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_第1页
家庭教育案例_第2页
家庭教育案例_第3页
家庭教育案例_第4页
家庭教育案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家庭教育之人际交往问题问题孩子刚上初中,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成绩下降等现象。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案例介绍 小强在小学表现很好,纪律性好,一心向学,表现出强烈的上进心,各科成绩优秀。但初一刚进校时,开始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成绩出现大幅度下降。如第一次水平考试数学只考了85分,英语也只考了75分,数学和英语总分均为120分。原因分析小强刚上初中,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成绩下降等现象的原因有:1、学习环境的变化。校园环境变了,同学和老师也变了,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小强有点应接不暇,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强的陌生感和紧张感。2、管理方法的变化。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3.教学内容的变化。小强进入初一后,学习科目多、内容多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5.考试及评价方式的变化。初中的考试科目增多,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小强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下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6.生理和心

3、理的变化(青春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发育和活跃时期,从初中开始就进入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 解决方案1、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制定三年计划。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且一定要落实到纸上,把人生梦想一步一步分解,而后,让孩子写下初中三年的目标。2.父母要鼓励孩子采取行动,融入新环境。每个人到一个新环境,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成人也如此,何况孩子,鼓励孩子试试以下方法:第一、自我打气。要时时这样暗示自己:我是个很特别很出色的孩子,我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亮点,我一定行!第二、勇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4、。”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哪怕是为班级搬一次作业,领一回新书;主动举手抢答问题,不要放过亮出自己的机会。第三、不怕失败。记住一句话:试一试,我有时可能会失败,但不试永远不会成功。第四、乐于助人。要有这样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3、父母要告诫孩子把握课堂,学会主动学习。上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而且初中更要求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笔记能力、倾听能力等。尤其是,在一个新的班级里,可能会强手如林,每个同学都会很棒。这时,如果还用小学的方法很随意地学学,突击一下,就能应付过去的学法,肯定会招架不住,甚至会在学习中落伍,丧失信心。第一、父母要孩子上课认真听

5、讲。课堂上的一分钟,大于课下十分钟。课堂上要极专注地听课,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认真地做好笔记。第二、父母要严格落实老师的要求。一位中考状元介绍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说,我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听老师的话。”也就是说,无论是老师口头要求还是书面作业,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第三、父母要帮助孩子总结学习方法。不懂就要多与老师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所有学科又都有相同的学习规律,如五个学习环节是必需的: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该做什么事做什么,做什么事就做好什么。”如果自己真的一步步地遵循这种规律,一环扣一环的去落实,又加上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那么,再多的科目也不怕,学习便成为了乐趣。4、父母

6、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马虎的不良习惯。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增多,学习量加大,一节课如有几分钟的时间溜号,就有可能导致本节课的知识学不懂、不扎实、整个知识链条就断裂开来,为以后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效果小强的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喜欢与老师交流,能够重新审视自己,脸上有了自信的微笑,上课注意力集中、各科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学会了主动与父母交流,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学习主动性也明显提高。应避免的误区(1)家长应避免"只要读好书,其他的我们全包",克服孩子依赖性,增强自律性,学会自治自理,逐步适应中学的管理模式。(2)家长要重视孩子青春期教育,

7、家长不要不予理睬,打骂不对,要开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健康书籍,要教会孩子择友原则,正派,分清是非,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些,学会宽容。(3)家长不要与别人比较孩子,鼓励孩子不要灰心,刻苦勤奋。学习上不要羞羞答答,要设疑、解疑,学习要有自学能力,家长给孩子创造环境。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适应水平。而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较差或者是不会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表现出行为拘谨、胆小害羞、孤僻不合群、任性攻击等行为。只有相互尊重、懂得分享、善于合作、主动关心别人等这些良好的人际交往才

8、能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孩子基本上都是从小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被娇生惯养,许多事情根本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早已代替他们全办好,这样一来,许多孩子就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当孩子长大,需要与其他小朋友或同学接触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就成为了父母们很重要的一个课题。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以下几方面的可供父亲参考。1.教孩子学会分享孩子在上幼儿园或上学之前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孩子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看到什么新鲜事物都想先自己尝试,根本不会想到其他小朋友也同样想要尝试

9、,即使知道,也不愿意让给其他人,为此经常和其他小朋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有。这种现象,是人的天性表现,并不是孩子品质不好,只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避免。因此,父亲在面对孩子的自私时,要多讲一些分享的故事,“孔融让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父母们也要以身作则。不管是物质还是荣誉,都要与孩子一起分享,教导他们远离自我为中心,懂得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这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课!2.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也是最好的学校,所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交往的美好氛围是父母必须做到的。在家中,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鼓励孩子敢说、爱说,有机会说话。无论家中大小

