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诊断中药方剂速记_第1页
中基诊断中药方剂速记_第2页
中基诊断中药方剂速记_第3页
中基诊断中药方剂速记_第4页
中基诊断中药方剂速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医基础理论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20适用于阳

2、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3“木”的特性是:曲直。24“水”的特性是:润下。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29金的子行为:水。30火的母行为:木。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36木火刑金是:相侮。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39喜胜:悲。40恐胜:喜。41属于“火”的是:喜。42属

3、于“金”的是:悲。43属于“水”的是:耳。44属于“土”的是:口。45属于“水”的是:咸。46属于“木”的是:酸。47属于“水”的是:黑。48属于“金”的是:白。49“君主之官”指:心。50“将军之官”指:肝。51“生之本”指:心。52“罢极之本”指:肝。53“气之根”是指:肾。54“气之主”是指:肺。55“先天之本”是指:肾。56“后天之本”是指:脾。57“生气之源”指:脾。58“主气之枢”指:肺。59“生痰之源”指:脾。60“贮痰之器”指:肺。61主行血的是:心。62主统血的是:脾。63朝百脉的是:肺。64主生血的是:脾。65通调水道的是:肺。66运化水液的是:脾。67主行血的是:心。68

4、主藏血的是:肝。69司呼吸的是:脾。70主纳气的是:肾。71主疏泄的是:肝。72主闭藏的是:肾。73气血生化之源是:脾。7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75主血的是:心。76主气的是:脾。77藏神的是:心。78调畅情志的是:肝。79主治节的是:肺。80主升清的是:脾。81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肾。82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心。83心的功能为:行血。84肝的功能为:藏血。85肾的功能为:纳气。86肺的功能为:主气。87称为刚脏的是:肝。88称为娇脏的是:肺。89“中正之官”指:胆。90“受盛之官”指:小肠。91“主津”的是:大肠。92“主液”的是:小肠。93主受纳的是:胃。94主化物的是:小肠

5、。95“水谷之海”指:胃。96“州都之官”指:膀胱。97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肝肾。98气机升降之枢是:脾胃。99有“水火既济”关系的是:心肾。100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肺。101“髓海”指:脑。102“血府”指:脉。103肺在体为:皮。104肝在体为:筋。105肾在体为:骨。106心在体为:脉。107心在志为:喜。108肾在志为:恐。109肝在志为:怒。110脾在志为:思。111脾的华为:唇。112肾的华为:发。113心的华为:面。114肝的华为:爪。115肝在窍为:目。116肾在窍为:耳。117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推动作用。118与血液运行有关的是:推动作用。119精血转化依靠气的

6、:气化作用。120津液运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121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清气。122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元气。123脉内的气是指:营气。124脉外之气是指:卫气。125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126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127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宗气。128肺所宣发的气是:卫气。129生化血液的气是:营气。130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宗气。131贯心脉的气是:宗气。132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元气。133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134“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血能载气。135“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津血同源。13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津能载气。137分布于下肢内

7、侧后缘的是:足少阴肾经。138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139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足太阴脾经。140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足厥阴肝经。141足三阳经的走向是:从头走足。142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走头。143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144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145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146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147起于中焦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148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149别络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150经别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

8、经在体内的联系。151冲脉的功能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152跷脉的功能是: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153太阳经病可见:头项痛。154厥阴经病可见:巅顶痛。155“十二经脉之海”是指:冲脉。156约束纵行诸经的是:带脉。157“阳脉之海”是:督脉。158“阴脉之海”是:任脉。159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风邪。160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湿邪。161火热之邪致病可见:狂躁妄动。162湿邪致病可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163其性凝滞者为:寒邪。164其性粘滞者为:湿邪。165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湿邪。166最易伤肺的邪气是:燥邪。167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伤阳气。168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9、是:易于伤肺。169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开泄。170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凝滞。171其性收引的邪气是:寒邪。172其性升散的邪气是:暑邪。173易袭阴位的邪气是:湿邪。174易袭阳位的邪气是:风邪。175情志为病,过喜则:气缓。176情志为病,过悲则:气消。177过度悲伤可引起: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178暴喜可引起: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179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可导致:肾盛乘心。18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可导致:肺盛乘肝。181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劳神过度。182可损伤脾胃的因素是:过饱。183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邪气。184疾病

