台。(1)演示:在课堂上由老师操作,学生观察、讨论。有些演示的操作应该有学生参与。(2)实验: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这类实验比“学生实验”简单,用时短,多数是定性实验。(3)做一做:本栏目实验的趣味性较强,注重学生参与,有的用到计算机,有的用到生活器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尽量多做,也可以不做。它与“实验”或“演示”不同,不做“实验”或“演示” 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而“做一做”中的实验对后面的学习没有直
5、接的影响。(4)学生实验(P95):这是学生实验的总论。这部分内容不仅指导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学习,而且论述了物理实验的意义。它不宜作为一节课或几节课让学生学习,而应成为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其中的含义。本书从两个方面论述实验的重要性。从物理学的发展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书中举出了伽利略、法拉第、赫兹、吴健雄等人成功的工作作为例子。不但如此,学生还可以看到目前正在进行的,还很难说是否能够成功的例子(引力波的探测)。这是本书与过去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地方。我们的科学课程不能只让学生看到科学的结果,还要让他们看正在进行中的科学。否则科学在学生的心中
6、可能只是一些不变的教条。从物理课程的学习来说,中学生做实验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巩固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练习实验操作方法”,而首先是为了“经历科学过程,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新课程要超越单纯的功利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怎样做好物理实验。本书针对目前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做实验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操作技能固然重要,但科学实验,无论是科学前沿的实验还是学生所做的实验,它的成功首先还是智力劳动的成果。我们认为,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凑数据”,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除了学习态度有问题外,还有另一层次的问题,即对科学理论与实际
7、事物的关系的认识有偏差。多年来,我们的科学课程在学生中形成了绝对化和脱离实际的倾向。例如,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力的大小的关系时,实际测量总会有误差,所绘的a-F曲线总不会精确地过原点。于是我们就盼望无限制地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学生在力求完美地过原点而又无法做到的情况下,难免想到一两个坏主意。如果我们认识到,任何测量的精度都是有限的,当我们提高测量精度后,对于是否过原点这个问题又有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心里就会比较坦然。当然,这样做有两个前提,一是实验的确是认真做的,另一个是,我们对科学理论的产生方式有正确的认识。从实验结果到科学理论的诞生,中间不是单纯的逻辑关系和简单的归纳关系。如果我们做了
8、很多次实验,每次都几乎过了原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况下,a-F曲线将是一条准确地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简明而美好的结论呢?这里就涉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过去的课程忙于为学生填充知识、训练技能,顾不上琢磨怎样让学生去发现、去欣赏、去热爱。后者却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和具有创造性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5)思考与讨论:用于引出问题或创设讨论情景,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力求畅所欲言、当堂理解,其设立的目的是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例如第15页“思考与讨论”的目的只是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就听到老师所讲的“矢量相加法则”,也许他也能掌握这个
9、知识,但他少了一次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努力,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提高,发现问题并力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没有增强。所以,不重视“思考与讨论”就难以充分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6)科学漫步、科学足迹:强调技术发展,反映最新实验与技术进步,可以由学生自己阅读。与过去的“阅读材料”不同点之一是,其后往往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此有兴趣,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写出一篇科技报告放到墙报上或在班会上做个科技报告,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活动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做,但在一学期中,每个学生都应参加一两个。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附有提问:这个定位器处于哪个城市的哪个部位,等等。这样
10、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必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本书“做一做”和“说一说”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者偏重于动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这些内容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学,类似于过去的“打星号”内容。但是,过去的“打星号”内容多是知识性的扩展,而“做一做”和“说一说”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或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7)STS:该栏目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生活、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科学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STS栏目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教学中只要学生参与就可
11、以了,不要企图得出什么结论性的意见。(8)说一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9)教材练习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练习。开放性练习,例如第13页第3题。合理估算的练习,例如第44页第4、5题。跨学科知识练习,例如第57页第3题。反映时代气息的练习,例如第44页第3题。实际应用的练习,例如第97页第3题。从整体上看,高中物理习题的难度不宜太低,但难度的取向与过去有所不同,怎样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表示它从而解决它,这是本书所做的努力之一。(10)课题研究:建议每个学生在每册教材的学习中都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本书的后面以桥梁的研究为例做了介绍。课题研究的
12、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某个问题,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还可以自学某项与物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课题研究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好方式,书中的课题只是一个建议,师生可以另外选择其他课题用来研究。(11)课外读物:本书后面附有课外读物的书目,学生可以自己找来阅读。它只是个建议,也可以阅读其他容易找到的图书。目前各种教辅图书比较多,有些写得比较好,读后可以加深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建议学生多读那些能够开扩眼界的读物,这从所列图书的内容简介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专栏中,有一些是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有些对建立基本概念很有好处,有一些体现了科学的方法,很多“做一做”栏目对
13、学生的实践意识的培养很有好处,也有一些介绍了物理学史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内容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其教学价值。而对一些与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距较远的内容,课上一时也搞不太清楚,则在课后鼓励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2、解决好新教材物理必修一的部分断点。新教材在一些章节的连续性上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宜增加: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第三章“相互作用”宜增加:受力分析。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宜增加:竖直上抛运动与竖直下抛运动。3、科学方法的教育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才能形成迁移能力。科学方法的教育不能离开具体
