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2016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文件,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着力提高科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工作重点 :1、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2、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讨论,精心组织好公开教学活动,突出专题,保证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积极撰写论文。三、具体工作:1、对照两室布置标准,认真完善两室的各种制度,使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2
2、、按照仪器配备目录标准,进一步整理、摆放各种仪器,尽量做到合理、科学、规范,并使之与帐卡一致。3 、严格履行借交手续。借领仪器时,并做好记载。按时归还,归还时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损。4、爱护仪器,妥善保管。严禁把仪器放到教室里落灰落尘,影响其精密度。5、加强实验室卫生。做到经常清扫、擦洗,经常通风换气,保障仪器无霉变现象。6、做好年终仪器清查、兑现工作。7、开展好实验,积极反思,勤于动笔,多参与科学探究网论坛的交流讨论,争取机会多听课名师的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养。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3、。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
4、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 ( 自转和公转) 的 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 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 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 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 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 现出
5、浓厚的兴趣。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 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 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 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四、教学进度表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课时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4、
6、造一艘小船; 1 课时5、浮力 1 课时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 课时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 课时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 课时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各 1 课时) 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各1 课时)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7、;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 课时)。数学 五年级下JL JL Jk Al JlJLWWWWKWQ参,考,答案,与提班T|F TiFt|F T|F t|F ,第一单元分数的加减法1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35317251324T104228401)l + ± = 4±6=10 = A642424 12上条相=景|*1所以小霰录入的多。2 5 17 rr pi xz 1731648,圻以多 4803.2,1,3 十535_1,3,1 一3+亍+?=113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 1 , I 2-4HH4343=(T+T)+(f+T
8、=45. + < =出(时)(2) +! =白不是c5 45 203 5 153.分数、小数互化1. ,。3。3<得呜焉!盖、2. (1)3 (2)17 (3)9 (4)100 黑 1001UUV/JXXXqqi5. 0. 12<-<0. 375<-<3. O25<3 2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1.认识长方体3. 3 cm 2 cm 5 cm 各 4 根4. 10X12=120(cm)5. (8 + 5 + 2)X4 = 15X4 = 60(cm)2.折一折3 .(2)和(4)4 .红->绿黄-黑蓝-白5 . (1)6-1 (2)6-2 (3)6
9、->4 (4)6-33 .长方体的表面积1. (9X6 + 9X5 + 6X5)X2 = 2582. (l)12X3X4 + 3X3X2=162(cnr)(2)5X5X6 = 150(cm2)3. 8X4 = 32(dnr)(8X4 + 8X2 + 4X2) X2= 112(dnr )4. 48-e-12=4(dm)4X4X6=96(dm2)5. (0. 4X0. 2 + 0. 4X0. 2) X 2 + 0. 4 X0. 4 =0. 48(m2)6.4X0.2X4X100 = 320(m2)4 .找规律3. 10 14 14 14 15 134. (l)5X5X9 = 225(cm2)
10、第三单元分数的乘法1 .分数乘整数yX3 = 444.小 11 , 1 _ 31(】)了 + 了 +厂了tX4 = f2 2 424(3)y + T-T 7><2-T 1o1nin 74.(l)X15 = 3(kg)(2)*X5 = 衿1 篙=£2.整数乘分数3. (1)X (2)7 (3)7 (4)X5. (1)裙子:9OX2 = 72(元)上衣:180X = 144(元)裤子:120X2 = 96(元)(2) 420X=105(本)421文艺书:420义仔=120(本)科技书:420X卷= 84(本)120本84本文艺柠多,多36本。3-< <3-分数乘分
11、数 > >4. (1)7 (2)X (3)X4145. Xg = 凄(m)5315QQ16. (l)-X- = 4-(km)yoo4.(4)X521(2 福 X=(kg)13(2)24OX + X5 = 6O(页)34倒数的认识1. (1)1 (2)1 没有倒数, 10 1 .3. r = x = .r = 6 x = 03 o4. X - + - + XA 90114215. 79T113540327. (l)540-540X2 = 540X!=216(元) o33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3. 10X8 = 80(cm3) 2 X 2X 10 = 40(dm3) 6X6X6 = 21
12、6(cm3)4. (l)50X40X30 = 60000(cm3)(2)3X2. 5X2= 15(m3)(3)364-12 = 3(cm)3X3X3 = 27(cm3)(4)6O(5X4)=3(m)(5)180 4-5 = 36(dm2)36 = 6X66X6X6=216(dm3)4 .体积单位的换算2.0.085 5360 0.86 400 0.15 820 300 1080 4.6 3.453. (1)X (2)X (3)X (4)V4. (1)10X0. 5 = 5(cm3) (2)3X2X1.5 = 9(m3)9 m3 =9000 dm390004-60= 150(dm3)(3)占地:
13、7X4 = 28(mD体积:7X4X3 = 84(mD =84000(1.)5X5X5+(8X2. 5) = 6. 25(dm) (5)200X5 X5 (2X2) = 1250(cm)5.趣味测量1. (l)cm3 (2)dm3 (3)m3 (4)mL (5)mL4. (1)2X1.5X0.2=0.6(dm3)5X5X4=100(cm')7. 8X 100 = 780(g)(3) 12 X12 X14-10= 14.4(cm3)(4)24 + 4 = 6(cm)6X6X6 = 216(dm3)216 dm3=216 L综合训练(一)2 .(1)分子不变 (2)分子分母总只数X <
14、;=白兔的只数乙数><卷=甲数JD男生人数 ><l=女生人数O4 .(1)X v + 4 = 4 J X /x6 = ?040 O O(/7?14(4) X X =153 4527. (l)75X = 30(kg)男生:48X卷=30(人)女生:4830=18(人)3018=12(人) O力时)综合训练(二)3. (1)X (2)X (3)7 (4)V (5)X (6)X (7)X (8)X4.160 cm' 184 cm2 150 dm' 200 dm2 128 cm3 160 cnr 180 m3 306 nv5. (1)(54 X95 + 50X9
15、5)X2 + 54 X50 = 22460(cm2) (2)7X7X7 = 343(cm3) 7 X 7 X 6 = 294(cm2) (3)7.6-r(5X3.8)=0.4(m)(4)8X8X84-(10X4) = 12. 8(dm) (5)8X6X44-12 = 16(cm2)6. (1 )8 (2)96 (3)384 (4)512第五单元分数的除法运算1 .分数除以整数每份 v (2)X 4白的倒数焉技春告 Y4。哈+ 4 = /(m)(2): + 5 = 5 1000X± = 50(kg)(3居+44(km)|x| = ±(km)2 . 一个数除以分数2. (1)7
16、 (2)义 (3)X (4)v 716. (1)2104- = 24O(km)(2)8+ 卷=16(天)oL3.用方程解决问题cr 716221才=49z=55 x=- x = - x = - x=y.3. (1)3004-1- = 360(kg) o(14)= 12X-1- = 2O(m)Ji74. (l)125 + + = 375(本)(2)147 + . = 210(元)O1 v2(3)414+ 仔= 621(元)J52(4 )40 +5 = 56( kg)564-y=140(kg)第六单元位置的确定I.位置的确定(一)2. (1)600 (2)南 西 30° 300 (3)南