10、发生的内部因素是:正气不足。185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证是:虚实夹杂证。186邪气亢盛,正气不衰的证候是:实证。187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虚证。188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是:真实假虚证。189阴盛格阳证属于:真寒假热证。190阳盛格阴证属于:真热假寒证。191阳虚则寒出现:虚寒证。192阳胜则热出现:实热证。193阴虚则热可引起:虚热证。194阴胜则寒可引起:实寒证。195外感寒邪的病机是:阴偏胜。196过食生冷的病机是:阴偏胜。197邪热内盛可出现:阳盛格阴。198阴寒内盛可出现:阴胜则寒。199“阴胜则阳病”的含义是:阴邪为病,阳气受损。200“阳胜则阴病

11、”的含义是:阳热亢盛,阴液受损。201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为:阴虚则热。202阳邪致病,导致阳偏盛为:阳胜则热。203阳偏盛所导致的证候是:实热证。204阳偏衰所导致的证候是:虚寒证。205阴偏衰所形成的证候是:虚热证。206阴偏盛所形成的证候是:实寒证。207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208气滞病变,常见:闷胀疼痛。209气闭可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10气滞可见:闷胀疼痛。210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气陷。211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多形成哪种证候:气虚。212气脱属:气的出入异常。213气闭属:气的出入异常。214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215气陷病机,主要是

12、指: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216血热是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亡行。217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218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219气滞可见:胸胁胀满疼痛。220气不摄血可见:面色无华,疲乏无力,便血,皮下出血。221反治属于:治病求本。222用寒远寒属于:因时制宜。223正治属于:治病求本。224既病防变属于:治未病。225虚人感冒应选用的方法是:标本同治。226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急则治其标。227寒因寒用属于:反治。228实则泻之属于:正治。229热因热用属于:反治。230热者寒之属于:正治。231扶正法适用于:虚证。232祛邪法适用于:实证。二

13、、中医诊断学1称“庭”的是:额。2称“藩”的是:颊侧。3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4随气候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称:客色。5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两目晦暗。6得神的表现是:面色荣润,目光精彩。7脾虚湿阻的面色多表现为:黄胖。8小儿疳积的面色可表现为:乍黄乍白。9肾精久耗者最常见:面色黑而干焦。10瘀血证最常见:面色青紫。11黄疸:面目一身俱黄。12萎黄:面黄枯槁无光。13望色十法中色浊主:病在阴。14望色十法中色泽主:生。15面色白,多为:阳气虚衰。16面黄虚浮,多为:脾虚湿蕴。17心血瘀阻见:面色口唇青紫。18脾虚湿阻可见:面黄虚浮。19脏腑精气衰竭则:肉消著骨。20中焦有火则:形瘦食

14、多。21瘫痪的特征是:四肢不用,麻木不仁。 22痿证的特征是: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23痹证的特征是:关节肿痛,肢体动作困难。24热邪壅肺则:鼻翼煽动。25肺胃热毒则:咽喉红肿溃烂。26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27小儿慢脾风多见:昏睡露睛。28肾精耗竭可见:瞳仁扩大。29黑珠属肝称:“风轮”。30白珠属肺称:“气轮”。31瞳仁属肾称:“水轮”。32筋之精为:黑睛。33骨之精为:瞳仁。34血之精为:眼络。35耳流白脓为:缠耳。36耳流臭脓为:耳疳。37气阴两亏,虚火上浮,可见: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38肺胃热毒壅盛可见:咽红肿疼痛,甚则溃烂。39肺胃热毒伤阴重证可见: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

15、不去或随即复生。40肾在舌分属部位是:舌根。41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舌尖。42湿热内阻可见:舌苔黄厚腻。43痰饮水湿内停可见:舌苔水滑。44胃阴耗损,胃气虚弱:舌苔剥。45舌淡白、胖嫩而滑,多属:脾肾阳虚。46舌瘦薄、色淡者多属:气血两虚。47提示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为:舌光无苔。48提示正气渐复为:舌苔由厚变薄。49舌苔由薄转厚为:邪气入里。50舌苔厚腻骤然消退为:胃气绝。51胃之气阴两伤可见:镜面舌。52湿热可见:黄腻苔。53热盛津伤可见:燥苔。54瘟毒内盛可见:粉白苔。55湿病化热,津液暴伤可见:苔白糙裂。56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绛舌薄白苔。57气营两燔的舌象:绛舌黄白苔。58里

