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_第1页
轨道交通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_第2页
轨道交通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_第3页
轨道交通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_第4页
轨道交通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部分 工程概述51.1编制目的51.2工程概况5第二部分 地铁车站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51.钢筋工程51.1钢筋加工51.2钢筋绑扎与安装51.3砼浇筑后钢筋52.模板工程62.1轴线位移62.2标高偏差72.3结构变形72.4接缝不严82.5脱模剂使用不当92.6模板未清理干净92.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02.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03.混凝土工程103.1轴线、尺寸偏差103.2混凝土结构裂缝113.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23.4露筋123.5混凝土缺棱掉角133.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133.7混凝土缝隙及夹渣133.8墙柱底部缺陷(烂脚)143.9混凝土

2、强度偏高或偏低143.10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144.防水工程164.1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164.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164.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174.4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174.5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175.钻孔灌注桩工程185.1坍孔185.2钻孔漏浆185.3桩孔偏斜195.3缩孔195.4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205.5断桩206.地下连续墙工程216.1挖槽施工226.2钢筋笼制作与吊放276.3混凝土浇筑296.4拔锁头管316.5墙体缺陷337.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357.1土方开挖357.2回填土367.3基坑388.基坑支撑系统398.1钢支

3、撑失稳398.2角撑未及时支撑造成地面裂缝398.3钢管支撑间距过大。节点处理不当398.4钢管支撑弯曲破坏408.5钢筋混凝土支撑立校下沉,支护结构破坏408.6钢筋混疑土支撑破坏408.7拆除支撑时,邻近建筑物开裂41第三部分 区间盾构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411.盾构出洞与进洞411.1盾构基座变形411.2盾构后靠支撑位移及变形421.3凿除钢筋混凝土封门产生涌土431.4盾构出洞段轴线偏离设计431.5盾构进洞时姿态突变441.6盾构进出洞土体大量流失442.盾构掘进452.1土压平衡式盾构正面阻力过大452.2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正面阻力过大462.3土压平衡盾构正面平衡压力

4、的过量波动462.4土压平衡盾构螺旋机出土不畅472.5盾构掘进轴线偏差482.6盾构过量地自转492.7盾构后退492.8盾尾密封装臵泄漏502.9盾构切口前方地层过量变形502.10运输过程中管片受损513.盾构机械设备513.1盾构刀盘轴承失效513.2盾构推进压力低523.3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523.4液压系统漏油533.5皮带运输机打滑543.6千斤顶行程、速度无显示543.7盾构内气动元件不动作554.隧道压浆554.1浆液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554.2沿隧道轴线地层变形量过大564.3单液注浆浆管堵塞574.4双液注浆浆管堵塞575.管片拼装585.1圆环管片环面不平整585.2

5、管片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585.3纵缝质量不符合要求595.4圆环整环旋转605.5连接螺栓拧紧程度没达到标准要求605.6管片碎裂615.7错缝拼装管片碎裂625.8管片环高差过大635.9管片椭圆度过大636.管片防水施工646.1管片压浆孔渗漏646.2管片接缝渗漏64质量通病、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第一部分 工程概述1.1编制目的消除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1.2工程概况 第二部分 地铁车站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1.钢筋工程1.1钢筋加工1.1.1通病现象(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2)钢筋成

6、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1.1.2处理方法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截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1.2钢筋绑扎与安装1.2.1通病现象(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移。(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成八字形。1.2.2处理方法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度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垫块间距应适宜,板筋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放置,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板底露筋,上层板筋应加马凳;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

7、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按规定检查钢筋的绑扎质量,绑扎缺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值班,纠正和修复因混凝土工操作时对钢筋的践踏。混凝土振捣时发现钢筋移位立即纠正,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在现浇板的中部和与梁的交接处。1.3砼浇筑后钢筋1.3.1通病现象主筋偏位。1.3.2防治措施(1)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墙、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2)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带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浇捣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又可

8、防止撞偏钢筋骨架。(3)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墙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钢筋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1.3.3处理方法按照16的斜率调整柱筋位置,并在钢筋底部加设倒“7”字形相同钢筋型号规格的加强筋。2.模板工程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如下:2.1轴线位移2

9、.1.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1.2原因分析(1)放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2.1.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10、、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

11、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2.2标高偏差2.2.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2.2原因分析(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2.2.3防治措施(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测量水准点经换人测量闭合后才能施工,需经常检查水准点是否被破坏。(4)预埋件及预留

