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 前言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指导全国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是技工学校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大
2、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适应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意识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技工学校德育课,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的发生时机,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法制意识、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进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高
4、素质劳动者。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同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高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整体上相互衔接。在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上,充分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重在运用。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同时事政策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是对德育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德育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同学校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等其他各项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德育任务。二、基本理念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学校德育的功能本课程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5、要求,有机地融入在教学内容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从学生出发,内容平实易懂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更多地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从人生观的角度激发学习的热情;更多地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从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更多地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3.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努力实现课程
6、综合化本课程应根据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采用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方式。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职业活动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突出时代感,培养探究与创新精神本课程教学要在培养学生遵循社会规范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如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等心理品质和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等,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本课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7、。5.突出职业特点,满足德育的社会功能本课程十分注意加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教育,加强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的训练,加强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的培训。突出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廉洁意识等内容的教育,积极培养就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6.落实素质教育,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本课程追求评价的全面性,努力实现课程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上追求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统一,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特别注
8、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社会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为指导,以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技工学校学生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需求作为建构课程的出发点,以现实的社会生活、职业活动和价值观念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际、实用的原则,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采用模块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设三个课程模块。选修部分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由学生自主选
9、择学习的课程,共设6个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必须保证基本的课时,在此基础上,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需要设定每个课程模块的实际课时,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基本课时。必修模块的教学应在一、二年级完成。其开设顺序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其课程模块的设置和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适应社会和提高就业能力服务。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基本常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增
10、强社会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和合格的从业人员奠定基础。二、分类目标 1.知识和能力(1)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 (2)理解职业理想的重要作用,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3)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的方法。(4)知道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行为的要求,了解基本的法律规范。 (5)知道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6)了解职业道德和就业准备的基本要求,掌握提高职业道德、增强综合职业素质的过程和方法。(7)掌握分析社会
11、现象的基本技能,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分析、陈述社会问题的能力。(7)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初步形成客观地、辨证地、发展地看待事物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辨析道德现象、体验道德情感,逐步理解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2)从关注社会到积累社会知识、从积累社会知识到理解社会的发
12、展,逐步丰富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认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当前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3)通过对个人与职业关系的认识,对个体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强化个体的从业意识,增强岗位适应能力。(4)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探究社会问题,学习认识理解社会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5)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客观辨证的方法来分析所面临的社会和就业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 “终身德育”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国情
13、和当前的经济政治现象,激发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热爱社会主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在了解法律和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明确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崇德向善的良好习惯,形成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领会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意义,增强民主和法制
14、观念和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廉洁意识。(4)树立正确的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初步具备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意识,认同其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或岗位的价值,体会其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5)养成客观科学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愿望,树立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本课程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和“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三个主题。思想品德教育:本主题针对学生的发展目标,从理想教育入手,辅之以学习和心理健康的指导,着力帮助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适应转变。解决心理困惑,激发自我发展
15、的内驱力,树立自信自强的决心。突出品德与法制教育,提高自我约束的内控力。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学会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本主题以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习惯。切实感受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正确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正确理解自身生活的环境。学会在社会发展中寻找自我的定位,从而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本主题以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内容,指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16、,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每个主题下分设若干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均由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组成。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把握课程设置与内容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活动 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依据学生需要、内容实用、功能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强调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强调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终身德育的能力。2.注重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
17、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既有经验和心理反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发掘、激发和展示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探究社会的热情与愿望。3.注意摆脱传统的政治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法律、道德、职业道德、经济政治常识、心理健康等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联系。特别是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以主题扩展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
18、学科的背景下,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不能从各学科自身封闭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更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陶醉在理论的阐述和演绎之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加深认识。观点、主题的教学要深入浅出,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防止学生死记硬背。4.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觉悟)目标的全面追求和实现。知识目标上主要体现在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状态。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知识的习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还有要通过观察、体验、
19、思考,在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材料、形成研究成果的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适宜的活动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鼓励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学会收集并运用相关的信息,自己得出结论,并清楚地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还要鼓励学生依据材料,合理想象,多角度思维,大胆提出有价值的创见,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善于在教学中,利用感悟、体验、辨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事业感、荣誉感、正义感、自尊感等。培养理智感如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对真理的坚信感等。培养美感如内
20、在美(气质美、性格美、品德美、才能美)和外在美(风度美、语言美、行为美)等。5.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教师应在考虑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参观调查等。鼓励教师从针对性、启发性、发展性、主体性等方面开启思路,创造出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活跃、丰富本课程的教学。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开发和制作教学课件、资料库、网络学苑等,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
21、相整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特别是要积极借鉴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追求“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创新,努力实践“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特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开发“活动课程”,切实增强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课程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表现在学科知识本身,又表现在教学观念上;既有设计、组织教学的要求,又有对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要求。仅从内容上就具有广、博的特点,并且相当一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教师平时应该关注时事,对社会
22、问题有较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判断。一方面需要通过参加教师培训来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与艺术的提高,但同时教师也应积极投身本课程的教育科研,通过各种方式积累教学经验,调整、更新、充实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与人文修养,不断学习,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验,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能力培养的建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综合能力分为四个方面:即信息收集和运用、问题辨析和思考、自我教育与体验、合作交流与实践等。自觉地掌握和综合地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探究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信息收集和运用 1.