16、热挟湿的舌象是:红舌苍老滑苔。59风痰病机是:肝风挟痰。60寒痰病机是:寒伤阳气,气不化津。61湿痰特点是:痰多色白滑。62寒痰特点是:痰白而清稀。63疹的特点是:高出于皮肤,摸之不碍手。64斑的特点是: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65湿疹的病机是:风湿热留于肌肤。66缠腰火丹的病机是:肝火妄动,湿热薰蒸皮肤。67隐疹的病机是:营血虚,风中经络。68小儿指纹紫为:内热。69小儿指纹色淡为:虚证。70热扰心神则见:谵语。71心气大伤,精神散乱则见:郑语。72太息表明:肝气郁结。73呃逆表明:胃气上逆。74实热证则:咳吐粘痰黄水。75虚寒证则:咳吐清水痰涎。76胃阴虚则:干呕。77食滞则:呕吐酸腐。7

17、8呼吸困难,短促急迫为:喘。79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者为:短气。80喘息气粗,声高息涌为:实喘。81咳嗽胸闷,纳呆,泛恶,头晕目眩,苔腻脉滑者为:痰饮。82湿温特点是:午后热甚,身热不扬。83阳明实热特点是:日晡热甚,汗出大便干结。84阴虚火旺则:午后低热。85湿热交阻则:身热不扬。86阳虚可致:自汗。87阴虚可致:盗汗。88里热亢盛则:蒸蒸汗出。89气血运行不周则:半身汗出。90头顶痛属:厥阴经。91前额痛属:阳明经。92有形实邪闭阻气机为:绞痛。93湿邪困遏气机为:重痛。94真心痛的诊断依据是:胸痛持续不解,面色青灰。95肺痈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96肺痈为:胸痛、

18、身热、咳吐脓血腥臭痰。97肺阴虚为: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98肝火炽盛可致:胁肋灼痛,面红目赤。99肝气郁结可致:胁胀痛,太息易怒。100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101胃脘隐痛多因:胃阴虚。102蓄血可见:小腹剌痛,小便自利。103虫积可见:绕脐痛,起包块。104行痹可见:四肢关节游走窜痛。 105著痹可见:关节疼痛重着不移。106实热便秘特征是:高热,腹满胀痛,舌红苔黄燥。107阴虚便秘特征是: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108湿热蕴结大肠多见:便溏如臭糜,泻下不爽。109脾虚中气下陷可见: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出。110肝胃蕴热则:口中泛酸。111火邪炎上则:口苦。112迟脉为:脉来一息不

19、足四至。113代脉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114结脉为:脉来一止,止无定数。115虚脉见于:气血两虚。116微脉见于:阳气衰微。117濡脉与弱脉不同处是:部位。118短脉与动脉不同处是:流利度。119促脉与疾脉不同处是:节律。120浮脉与散脉不同处是:力度。121实脉的脉象是:三部脉举按均有力。122洪脉的脉象是:状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123滑脉的脉象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124突然大出血时多见:浮大中空。125长期慢性出血,而致气血不足可见:浮而细软。126气血耗散,脏腑精气欲脱可见:浮大无根,按之消失。127浮脉可见:脉象轻按即得。128实脉可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129肝郁化火多见:

20、弦数脉。130气分热盛多见:洪数脉。131内热食积多见:滑数脉。132肝火夹痰为:弦滑脉。133阳明热盛为:洪数脉。134寒凝血瘀为:沉涩脉。135表证挟痰为:浮滑脉。136虚脉的脉象是: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137芤脉的脉象是:浮大中空,如按葱管。138滑脉的脉象是:流利圆滑如珠走盘。139数脉的脉象是:脉来数一息五至以上。140濡脉的脉象为:浮而细软。141细脉的脉象为:脉形小而应指明显。142微脉的脉象为:极细极软,若有若无。143疮疡阳证为:高肿灼手,根盘紧束。144疮疡已成脓为:按之边硬顶软,有波动感。145痞是:心下满,按之柔软无压痛。146积是:腹内有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

21、有定处。147聚是:肿块时聚时散,痛无定处。148症见恶寒发热,腹痛泄泻是:表里同病。149症见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150舌苔黄白相兼是:由表入里。151实热证可见:蒸蒸汗出。152亡阳证可见:冷汗淋漓。153畏寒肢冷,少气乏力,舌淡嫩是:虚寒证。154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缓是:表虚证。155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是:表实证。156外感寒邪出现恶寒发热为:阴胜则寒。157久病体虚出现畏寒肢冷为:阳虚则寒。158阴虚证可见:渴不多饮。159温病热入营分可见:渴不多饮。160热极似寒属:转化。161寒极似热属:真假。162阴阳两虚属:同病。163属转化关系为:因虚致实。164属错杂关

