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滥竽充数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滥竽充数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滥竽充数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滥竽充数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滥竽充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滥竽充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课文内容,感悟寓意。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 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 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 的感受。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看图写词1. 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

2、 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很多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 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 10 秒钟, 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2. (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3. 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 钟、滥竽充数)齐读成语。4. 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准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 学过的成语的。)5、刚才我们写的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 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它不但具有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生说对意思即可。(用一个

3、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二、揭题解“滥、竽”1. 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 指出“滥竽”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字,让学生说说怎样更好的记住它 们。(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旧字带新字法或换偏旁:监 - 滥槛 滥蓝 滥篮 滥编字谜:看管(监)水源(三点水),防止泛滥。 (滥)竹竿带钩(竽)2. 理解“滥、竽”二字的意思。“竽”指的是什么?滥:(结合文后注释理解)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竽:(出示“竽”图,“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播放用竽吹奏 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 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4、。3. 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这个小故事,给同学 们讲一讲。三. 读古文,对照注释理解意思,明理。(一)、看注释,了解出处。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 非子”。)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 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 而成的)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 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 2000 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 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二)、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

5、人。南郭处士请 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1、教师范读古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文言文中的停顿)2、生练读,同桌对读,指名读。3、逐句指导学生读文言文。4、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1)自由读译文(2)对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 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出示第一句: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 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使:让必:一定,总是。齐宣王: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句意: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起 吹。出示第二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先让学生读

6、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请:请求。说:读y讥同“悦”,高兴。廪食:就是供给粮食的意思。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 一样多的口粮。师:指导朗读。师:南郭先生不但顺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队伍,还享受和其他人一 样的待遇。南郭处士真的就能一辈子安逸下去了吗?请同学们利用刚 才的方法,同桌学习第三句。出示第三句: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学生汇报:先读句子,然后说带点的字的意思。 好:喜欢,所以读四声。立:登位、即位。句意: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奏, 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5、看古文说故事。

7、(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指名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这个故事。6、思考:齐宣王死后,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生:(他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吹竽。)7. 明寓意。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士,你会怎么 劝他?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 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 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 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是呀,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 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8、师生对读。我们来读一读大意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 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

8、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说 之”“廪食”“立”“好”的意思)9、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学生齐读古文。)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 44 个字,可见寓言的语 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四、成语使用。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使用。使用至 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1. 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 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 排在了队伍里。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 竽

9、充数。(自我谦虚)2. 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 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 也能够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能够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 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 些南郭先生。)五、拓展阅读1. 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 近义词吗?2. 阅读鱼目混珠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 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 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