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4:生态系统和生物圈_第1页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4:生态系统和生物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4:生态系统和生物圈、选择题1.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A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而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 对于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 C 是自养生物,下列B.种群 B 在第 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 A 的增加和 C 的减少所致C. B 和 A 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定自然区域内,A、B、

2、C 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 J ”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 年后种群数量为:N =N0入 I 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入倍)B. 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 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4.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在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误的是()A.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 S”型增长F列关于该种

3、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a点以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 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 段相似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a、b、c 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a 肯定是生

4、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 a 与 b, b 与 c 为捕食关系C. a 与 c 为竞争关系D.bc构成一条食物链8.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_ X6.在下列图中,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7.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卜威吐懦h散出隊弘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共生 竞争 寄生 种内斗争种内互助A. B.C.D.9. 有人发起“多吃素食、 少吃肉食”的运动, 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 多吃肉食比

5、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 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10. 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 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D.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1. 下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错误叙述是()A 、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N、P 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B 、池塘、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叫水华C 、相对封闭的海湾不易发生富营养化D 、化肥、农药和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2.分析右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6、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 点B. CD 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C .该种群数量在 E 点达到 K 值D . B 时期是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二、填空题13.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_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 B。实验时 A 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 60C的恒温箱中灭菌 1 小时。B 处理的目的是K/ 2 值左右(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_,因变量是 _,无

7、关变量是_ (至少写出两点)。(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实验组的落叶_(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 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 环境条件进行 C组和 D 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 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图中绘出相应的曲 线。14. (2010 年高考重庆理综)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 某小组进行了下列 3 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 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 所示。组 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

8、数量变化如曲线F 所示。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 较组 1 少。(1)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1 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_ 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 40 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1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_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_ 结构。2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0.2012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9、专题练习14: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A2.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3A;在 57年,B 的食物减少,天敌增加,故 B 减少;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在一定地域中,包括A、B、C 在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答案: D3. D解析: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形式表达, 常见的是曲线、表格和公式, 构建 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生物学知识, 有利于灵活掌握知识内部的含义。 种群 的“S”型增长过程中, 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 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4. A5. D解析: 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

10、体释放出来的能量, 被自己利用 或以热能散失, 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 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6. D7. B解析:由 b 增加fa增加,b 减少fa减少,a 减少b增加,可推出 a 捕食 b,同理可推出 b 捕食 c。所以捕食关系为:cfbfa,但 c 不一定是生产者,b 也不一定是初级消费者。8. B9. C10. A11. C12. D、填空题13. (1)单一变量对照(2) 杀灭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 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 及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14.解析: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由题干信息可推出C 曲线为单独培养时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故40 天时,容器内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600-20=30(只/mL);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它们分别处于河流的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 部,这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