22、系为:上热下寒。165属格拒关系为:真寒假热。166表寒里热属:错杂。167上盛下虚属:错杂。168表证和里证,同一时期出现属:同病。169邪实为主、正虚为次者是:实证夹虚。170正虚为主、实邪为次者是:虚证夹实。171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者是:虚实并重。174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此属:上热下寒。175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烦躁,口渴,脉浮紧,此属:表寒里热。176身热面赤,口渴,脉大,但欲盖衣被,渴喜热饮,脉大无力,此属:真寒假热。177风邪致病的特点是:发热恶风,头痛汗出。178火邪致病的特点是:发热口渴,谵妄吐衄。179暑邪致病的特点是: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180

23、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见于:外感风邪。181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多见于:血虚动风。182心悸失眠,健忘,纳呆,神疲者属:思伤。183遗精滑精,二便自遗者属:恐伤。184气血耗散,脏腑精气欲脱脉象可见:浮大无根,按之消失。185外感病脉象可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186寒邪致病特征是: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187湿邪致病特征是:头胀而痛,胸闷身重,脉濡。188少阳病的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胸闷食少。189表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红痛,脉浮数。190伤暑的临床表现为:身热多汗,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赤短,脉濡数。191阴虚证可见:渴不欲饮。192瘀血证可见:但欲漱水不欲咽。

24、193突然大出血时多见:脉浮大中空。194长期慢性出血者多见:脉浮而柔细。195胸胁胀痛,咳唾更甚是:饮停于胸胁。196咳嗽气喘,不能平卧是:饮停于肺。197瘀血证时,面部颜色可见:黑色、青色。198水湿内停时,面部颜色可见:黄色、黑色。199血虚的病机是: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200血瘀的病机是:血液循行不畅或停滞。201气随血脱者为:大量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202气不摄血者为:面色淡白,而无华气短乏力,漏下不止,舌淡,脉细弱。203气滞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剌痛拒按,舌紫暗,脉涩。204气血两虚的临床表现可有:眩晕,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

25、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205气虚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面色暗晦,身倦乏力,剌痛拒按,舌淡暗,脉沉涩。206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是:眩晕、昏厥、呕血。207气滞的临床表现是:胀闷、疼痛。208痰迷心窍可致:神志昏糊,或癫或痫。209痰停经络可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210痰滞胃脘可致:脘闷纳呆,恶心呕吐。211痰滞于胃则:眩晕呕恶。212痰滞经络则:肢体麻木。213痰结皮下肌肉则:痰核瘰疬。214胸胁胀闷作痛是由于:饮停于胸胁。215咳嗽气喘不能平卧是由于:饮停于肺。216痰饮内停见:渴喜热饮。217热盛津伤见:口渴喜饮。218肝火炽盛多见:弦数脉。219食积内热多见:滑数脉。220肺热

26、壅盛为:咳嗽气喘,咯痰黄稠。221肺痈为:咳嗽胸痛,咯吐脓血脓臭痰。222燥邪犯肺为:咳嗽,痰少粘稠难咯。223小便混浊如米泔多属:中气下陷。224黄疸色晦暗如烟薰多属:寒湿困脾。225阴挺多属:中气下陷。226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胸闷纳呆者多因:湿邪困脾。227头面浮肿,继而遍及全身,恶风发热者多因:风水相搏。228女子宫寒不孕是:肾阳虚。29男子滑精早泄是:肾气不固。230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是:肾精虚。231肝气郁结的诊断依据是:胸胁胀痛而走窜。232胸痹的诊断依据是:胸痛彻背时作时休。233痰热蕴肺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痰。234头晕昏沉,胸闷,苔腻脉滑的病机是:痰湿

27、内阻。235头晕胀痛,头重足飘的病机是:肝阳上亢。236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的病机是:气血两虚。237肝气上逆则:喉中痰鸣。38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239脾胃湿热可见:眼睑红肿湿烂。240心火可见:目眦赤。241痫证的病机为:肝风挟痰。242狂证的病机为:痰火扰心。243脾胃气虚可见:大便干结。244肝郁乘脾可见:大便时干时稀。245脾胃湿热可见:黄腻苔。246胃之气阴两伤可见:花剥苔。247消谷善饥见于:胃火亢盛。248饥不欲食见于:胃阴不足。249心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畏冷肢凉、舌淡胖,脉微细。250心阴虚的临床表现有:以上都不是。251瘀阻心脉为:痛如针剌、舌