14、的内容,离开了内容谈方法,就变成了形而上学的东西。科学方法的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在陌生的情景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并自觉运用。科学方法的迁移需要学生积累感性认识,不断反复,才能完成。 经历某个情景、感觉到矛盾存在、借助自己和他人的努力、解决了矛盾、形成了初步感性认识,再次经历某个新的情景、感觉到类似矛盾存在、回忆经验、解决了矛盾、又一次的积累了感性认识,然后还要经过多次的类似经历、强化感性认识,才能完成对一类问题解决方法的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在新的情景中,通过一次次成功的迁移,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强化。这就是实践论与矛盾论的观点。对科学方法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极限的思想,教材
15、提供的内容有: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匀变速位移的求解等等,教师要抓住一次一次的机会,每一次都不急于求成,让同学能感觉到矛盾存在。教师要通过类比的方法,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不断反复,不断进行总结、抽象概括,最终形成类似情景下的自觉迁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注重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本书不论是落体规律的探究还是斜面实验的探究,都贯穿了“观察猜想数学推演一实验验证一修正、外推”的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4、注重科学探究,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列入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之中,它标志着探究不
16、仅是物理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还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它标志着将学习重心从过去的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关注社会现象,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它们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课程标
17、准对每一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要求在探究过程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明确他们所承担的任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要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同时,科学探究又是一种集体性的协作活动,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来进行,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则应通过小组活动,甚至全班性的活动来进行。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表现出对不同观点的尊重。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要求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在实际进行探究活动时,不一定要按照这七个要素的排列顺序进行,可以交叉进行,也可以将后面的要素提到前面进行,教师
18、应根据探究的要求灵活掌握。(2)探究活动的组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开始接触高中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得了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是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3)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多种学科,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论证、讨论和交流。(4)进行科学探究要注意:科学探究不能搞形式主义。科学探究的“要素”不
19、等于“环节”不追求探究的“完整性”。科学探究不是新八股。科学探究没有一定的模式。 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做实验。克服高中物理探究的幼儿化倾向。总之,要通过科学探究实现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的发展,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把握五个基本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的过程,是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统一创造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基本原则:1、把握以发展为主旨的原
20、则。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发展。主动参与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谐互动是主要的行为模式,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真切体验是学习成功的标志。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所以教学过程应以课程模块的认识目标为主线,逐步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不同的选择方案中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使他们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使集体教学、
21、小组交流、个别辅导相互结合,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智能目标的作用,教师要以智能目标为核心,把学生的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优先位置上。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目标的和谐渗透对认知、智能目标的达成起着催化作用,教师要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其智能与情感和谐提高。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和成功的愿望,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
22、的人。他门不仅具备学好知识的智慧,而且潜存着很强的人格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2、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把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这种加工是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替代的,完全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因此,教学并不是把所教的内容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而是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应该明确,学生经历某一过程(如探究、观察、调查、阅读等),这本身就是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按要求经历了这一过程,就完成了这个目标,有时并不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
23、中所获得的知识结论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结论会因使用频率的减少而逐渐淡忘,但他们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却会在新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深化,成为他们学习素质的组成部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学生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独立地收集了实验数据,才能体会实验数据是在预定的时间通过观察预定目标而得到的;只有去图书馆查阅了资料,才能真正掌握从图书索引、章节目录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只有上因特网,才可能学会怎样从因特网中检索需要的信息;只有进行了社会调查,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调查、应该怎样记录调查的信息。也就是说,
