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科课件-第六章:田间排水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1.gif)
![农田水利学科课件-第六章:田间排水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2.gif)
![农田水利学科课件-第六章:田间排水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3.gif)
![农田水利学科课件-第六章:田间排水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4.gif)
![农田水利学科课件-第六章:田间排水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0ecb97f8-da9c-4ef8-a5d4-33a0a7f23f0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田间排水田间排水 本章需要掌握如下内容:田间排水任务、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排水沟的调控原理、以及达到这些要求而修建的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布置、结构。一、农田灌溉与排水的关系一、农田灌溉与排水的关系、灌溉与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两种主要措施灌溉与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两种主要措施“干旱干旱”,农田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农田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解决办法:适时适量的灌溉解决办法:适时适量的灌溉农田水分长期过多或地面长期积水,造成作物生长农田水分长期过多或地面长期积水,造成作物生长不良,甚至窒息死亡。不良,甚至窒息死亡。土壤水分过多,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矿化度过高,排土壤
2、水分过多,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矿化度过高,排水不良等因素,常常引起土壤的沼泽化和盐碱化。水不良等因素,常常引起土壤的沼泽化和盐碱化。解决办法:除涝降渍解决办法:除涝降渍涝害和渍害何为涝?何为渍?何为涝?何为渍?涝灾(waterlogging) :问题:涝灾与洪灾的区别?问题:涝灾与洪灾的区别? 定义:降雨过多形成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而造成定义:降雨过多形成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而造成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灾害。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灾害。渍灾(subsurface waterlogging) :定义:因地下水位过高或连续阴雨致使土壤过湿而危定义:因地下水位过高或连续阴雨致使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3、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涝灾:当地降雨引起地面积水。涝灾:当地降雨引起地面积水。 洪灾:客水入境引起地面积水。洪灾:客水入境引起地面积水。成因:成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1)降雨过多或阴雨连绵)降雨过多或阴雨连绵 (2)地下水位过高,如滨湖地区)地下水位过高,如滨湖地区 (3)耕层滞水)耕层滞水 有粘土隔层有粘土隔层(4)地势低洼,如兴化、建湖、泰县溱潼镇等地)地势低洼,如兴化、建湖、泰县溱潼镇等地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1)重灌轻排)重灌轻排 (2)工程不配套,大水漫灌、串灌串排)工程不配套,大水漫灌、串灌串排思考:渍与涝的区别?思考:渍与涝的区别?渍:无地表积水 涝:有地表积水 涝害和渍害盐害(w
4、aterlogging) :定义:土壤中含可溶性盐过多,使作物吸水困难,从定义:土壤中含可溶性盐过多,使作物吸水困难,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中性盐:中性盐:Nacl、Na2SO4等过多,称盐土 碱性盐:碱性盐:NaCO3、NaHCO3等过多称碱土,或盐碱土 盐碱地形成条件:盐碱地形成条件:(1)地下水含盐量大;(2)地下水位过高;(3)盐分积累次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由于灌溉不当(过量灌水,或只灌不排)引由于灌溉不当(过量灌水,或只灌不排)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盐碱地称为次生盐碱地。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盐碱地称为次生盐碱地。分布: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滨海地区、