12、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2.3结构变形2.3.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3.2原因分析(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直撑部分地基下沉。(5)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

13、,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2.3.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

14、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预留孔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2.4接缝不严2.4.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

15、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4.2原因分析(1)看图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燥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2.4.3防治措施(1)看图审图要认真,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

16、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2.5脱模剂使用不当2.5.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5.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2.5.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

17、,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2.6模板未清理干净2.6.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6.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2.6.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

18、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2.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2.7.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2.7.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2.7.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

19、和振捣。2.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2.8.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8.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2.8.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

20、。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前对土层进行加固。3.混凝土工程3.1轴线、尺寸偏差3.1.1产生原因(1)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2)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

21、度振捣。(5)施工测量放线有误。(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3.1.2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m。(4)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3.1.3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3.2混凝土结构裂缝3.2.1产生原因(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22、,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4)拆模不当,引起开裂。(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6)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8)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3.2.2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3)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3.2.3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

23、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V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12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在1020mm,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3.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3.3.1产生原因(1)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6)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3.3.2预防措施(1)

24、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m,超过2m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3)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根据振点密度及振捣机械的功率调整),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3.3处理方法(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2)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

25、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4)如果是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或用压力灌浆。孔洞较严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3.4露筋3.4.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3.4.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2)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

26、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3.4.3处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3.5混凝土缺棱掉角3.5.1产生原因(1)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或浇水不够。(2)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混凝土强度低。(3)木模板吸水膨胀,边角被拉裂。(4)拆模时过于大力,棱角被刮掉。(5)低温施工过早拆掉侧面非承重模板。(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3.5.2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充分湿润。(2)浇筑后要加强养护。(3)拆模时避免使用蛮力,注意保护棱角。(4)要在混

27、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5.3处理方法将松散地方凿除,冲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或支好模板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好抹平,并加强养护。3.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3.6.1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捣完后,表面仅用铁揪拍几下未用抹子找平压光。(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3)模板没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或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3.6.2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捣完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用抹子找平、压光。(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才可以在板面上走动。(3)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

28、、强度和稳定性,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垫板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防止下沉。3.7混凝土缝隙及夹渣3.7.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3.7.2预防措施浇筑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等。3.7.3处理方法按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3.8墙柱底部缺陷(烂脚)3.8.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3.8.2预防措施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和2m刮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标高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橡胶软管。3.

29、8.3处理方法参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3.9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3.9.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3.9.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

30、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3.10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3.10.1支立模板砼的外观也即外露面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模板,而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直接影响着砼的外观,如果模板本身质量低劣,生锈变形,加之支立不规范,会导致砼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缺陷。施工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防止浇筑砼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砼外露面的模板板面适合采用胶合板或钢模板。(2)对大面积的砼,适

31、合选择模数少单块表面积较大的模板拼装,这样可以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从而减少砼表面的错台和不平整现象。(3)模板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不能出现错台和大的缝隙,对于局部缝隙难以整合的地方要加贴胶条,保证不漏浆。(4)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可以抵抗施工中偶然发生的冲撞和振动。支架立柱要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保证浇筑砼后不发生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沉降量。对于蹬立在土地上的支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软。(5)支架在模板背面的支撑要分布合理,两模板拼缝处可用木条垫平,再加以支撑,防止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错动,形成错台。3.10.2涂脱模剂(1)脱模剂最好选用干净的机油、色拉油或市场上出售的专用脱模

32、剂,其脱模效果远远好于一般调配的脱模剂。(2)脱模剂涂抹时间最好在立模前30分钟涂抹完毕并加以保护、防止污染。要均匀涂抹,厚度一致,不能有漏涂、沾有污渍和滴流现象。(3)脱模剂不可随意更换,要始终固定使用同一种,减少色泽差异。3.10.3拌和砼(1)在拌和砼之前,先根据现场各集料本身的含水量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再确定出合理可靠的配比控制方案作为保障,要让每一道进入搅拌筒的料严格按配比计量进行。(2)用规范的连续搅拌时间,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颜色一致,分布均匀的混合物,并从搅拌筒排出。(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砼的坍落度,以此数据调整水的用量,将坍落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并确定同一种水泥、同一

