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复习题_第1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_第2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_第3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_第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防治的学科。3、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不能侵染的,不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4、 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的,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5、 症状

2、:植物受病原影响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症(病原物)与病状(植物)。(1)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靡、畸形】 (2)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病原体特征。【霉状物、点粒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特有)】 6、寄生:一种植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1)专性寄生: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2)非专性寄生: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与繁殖,另一种是在侵入寄主之前先杀死寄主组织,然后在其内进行腐生。(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

3、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能完成生活史。(4)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叫转主寄生。7、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与引起病变的能力。但并非是单纯的对营养与水分的依赖关系8、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与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9、.稀释限点: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经过若干倍数的稀释后仍能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倍数。10、钝化温度: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处理10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11、体外存活期: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置于室温(2022

4、76;C)下,病毒抽提液仍能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12、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13、半寄生: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能够制造碳水化合物,但根系退化,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与无机盐。14、病害循环:有人称作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1)、初次侵染:又称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的生长季节中对寄主引起的最初侵染。(2)、再次侵染:又称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15、侵染过程: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或扩展,然后发

5、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或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形态结构相似,但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生物类群。、专化型(变种):同种内的病原物,对不同属的寄主植物致病力不同,孢子形态有差异,成为变种;孢子形态无差异的称为专化型。、寄主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及减轻所造成病害的能力。、小种专化抗性(垂直抗性):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但不能抵抗其它多种小种,这种抗病性不稳定与不持久。、非小种专化抗性(水平抗性):寄主与病原物之间不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个品种对所有或多数小种的反应一致。抗性较稳定与持久。19、病害

6、的流行:植物病原物在短时期内大量繁殖与传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侵染并导致植物群体大面积发病,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20、发病率: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一般以发病单元数占调查总单元的百分率来表示。21、严重度: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害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占该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22、病情指数:将发病率与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的发病程度。23、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24、多循环病害(单年循环病害):是指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25、预测: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

7、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况,称为预测。26、预报: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称为预报。27、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是利用立法与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28、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消灭有害生物的目的。29、 物理防治: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核辐射、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二、 填空题1、防治植物病害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育与利用抗病性品种。2、病原的传播途径包括气传、土传与种传。3、被害植物类别: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4、病害流行特点:单年流行与积年流行。5、病害循环特点:单

8、循环与多循环。6、子囊果的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与子囊座。7、锈菌的多型现象包括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与担孢子。8、细菌病害传播方式:雨水、昆虫介体与工具传播。9、的类型包括(单链)与(双链) .10、的类型包括、与。1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与发病期。12、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有性杂交、无性重组、突变与适应性变异。13、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14、病状的类型包括:变色、斑点(坏死)、糜烂、萎靡与畸形。15、病症的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与脓状物。三、 简答题1、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降低产量 (2)降低品质 (

9、3)产生有毒物质使人畜中毒2、病原的致病机制 (1)产生毒素 (2)产生酶 (3)产生生长调节物 (4)从寄主吸取营养物质3、真菌的特征: (1)真核生物 (2)异养(3)营养体多为菌丝体 (4)繁殖体为孢子(5)腐生,少数寄生4、病原细菌侵染途径(1)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2)各种伤口:自然伤口、人为伤口5、病原细菌侵染来源(1)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 (2)病残体(3)土壤 (4)杂草与其他作物(5)昆虫介体6、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基本原则(1)消灭与减少侵染来原:采用无毒种子与无性繁殖材料; 种苗处理,51-53°c温水中浸10;根尖与茎尖的组织脱素培养。(2)治虫防病,消

10、灭传播介体。 (3)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4)栽培管理,减少人为传播发病。7、线虫的致病机理(1)刺激寄主细胞增大;(2)刺激细胞分裂形成瘤肿与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3) 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4) 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8、 五大病原的传播方式(1) 真菌:气流与雨水;(2) 细菌:雨水与昆虫传播;(3) 病毒:昆虫或汁液传播;(4) 寄生性植物:鸟类或气流传播;(5) 线虫:土壤、灌溉水。9、 病原物的致病作用(1) 机械穿透; (2)营养与水分掠夺(3) 化学致病:产生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多糖。10、 预测种类(1) 超长期预测:一个生长季节若干年之内;(2) 长期预测

11、:30d一个生长季节;(3) 中期预测:10d30d之内;(4) 短期预测:一周之内。 柯赫氏法则的内容:(1) 在发病植物上有一种或几种微生物的存在;(2)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相同。12、 农业防治的方法:(1) 选用无病种子、种苗 (2)建立合理的耕作制(3) 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科学肥水管理、注意田园卫生。13、 植物侵染性病害与生理性病害相比的两个显著特征:(1) 发病植物有一个由少到多、症状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田间植株发病有

12、轻有重,往往有明显的发病中心;(2) 很多病原物侵染所致的植株发病后,可在发病部看到不同类型病原物特征。14、 营养生长与繁殖 营养生长阶段:(1) 菌丝:附着孢、吸器、匍匐丝与假根;(2) 菌丝体:菌核、子座、菌索 真菌的繁殖阶段:(1) 子实体:真菌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2) 繁殖体:各种类型的孢子叫繁殖体。(3) 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2种或2种以上的孢子。(4)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有性孢子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5、 病毒流行的因素(1) 感病寄主植

13、物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3) 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 (4)病原物数量巨大(4) 有利的环境条件16、 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1) 介体传播:昆虫、土壤中的真菌与线虫。(2) 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又称汁液摩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与嫁接传播;种子与花粉传播。17、 菟丝子的防治(1)防止采用清洁种子 (2)粪肥经高温处理(3)合理轮作与间作也有一定效果 (4)生物防治(5)及时拔除18、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1)没有病症 (2)大面积同时发生(3)没有传染性 (4)条件适宜时可以恢复19、检疫的依据:(1)国内尚未发现或仅局部范围发生;(2)危险性大、危害大、难以根除;(3)人为能够传播

14、的。四、论述题1.在农作物病害中,病毒病的发生仅次于真菌性病害,综述农作物病毒病的发病条件及其当前生产上采用的防治措施?发病条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的迁飞与传毒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增殖发病重、连作发病重、感病品种发病重、土壤贫瘠、追肥不足发病重。防治选用无病种苗、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毒来源与传毒介体、弱毒苗应用、种子处理 2.以苹果树、梨树腐烂病为例,试根据其发病规律制定有利于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地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果园栽培管理主要是保护树体(2)清洁果园:搞好果园卫生,清除隐蔽的早期病变组织,铲除潜伏病菌与防止冻害(3) 病斑治疗 及时治疗病斑,既可以控制病部扩展,又可以减少菌源。常用方法有刮治、涂治与抹泥三种。(4).铲除树体潜伏病菌:重刮皮 重刮皮法是在苹果生长旺期(57月)进行,药剂铲除 (5)防治其他病虫害 :加强对叶斑病,树干及叶部害虫的防治。(6)桥接: 桥接可帮助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