5、灌溉排水的目的不同、灌溉排水的目的不同灌溉:兴利灌溉:兴利排水:去害排水:去害、工程规划方面、工程规划方面系统设计与建设方法相同系统设计与建设方法相同二、农田排水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和研究方法二、农田排水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和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南方低洼水网地区:地下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南方低洼水网地区:地下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西北干旱地区、华北半干旱地区及北方沿海滨海地西北干旱地区、华北半干旱地区及北方沿海滨海地区:降水少,土质松,蒸发强度大,表面积盐碱化;区:降水少,土质松,蒸发强度大,表面积盐碱化;灌溉不合理也造成盐碱化和沼泽化。灌溉不合理也造成盐碱化和沼泽化。、解决措施:、
6、解决措施:加强排水研究,控制地下水动态加强排水研究,控制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排水问题属非稳定流范围,可采用室排水问题属非稳定流范围,可采用室内模拟,现场实验,理论研究内模拟,现场实验,理论研究三、农田排水系统的任务和组成三、农田排水系统的任务和组成、任务、任务“涝涝”,降雨过多形成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而造降雨过多形成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而造成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灾害。排除涝水是农田排水的首成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灾害。排除涝水是农田排水的首要任务,这种排水称为要任务,这种排水称为除涝排水除涝排水,又称,又称排地面水排地面水。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由于暴雨产生的田面积水,在规定的时间内,排
7、除由于暴雨产生的田面积水,减少淹水时间、深度,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减少淹水时间、深度,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除涝:除涝:降渍:降渍:“渍渍”,由于雨后平原坡度较小的地区和低洼地,在由于雨后平原坡度较小的地区和低洼地,在排除地面积水以后,地下水位过高,根系活动层土壤排除地面积水以后,地下水位过高,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率太大,通气不良,有机质不能充分分解,作物含水率太大,通气不良,有机质不能充分分解,作物能够吸收的矿物质养料不足;作物根系呼吸困难,甚能够吸收的矿物质养料不足;作物根系呼吸困难,甚至在缺氧情况下产生甲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造成至在缺氧情况下产生甲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8、这种排水称为作物减产,甚至死亡,这种排水称为防渍排水防渍排水。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防止土壤盐碱化:“土壤的盐碱化土壤的盐碱化”,在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在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也较高时,由于潜水蒸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也较高时,由于潜水蒸发强度大,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造成发强度大,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壤的盐碱化,这是农田自然灾害的又一种重要形式。土壤的盐碱化,这是农田自然灾害的又一种重要形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是解决盐碱灾害的一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是解决盐碱灾害的一种有效措
9、施。种有效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又必须通过排水来实现,降低地下水位又必须通过排水来实现,这种情况的排水称为这种情况的排水称为防止土壤盐碱化的排水防止土壤盐碱化的排水。它与防渍排水是排除地下水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与防渍排水是排除地下水的两种主要形式。易于耕作易于耕作、组成、组成田间排水沟、集水排水沟、主干排水沟田间排水沟、集水排水沟、主干排水沟第一节 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可概括为排除多余的地面径流和控制地下水位。 一、一、农田对除涝排水的要求 农作物对田面积水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允许的耐淹历时和耐淹深度,轻则减产、重则死亡,所以,应及时排除地表积水。 1、原因:田面积水多、时
10、间长、影响作物对氧气的吸收,使作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呼吸,产生的乙醇可使作物中毒死亡。2、耐淹深度和耐淹历时有关的因素:作物品种;生育阶段;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不同作物、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阶段耐淹能力不同。不同作物、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阶段耐淹能力不同。二、农田对防渍排水的要求(1) 在旱田中,地下水位过高,作物就会受到渍害而减产,因此,田间排水工程还应满足防渍的要求,使根系层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率。 与作物所要求的地下水埋深有关的因素: 作物种类; 生育阶段; 土壤性质。 二、农田对防渍排水的要求(2)(1)麦类:播种幼苗期:H=0.5m左右,以便利用毛管上升水。返青、拔节:H=0.81.0m。根系发