33、标号、同一粗细骨料及掺合料、同一计量用于同一结构,以确保每一盘料性质稳定、稠度相同。3.10.4砼浇筑(1)砼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10米时要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要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2)局部边角部位需要人工用铁锹端运砼时,要采用扣锹轻放,不可泼洒混合料。(3)在浇筑时对砼表面操作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砼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砼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30cm。浇筑要连续不间断,以防间隔时间过长形成断层纹。(4)浇筑砼期间,必须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体等稳定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5)砼初

34、凝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可承受任何外力。3.10.5砼捣实(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砼内,且必须插至前一层砼,以保证新浇砼与先浇砼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mm。抽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2)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避免与钢筋和预埋物件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钎振捣,以保证砼密实度及其表面平滑。(3)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冒气泡、翻浆、表面平坦。3.10.6砼养生(1)砼浇筑成型,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砼进行养生,养生平面砼结构物采用干净覆盖物洒水保湿的

35、办法,最少应保持14天。(2)对于墩柱等立面难以覆盖的地方,可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办法,密封保持水分,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气温高、风力大的天气。(3)养生期间,砼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荷载。(4)夏天砼的养生必须做好保湿工作、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表面湿润,冬天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场外砼结构物采用搭建养生棚,在养生棚内生火炉煮沸水增温、保湿的办法,并在养生棚内安装温度计。4.防水工程4.1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4.1.1产生原因(1)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准,坍落度过小,长距离运输和自由入模高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2)局部钢筋密集或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

36、捣不实或漏振,跑模漏浆等。4.1.2预防措施(1)针对以上情况对混凝土应严格计量,搅拌均匀,长距离运输后要进行二次搅拌。(2)对于自由入模高度过高者,应使用串桶滑槽,浇筑应按施工方案分层进行,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处,可调整石子级配,较大的预留洞下,应预留浇筑口。(3)模板应支设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看模”。4.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4.2.1产生原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是极易发生渗水的位置,其渗水主要原因:(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3)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4.2.2预防措施(1)施

37、工缝、诱导缝、变形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2)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如发现施工缝渗水,可采用防水堵漏技术进行修补。4.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可由于干缩、温度、水泥用量过大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对于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4.4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4.4.1产生原因(1)产生渗漏的原

38、因有预埋件过密,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2)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3)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4)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4.4.2预防措施为防止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可采取以下方法,预埋件应有固定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水环。穿墙管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4.5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车站防水,常规设计做法为采用柔性防水材料,连续整体外防水设防施工设计方案。外防水主要防水机理为,在防水的同时,对建筑结构砼进行保护。使其免受地下水的侵蚀,造成对车站站内的污染,增加其

39、建筑物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车站防水施工不当造成的渗漏防治措施:(1)刚性防水层a、所采用的砂浆必须严格按配比拌制。b、基层应仔细抹压密实,使面层坚硬、密实,不得出现龟裂起砂等缺陷。c、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均应抹成圆角,阴角圆弧R=50mm,阳角圆弧R=10mm。d、加强养护工作,防止早期脱水而影响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2)柔性防水层a、找平层要保证表面抹压密实,转角处应作成圆弧形。b、卷材长短边的搭接长度分别不应小于100mm、150mm,上下两层及相邻卷材的接缝要错开,上下两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贴,转角处和管道处应增设附加层,收头粘结牢固,严禁有皱折、空鼓、起泡、翘边或收头、封门不严

40、等缺陷。(3)防水保护层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回填过程中防水保护层的保护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柔性防水在回填过程中容易被坚硬的回填物质划伤和破坏,回填前需确认防水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随施工的进展及时对防水进行保护,既可以保证防水质量又可以提高回填工作的进度。发现车站墙面或底板渗漏,可以采用聚氨脂或环氧灌浆液用高压注浆机对裂缝或马蜂窝处进行处理,高压注浆又称化学灌浆,分手压和机压2种,手压凿开处理效果很好。5.钻孔灌注桩工程钻孔灌注桩是指采用泥浆或清水护壁排出土成孔的灌注桩。这种作业方法,对各种土层中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无地下水或有地下水的情况下都能施工。在本工程中清溪路站围护桩、立柱桩,四里河路站立

41、柱桩采用旋挖钻机进行施工。5.1坍孔5.1.1现象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钢筋笼放不到底,桩底部有很厚的泥夹层。5.1.2原因分析(1)泥浆密度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4)在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5)勘探孔较少,对地质与水文地质描述欠缺。5.1.3预防措施(1)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密度、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2)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或用虹吸管连接等措施。(3)复杂地质应加密探孔,详细描述地质

