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_船舶防污染文书_第1页
第二章第三节_船舶防污染文书_第2页
第二章第三节_船舶防污染文书_第3页
第二章第三节_船舶防污染文书_第4页
第二章第三节_船舶防污染文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10 Prevention of Ballast Water Pollution from Ships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压载水管理和控制要求;压载水管理标准;船舶压:压载水管理和控制要求;压载水管理标准;船舶压 载水的主要管理方法;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认载水的主要管理方法;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认 证;根据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船舶应备有的证书证;根据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船舶应备有的证书 及文件。及文件。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1 第二节第二节

2、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二、船舶压载水引起的污染问题二、船舶压载水引起的污染问题1.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1)与本土生物争夺食物及生存空间;)与本土生物争夺食物及生存空间;(2 2)吞噬)吞噬shishi本土物种;本土物种;(3 3)改变栖息环境;)改变栖息环境;(4 4)改变环境状态;)改变环境状态;(5 5)改变食物链及整个生态结构;)改变食物链及整个生态结构;(6 6)取代本土生物,减少本土生物多样性,甚至造成本土)取代本土生物,减少本土生物多样性,甚至造成本土 生物的灭绝。生物的灭绝。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

3、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2 第二节第二节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一、公约的主要要求一、公约的主要要求 BWM CONVENTION 2004包括包括2222个条款和个条款和1 1个附则,适个附则,适用于用于有权悬挂当事国国旗的船舶有权悬挂当事国国旗的船舶,以及,以及无权悬挂当事国国旗无权悬挂当事国国旗但在该当事国的管辖范围营运的船舶但在该当事国的管辖范围营运的船舶。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

4、ter and Sediments, 2004 BWM CONVENTION 2004的附则: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的附则: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规则,包括物控制和管理规则,包括5 5个部分。个部分。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3 第二节第二节 压载水公约及导则的主要要求压载水公约及导则的主要要求Section 2 Requirement to the ballast water in convention and guide rules8.8.附则附则B B船舶

5、的管理和控制要求船舶的管理和控制要求: 所有进行压载水置换的船舶应当:所有进行压载水置换的船舶应当:(1 1)只要可能只要可能,按照,按照MEPCMEPC制定的指南,在制定的指南,在距离最近陆地至距离最近陆地至少少200n mile200n mile和水深至少和水深至少200m200m以上的地点以上的地点进行压载水置换。进行压载水置换。(2 2)在)在船舶不稳定的情况船舶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置换操作时,应下进行上述置换操作时,应尽可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能远离最近陆地进行,但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但在任何情况下,距离最近陆地至距离最近陆地至少少50n mile50n mile并至少具有并至少具有2

6、00m200m水深水深。(3 3)当这些要求不能满足时,必须指定船舶能够进行压载)当这些要求不能满足时,必须指定船舶能够进行压载水置换的区域。水置换的区域。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4 10.10.附则附则D D压载水管理标准压载水管理标准:第第D-1D-1条为压载水更换标准条为压载水更换标准,其内容为:,其内容为:(1 1)船舶按本条进行压载水更换,其)船舶按本条进行压载水更换,其压载水容积更换率应至少压载水容积更换率应至少 为为95%95%;(2 2)对于使

7、用泵入、排出方法交换压载水的船舶,)对于使用泵入、排出方法交换压载水的船舶,泵入、排出泵入、排出 3 3倍于每一压载水舱容积应视为达到第(倍于每一压载水舱容积应视为达到第(1 1)项标准)项标准。 泵入、排出少于压载舱容积泵入、排出少于压载舱容积3 3倍,如船舶能证明达到了至倍,如船舶能证明达到了至 少少95%95%容积的更换,则也可被接受。容积的更换,则也可被接受。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5 第第D-2D-2条压载水性能标准条压载水性能标准:(1 1)按本

8、条进行压载水管理的船舶的排放,应达到)按本条进行压载水管理的船舶的排放,应达到最小尺寸最小尺寸 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50um50um的可生存生物少于的可生存生物少于1010个个/m/m3 3,最小尺寸小最小尺寸小 于于50um50um但大于或等于但大于或等于10um10um的可生存生物少于的可生存生物少于1010个个/ml/ml;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每:每100ml100ml少于少于250250个个cfucfu;一、一、压载水的管理方法压载水的管理方法1.1.压载水置换压载水置换有两个主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有两个主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一:反向引入的可能性是不

