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_第1页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_第2页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_第3页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与反思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武凤霞【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生(沉思后,有同学举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师:冈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生:老师说的话比较简练,我们平时说的话要复杂一些。生:老师说的话不怎么好懂,我们现在不这样说。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生: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

2、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 文杨氏之子(板书)。二、一读(读正确)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觉不怎么好读。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好。师:说说哪个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读?生:“孔指以示儿曰”这个句子我读不好。师:谁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生尝试,但读得都不大正确。)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孔/指以/示儿/曰。(生自由读,齐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谁来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两位学生读)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两个字和第一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生:“为设果”中的“为”,李同学读的是第四声,而张同学读的是第二声。师:哪个读音正确呢

3、?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生:“为设果”就是孩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师:“为”在做“给”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一个字音他们读得也不一样。生(踊跃):“儿应声答曰”中的“应”,他们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四声。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师:“儿应声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现在我们还经常这样用。三、二读(读明白)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 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生:我读懂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师:非常聪明,这句话中没有这两个词啊。生(齐举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

4、,“聪惠”的意思是“聪明”。“惠”古代通“慧”。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明白了。这里的“惠”是个生字,你会写么?(生上台演板,写得很正确)生:我看下面注释知道了 “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师:好啊,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诣”也是个生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在本子 上写一个,互相检查检查。生:我读懂了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师:夫子在这里指谁?(生:指孔君平)师:把孔君平称为夫子, 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吗?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生:能)师(依然作思考状):如果来的是阿姨呢?生(略略思考):不

5、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师(追问):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生(迟疑不敢作答):不行,因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生不语)师:我们来推测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认为,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相信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生:他应该是一个富人,从图中我们看到他穿的衣服很华贵。生:他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看到杨梅就把杨氏子的姓联系起来,而且还说这个孩子是“君”。这是对人的尊称,能对一个小孩说“君”的,一定是一个有涵养的人。生: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写士大夫阶层的事情。师:是啊,士大夫

6、阶层都是为官之人, 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们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所以,可以称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么?生:杨氏是一个人的名字么?师:有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沉默,继而又摇头。)师:这里的杨是人的姓,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师: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你该选择哪一种意思呢?生:选择第一种。生: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 ?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解答?

7、生: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 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 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她出来见客人的时候她才能出来。(学生惊讶,然后又问了几个字的意思,很 快就得到了解答)师: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学生自由说)四、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们知道是哪两句么?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很精妙,一般人说不出来。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

8、法,但是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 梅是杨氏子的弟弟一样。生: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师:对呀,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齐:还治其人之身。)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生齐:甚聪惠。)五、四读(读出古文的味道)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有的还摇头晃脑,很可爱)师:如果配上音乐,那种感觉会更美。先听一遍,想想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你的朗读。师:再听一遍,然后自己试着跟着音乐朗读

9、。师:谁愿意配乐读给大家听?(生踊跃举手,一生读,虽然与音乐还不怎么吻合,但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来要求朗读课 文,在音乐中读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声)师:读得真好!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相信,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学生情绪很高,还没等教师把要求说完,琅琅的背诵声已经响起。)六、五读(理解中学习运用)师:同学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词我们现在很少使 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这些词语么?(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诣” “乃” “儿” “曰” “氏” “之” “其”几个字。)师:这些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相信你们也很想试着用一用。

10、看这几句话:(教师出示)1.这是你家的小猫。2.我班的张月十分聪明。 3. 一个学生说: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 试着说说。生:我说第一句,这是君家猫。(生笑,一生举手,教师示意他站起来说)生:这乃君家猫。师(赞许):其实,“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尔”来替代。(板书“此”“尔”)所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生(踊跃):此乃君(尔)家猫。师:第二句呢?生:我班张月甚聪慧。师:“我”在古文中还有一种说法,有人知道么?(生摇头)“我”在古文中通常称“吾”。(板书“吾”)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成生(齐):吾班张月甚聪慧。师:第三句好像要有点难度哦!生:一生曰:李娟,君

11、家在哪里?师:“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 “何在”。如果换成这两个词,这句话又该怎么说呢?生:一生曰:李娟,尔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师:如果把“一个学生说”改为“一个孩子问”呢?(生自由回答:一儿曰)师(赞赏):学得不仅牢固,而且灵活。真好!同学们,古文就是这么有意思,课后找一篇自己感兴 趣的古文读一读,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发现。【反思】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乃至于对中学 文言文教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学习困难。我想,这除 了跟文言文难度的确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

12、法有一定关系。所以,在教授这节课时,我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为目的,降 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在从课前谈话到课后拓展的每一 个环节中:课前谈话时我从学生积累的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熟悉句子的意思,在不经意间走近文本,让他们感觉古文并不遥远、陌生。在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的 时候,我没有把读懂当作最重要或者唯一的环节贯穿到底,而是分为"一读(读正确)二读(读明白)三读(品味语言)四读(读出味道)五读(学习运用)”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 这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使教学始终处于移步换景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思维疲 劳,时刻感受到“学习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采用自主思考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教师讲解,在学习中占有一定的 分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零起步,讲解是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很好手段。 讲解在这几处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不知道“孔指以示儿曰” 一句话如何读正确的时候, 我直接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