17、 东 650 5003(D先向西走500 m到达广场,再向西偏北45°走300 m到达商店,然后向西走400 m到达学校。(2)东偏南45。方向。2 .位置的确定(二)3 .(1)西偏北45°方向2北3东1东偏北50°方向1第七单元方程的应用1 .用方程解决问题L (D/+2才=300 1=100 4. (l)4x+x=12x = 2. 45.(1)线段图略。设操场宽x m,则长为Lr m。 (x+4x)X2=150 彳=15 (2)设每本日记本/元。16义 12+13/ = 387彳=15(2)/ + 31=1561 = 39 20X4 + 3/ = 200 =
18、 40答:略。答:略。(3)设小军有/元.则小红有1.5/元。/+1.5/ = 235工=94 1.5j-=141 答:略。(4)线段图略。设兰兰工岁.则妈妈6.r岁,爸爸71岁。6工+/ = 35x = 56i = 3O 71=35答:略。2 .用方程解相遇问题2. (1)j- + 2x=96x = 32(2)2 1+50= 100 +1001=753. (DC (2)C4. (D设/分后相遇。70j-+60x = 390/ = 3 答:略。(2)设才时后相遇。180x+120x=1200x=180X4 = 720(km)120X4 = 480(km)答:略。(3)设他们1分可以打完这筮文章
19、.7(kr+60i = 6500I = 50 答:略°(4)设彳时后两车未相遇且相距20 km。40/+60工=420 20了 = 4 答:略©篆*.善.藉苕蔡蓝;5数学真好玩3 .包装的学问1 .(1)60 24 (2)50 (3)50 150 753. (4X4+4X2 + 4X2)X2 = 64(cm2)第八单元统计3.平均数3. (1)(1080+1020+1050) + 3=1050(元) 4000-3150 = 850(元)5. (1)男生:(15 + 22+10 + 9)+ 4 = 11(人) 女生:(18 +16+14 +12)+4 =15(人) (2)14
20、<15 女生6. (1)甲:(120+100 + 80) + 3= 100(箱)乙:(90+120+15。)+ 3= 120(箱)总复习1.数与代数3. (4)卷+ 擀=焉(km)J -g =54,。4520l 一 ± =!(km) 00(3)5 + 4 5 = 25(L) b(4)设彳天后两队相遇。65X2-5=125(m)65+125=342018答:略。2 .图形与几何5. (1)7 (2)X (3)X (4)X7. (l)5X4X2 = 40(dm3)(5X4+5X2+4X2) X2 = 76(dm2)(2)5X5X5=125(dm3)5X5X 6 = 150(dm2)
21、(3)15.24-(5X3.8)=0.8(m)(4)6X6X64-(3X3) = 24(cm)(5)解法一 :8X8X7-8X8X6 = 64(cmD解法二:8X8X(7 6)=64(cn?)3 .统计与概率6. (1)(600+150X8)4-(4 + 8) = 150() (2)(130X20+140X25) + (20 + 25) -36(cm) (3)(6. 25X4 + 8X3)+ 7 = 7(页)(4)(12X25+10X36+10X30)4-(12 + 10+10) = 30(tc)(5)(28 + 33 + 23) +(10+11+9) = 2. 8(个) (6X60X5 +
22、56X3)4-(5 + 3) = 58. 5(km)期中综合练习、1.今1(5)96 cnr 64 cm'5270(2)4的卷是多少 (3)48 y(6)2 4 8(7)m2 dm2 cm2 m3(1)12dm' cm'1920124(io)4 4J o8_ nT T#袁*二宝另友示(11)f f 33 1】五、1. (l)3X3X9 = 81(cmn2. 165X4 = 33(元)3. 15X5X4 = 3OO(m3) 300X500= 150000(kg) 150000 kg=150 t4. 120X (1一 子)=30(个)5. 3 dm = 30 cm 30X
23、30X (16-14) = 1800(cm3) 期末综合练习Q104一、1.J 卷 2. 16 14 3. 36 4. 625 1500 5.9554956. 36 7. 400 b二、LJ 2. X 3. V 4. X 5.义 6. X三、LB 2. B 3. B 4. B 5. B七、1. 1-A-A = -R 2. 2804-/I-4-1 = 280X6= 1680(km) 131313 b /2. ,23. 36X-Xy = 6(kg)36 - 6-36X卷= 22(kg)jq<z4. (50X2 + 35X 2) X 2 + 50X35 = 2090(nr )5. 324-2X
24、 1.5X10 = 240(dm3) 7 o6. 180X-Xy=160(cm)7. 2OX2OX3=12OO(cm:<)8. (1)(93 + 88 + 61 + 89 + 90 + 91+97)+ 7 = 87(分) (2)(93 + 88 + 89 + 90 + 91) + 5 = 90. 2(分)(3)第二种平均分的算法比较公平合理。I课堂练习册参考答案下载请登录:f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网址:http:/ www. snupg. com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路加完小 鱼艳青新学期伊始,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
25、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 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 法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 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 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 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 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 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
26、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 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 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 x, 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 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 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7、;探 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 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 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 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 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由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
28、 “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 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豉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 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 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 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3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 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 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 中的广泛应
29、用。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 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 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 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 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 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 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
30、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 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材、重难点:分数加减法折纸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长方体(一)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 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 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计算长方 体的表面积.分数乘法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整数与分数的 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长方体(二)教