28、质紫暗。252阴寒凝滞心脉为: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缓,畏寒肢冷。253热邪壅肺为:发热胸痛,咳吐脓血。254肺阴虚为:咳嗽无痰,盗汗颧红。255肺气虚为:咳喘无力,气短音怯。256痰湿阻肺为:咳嗽气喘,痰易咯量多。257燥邪犯肺为:咳嗽,痰少粘稠难咯。258热邪壅肺为:发热胸痛,咳吐脓痰。259风热犯肺为:咳嗽痰稠色黄,恶风发热。260胃寒证可见:胃脘冷痛。261胃热证可见:胃脘痞闷。262食滞胃脘可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263中气虚弱可见:便溏纳差,腹胀乏力。264肝气犯胃呕吐可见:脘胁胀满,脉沉弦。265食滞胃脘为:脘腹胀痛,厌食,呕吐酸腐食臭。266寒湿困脾为:脘腹痞闷胀痛,口淡

29、不渴,头身困重。267中气下陷为:食入则胀,脘腹重坠。268胃阴不足为:脘痞隐痛,饥不欲食。269脾不统血为:便血、尿血、面色淡白。270肝火上炎为:吐血,衄血,面红目赤。271瘀血出血为:大便黑褐如柏油。272湿泻为:泻下如水,便次多,兼有胸闷,肢体酸重,肠鸣,腹痛轻微,舌淡苔腻脉缓。273脾虚泻为:纳少腹胀,大腹隐痛,便溏神疲形瘦。274寒泻为:泻下稀水,色白无臭或完谷不化,如鸭溏清彻,舌淡苔白,脉沉迟。275脾胃湿热可见:面目黄如橘子。276脾不统血可见:便血肌衄。277寒湿困脾可见:头身困重。278胃阴不足则:干呕呃逆。279肝胆湿热则:口苦泛恶。280胃寒则:口泛清水。281热极生风

30、则:角弓反张。282肝血虚则:肢体麻木,肌肉掣动。283肝阳化风则:突然昏倒,半身不遂。284脾不统血则:便血,面色白,脉缓弱。285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吐血衄血,脉弦数。286肝气上逆则:头痛、眩晕、呕血。287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288肾阴虚可见:遗精。289肾精不足可见:小儿骨骼痿软。290肾气不固则:小便失禁。291膀胱湿热则:小便频急而痛。292呼吸浅表,呼多吸少,动辄气喘,此为:肾不纳气。293少气不足以息,此为:肺气不足。294太阳病传入少阴属于:表里传。295太阳病传入太阴属于:越经传。296病初起表现为太阴经证候,称为:直中。297病初起表现为三阳经

31、同病,称为:合病。298身热,面目俱赤,便秘,腹胀,口干咽燥,呼吸气粗,苔黄,脉沉涩,此属:中焦病证。299身热不扬,胸闷不饥,头胀身重,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苔黄腻,脉濡数,此属:中焦病证。300厥阴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证。301少阳病证属于:半表半里证。302肺胀,喘咳,胸部满闷,缺盆中痛,其病变属于:手太阴肺经。303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目黄,胁痛,其病变属于:手少阴心经。三、中药学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四气。2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升降浮沉。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中药性能是:归经。4反映药物作用安全程度的中药性能是:有毒无毒。5甘味的药物能:缓急。6酸

32、味的药物能:收敛。7辛味的药物能:发散。8咸味的药物能:软坚。9具有发散作用药物的药味一般是:辛味。10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药物的药味一般是:酸味。11升浮药物大多具有的性味是:味辛、甘,性温、热。12沉降药物大多具有的性味是:味酸、苦、咸,性寒、凉。13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相畏配伍。14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杀配伍。15一种药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称为:相恶配伍。16两种药物合用,能够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反配伍。17属于相使的是:黄芪与茯苓配伍。18属于相反的是:甘草与海藻配伍。19属于相恶的是:

33、人参与莱菔子配伍。20属于相须的是:石膏与知母配伍。21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瓜蒌。22与黎芦相反的药物是:细辛。23十九畏中郁金畏:丁香。24十九畏中人参畏:五灵脂。25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贝壳、甲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26入汤剂宜布包煎的药物是:某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药物。27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芳香性药物。28入汤剂宜另行烊化的药物是:胶质的药物。29生姜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30防风的功效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31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32紫苏的功效是:发表散寒,解鱼蟹毒。33防风、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既能发散风寒,又能胜湿止痛。34麻黄、香薷均具有的功