9、存在的。第一:反向引入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第二:被排入深海中后,幸存下来的生物通过其他船舶的置第二:被排入深海中后,幸存下来的生物通过其他船舶的置 换压载水操作被带到近海水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换压载水操作被带到近海水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IMOIMO决议指出决议指出:压载水置换应该在深水、公海和尽可能远压载水置换应该在深水、公海和尽可能远离海岸处进行离海岸处进行。 此方法是目前减少压载水排放带来外来物种入侵的最有此方法是目前减少压载水排放带来外来物种入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效方法之一。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

10、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6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将压载舱的压载水全部排出,直到把压载水排空:将压载舱的压载水全部排出,直到把压载水排空为止,然后用深海海水重新加满。为止,然后用深海海水重新加满。IMOIMO规则推荐:在压载舱完全没有吸入时,才可以将压载水规则推荐:在压载舱完全没有吸入时,才可以将压载水排出舱外。排出舱外。 压载水在更换时选择采用相隔舱室对侧更换,即船中前一压载水在更换时选择采用相隔舱室对侧更换,即船中前一单侧压载舱和船中后一对称侧压载舱同时排空或同时注入。单侧压载舱和船中后一对称侧压载舱同时排空或同时注入。Marine Pollution Prevent

11、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7 目前采用两种置换方法:目前采用两种置换方法:1)排空注入法排空注入法2 2)溢流法溢流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把深海海水从舱底泵吸入使压载水从舱顶连续不:把深海海水从舱底泵吸入使压载水从舱顶连续不 断的溢出,直到换掉足够量的压载水,以减少残断的溢出,直到换掉足够量的压载水,以减少残 留在舱中的目标生物的数量。留在舱中的目标生物的数量。2.2.过滤及旋流分离过滤及旋流分离 过滤法被认为是对环境最无害的方法,主要快速沙滤、过滤法被认为是对环境最无害的方法,主要快速沙滤、筛漏、布质筛漏筛漏

12、、布质筛漏/ /过滤器和一系列的膜过滤器,可去除压载过滤器和一系列的膜过滤器,可去除压载水中的生物和病原体。水中的生物和病原体。 旋流分离法是利用水流在管路中高速流动产生的分离作旋流分离法是利用水流在管路中高速流动产生的分离作用,将液体的水和固体的生物及病原体分离开。用,将液体的水和固体的生物及病原体分离开。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8 3.3.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 采用杀虫剂来杀灭水生物,所使用的杀虫剂分为氧化杀采用杀虫剂来杀灭水生物,所使用的杀虫剂分为氧

13、化杀虫剂和非氧化杀虫剂。虫剂和非氧化杀虫剂。 强氧化杀虫剂能破坏生物结构,如细胞膜。强氧化杀虫剂能破坏生物结构,如细胞膜。 非氧化杀虫剂通过影响生物的繁殖、神经系统或新陈代非氧化杀虫剂通过影响生物的繁殖、神经系统或新陈代谢功能发挥作用。谢功能发挥作用。要求:化学物与处理水体充分混合,同时残余化学物能维持一要求:化学物与处理水体充分混合,同时残余化学物能维持一 定的时间,保证处理的有效性。定的时间,保证处理的有效性。影响化学法应用的两个因素:影响化学法应用的两个因素: 加药时安全操作问题和最终排放的被处理水体中含有可能加药时安全操作问题和最终排放的被处理水体中含有可能有环境毒性的残余物。有环境毒

14、性的残余物。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9 4.4.加热处理加热处理 利用高温杀死压载水中的有害生物。热量来自船舶冷却利用高温杀死压载水中的有害生物。热量来自船舶冷却系统和排气装置的废热。系统和排气装置的废热。 40454045C C通常足以杀死或抑活压载水中有害水生物。通常足以杀死或抑活压载水中有害水生物。 低温长时间比高温短时间更有效。低温长时间比高温短时间更有效。5.5.紫外线处理紫外线处理 波长在波长在240260nm240260nm尤其是尤其是253.