42、与水文地质情况,以便预先制定出技术措施,施工中发现塌孔时,应停钻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行钻进(如加大泥浆密度稳定孔壁,也可投入粘土、泥膏,使钻机空转不进尺进行固壁)。5.1.4治理方法如发生孔口坍塌,应先探明坍塌位置,将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5.2钻孔漏浆5.2.1现象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泥浆向孔外漏失。5.2.2原因分析(1)遇到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2)护筒埋设太浅,回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会在护筒刃脚或接缝处漏浆。(3)水头过高使孔壁渗浆。5.2.3防治措施(1)加稠泥浆或倒入粘土,慢速转

43、动,增强护壁。(2)在有护筒防护范围内,接缝处可由潜水工用棉絮堵塞,封闭接缝,稳住水头。(3)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4)在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5.3桩孔偏斜5.3.1现象成孔后孔不直,出现较大垂直偏差。5.3.2原因分析(1)钻孔中遇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石倾斜处,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卵石层中钻进,钻头所受的阻力不均。(3)扩孔较大,钻头偏离方向。(4)钻机底座安置不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5)钻杆弯曲,接头不直。5.3.3预防措施(1)安装钻机时要

44、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2)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添导向架,控制钻杆上的提引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向下钻进。(3)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整。发现主动钻杆弯曲,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或更换钻杆。(4)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吊住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片、卵石,冲平后再钻进。(5)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综合确定。(6)为了保证桩孔垂直度,钻机应设置相应的导向装置。(7)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斜孔、塌孔等现象时,应停钻,采取相应措施再行施工。5

45、.2.4治理方法(1)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校直。(2)在偏斜处回填砂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5.3缩孔5.3.1现象孔径小于设计孔径。5.3.2原因分析(1)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2)选用机具、工艺不合理。5.3.3防治措施(1)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2)根据不同的土层,应选用相应的机具、工艺。(3)成孔后立即验孔,安放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5.4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5.4.1现象钢筋笼变形,保护层不够,深度、位置不符合要求。5.4.2原因分析(1)堆放、起吊、运输没有严格执行规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当,造成变形。(2)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是垂直缓缓放下

46、,而是斜插人孔内。(3)清孔时孔底沉渣或泥浆没有清理干净,造成实际孔深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笼放不到设计深度。5.4.3防治措施(1)如钢筋笼过长,应分段制作,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再分段焊接。(2)钢筋笼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每隔2.O2.5m设置加强箍一道,并在钢筋笼内每隔34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劲架,在钢筋笼吊放入孔后再拆除。(3)在钢筋笼周围主筋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垫块,垫块根据保护层的厚度及孔径设计。(4)用导向钢管控制保护层厚度,钢筋笼由导管中放入,导向钢管长度宜与钢筋笼长度一致,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再分段拔出导管或浇筑完混凝土后一次拔出。(5)清孔时应把沉渣清理干净,保证实际有效孔深满

47、足设计要求。(6)钢筋笼应垂直缓慢放入孔内,防止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入孔内后,要采取措施,固定好位置。(7)钢筋笼吊放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5.5断桩5.5.1现象成桩后,桩身中部没有混凝土,夹有泥土。5.5.2原因分析(1)混凝土较干,骨料太大或未及时提升导管以及导管位置倾斜等,使导管堵塞,形成桩身混凝土中断。(2)混凝土搅拌机发生故障,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过长。(3)导管挂住钢筋笼,提升导管时没有扶正,以及钢丝绳受力不均匀等。5.5.3防治措施(1)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2)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搅拌机,保证混凝土搅拌时能正常运

48、转,必要时应有备用搅拌机一台,以防万一。(3)边灌混凝土边拔导管,做到连续作业,一气呵成。浇筑时勤测混凝土顶面上升高度,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导管脱离混凝土面。(4)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锥形白铁罩,底部与法兰大小一致,并在套管头上卡住,避免提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5)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应不少于360kg/m3,为了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加外加剂。(6)开始浇筑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300500mm,孔径较小时可适当加大距离,以免影响桩

