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_第1页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_第2页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_第3页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_第4页
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单位: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 作者:江信滨 摘 要: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其中包括尝试性阐述了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转变1前言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个“永远不晚”的故事:日语学习班开始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屋里那些年轻的报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不懂干着急,我想听

2、懂他们的话。”“你今年高寿?”小姐问。“六十八。”“你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后你都七十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不学,两年以后我就是六十吗?”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明年我们总要增加一岁,不论我们走着还是躺着;明年我们同时增加一岁,可有人收获,有人依然空白判别只在与你是否开始。老人学与不学,两年后都是七十,但是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个能开心的和儿媳妇交谈,一个依然就像木偶一样在旁边呆着。这恰如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只要我们跟紧时代的节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定会与体育课程改革同步进入一个辉煌的历程。教育观

3、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最大改变,将是更加注重情景创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科中心的、竞技化的体育课程模式正如卢梭所批评的:“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可是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强加给他们。”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体育感受,而旧的体育课程模式却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学科中心的体育观)和竞技化的方式强加给学生,造成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本来喜欢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部份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也不喜欢体育活动了。课程改革以后,体育课教学的重点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改变为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 2 新课程标

4、准的理念创新21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新课程的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一种教育全人化的价值取向。2.2 新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

5、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2.3 新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改变学生过多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2.4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

6、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2.5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2.6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7、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2.7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力参与到运动中来3 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3.1 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

8、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法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9、创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3.2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他们的独立个性,展现他们的创造能力,展现他们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3.3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

10、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顾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动态平衡4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4 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表1 新旧教学方式的比较 课程 内容 结构 方法 特点 评价以往体育 以体育学 知识本位.教师 以经验为中心, 强调教学的“教法” 主观性、随意性. 重结果.多教学方式 科为中心 重视单一知 识 教学各要素 以“传授式”“灌输 注重知识的

11、掌握、 采用单一、传递显性知识. 和教学设计 式”为主. 积累和再现. 终结性评价 之间缺乏联系 形式. 体育与 学科中心 以人的发展为本兼 遵循教育规则, 强调学生的“学法” 主体性、发展性 、 即重视结健康教学 各学科间 从学生兴趣出发, 优化课堂教学 指导,师生互动, 创造性.注重知识的 果又重视方式 渗透融合 重视综合性知识 各要素的整体结 共同发展. 重组和创造,重视 过程,重 顾隐性知识. 构和程序的设计. 人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激励性评价.4.1从表1中可知,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多数课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传习式教学为主,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

12、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4.2从表1中可知,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这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5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

13、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为学生营造了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4、联系起来,使用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5.1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好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

15、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5.2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

16、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发促进身心发展。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

17、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课的导入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5.3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18、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6 结论与建议6.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指教学目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指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6.2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学生的学习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