31、学难点: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 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分数除法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 境与操作来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除数是分数的除法 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由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 的。确定位置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南偏东 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 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
32、断方向。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由方程。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教学重点: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由数学问题和作曲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措施: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2 、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 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 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
33、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3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4 、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 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 所指导。5 、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 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6 、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 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 学的方
34、法教育后进生。 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 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 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 个,大小相近的
35、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 个,物体 7 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2 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 1把,回形针10 枚,木块 3 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 3 面【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3、把塑料块
36、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 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 7 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 以小石块为例, 讨论完成教材第 2 面表格的前面2 行“预测”、 “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 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预测正确的有哪些, 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
37、的预测理由,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6、还可以按教材第2 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 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 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 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 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 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 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 3 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
38、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 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 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 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 10 枚,木块 3 块,学生实验。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
39、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 4 面的实验报告单上。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
40、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 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
41、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 优秀的小科学家。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 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弁填写在 实验报告单上。“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3、小
42、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 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 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 性。)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 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学生小组合作。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小组小瓶子状 态大部分 浮小部分 浮沉到底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
43、多、装满来表述,也可 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 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 状态。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 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 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 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 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 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
44、念:1、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准备】水槽 1 个, 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 刻度杯 1 个, 记录表 (教材第 8 面)。【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45、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4、 分析: 改变橡皮泥形状, 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 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不能有其他添加物, 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