11、育后:H1.01.2m。(2)水稻:晒田期:35天/57天,H=0.40.6m;其它时期:适当、以利通气;收割后:H=0.60.8m。三、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对农田排水要求(1) 土壤中的盐分主要是随水分而运动,“积盐”:蒸发条件下,由于毛管作用,盐分随水分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则留在土壤表层。“脱盐”:降雨和灌水时,入渗的水流夹带表层的盐分向深度移动,使表层盐分逐渐降低。所以,在某一季节内,土壤的积盐和脱盐取决于蒸发和入渗条件。 三、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对农田排水要求(2) 蒸发强度与气象条件和地下水埋深有关。埋深越小,蒸发强度越大;越干旱,蒸发强度大,表层积盐快,易形成盐碱化。
12、 降雨和灌溉的入渗强度也与地下水位有关,地下水位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入渗速度越小,所以带入深层盐分越小,因而土壤不易脱盐。 三、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改良盐碱土对农田排水要求(3) 土壤的积盐和脱盐都与地下水埋深有关。这样就存在一个临界地下水埋深问题。 临界深度:临界深度: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叫地下水临界深度。 有关因素: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 灌排条件; 农技措施; 土壤性质。 治盐要求:地下水埋深治盐要求: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临界埋深。地下水临界埋深。四、农业耕作条件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机械适宜下田的土壤含水
13、率为6070%田,也与机械种类有关,国外资料:1.履带拖拉机H0.40.5m2.轮式拖拉机H0.50.6m黑龙江省哈阳农场在盐碱化黑钙土上的试验资料:3.当重型拖拉机带动联合收割机时,允许的最大土壤含水率为干土重的3032%,最小埋深0.91.0m。 五、涝、渍、盐治理(一)除涝(一)除涝 1水利措施:水利措施:(1)修建排水工程、挖沟、疏河、建闸、站等。)修建排水工程、挖沟、疏河、建闸、站等。 (2)排滞并举。)排滞并举。 2农业措施:农业措施:(1)易涝地区种耐涝作物。)易涝地区种耐涝作物。 (2)局部洼地可作蓄涝养殖区。)局部洼地可作蓄涝养殖区。 (二)防渍(二)防渍 1水利措施:水利措
14、施:(1)修建排水工程,明沟、暗管(鼠道)、竖井排水。)修建排水工程,明沟、暗管(鼠道)、竖井排水。 (2)控制河网水位,从而控地下水位。)控制河网水位,从而控地下水位。 (3)节水灌溉。)节水灌溉。 (4)灌排分开,水旱分开。)灌排分开,水旱分开。2农业措施: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消除滞水层(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消除滞水层(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肥)。 (2)种植耐渍品种,(如圩区应种水稻、不种棉花)。)种植耐渍品种,(如圩区应种水稻、不种棉花)。 (3)生物排水(沿沟、沿路种养、灌木、有利降地下水位)。)生物排水(沿沟、沿路种养、灌木、有利降地下水位)。 (三)防盐(降盐、
15、压盐)(三)防盐(降盐、压盐) 1水利措施:水利措施:(1)兴建排水工程)兴建排水工程 降低度地下水位,有良好排水设施的前降低度地下水位,有良好排水设施的前提下,大定额灌溉(洗盐)。提下,大定额灌溉(洗盐)。(注:只灌不排则有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注:只灌不排则有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 (2)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2农业措施:农业措施:(1)种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一个重要方法。)种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一个重要方法。 (2)种植耐盐作物。)种植耐盐作物。 3化学措施:施用石膏(化学措施:施用石膏(CaSO4,呈酸性),使碱土变成硫,呈酸性),使碱土变成硫酸钠盐土,从而减轻
16、危害。酸钠盐土,从而减轻危害。 排水系统的类型:排水系统的类型:除涝:水平排水(明沟、暗沟、暗管)控制地下水位:降渍、防治盐碱化水平排水垂直排水(竖井)第二节 排除地面水的水平排水系统 一、大田蓄水能力一、大田蓄水能力 降雨形成的多余的地面水除了利用排水沟道排除外,还应该利用田块本身及田块上的沟、畦、格田等、拦蓄一部分雨水,但拦蓄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叫大田蓄水能力。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储存在地面以下的土层中,另一部分补充了地下水,并使地下水位有所升高。大田蓄水能力计算公式为: 一、大田蓄水能力旱田:V =H(max-o) +H1(s-max) =H(max-o)+H1H:降雨前地下水
