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第1页/共84页关键性问题关键性问题 什么是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第2页/共84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第3页/共84页 (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四)中医学是多学
2、科交互渗透的产物(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第4页/共84页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扁鹊.难经难经 3.东汉东汉. .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伤寒论(外感病)(外感病)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内伤病)(内伤病)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第5页/共84页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对人
3、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第6页/共84页 1.隋代隋代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1.宋代宋代陈无择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三因学说” 2.宋代宋代钱乙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开创开创“脏腑辨证脏腑辨证” 刘完素(河间)刘完素(河间)寒凉派寒凉派 李李 杲(东垣)杲(东垣)补土派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张从正(子河)攻邪派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朱震亨(丹溪)养阴派养阴派第7页/共84页 1.明代明代楼英楼英医学纲目医学纲目、王肯堂、王肯堂证治准绳证治准绳 2.清代
4、清代吴谦吴谦医宗金鉴医宗金鉴、陈梦雷、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明代吴又可吴又可温疫论温疫论“戾气说戾气说” 清代清代叶天士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吴鞠通“三焦辨证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第8页/共84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第9页/共84页自 然 环 境社 会 环境人人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第10页/共84页肺脾肝 肾心大肠胃小肠膀胱胆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第11页/共84页 病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是指有特定病因、发
5、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症疾病的外在表现。疾病的外在表现。 征征体征体征 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概括。它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面情
6、况。第12页/共84页辨证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证证: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7、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 第13页/共84页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14页/共84页一一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一一)、精气学说概述、精气学说概述第15页/共84页(二二)、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三三)、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第16页/共84页附:附:“气生万物气生万物”示意示意图
8、图第17页/共84页道气道气物道气物老子庄子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易传列子宇宙万物生成模式第18页/共84页第19页/共84页气的生成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肾肾藏精肺肺主呼吸脾脾胃运化人体之气人体之气 第20页/共84页先天 之精后天 之精一身 之气元气谷 气自然界 清气宗气肾为生气之根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营营气气卫卫气气第21页/共84页 神的作用示意图 精血气津液神驭生,行,控生,行,固生,行,摄脏腑之气脏腑功能推动和调控分化主宰生命活动第22页/共84页(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
9、联系的中介)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第23页/共84页(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四四)、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24页/共84页二二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一一)、概述、概述(二二)、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第25页/共84页第26页/共84页(三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第27页/共84页(2)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第28页/共84页(3)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与互藏第29页/共84页(4)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第30页/共84页(5)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第31页/共84页(6)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
10、自和与平衡第32页/共84页 阴阳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阴阳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相互关系示意图第33页/共84页(三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第34页/共84页(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阴阳失调阴阳失调2.分析正邪属性及其斗争分析正邪属性及其斗争第35页/共84页(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分析正邪属性及其斗争分析正邪属性及其
11、斗争第36页/共84页.分析病变的基本规律分析病变的基本规律 第37页/共84页第38页/共84页阴阴阳阳失失调调阴盛阴盛 阴阳阴阳 偏盛偏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 伤阳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 伤阴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阴虚 阴阳阴阳 偏衰偏衰 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第39页/共84页
12、第40页/共84页第41页/共84页第42页/共84页(4)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第43页/共84页(5)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第44页/共84页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 阴阴阳阳 偏偏盛盛 实实证证 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伤阳伤阳 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 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伤阴伤阴 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 阴虚阴虚 阴阳阴阳 偏衰偏衰 虚证虚证 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
13、(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之源,以消阴翳。) 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第45页/共84页 三三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一)、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第46页/共84页(2)五行特性)五行特性第47页/共84页(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生与相克第48页/共84页第49页/共84页第50页/共84页(2)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与胜复第51页/共84页(3)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相乘与相侮第52页/共84页(4