23、教材阅读理解 (1)区分事实和观点 (2)发现和理解主要思想 (3)找出论点与论据的内在联系 2.材料收集与运用(1)了解多种途径的材料收集的不同方法和技巧 (2)读懂材料,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 (3)辨别材料的价值与典型性 (4)运用材料有理有据地论证问题 3.学习图表和表格(1)知道不同种类的图表(示意图、线条图、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和表格(2)读懂图表和表格所呈现的信息(3)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设计、使用适当的图表和表格 4.利用统计数据 (1)读懂数据(2)知道甄别数据资料的可靠性 (3)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4)利用数据资料提出或解决问题 (二)问题辨析和思考 1.联想与迁移
24、(1)认识事物之间具体的联系或关系 (2)依据材料再造或形成新形象 (3)依据要求按程序实施活动 2.比较与概括(1)能发现社会现象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2)能根据异同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 (3)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进行联系对比 (4)能对相近的概念,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区分和对比 3.归纳与演绎(1)知道从个别的事实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 (2)能从一般原理推理出关于个别对象的结论4.辩证与创新(1)知道用联系、全面和发展的观念看问题(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生活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评述和解答 (3)依据提供的条件进行计划、方案的设计 (三) 自我教育与体验 1.自我认知(1)认识自己与他人
25、和社会的关系 (2)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了解自己的能力,把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自我激励(1)能自觉地使用成功案例或人生格言鼓励自己 (2)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能把握自己发展的进程 (3)自尊自强,相信自己,能正确地面对困难 3.自我控制(1)能用理智控制不良地、过度地情感 (2)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和影响(3)能用认同道德与行为的规范,行动上自觉遵循 (4)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4.自我体验(1)收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 (2)能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 5.理智感(1)崇尚知识,坚信真理(2)对新事物有好奇心、怀疑感和探究的欲望(3)对所遇问题有适度的焦虑
26、感,能体会问题解决后的喜悦感 6.道德感(1)赞颂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2)做事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7.美感(1)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2)心境开朗、豁达,具有幽默感 (3)朝气蓬勃,追求外在和内在的美 (四)合作交流与实践1.合作学习(1)对作为小组成员有高度的认同感(2)积极参与小组完成任务所需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 (3)认真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主动督促、帮助他人完成任务 (4)有集体荣誉感,在意小组在竞赛活动中的成绩 2.研究性学习(1)会根据情况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2)会根据确定的题目收集、整理所需的资料,发现问题 (3)能拟定提纲和草稿,撰写报告 (4)选择自己感兴趣
27、且适宜的方式呈现报告 3.人际沟通(1)能分辨不同交往对象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2)能正确理解他人的语言和行为(3)知道对于不同的交往对象应采用的不同方式 (4)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 4.社会调查(1)知道调查的方法及其功能 (2)能够拟定调查题目和调查计划(3)会记录、收集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5.对象访谈(1)能根据调查的目的,拟定访谈计划(2)能依据计划进行访谈并及时做好记录,撰写采访稿进行交流 6.辩论和讨论(1)能收集、处理材料,撰写辩论或讨论的提纲 (2)能参与辩论,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和进行争论 7.活动组织(1)能正确理解任务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2)会进行活动方案
28、的设计(3)有一定的宣传鼓动能力,落实活动的分工 (4)具有活动过程的调控能力 8.自我发展(1)学会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紧迫感(3)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发展自己 (4)能克服困难,保持“终身发展”的态势 9.适应社会(1)能理解和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保持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2)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具有适应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三、评价建议1.评价目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对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的目的是充
29、分发挥评价过程中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反省,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2.评价观念(1)强调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本课程特别强调树立主体性德育的教育观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及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
30、识和实践的人。因此,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评价活动,进行自我教育。(2)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传统的评价内容从过分依据学科的学业成绩,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唯一的评价要求,在评价方式上,主要是知识性考试。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全面性,导致对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的评价较少,如对主动发展意识、科学精神、情趣情操、心理健康、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导致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较少,如学习的态度与策略、探究的主动性与过程、思维的科学性与方法等,只重视学习的结果,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因此,要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扩大评价范围,建立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31、方面的多元、具体的评价模式,实现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自身成为评价的主体。(3)尊重学生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中要注意把握技校学生的特点,注意把握课程目标实用够用的价值取向。特别是要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发展,发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尊重差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追求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发展潜能,鼓励他们形成为社会认同的,具有自
32、己特色的鲜明个性。因此,在评价中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性与灵活性、共同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加强区别指导,做到分层评价,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加工”学生。(4)注重对学生发展的引导和激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状态和进步的可能,以评价标准为导向,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师在学生制定学习发展计划时,给予关怀和指导,为其进步创设条件,并在学习过程种给予必要的教育和帮助。其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课程学习评价的结果应如实地充分反映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要点和结论,记录评价对象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外,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指明今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和调控
33、,从而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评价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强调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也要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1)注意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不应停留在简单考查学
34、生对知识的重现或记忆方面,更应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例如,在评价时不应仅要求学生过多记忆某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的规范和程序,而更应要求他们了解这些知识运用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环境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能科学合理地认识自我,解释现实的社会现象,理解现实的人生问题,应对现实社会的挑战,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评价。注重在运用多学科方法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能力的评价。 (2)注意评价学生理解社会现象的能力在评价中要突
35、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本课程涉及很多当今面临的社会问题,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评价,考察能否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和反思;考察能否较合理、客观地评价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要特别注重对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考察能否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考察能否依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考察能否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3)注意评价