15、7nm253.7nm的紫外光对压载水中的紫外光对压载水中的生物和病原体有杀灭作用。的生物和病原体有杀灭作用。 浮游植物的实验表明,高强度光照、短曝光时间比低强浮游植物的实验表明,高强度光照、短曝光时间比低强度、长曝光时间更有效。度、长曝光时间更有效。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防污染技术 第二章第二章 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10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I0PP证书) MARPOL7378公约附则I: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凡航行前往其他缔约国所辖的港口或近海装卸站的船舶,应取得一份国际防止

16、油污证书(InternationalOilPoHufionPreventionCertificate,缩写IOPP)。 证书由主管机关或经主管机关正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检验并签发。第三节第三节 船舶防污染文件船舶防污染文件证书的检验 (1)初次检验初次检验 船舶首次取得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应在投入营运之前或首次签发证书之前,向主管机关申请初次检验。 初次检验是按公约要求,对船舶防污结构、防污设备、各种系统、附初次检验是按公约要求,对船舶防污结构、防污设备、各种系统、附件和材料进行全面检验。件和材料进行全面检验。初次检验合格后,应发给不超过五年“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和“结构及设备记录” (2)换证检验

17、。不得超过五年 (3)年度检验 对船舶防止油污结构和设备的年度检验,应在国际防止油污证书每周年前后3个月内进行一次。 (4)期间检验 期间检验,是安排在证书有效期期中之日前后3个月内进行,即可与第二次年度检验或第三次年度检验结合进行,并可代替年度检验。(5)附加检验修理后或更新后应进行全面或部分检验。油类记录簿(ORB) 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均应设立油类记录簿。 油船应备有两种记录簿,一种用于记录机器处所的操作,由轮机部保管;一种用于记录货油的操作(仅在油船上配备),由大副保管。油类记录簿的效力 油类记录簿目前已作为船上重要的、享有法律效力的船舶防污文书。 油类

18、记录簿的记载应使用船旗国的官方文字,对于持有国际防止油污证书的船舶,则还需有英文或法文的记录,遇有争议或不相一致的情况时,以船旗国官方文字的记录为准。 缔约国政府的主管当局,可在其港口或近海装卸站对规定的任何船舶检查油类记录簿,并可将该记录簿中任何记录制成副本,要求船长证明该副本是该项记录的正确副本。可在任何法律诉讼中作为该项记录中所述事实的证据。 油类记录簿应存放在随时可取来检查的地方,应在进行最后一页记录后,在船上保留3年。油类记录簿应填写的内容(一)(1)机器处所的作业(所有船舶、遂舱遂舱填入): 燃油舱的压载或清洗; 燃油舱的压载水或洗舱水的排放; 残油(油泥)的收集和处理; 机器处所

19、积存的舱底水向舷外的排放或处理; 排油监控系统状况; 添加燃油或散装润滑油 ; 意外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排放。残油残油(油泥油泥)数量,每周记录数量,每周记录1次次油类记录簿应填写的内容(二)(2)货油/压载的作业(油船)货油的装卸;航行中货油的内部转驳;货油的卸载货油舱和清洁压载舱的压载;货油舱的洗。 污压舱内水的排放。污油水舱水的排放。 污油舱排放作业后所使用的阀门或类似装置的关闭; 污油水舱排放作业后,为清洁压载舱与货油和扫舱管路隔离所需阀门的关闭; 残油的处理; 排油监控系统的状况; 意外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排油;油类记录簿油类记录簿填写格式与注意事项填写格式与注意事项(1)应在油类记录簿

20、指定的页上描绘本船油水舱柜布置图,并填写各油水舱柜的容积。(2)油类记录簿中每页的船名、登记号或呼号应记住填写,不得遗漏。 (3)非油船,应将每页之首的货渺压载作业(油船)的字样画线删除。(4)填写油类记录簿,应采用记载细目表中规定的项号和序号,即除地点、方法用文字写明外,其余律使用项号和序号。 (5)油类记录簿应逐行、逐页使用,不得留有空白间隔;所要求的记载细节,应按年、月、日顺序记入空栏内。(6)对(C)项记录的注意之处:(C)项是最重要的一项,即残油的收集和处理。一条船上每天产生多少残油是难准确计算的。目前在正常情况下采用估算法,通常认为船舶产生的残油量约为其燃油消耗量的百分之一,而油渣

21、(纯油泥)量又为残油量的百分之一。总之,油类记录簿上记载的抵港时的残油存量应和实际的残油柜存量大致吻合。这是检查人员重点检查的内容。 ,(7)如记载出现错误,应在错误部分画一条直线(但还要能清楚看出画去部分的文字),并在下面或后面予以改正同时签名、注明日期。(8)应按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油类记录簿,不得伪造事实。 (9)每次操作完后,直接操作负责人(轮机员或轮机长)签字。(10)每页使用完后应速交船长审阅、签章。(11)机器处所作业的油类记录簿由轮机部门保管;油船的货油操作油类记录簿由大副保管。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均应备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上油污应急