14、)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三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第53页/共84页第54页/共84页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第55页/共84页(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 .相克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第56页/共84页(3)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味、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味、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
15、五脏与五色、五味、脉象的关系表五脏与五色、五味、脉象的关系表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肝心心脾脾肺肺肾肾五色青青赤赤黄黄白白黑黑五味酸酸苦苦甘甘辛辛咸咸脉象弦弦洪洪缓缓浮浮沉沉第57页/共84页 .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主要是根据五色之间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主要是根据五色之间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的轻重,判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的轻重,判断疾病的预后。断疾病的预后。 第58页/共84页(4)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定。 .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
16、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 .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和治法第59页/共84页第60页/共84页第61页/共84页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 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 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 疏肝健脾疏肝健脾 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 补脾利水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 第62页/共84页 .指导针灸
17、取穴:五输穴分别配属于五行,根据指导针灸取穴:五输穴分别配属于五行,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 第63页/共84页 四四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一、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概念及特点一、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概念及特点 第64页/共84页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 运用哲学的思维运用哲学的思维 注重整体上的研究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强调功能联系强调功能联系 第65页/共84页
18、 一、比较(发现异同点)一、比较(发现异同点) 举例:实证与虚证举例:实证与虚证 脏与腑脏与腑 二、演绎(一般到个别)二、演绎(一般到个别) 举例:肝举例:肝木木升发喜舒畅条达;升发喜舒畅条达; 水肿(土克水、脾属土,故健脾利水)水肿(土克水、脾属土,故健脾利水) 三、类比(援物比类)三、类比(援物比类) 举例:病因举例:病因风;治疗风;治疗“釜底抽薪釜底抽薪” 四、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四、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 举例:咳嗽、气喘、咯血举例:咳嗽、气喘、咯血肺肺 五、试探和反证五、试探和反证 举例:以轻剂方药试探寒热真假;举例:以轻剂方药试探寒热真假;“肾开窍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
19、于目耳、肝开窍于目”等等第66页/共84页藏象的概念内涵,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 脏腑之间的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是研究研究的学说的学说 藏象学说概论藏象学说概论那什么是藏象呢那什么是藏象呢?第67页/共84页 “藏象藏象”二字,首见于二字
20、,首见于 素问素问六节六节 藏象论藏象论: “帝曰:帝曰:藏象何如藏象何如?”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一、藏象的基本概念第68页/共84页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象之涵义有二象之涵义有二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第69页/共84页藏象藏象又作又
21、作“脏象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 的事物和现象。的事物和现象。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明白什么是藏象藏象了吗?了吗?第70页/共84页“藏藏”与脏器的区别与脏器的区别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 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 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 分析而获得。分析而获得。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22、。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藏”的的结构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藏藏脏器脏器第71页/共84页 古代解古代解剖学的剖学的认识认识 长期生长期生活实践活实践的观察的观察医疗实医疗实践经验践经验的积累的积累 以五脏为中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心的整体观 五脏与六腑、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精神情志五脏与自然环境五脏与自然环境 古代哲古代哲学思想学思想的渗透的渗透第72页/共84页HONG HO
23、NG 古代解剖知识古代解剖知识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取象类比取象类比整体观察整体观察察外知内察外知内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概括、抽象、推理概括、抽象、推理归纳归纳藏象学说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的形成第73页/共84页 脏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化生和贮藏精气 腑腑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形态似腑,功能似形态似腑,功能似脏脏素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别论:“所谓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也”。 第74页/共84页五脏所藏的液态五脏所藏的液态精华物质精华物质五脏五脏 之精之精五脏之中无形可五脏之中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见的极细微物质五脏之气中相互五脏之气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后天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阴五脏之阳五脏之阳五脏之五脏之阴阳阴阳五脏五脏之气之气第75页/共84页 先后天先后天 之精之精五脏之精五脏之精五脏之精五脏之精五脏五脏之气之气一身一身之气之气阴气、阴气、阳气阳气第76页/共84页 中医脏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别人的地方养鸡合同(2篇)
- 预售房转卖合同(2篇)
- 长江 黄河 课件
- 萨克斯教学课件
- 植物描写 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第四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 西南林业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网络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课件 孝悌文化
- 6以内的加减法练习
- 课堂大比武活动总结
-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夜黑黑
- 优雅小主妇的美容养颜经
-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精美课件
- 初中艺术鄂教七年级上册漫步艺术长廊舞剧欣赏《永不消逝的电波》
- 五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第章WindowsServer网络应用服务器
- 景区解说系统
- 注册电子邮箱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