24、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事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物理课中,应该强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用讲述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3、把握以突破物理概念的理解为前提的原则。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
25、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对物理世界漫长而艰难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又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有力工具。所以,如何突破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而建立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通过感知活动、观察与思考、经验事实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研究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认识加工,思维整理,从而突破对物理概念的理解。(1)设计感知活动,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认识基础。概念的形成是极为复杂的认识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物理问题勤观察,勤记录,勤比较,以收集丰富的感
26、性材料,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具备的感性知识,努力实现“隐概念、前概念、初概念”的转化。通过大量的现象和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对感知事物或现象经思维加工,剔除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形成概念。(2)落实观察与思考,为概念形成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观察与思考,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是概念形成的有力依据。因此,教师要根据概念形成的需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揭示隐含的不易察觉的规律,从而形成稳固的概念。(3)开展讨论与交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的
27、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物理概念的外延则是指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对象,即其适用条件和范围。4、把握以揭示规律为重点的原则。物理规律是自然界中物理客体的本质属性,是事物发展和变化趋势的反映。同物理概念相比,物理规律是人们对物理客体的高层次认识的产物,是理性认识阶段的产物。从物理学的自身结构来说,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构成物理学的最基本的单元;从掌握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思维、培养分析能力来说,使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只有抓好运用“实验与探究”探索物理规律、弄清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四个环节才能突出这一中心环节,教学活
28、动才能收到实效。5、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建国以来的几套教材有的把运动学放在开头,有的把力放在开头,国外的教材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运动学与力两者都有自已的用处,又都是学习动力学的准备,两种处理各有优缺点。本套教材将“运动的描述”作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来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降低初、高中阶梯,使初、高中衔接更加自然,体现了学习知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对矢量的学习应该逐步深入,到力的概念之后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把力的学习放到了后面。例一:矢量教学,对矢量的教学不要力图一次到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中,第一次出现矢量。正
29、文中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黑体字“矢量”之前的文字并不是矢量的定义,因为不是只要一个物理量有方向它就是矢量,矢量还要满足一定的运算法则。在本节“思考与讨论”中,以位移为例让学生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练习题也不作要求。在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中,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中,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较科学的定义。在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中,通过例题灵活处理矢量问题(正交分解)。在物理2P49“向心加速度”中,专门设立“速度变化量”小标题,强化矢量概念,概括求速度变化量的一般方法。在物理2P50“向心加速度
30、”中,矢量概念的进一步应用(根据求速度变化量的方法,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方向)。至此,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对矢量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创造矢量语言不容易,学习掌握矢量工具也有困难,对第一次接触矢量的高中学生则更困难,没有必要对初学者给出矢量的严格定义。说“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矢量,这不是矢量的定义。说“有大小、方向且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量叫矢量”,也不是矢量的严格定义。对高中物理学习者,懂得用一定指向的线段表示矢量(矢量的几何表示),理解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的几何表示),知道矢量可用分量表示(矢量的解析表示),就已经足够了。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要
31、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运动学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分成了两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介绍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学习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方法),不涉及运动规律;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利用第一章学到的概念、技能,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个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四、积极面对实施难点,增强新课程实验信心。1、探究过程的广度和深度把握难: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要素选择哪几个?探究安排多少时间?探究的效果怎样评估?新课程的目标高要求与课时少安排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将导致探究过程难于深入细致,探究就会流于一种形式。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控制难:新课程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都安排了“讨论与交流”环节,在具体操作中,不但要控制所讨论问题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数学复习代数推理课件
- 肺结核和艾滋病
- 头痛的识别与护理
- 器械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
- 医学教材 表皮色素性皮肤病
- 医学教材 便秘的药物治疗课件
- 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 Unit1LaughoutloudP1Startingout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
- 购买房地产交易合同(3篇)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毕业论文
- 《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精编版)
- 汽车类西班牙语词汇
- 一年级综合实践
- 氢气纯化装置讲义课件
- 海拉EPS角度传感器ppt课件
- 中药饮片(预包定装)进、存、销管理制度
- 正统道藏目录[共3页]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8个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重点标注)
- (医学PPT课件)乳糖不耐受新认识
- 《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