17、埋深,:降雨前地下水埋深,m;max:地下水位以上土壤平均最大持水率(与土壤体积之比):地下水位以上土壤平均最大持水率(与土壤体积之比)o:降雨前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平均含水率;:降雨前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平均含水率;H1:降雨后地下水允许上升高度,视地下水排水标准定,:降雨后地下水允许上升高度,视地下水排水标准定,m;s:饱和含水率;:饱和含水率;:给水度。:给水度。一、大田蓄水能力水田:水田:二、田面降雨径流过程 (1)降雨时,Pi入渗,产生径流;(2)田面具有坡降,水由首端向下游汇流。(3)汇流面积越大,水层越深。单位宽度下,汇流路径越长深度越大。(4)排出田面水层所需时间越长。 由此可知,田间
18、排水沟间距越小,向沟内汇流时间越短,排除时间越快,作物淹水深度小,淹水时间短。三、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 田间排水沟是指排水系统中末级固定排水沟。一般指农沟(少数地区有毛沟) 农沟间距越密,地块越小、排水效果好,但耕作不便。相反,则达不到除涝排水的要求,因此,田间排水沟间距和耐淹深度、耐淹历时有关。 i=i1/t=i1t- 土壤渗吸速度 I=(i1/1-)t1-=i0t1- 入渗总量 三、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 在降雨历时和淹水时间t 和(t+T)内,I=i0(t+T)1-V才能满足不设沟的要求。 如果根据大田蓄水能力确定的允许淹水历时小于作物允许淹水历时,则在设计排水沟间距时,应采用根据大田蓄水
19、能力确定的允许淹水历时为依据。三、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1)间距:末级固定排水沟的间距,要根据田间作业对田块的要求,结合田间灌溉渠道的规划布置统一考虑确定。目前,没有理论公式可计算,一般视经验而定。北方末级农沟间距100400m,南方地区,农沟间距多为南方地区,农沟间距多为100200m100200m。(2)沟深: 排地表水的沟深由排水流量确定,一般不超过0.81.2m。 第三节 控制地下水位的水平排水系统v控制农田地下水位的目的:控制农田地下水位的目的: 有效排除渍害有效排除渍害 防止土壤盐碱化防止土壤盐碱化v控制地下水位的田间工程形式:控制地下水位的田间工程形式: 水平排水:明沟、暗管水平
20、排水:明沟、暗管 垂直排水:竖井垂直排水:竖井第三节 控制地下水位的水平排水系统 一、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调控作用一、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调控作用 地下水变化过程地下水变化过程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控制作用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控制作用有排水有排水无排水无排水上升过程上升过程下降过程下降过程结论:田间排水沟在降雨过程中可以减少地下水位的结论:田间排水沟在降雨过程中可以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雨停后又可以加速地下水的排除和地下水位的上升,雨停后又可以加速地下水的排除和地下水位的回落,因而对于控制地下水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回落,因而对于控制地下水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满足排水要求的排水沟深度和间距的关系,两者互为消
21、长:满足排水要求的排水沟深度和间距的关系,两者互为消长:深度一定,间距小,地下水回落快且下降值大;反之深度一定,间距小,地下水回落快且下降值大;反之间距一定,深度大,地下水回落快;反之间距一定,深度大,地下水回落快;反之一定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深一定时,间距大,需要一定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深一定时,间距大,需要的深度大;反之的深度大;反之 二、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二、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 排水沟深度一定,排水沟间距与排水农田的排水沟深度一定,排水沟间距与排水农田的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含水层的特征含水层的特征有关。有关。实测资料表明:实测资料表明:排水沟深
22、度一定,间距与土层的导压系排水沟深度一定,间距与土层的导压系数关系密切。数关系密切。k:土层的渗透系数;:土层的渗透系数;:含水层平均厚度;含水层平均厚度; :给水度。:给水度。 :土层的导压系数;:土层的导压系数;值愈大,排水沟间距可愈大,即土壤渗透系数愈值愈大,排水沟间距可愈大,即土壤渗透系数愈大,含水层厚度愈大,土壤给水度愈小,满足一定大,含水层厚度愈大,土壤给水度愈小,满足一定地下水位控制要求的排水沟间距可愈大。地下水位控制要求的排水沟间距可愈大。确定方法:确定方法:1、实测与调查、实测与调查a a 原则原则:设计排水农沟时,一般首先根据作物要求:设计排水农沟时,一般首先根据作物要求的
23、地下水埋深、排水农沟边坡稳定条件施工难易等的地下水埋深、排水农沟边坡稳定条件施工难易等初步确定排水农沟的深度,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间距。初步确定排水农沟的深度,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间距。b b当作物允许的地下水埋深当作物允许的地下水埋深H一定时,排水农沟的深度一定时,排水农沟的深度D可用下式表示:可用下式表示: DH+h+S H为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深为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深(m)(m);h为当两沟之间中心点的地下水位降至为当两沟之间中心点的地下水位降至H时,地下水位时,地下水位与沟水位之差。视土质与沟的间距而定,一般不小于与沟水位之差。视土质与沟的间距而定,一般不小于0.20.3m;S为排水农沟中的水深