34、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35麻黄的功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平喘利水。36羌活的功效是: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祛风胜湿。37治疗外感风寒之眉棱骨痛宜选用:白芷。38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宜选用:藁本。39柴胡、升麻均具有的功效是:升举阳气。40柴胡、薄荷均具有的功效是:疏肝解郁。41蝉蜕的功效是:疏散风热,透疹。42升麻的功效是:清热解毒,透疹。43荆芥的功效是:解表,止血。44香薷的功效是:解表,化湿。45既能疏散风热,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药物是:升麻、牛蒡子。46既能疏散风热,又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的药物是:升麻、柴胡。47具有祛风解表止血功效的药物是:荆芥。48具有祛风胜湿解痉功效

35、的药物是:防风。49桑叶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50薄荷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51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功效的药物是:薄荷、蝉蜕、牛蒡子。52具有发散风热升阳功效的药物是:柴胡、葛根、升麻。53外感风寒湿邪,上半身肩臂痹痛者。宜选用:羌活。54外感风寒,眉棱骨痛者。宜选用:白芷。55风寒外束,肺气壅遏,咳嗽者。宜选用:麻黄。56外感风寒致表实无汗者。宜选用:麻黄。57夏季乘凉,外感风寒者。选用:香薷。58外感风寒,兼见胸闷不舒者。宜选用:紫苏。59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宜选用:蝉蜕。60肝经风热,小儿惊风,夜啼者。宜选用:蝉蜕。61外感风热,项背强痛者。宜选用:葛根。62外感

36、风热,目赤肿痛者。宜选用:菊花。63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者。选用:柴胡。64燥热伤肺,咳嗽者,宜选用:桑叶。65功能清热止呕,治疗胃热呕逆的药物是:芦根。66功能滋阴润燥,治疗阴虚肺燥咳嗽的药物是:知母。67功能清热泻火,用于胃热牙龈肿痛的药物是:石膏。68功能泻火除烦,用于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的药物是:栀子。69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肺热的药物是:黄芩。70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心胃实热的药物是:黄连。71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肝胆火的药物是:龙胆草。72功能清热燥湿又善祛风杀虫的药物是:苦参。73功能退虚热,又可燥湿,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是:黄柏。74功能退虚热,又可解毒,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的药物是

37、:玄参。75功能退虚热,又可治疗肠痈腹痛的药物是:牡丹皮。76功能退虚热,又可治疗温病气分壮热烦渴的药物是:知母。77功能泻火除烦,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栀子。78功能上清心火,又能下利小便的药物是:淡竹叶。79功能滋肾阴,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知母。80功能清热生津,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天花粉。81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证和胃热呕逆的药物是:芦根。82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证和疮溃不敛的药物是:石膏。83用于治疗痰火郁结,瘰疬瘿瘤的药物是:夏枯草。84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的药物是:夏枯草。85主清肺与胃之火的药物是:石膏。86主清心与小肠之火的药物是:淡竹叶。87主清肝火的药物是:夏枯草。88

38、通清三焦之火的药物是:栀子。89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的药物是:银花。90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解毒。被誉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连翘。91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平抑肝阳,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的药物是:菊花。92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凉润肺燥,用于治疗燥热咳嗽的药物是:桑叶。93石膏具有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94栀子具有的功效是:泻火除烦,凉血解毒。95黄柏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96龙胆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肝火。97知母具有的功效是: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滋阴润燥。98黄连具有的功效是: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99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

39、生津,消肿排脓。100芦根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止呕除烦。1黄芩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苦参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3水牛角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解毒。4夏枯草具有的功效是:清肝火,散郁结。5生地黄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6玄参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养阴。7赤芍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8牡丹皮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9金银花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10连翘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11大青叶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12青黛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散肿。13牛黄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

40、痰开窍。14紫花地丁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15射干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祛痰利咽。16山豆根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17白薇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疔。18地骨皮具有的功效是:凉血退蒸,清泄肺热。19银柴胡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清疳热。20胡黄连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21蒲公英多用于治疗:乳痈肿痛。22白头翁多用于治疗:湿热泻痢,热毒泻痢。23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脉洪大。宜选用:石膏。24温热病热盛伤津,口干舌燥,烦渴,宜选用:天花粉。25肺热咳嗽宜选用:黄芩。26胃热呕吐宜选用:黄连。27肝胆实热,胁痛,口苦。宜选用:龙胆草