22、计划(ShipboardOilPollutionEmergencyPlan,简称SOPEP)。 编制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主要用于帮助船员处理意外的排油。其目的是采取必要措施,以控制或减少排放或减轻其危害。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主要由强制性规定、非强制性规定和附录三个部分组成。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强制性规定部分: A报告程序(初始报告、补充报告(初始报告、补充报告 、附加报告)、附加报告) B油污事故中需联系的当局或人员名单 C国家和地方协作。 D为减少或控制油类排放的措施 非强制性规定部分: A图表资料; B应急设备; C公关事务; D记录保存;E、计划检查计划演练。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对于海损性溢油,应

23、制定发生事故时船上的应急反应程序,并对(A搁浅、碰撞搁浅、碰撞 B火灾爆炸火灾爆炸 C船壳船壳破损、严重倾斜破损、严重倾斜 )等项事故作为独立部分,分别制定防止措施和应急反应程序。 为贯彻执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船舶的工作船舶的工作包括的以下内容: A补充必要的器材,设备。 B应急设备列出清单,制订使用方法。 C人员的训练和培训。岗位分工 船舶在发生溢油事故后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应变部署的要求, 三管轮三管轮的岗位应在在现场,随艇下海随艇下海,操作发动机,回收溢油; 二管轮二管轮的岗位应在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有关阀门控制有关阀门,防止溢油扩散,记录。 大管轮大管轮的岗位应在在机舱现场,管理设

24、管理设备备清除溢油 轮机长轮机长的岗位应在现场,组织指挥操作组织指挥操作。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为贯彻执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船舶的工作包括的内容:工作包括的内容: 应急设备列出清单,制订使用方法; 人员的训练和培训; 补充必要的器材、设备。 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规定,对应急设备应有:应急设备应有: 应急设备清单; 安全使用方法; 维护管理要点; 人员职责分工; 培训和训练。溢油应变部署表中应反映:A溢油应变部署表应注明溢油报警信号;B溢油应变部署表应注明船员集合地点;C溢油应变部署表应注明每个船员负责的部位和应有职责。减少或控制油类排放的措施 控制排放的措施应明确地指导船长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减

25、轻损害。计划不仅要制定拟采取的措施,而且还要明确船工各类人员的责任,以避免在应急反应中出现混乱。对不同类型的船舶,拟采取的措施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为船长提供指导: 操作性溢油操作性溢油 计划应制定清除溢油和甲板积油应急反应程序,并对下述三种泄漏制定具体防止措施和应急反应程序。 (1)管系泄漏:防止管系泄漏措施和应急反应程序。 (2)舱柜溢油:处置舱柜溢油的应急反应程序;控制货处置舱柜溢油的应急反应程序;控制货油或燃油溢出的方法;驳至空舱或未满舱操作程序;将舱油或燃油溢出的方法;驳至空舱或未满舱操作程序;将舱内多余油转驳至岸上或他船的程序。内多余油转驳至岸上或他船的程序。 (3

26、)船体泄漏:对可能发生船体泄漏所造成溢油应急反应程序;控制舱内货油或燃油溢出量的措施;船内转驳或卸至岸上或他船的操作程序;无法确定某一舱发生泄漏时的处置程序;实施修复过程船体应力和稳性影响。减少或控制油类排放的措施 海损事故溢油海损事故溢油 计划应制定发生事故溢油时船上的应急反应程序,并对搁浅、火灾爆炸、碰撞、船壳破损、严重横倾等项事故作为独立部分,分别制定防止措施和应急反应程序。计划还应就优先措施、稳性、应力影响及减载等方面提出要求: (1)优先措施 对事故的反应,最优先考虑的应是保证船舶和人员安全,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升级。 (2)稳性和应力影响 在海损事故应急反应中,采取措施减缓溢油或使船舶脱浅时,应特别谨慎地考虑船体稳性和应力。船内转驳,只有在充分考虑可能影响船舶整体稳性和应力之后,才能进行。计划应明确指明,为评估破舱稳性和受损的纵向强度,应与谁联系,以便获得所需资料。 (3)减载 船舶结构受损严重时,可能有必要将全部或部分货物驳到另一条船上,因此计划应制定船与船过驳的安全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