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高程控制测量_第1页
第七章高程控制测量_第2页
第七章高程控制测量_第3页
第七章高程控制测量_第4页
第七章高程控制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讲课前先总结一下上机计算的情况,以及作业出错问题说明(10分钟左右)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系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系 屈漫利屈漫利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umanli 2011年年8月月28日日 第七章第七章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第七章概述概述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7.1 概述概述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确定主要是确定控制点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由于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一

2、般都是用由于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一般都是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测定的。所以,高程控制网一般称为所以,高程控制网一般称为水准网水准网,高程点亦称为,高程点亦称为水准点水准点。l水准网等级:水准网等级:一等水准网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三等水准网三等水准网四等水准网四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基础基础;沿铁路、公路、河流,采用沿铁路、公路、河流,采用闭合闭合、附合附合路线,用路线,用精密水准精密水准测量测量的方法,测定其高程。的方法,测定其高程。加密于一、二等水准测量,加密于一、二等水准测量,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工程测量学

3、课堂授课讲稿概述(续概述(续1)l水准点分类水准点分类水准点根据水准点根据水准测量的等级水准测量的等级、保存时间长短保存时间长短、和、和地区的自然条地区的自然条件件,采用不同的,采用不同的形式形式和和埋设深度埋设深度永久性:永久性:临时性:临时性:石桩石桩或或水泥桩水泥桩埋入地下,桩顶嵌入埋入地下,桩顶嵌入金属标志金属标志,其顶部,其顶部为为半圆球星半圆球星固定建筑物固定建筑物(房屋基石、闸墩、桥墩、石碑或岩石)凿上记号;(房屋基石、闸墩、桥墩、石碑或岩石)凿上记号;木桩木桩,桩顶钉一圆头钉作为标记。,桩顶钉一圆头钉作为标记。相关图片相关图片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概述(续概述(续2)l高程基准

4、:高程基准:我国现在采用的高程基准我国现在采用的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年国家高程基准是经过长期的验潮观测资料求得的是经过长期的验潮观测资料求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作为高程零点高程零点l工程地形图测量工程地形图测量高程控制等级高程控制等级基本高程控制:基本高程控制:加密高程控制:加密高程控制:四等四等及及四等以上四等以上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等外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三角高程测量测量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7.2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 7.2.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指标要求水准仪精度仪器水准仪精度仪器指标要求指标要求:精度精度DS3

5、型,型,望远镜放大倍率望远镜放大倍率30倍倍,水准管分划值水准管分划值20/2mm水准仪精度技术水准仪精度技术指标要求指标要求: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的限差、的限差、视线长度视线长度、前后、前后视距差视距差、前后视距、前后视距累积差累积差、黑红面黑红面读数差读数差、黑红面所测、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高差之差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各种限差各种限差有区别外,有区别外,观测方法观测方法大同小异;大同小异;下面以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限差进行叙述的观测方法和限差进行叙述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7.2.2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l采用:采用:双面水准尺双

6、面水准尺观测观测l每测站工作步骤分每测站工作步骤分三大步三大步:在测站上,将在测站上,将仪器安置仪器安置于离前后尺于离前后尺等距处等距处分别瞄准分别瞄准后前视尺,后前视尺,读数读数测得数据后,随即进行测得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计算,若若数据符合要求数据符合要求,可以迁站,否则应重新进行观测,可以迁站,否则应重新进行观测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续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续1)l计算和校核计算和校核视距视距计算:计算:后视距后视距(9)=后黑下丝(后黑下丝(1)-后黑上丝(后黑上丝(2)100前视距前视距(10)=前黑下丝(前黑下丝(4)-前黑上丝(前黑上丝(5)100后、前视

7、距差后、前视距差(11)=后视距(后视距(9)-前视距(前视距(10)后、前视距累积差后、前视距累积差(12)=本站(本站(11)+前站(前站(12)过过两两关:关:a)后、前视距差(后、前视距差(11)3mb)后、前视距累积差(后、前视距累积差(12)10m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续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续2)高差计算高差计算后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差后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差(13)=k1+后黑中丝(后黑中丝(3)-后红中丝(后红中丝(8)前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差前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差(14)=k2+前黑中丝(前黑中丝(6)-前红中丝(前红中丝(7)黑面读数高差黑面读