24、,排地下水时一般取为排水农沟中的水深,排地下水时一般取0.1-0.2m。 c调查统计情况调查统计情况排水农沟的间距,应通过试验或参照当地或相似地区的排水农沟的间距,应通过试验或参照当地或相似地区的实践经验加以确定。实践经验加以确定。末级固定排水沟间距与沟深经验值末级固定排水沟间距与沟深经验值南方各省南方各省排水农沟深度:水田排水农沟深度:水田0.81.5m,旱作,旱作1.52.0m;沟间距:一般在沟间距:一般在60200m范围内,视土壤质地而异。范围内,视土壤质地而异。 在盐碱化地区在盐碱化地区,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要满足控,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要满足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且要能达到脱盐和
25、改良盐制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且要能达到脱盐和改良盐碱土的预期效果。碱土的预期效果。冲洗改良阶段,为了加速土壤脱盐,可采用深浅冲洗改良阶段,为了加速土壤脱盐,可采用深浅沟相结合的办法。在深沟控制地段,加设深沟相结合的办法。在深沟控制地段,加设深1m1m左右的左右的临时性浅沟临时性浅沟( (毛排毛排) ),待土壤脱盐后再行填平。,待土壤脱盐后再行填平。2、排水沟间距的理论计算(缺乏实测和调查资料)、排水沟间距的理论计算(缺乏实测和调查资料)不透水层位于有限深度(不透水层位于有限深度(HL)H第四节 田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结构一、田间明沟排水系统一、田间明沟排水系统明沟排水明沟排水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
26、地面排水系统,把地上、地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地面排水系统,把地上、地下和土壤中多余的水排走,控制适宜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分。下和土壤中多余的水排走,控制适宜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分。 按照排水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按照排水任务的不同,可分为3 3种明沟排水系统:种明沟排水系统:除涝除涝( (排地面积水排地面积水) )、防渍、防止土壤盐碱化、防渍、防止土壤盐碱化( (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 )等等明沟排水的特点明沟排水的特点是排水速度快是排水速度快(尤其是排地面水尤其是排地面水)、排水效、排水效果好,但明沟排水工程量大、地面建筑物多、占地面积大、沟果好,但明沟排水工程量大、地面建筑物多、占地面积大、沟坡
27、易坍塌且不易保持稳定,不利于交通和机械化耕作等缺点。坡易坍塌且不易保持稳定,不利于交通和机械化耕作等缺点。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田间明沟排水系统:末级固定沟末级固定沟(农沟农沟)所控制的条田内部所控制的条田内部沟系。沟系。 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的布置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的布置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田间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田间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也有很大差别,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置。也有很大差别,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置。 田间排水系统布置涉及到灌溉、交通、林网、输电线路以田间排水系统布置涉及到灌溉、交通、林网、输电线路以及居民点等整体规划布局,必
28、须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全及居民点等整体规划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全面规划,统筹安排。面规划,统筹安排。例如地势低洼的平原地区,主要矛盾是排涝,必须首先考例如地势低洼的平原地区,主要矛盾是排涝,必须首先考虑排水系统的布置,以排水系统为基础,再结合布置灌溉系统、虑排水系统的布置,以排水系统为基础,再结合布置灌溉系统、农村道路和林网等。同时要注意少占耕地和节省工程量。沟、农村道路和林网等。同时要注意少占耕地和节省工程量。沟、渠、路、林配置应做到有利于排灌,有利于机耕,有利于运输,渠、路、林配置应做到有利于排灌,有利于机耕,有利于运输,有利于田间管理,不影响田间作物光照。有利于田间管理
29、,不影响田间作物光照。 (1)灌排相邻布置。灌排相邻布置。在单一坡向地形,灌排一致的地区,灌溉在单一坡向地形,灌排一致的地区,灌溉渠道和排水沟一般是相邻布置。渠道和排水沟一般是相邻布置。有沟有沟渠渠路,沟路,沟路路渠,路渠,路沟沟渠三种形式,前二种是常用形式。渠三种形式,前二种是常用形式。 (2)灌排相间布置。灌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或有一定波浪状微起伏的地区,在地形平坦或有一定波浪状微起伏的地区,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向两侧灌水,排水沟布置在低处,承受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向两侧灌水,排水沟布置在低处,承受两侧来水。主要形式有一路二沟(渠),一沟(渠)二路,一两侧来水。主要形式有一路二沟(渠),