10、事,在孩子理解的前提下,都应该让他们知道。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事情,适当地让他参与讨论,让孩子敢于和大人说话,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关注一下孩子的想法,不可一味地家长做决断。这样,当孩子走出家庭时,才能够大胆地与人交往。3.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父亲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别的小朋友家去串门,找小朋友玩耍。同时,也要允许自己的孩子主动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要害怕孩子把家里弄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例如,家里买了新的玩具,父母可以提醒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过来一起玩。当邻居的小朋友上门来时,父母一定要表示欢迎,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这时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拿出好吃的零食招待小朋友,拿出新玩具给他玩。这才能

11、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小朋友交往,得到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与同伴分享和交往的乐趣。4.教导孩子要有礼貌培养孩子拥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为了帮助他们成为受小朋友欢迎的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父亲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教孩子一些的礼貌习惯。比如:与人说话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等。当孩子能够在别的小朋友或者其他人面前很好地运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都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信心,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去交往。5.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父亲请不要过分地干涉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其实,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交往能力的提高不能只看孩子交友的数量。一个

12、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那就请尊重他的选择。可以从旁引导,但不要强迫。6.修正孩子交往中的不当行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很有可能在交往过程中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例如,一群孩子在一起商量玩什么游戏好,其他人都说玩丢手绢,而自己的孩子却想玩跳房子,这时,父亲就需要站出来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玩丢手绢的游戏。父亲应该告诉孩子:只有你愿意分享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有好东西才会愿意分享给你。只有让孩子学会忍让,与小朋友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友谊。当今社会,父亲培养孩子良好的的人际交

13、往能力愿望迫切,但要同时注意不要走入误区,否则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误区父亲要避免的。1.孩子大声说话就表示会交际孩子能够大声说话并不代表不怕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父亲要正确引导孩子,告诉他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比大声嚷嚷更具说服力,这样才能保持友谊的长久。孩子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一个孩子是否有礼貌,决定着他能否被周围的小朋友或大人所接受。懂礼貌的好习惯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越早懂得礼貌待人,就越容易被周围的人所接受。2.杜绝“笨孩子”,只和“聪明”的孩子交往有些父亲认为聪明的孩子学习就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和那些聪明的小朋友做朋友。这在无形之中给孩

14、子灌输了这种思想:聪明意味着学习好,不用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交往,也不必对他们付出同情心。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即便孩子的朋友在某个方面不如自己的的孩子,但是,总有值得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的地方。3.父亲代替孩子交往有些父亲担心孩子害羞,或交往能力过差,就想要自己去帮助孩子与人交际。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只靠父亲的话,那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自面对他人呢?因此,父母们不要去干预孩子的人际交往,而是鼓励孩子大胆一些。人际交往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过程中,才能尽早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情

15、感。才能达成我们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初中家庭教育之人际交往问题问题孩子上初中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父母给予其孩子越来越多的物质满足,导致孩子聚在一起时常有攀比现象,除了学校规定的校服外,其余穿着要求名牌,买普通的衣服,根本看不上眼,文具和玩具要买高档的,认为买太寒酸会被同学笑话;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爱慕虚荣的心理?案例介绍 104班李女士14岁的儿子小明自上初中后,买东西动不动就要名牌,如“乔丹”鞋、“史努比”文具,不在乎它要花去家长多少钱,只要能在班上同学面前有面子就行。买普通的衣服,根本看不上眼,认为穿着太寒酸会被人笑话。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荣

16、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小明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来自不良的社会风气,近年来,人们生活条件得以大大改善,但一些人的思想素质并未相应得以提高。相反,它助长了奢侈之风。社会上比吃穿、比享受、比职位、比收入的事例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二是来自家庭。由于小明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于是在家长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地膨胀。三是来自孩子的虚荣心。孩子由于年纪小,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引人注目,不愿比别人差。解决方案心理学家认为,家庭经

17、济条件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怎样花钱。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强,但孩子买东西毫无计划,他们的父母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还有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孩子在花钱上很有计划,精打细算,不会随意消赞。所以,关键是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1、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攀比的环境,他平时交往的朋友可能都是用钱阔绰的老板的子女,这些孩子在一起相瓦攀比,可总有比自己家经济条件更好的人家。孩子在花钱上比不过他人,心里不服,自然就对家长心生怨恨。古时盂母:迁,为的就是让孩子“近朱者赤”。如果孩子周围的同伴都乐于学习,并且相互交流学习,那么孩子自然也会为了融入其中,进而专心学习。 2、父母要引

18、导小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父母要合理引导小孩的消费行为,平时购物的时候可以带着小孩,用实际行为教育小孩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不让小孩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购买不切合实际的物品。3、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心态变化,多给孩子讲道理。要让孩子知道,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衣物,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教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 4、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用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报酬。 5、父母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自信了,攀比的内容就会从外在转向内在。6、父母要帮助孩子将物质攀比化为精神较量。孩子与人的攀比大多是物质和金钱上的攀比,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竞争倾向,将攀比的目标转向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勇于超越,不但矫正了孩子不正确的攀比心理,还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效果小明的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能够很好地与家人、老师进行沟通,对父母的用心能有所理解,懂得尊重家长、尊重他人,学习主动性也明显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