46、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 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 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 讲授: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 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 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 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 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 毫升
47、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 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 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 8 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4、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
48、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 不断改进船的形状, 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 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 造个性船 需要的各种材料。【教材处
49、理】本课教材安排了 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 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 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 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 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 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 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 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 有其他的
50、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 性。弁控制时间。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 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 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 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 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 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 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阅读教材11 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
51、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三、造个性船:1 、 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 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2 .决定造一艘什么船;3 . 准备需要的材料。二、制作1 .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 . 动手制作。三、改进和完成1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 . 演示、介绍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52、地方?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拓展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家长会发言稿五(2)班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天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为 了从一开始就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做好铺垫,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来,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 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数学老师,接下来我主要就孩子的数 学学习情况跟各位家长说一说。一、期末成绩分析:先和大家交流一下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这可能是家长们都 愿意听的一个话题,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最棒的 一个。
53、许多同学成绩和开学时相比都有进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其中一是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牢固。上学期大 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小数的计算,特别是乘除法。同学们对计算方 法都能够掌握,但就是缺少计算时的细心。 有些同学概念不够清 晰,填空题失分较多;二是有些同学不够细心,老是马马虎虎。 比如:做填空题或应用题中明明一个题目中出现了多种单位,像这类题首先第一步就应该把单位化统一,再来计算。部分学生根本不看题目要求,乱做一通。这样的话哪怕你学得再好,你的方 法都对,但那个题一分都得不到。二、下面,我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让孩子乐意学
54、数 学,感受到数学的多姿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年级的数学学习已不同于低年级了, 抽象知识增多了,知识的 综合性增多了,难度加大了。有些孩子一时难于适应,再加上没 有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也就出现了两极分化。要学好数学,除了 孩子与老师的努力,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学好数学的六个习惯(1)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课堂四十分钟专心听讲是最 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是积极 认真地参与学习,手脑弁用。有部分同学,不会听课,老是要老 师来提醒,这样学习成绩必然就会受到影响。(2)质疑问难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o(3)认真阅读的习惯让孩子自学看书,不是放手随便看而是在我们启发引导下, 激发学生的看书兴趣,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生看书的习 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要纠正学生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 不良习惯。(4) 一丝不苟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也是提高 数学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 度。比如:解决问题时,要读题、审题、写算式,写单位名称和 答语。另外我多次强调题目怎么问我们就怎么答。 有些学生偷懒, 答语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化区水利管理办法
- 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
- 环保部培训管理办法
- 阿里招聘管理办法
- 上网课宿舍管理办法
- 环保监测费管理办法
- 温州创新券管理办法
- 鹅场饲养管理办法
- 检验与报告管理办法
- 乌市保障房管理办法
- 护理核心制度2025年
-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真题2024
- 消防作战训练安全课件
- 微生物驱动的资源循环系统研究-洞察阐释
- 监管公司准入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超宽带UWB定位行业创新策略及未来趋势建设现状报告
- 医院防汛救灾管理制度
- 更年期保健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 2025年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 DB43-T 2066-2021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程
-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代解读与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