41、。28肠胃湿热,腹泻,痢疾。宜选用:黄连。29温热病热入心包,神昏闭窍,宜选用:牛黄。30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身发斑疹。宜选用:生地。31咽喉肿痛,兼有痰热壅盛者。宜选用:射干。32咽喉肿痛,证属热毒蕴结者。宜选用:山豆根。33大黄主治:热积便秘。34巴豆主治:寒积便秘。35郁李仁主治:肠燥便秘。36火麻仁主治:肠燥便秘。37郁李仁的功效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38苏子的功效是:润肠通便,降气化痰。39牵牛子的功效是:泻下,逐水,杀虫。40甘遂的功效是:泻下,逐水,消肿。41芦荟的功效是:泻下,清肝,杀虫。42番泻叶的功效是:泻下,导滞。43巴豆的功效是:泻下冷积,祛痰利咽。44射干的功

42、效是:清热解毒,祛痰利咽。45芫花的功效是:泻下逐饮,祛痰止咳。46芒硝的功效是:泻热通便,润燥软坚。47具有泻下攻积作用的药物是:大黄。48具有泻下软坚作用的药物是:芒硝。49具有泻下导滞作用的药物是:番泻叶。50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火麻仁。51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作用的药物是:甘遂。52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作用的药物是:芫花。53具有泻下冷积,逐水退肿作用的药物是:巴豆。54具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作用的药物是:牵牛子。55独活的功效是:祛风湿,止痛,解表。56秦艽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清虚热。57五加皮的功效是: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利水。58防已的功效是:既能祛风湿,又能

43、利水。59桑枝的功效是:祛风通络,利水。60木瓜的功效是:舒筋通络,化湿和胃。61威灵仙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62桑寄生的功效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63白花蛇的功效是:祛风,活络,定惊。64豨莶草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65痹证发热,关节红肿疼痛。选用:秦艽。66痹证湿重,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宜选用:木瓜。67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作用的药物是:独活。68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作用的药物是:防已。69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作用的药物是:秦艽。70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解热毒作用的药物是:豨莶草。71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作用的药物是:木瓜。72具有祛风通络,

44、凉血消肿作用的药物是:络石藤。73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的药物是:桑寄生。74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利水作用的药物是:五加皮。75具有祛风,通络,定惊作用的药物是:白花蛇。76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作用的药物是:威灵仙。77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是:化湿,解暑。78砂仁、白豆寇的共同功效是:化湿行气,温中。79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苍术。80既能行气,又能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厚朴。81具有燥湿温中,截疟之功的药的是:草果。82具有行气温中,安胎之功的药物是:砂仁。83既能燥湿健脾,兼能发汗的药物是:苍术。84既能解暑,又能化湿止呕的药物是:藿香。85苍术具有的功效是:

45、燥湿健脾,祛风湿。86藿香具有的功效是:化湿解暑,止呕。87厚朴具有的功效是:燥湿行气,平喘。88砂仁具有的功效是:化湿行气,安胎。89草豆蔻的功效是:燥湿温中,行气。90草果的功效是:燥湿温中,截疟。91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者。宜选用:藿香。9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者。宜选用:佩兰。93滑石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清解暑热。94茯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95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泄热。96石韦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止咳。97海金沙的功效是:利水通淋。98猪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99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200木通的功效是:利水通淋

46、,泄热,通乳。1茵陈的功效是:清利湿热,退黄疸。2地肤子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杀虫止痒。3车前子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4金钱草的功效是: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5萆薢具有的功效是:利湿浊,祛风湿。6通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利水,通乳。7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舒筋脉作用的药物是:薏苡仁。8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作用的药物是:泽泻。9具有利水渗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薏苡仁。10具有利水通淋,解暑功效的药物是:滑石。11具有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木通。12具有利水通淋,退黄作用的药物是:金钱草。13具有利水通淋,止咳作用的药物是:石韦。14具有清热利水,止痒作用的药物是:地肤

47、子。15具有利湿浊,祛风湿作用的药物是:萆薢。16具有利湿热,退黄疸作用的药物是:茵陈。17湿热黄疸,宜选用:茵陈。18湿热淋证,小便淋漓涩痛。宜选用:滑石。19膏淋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宜选用:萆薢。20热淋,小便淋漓涩痛,兼见心烦尿赤,口舌生疮。宜选用:木通。21干姜的功效是: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22吴茱萸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疏肝下气。23具有散寒解表作用的药物是:生姜。24具有温中回阳作用的药物是:干姜。25均有补火助阳作用的药物是:附子、肉桂。26均有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细辛、干姜。27附子、干姜均可治疗的病证是:亡阳暴脱,四肢厥逆。28附子、肉桂均可治疗的病证是:肾阳不足,畏寒肢