8、数高差(16)=后黑中丝(后黑中丝(3)-前黑中丝(前黑中丝(6)红面读数高差红面读数高差(17)=后红中丝(后红中丝(8)-前红中丝(前红中丝(7)黑、红面读数高差之差黑、红面读数高差之差(15)=黑面高差(黑面高差(16)-红面高差(红面高差(17)0.100 =(13)-(14)过过三三关:关:a)(13) 3mmb)(14) 3mmc)(15) 5mm高差中数(高差中数(18)=(16)+(17)0.100)/2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续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续3)校核计算校核计算(9)- (10)=(12)末站末站(16)+ (17)0.100)/2= (18

9、)水准路线总长度水准路线总长度L= (9)+ (10)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7.2.3 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l每一测站:每一测站:测测8,算,算10,过,过5关关,才可迁站,才可迁站lK常数常数水准尺红面尺常数水准尺红面尺常数474.687484.787测量中尺常数交替测量中尺常数交替若在测量过程中用的后视尺和前视尺若在测量过程中用的后视尺和前视尺k常数相同常数相同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公式中公式中0.100l观测顺序:观测顺序:后后视尺视尺黑黑面面后后视尺视尺红红面面前前视尺视尺黑黑面面前前视尺视尺红红面面后后视尺视尺黑黑面面前前视

10、尺视尺黑黑面面前前视尺视尺红红面面黑黑视尺视尺红红面面第二种顺序防止第二种顺序防止地面沉降造成的误差地面沉降造成的误差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续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续1)l高差高差闭合差闭合差的调整的调整iilLhh333222111hhhhhhhhhHHHHH2231121hh已知水准路线总长度水准路线总长度L= (9)+ (10)各站路线各站路线l= (9)+ (10)高差闭合差调整表格高差闭合差调整表格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l试验内容:l试验过程: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 7.3 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l地面起伏地面起伏变化较大,进行水准测量较难,采用变化较大,进行

11、水准测量较难,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方法l 设备:设备:经纬仪经纬仪花杆或水准尺花杆或水准尺l 前提:前提:已知两点间的已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l 原理:原理:sDtgih经纬仪仪器高度经纬仪仪器高度花杆长度花杆长度(水准尺中丝读数)(水准尺中丝读数)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l利用利用短程红外测距仪短程红外测距仪作三角高作三角高程测量,解决高山、峡谷、隧程测量,解决高山、峡谷、隧道等困难地区的道等困难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ABAAABABfSiDhsinl往返测:往返测:BABBBABAfSiDhsinBAABhhh21l高差中数:

12、高差中数: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第七章课堂讲授完毕第七章课堂讲授完毕谢谢!谢谢!作业:作业:指南指南作业八作业八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永久性水准点永久性水准点返回返回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安置仪器安置仪器后视距后视距abABD/2D/2前视距前视距后视尺后视尺前视尺前视尺返回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四等水准测量读数l瞄准顺序:瞄准顺序:后后视尺视尺黑黑面面前前视尺视尺黑黑面面前前视尺视尺红红面面后后视尺视尺红红面面l读数:(读数:(8个数据)个数据)后后视尺视尺黑黑面读数:面读数: 下丝(下丝(1)、上丝()、上丝(2)、中丝()、中丝(3)前前视尺视尺黑黑面读数:面读数: 下丝(下丝(4)、上丝()、上丝(5)、中丝()、中丝(6)前前视尺视尺红红面读数:面读数:中丝(中丝(7)后后视尺视尺红红面读数:面读数:中丝(中丝(8)返回工程测量学课堂授课讲稿测自至仪器型号:观测者:测自至仪器型号:观测者:年月日天气:记录者:年月日天气:记录者:测站测站编号编号后尺后尺下丝下丝前尺前尺下丝下丝方向及尺号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水准尺读数(m)K黑黑红红(mm)高差中高差中数数(m)备备 注注上丝上丝上丝上丝后距后距(m)前距前距(m)黑色面黑色面红色面红色面前后视距离前后视距离差差(m)累积差累积差(m)后后K K1 1= =K K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