36、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本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因此,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突出评价学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的能力。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和调适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评价,考察能否清晰地、有效地与他人交流,理解对方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愿望;考察能否依据任务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和他人一起确定目标并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要特别注重社会责任感的评价,考察是否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考察能否做到自尊、自信,尊重、理解、关爱他人;考察是否热爱生活、学校、家乡和祖国。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
37、评价,考察是否具备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考察是否具备基本的从业素质和能力。4.评价方法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德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等。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应有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如: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二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期教学评价则是系统考察学生一学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德育课程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除传统的纸笔测验外,我们推荐几种值得借鉴的评价方法: (1)主题活动评价这是一种对主题活动成效的评价,主题活动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
38、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知识竞赛、制作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学生经历从收集材料到呈现成果的较完整过程,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了解学生对自我、对社会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主题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社会等;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调整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个人成长记录收集学生个人的探究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
39、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常收集经过学生选择的学习作品,也可以收集和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件作品最好有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特长和优点。师生在建立此类档案时应确定起止时间,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为单位收集学习作品。档案可以保留在相应的文件夹或档案袋内,也可以保留在学生处。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师生通过协商来确定档案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管理档案。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情感、态度进行观察,并记录在案。这种记录,既是教师
40、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的依据,也是期末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参照。观察有自然观察、选择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几种。观察记录也有各种方法,如设计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观察的项目可以预先设计在表格里,也可以随时择取。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例如:对学生在对某一社会问题的专题讨论会上的各种表现,如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对社会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观察,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4)合作学习评价通常是教师给出相应的主题和内容(如完成一个项目设
41、计、出版一份主题刊物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教师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判断。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均以小组为单位,组内通过民主推选或轮流的方式,设置组长,要求在其领导下进行组内分工,结果不仅要求呈现项目的完成情况,还要求提供组员表现的评价。这种通过小组对其他人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5)口头讨论要求学生在全班或小组内做陈述或讨论。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述来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这种评价允许师生共同探讨答案,得出更全面的回答。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足。 (6)学生自我评价是学
42、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影响学习的因素,逐步培养起评价、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改进教学。 (7)个案分析是教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评估的方式。这种评价,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8)作业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作业、作品完成质量的评估。教师可收集学生作业,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有助于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 (9)形成性测验可采取自主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命题、编制试卷、组织测验、评价总结,使测验和学生的学习
43、、活动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以上评价方式外,教师应从本地区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并创造出多种合理的评价方法,并注意各种评价方法的整体组合和综合运用。四、教材编写 1.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教材编写必须充分体现和把握课程标准,反映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但可以选择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重新组合和调整课程内容的顺序。但都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教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并使之与“内容标准”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知识要有助于
44、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2.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特点技工学校德育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应尽量通过主题形式去建构、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德育学科内的多种知识,以形成一定的自我和社会认知;融合各学科的学习技能,以培养综合能力,并逐步培养能够合理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去理解社会现象、适应职业活动的综合素质。3.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作为一门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紧密、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45、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实际的原则。4.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避免成人化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避免晦涩艰深的叙述和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述方式,课文内容的表述应增强探究性和趣味性,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原则;语言文字要简洁、浅显、通俗生动;版式设计应新颖、美观,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的图片和教学辅助资料应占有比较大的比重。5.设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教材的编写应摆脱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僵硬式灌输、忽视探究式学习过程的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综合能力,逐步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深度自测卷含解析
- 《专题低碳经济》课件
- 【课件】信用风险与中国抵押制度
- 《财考通软件安装》课件
- 《食管癌放射治疗》课件
- 图论课件-哈密尔顿图
- 年度教师工作计划集合
- 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财务主管工作计划报告
- 跨文化认知与文明互鉴:伊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小学组)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实例分析与研究
- 中石油反恐培训课件
- 电磁感应-2023年高考物理复习练(上海)(解析版)
- 品牌管理 课件 第11章 品牌IP打造
- 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汇编
- 人教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 Fun Time(市一等奖)
- 引导孩子学会适应与调适
- 厦门大学2023年826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含答案)
- 本量利分析和差量分析法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