30、一沟(渠)二路,一渠(沟)一路渠(沟)一路 。 (3)灌排合一。灌排合一。在沿江滨湖的圩垸水稻地区为了节省土地和工在沿江滨湖的圩垸水稻地区为了节省土地和工程量,常把末级固定排水沟和末级固定灌溉渠道合为一条。北程量,常把末级固定排水沟和末级固定灌溉渠道合为一条。北方地区也有这么布置的。这种形式一般不宜采用。方地区也有这么布置的。这种形式一般不宜采用。二、暗管排水系统二、暗管排水系统、什么是暗管排水?、什么是暗管排水?暗管排水暗管排水是是在地下埋设管壁有多孔或缝隙的管道,排除土壤在地下埋设管壁有多孔或缝隙的管道,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降低地下水位、以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防渍排水中多余的水分,降低地下水
31、位、以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防渍排水措施。措施。地下暗管排水示意图地下暗管排水示意图暗管排水系统工作程序暗管排水系统工作程序、暗管排水的特点、暗管排水的特点优点:优点:v 与明沟排水比较与明沟排水比较: 具有工程量小,地面建筑物少,土地利用率高具有工程量小,地面建筑物少,土地利用率高布置密,地下水降的快降的低布置密,地下水降的快降的低 有利于交通和田间机械化作业等有利于交通和田间机械化作业等 可避免因沟坡坍塌,沟深不易保持等缺陷。可避免因沟坡坍塌,沟深不易保持等缺陷。v 与竖并排水相比与竖并排水相比: 能有效地解决水平不透水隔层排水问题。能有效地解决水平不透水隔层排水问题。 在自然地形许可的地区,可
32、自流排水,节省能源。在自然地形许可的地区,可自流排水,节省能源。缺点:缺点:易淤塞;投资高易淤塞;投资高3、暗管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暗管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1)组成组成 吸水管:吸水管:管壁上有孔眼或缝隙、外包滤料的管道。土壤中管壁上有孔眼或缝隙、外包滤料的管道。土壤中过多的水通过管壁上的孔眼或缝隙进入管内。外包滤料的过多的水通过管壁上的孔眼或缝隙进入管内。外包滤料的作用是防止泥沙进入吸水管内,并加大导水性,加大出水作用是防止泥沙进入吸水管内,并加大导水性,加大出水量。量。 集水管:集水管:一般是不透水管,汇集吸水管中的水流,并输送一般是不透水管,汇集吸水管中的水流,并输送至排水明沟排走。
33、至排水明沟排走。 检查井:检查井:观测暗管的水流情况,进行检修和清淤。观测暗管的水流情况,进行检修和清淤。 出口控制建筑物:出口控制建筑物:调节和控制暗管水流。调节和控制暗管水流。不能自流排水时设置不能自流排水时设置抽排泵站。抽排泵站。(2)类型类型单级暗管排水系统:单级暗管排水系统:只布置吸水只布置吸水管,吸水管的出水口伸向明沟。管,吸水管的出水口伸向明沟。我国南方平原湖区因河网较密,我国南方平原湖区因河网较密,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大多采用这种形式。 优点:布局简单,较易施工,投资少,便于检修。优点:布局简单,较易施工,投资少,便于检修。 缺点:出水口较多,易损坏。缺点:出水口较多,易损坏。
34、多级暗管排水系统:多级暗管排水系统:除吸水管以外,还有除吸水管以外,还有12级以上的集水级以上的集水暗管。暗管。优点:大大减少了明沟,因此节约了耕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优点:大大减少了明沟,因此节约了耕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缺点:布置复杂,增加了检查井数量,投资也较大,某段管道缺点:布置复杂,增加了检查井数量,投资也较大,某段管道堵塞影响范围较大。暗管出口埋深大或需抽排泵站。堵塞影响范围较大。暗管出口埋深大或需抽排泵站。吸水管与集水管正交连接布置形式 吸水管与集水管锐角斜交连接不规则布置适用于地势平坦,田块规适用于地势平坦,田块规则的平原湖区和土地平整则的平原湖区和土地平整良好的山丘冲垄地区。良好的山丘冲垄地区。适用于地形开阔冲谷适用于地形开阔冲谷两侧坡度比较一致的两侧坡度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学生午间饮食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 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创建课件
- DB6103T 77-2025酿酒高粱宽窄行栽培技术规范
- 船运安全的防范措施与管理建议分析
- 三人合资餐饮企业合同模板
- 专利许可使用与转让协议合同
- 上海住宅租赁合同范本
- 人事代理人员劳动合同书
- 个人寿险代理合同书样本
- 临时兼职教师劳动合同范文
- 《会展概述》课件
- 《郴州市总体规划》课件
- 【高中物理竞赛大全】 竞赛3 电磁学 50题竞赛真题强化训练解析版-高考物理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
- 再见2024你好2025展望未来
- GB/T 17395-2024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3课时 文件管理教案 科教版
-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题库(教师教资培训考试专用十三套)
- 英语新课标(英文版)-20220602111643
- 高考模拟作文“文化自信:春节走向世界”导写+范文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