48、冷。29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宜选用:干姜。30寒凝瘀滞经闭,痛经。宜选用:肉桂。31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作用的药物是:附子。32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干姜。33具有补火助阳,温经通脉作用的药物是:肉桂。34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作用的药物是:吴茱萸。35具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细辛。36具有温中止痛,杀虫作用的药物是:花椒。37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作用的药物是:丁香。38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作用的药物是:小茴香。39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者。宜选用:肉桂。40脾肾虚寒,久泻,五更泻者。宜选用:吴茱萸。41橘皮的功效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42沉香的功效是

49、:行气止痛,温肾纳气。43青皮的功效是:疏肝破气,散结消滞。44枳实的功效是:破气消积,化痰除痞。45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调中。46青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解毒消肿。47乌药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48川楝子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杀虫,疗癣。49柿蒂能:降气。50香附能:疏肝。51薤白的功效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52香附的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53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作用的药物是:橘皮。54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肿作用的药物是:青皮。55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作用的药物是:枳实。56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作用的药物是:香附。57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作用的药物是:乌药。5

50、8具有行气止痛,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沉香。59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作用的药物是:川楝子。60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作用的药物是:青木香。61山楂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散瘀。62生神曲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发表。63生麦芽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疏肝。64鸡内金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化石。65谷芽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和中。66莱菔子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化痰。67食积兼外感表证,宜选用:神曲。68食积兼痰多咳喘,宜选用:莱菔子。69食积兼肝郁气滞,宜选用:麦芽。70食积兼瘀血痛经,宜选用:山楂。71胆结石兼消化不良,宜选用:鸡内金。72小儿疳积兼蛔虫病,宜选用:使君子。73山楂的功效是:消食

51、化积,活血化瘀。74建曲的功效是:消食化积,发散风寒。75麦芽除消食外,又可治:乳房胀痛。76鸡内金除消食外,又可治:遗精遗尿。77莱菔子除消食外,又可治:咳喘痰多。78山楂除消食外,又可治:产后瘀阻腹痛。79消食药配伍化湿药,用于:食积不化,湿浊中阻者。80消食药配伍温里药,用于:食滞不化,寒凝中焦者。81消食药配伍行气药,用于:食滞中焦,脾胃气滞者。82消食药配伍补脾调胃药,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者。83授乳期不宜用:麦芽。84研末服,每次153g,效果比煎剂好的是:鸡内金。85槟榔主要驱杀:绦虫。86使君子主要驱杀:蛔虫。87使君子的功效为:杀虫消积。88苦楝皮的功效为:杀虫疗癣。89

52、使君子治疗:小儿疳积。90槟榔治疗:食积气滞。91川贝母治疗:肺燥咳嗽。92贯众治疗:衄血崩漏。93槟榔的用法是: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60120g。94雷丸的用法是:驱杀绦虫,宜入丸散,用冷开水调,饭后服。95使君子的用法是:炒香嚼服,小儿总量不超过20粒。96苦楝皮的用法是:治疥癣,研末,用醋或猪脂涂患处。97使用苦楝皮时应注意:本品有一定毒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98使用槟榔时应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99槟榔的功效是:既能杀虫,又能行气。300贯众的功效是:既能杀虫,又能止血。1使君子应用于:用于蛔虫病,小儿疳积。2苦楝皮应用于:用于蛔虫病,疥疮,头癣。3用槟榔驱杀绦虫,成人的

53、每次用量是:60120g。4用雷丸粉驱绦虫,成人的每次用量是:1218g。5既治虫积,又治食积气滞的药是:槟榔。6既治虫积,又治疟疾寒热的药是:槟榔。7长于治尿血,血淋涩痛的药物是:蒲黄。8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出血的药物是:地榆。9仙鹤草除用于各种出血证外,还可用治:泻痢。10侧柏叶除用于各种出血证外,还可用治:咳喘痰多。棕榈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12地榆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13侧柏叶的功效是:凉血止血,祛痰止咳。14白及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15血余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行血散瘀。16艾叶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17小蓟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消痈。18槐花的功效是:凉血止血。19地榆的功效长于:凉血止血。20艾叶的功效长于:温经止血。21白及的功效长于:收敛止血。22三七的功效长于:化瘀止血。23大蓟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消痈。24栀子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泻火除烦。25黄芩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安胎。26大黄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泻下通便。27蒲黄的功效是: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止血化瘀。28荆芥的功效是: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祛风解表。29墨旱莲的功效是: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滋阴益肾。30茜草的功效是: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化瘀止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