49、身混凝土质量。5.5.4治理方法(1)当导管堵塞而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1)用钻机起吊设备,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塞的混凝土冲击开.2)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重新下隔水球灌注。浇筑时,当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再插入时,然后再少许提升导管,继续浇筑混凝土,这样新浇筑的混凝土能与原浇筑的混凝土结合良好。(2)当混凝土在地下水位以上中断时,如果桩直径较大(一般在1m以上),泥浆护壁较好,可抽掉孔内水,用钢筋笼(网)保护,对原混凝土面进行人工凿毛并清洗钢筋,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3)当混凝土在地下水位以下中断时,可用较原桩径稍小的

50、钻头在原桩位上钻孔,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可由验算确定),重新清孔,在断桩部位增加一节钢筋笼,其下部埋入新钻的孔中,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4)当导管接头法兰挂住钢筋笼时,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不深,则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脱离;否则只好放弃导管。6.地下连续墙工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是建造深基础工程和地下构筑物的一项新技术。适用于建造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础、地下商场、停车场、车站、油库、挡土墙支护、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以及水工结构的防渗墙护岸、码头等。但其施工技术和工艺较复杂,质量要求严,施工难度较大,如施工操作不当易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进行和墙体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制订

51、严密科学的施工方案,精心操作,严格控制从挖槽、钢筋笼制作、吊放、混凝土浇筑到锁头管拔除等质量通病,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6.1挖槽施工6.1.1粘土粘钻(抱钻)(1)现象在粘性很大的土层内成槽,粘土粘附在多头钻刀片上,产生抱钻、甩不掉的现象,影响钻机钻进。(2)原因分析1)在软塑粘土层钻进,进尺过快,钻渣大,出浆口堵塞,易造成糊钻。2)在粘性土层成孔,钻速过慢,未能将切削泥土甩开,附在钻头刀片上,将钻头抱住。3)与泥浆流动形式、钻头形式有关。3)预防措施1)施钻时,注意控制钻进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2)选用刮板齿小、出浆口大的钻头。3)可采用强制循环方式施钻,在钻头的喷浆管路系统钻槽时

52、,加1根压力泥浆管,格循环的泥浆送至多头钻,压力泥浆从旁侧4个钻头处喷出,使在钻头工作区造成激烈的泥浆流动,可避免抱钻发生。4治理方法已糊钻,甩不掉时,可将钻头提出槽孔,清除钻头上的泥渣后继续钻进,或回填部分砂砾再钻进。6.1.2钻机卡槽(1)现象钻机在成槽过程中被卡在槽内,难以上下扫孔,或不能提出槽外。一般在塌方或挖槽时出现。(2)原因分析1)钻进中泥浆中所悬浮的泥渣沉淀在钻机周围,将钻机与槽壁之间的孔隙堵塞,或中途停止钻进,未及时将钻机提出地面,泥渣沉积在挖槽机具周围,将钻具卡住。2)槽壁局部坍方,将钻机埋住,或钻进过程中遇地下障碍物被卡住。3)在塑性粘土钻进时遇水膨胀,槽壁产生缩孔卡钻。

53、4)槽孔偏斜,弯曲过大,钻机为柔性,垂直悬挂,被槽壁卡住。(3)预防措施1)制作多头钻机的钻头尺寸应比导板箱尺寸大1020mm,使有一定空隙,以利上下。2)钻进中注意不定时的交替紧绳、松绳,将钻头慢慢下降或空转,或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避免泥渣淤积堵塞造成卡钻。3)钻机中途停止钻进时,严禁停放在槽段内,应将钻机提出槽外。4)钻进中要适当控制泥浆密度,使形成液体支撑,防止坍方。5)挖槽前应探明障碍物并及时处理。6)在塑性粘土中钻进或槽孔出现偏斜弯曲时,应经常升降导板箱,上下扫孔纠正,使槽段垂直方向的倾斜度控制在规范允许限度以内。(4)治理方法1)钻机卡在槽内时,不能强行提出,以防悬吊导板箱的钢

54、丝绳破断,使钻机掉入槽孔内。2)如果系由于钻渣沉积或塌方土体将钻机埋住,一般可采用高压水或空气排泥方法排除周围泥渣及塌方土体,再慢慢提出钻机。3)如系槽壁倾斜度过大导致钻机被卡住,可在卡住部位插入钢板,使钻机与槽壁脱离后再提升钻机。4)如以上方法仍不能将钻机提出,必要时将泥浆排除,用挖井方法将钻机取出。6.1.3钻机不能钻进(1)现象钻进中,钻机导板箱使土体局部托住,不能钻进的现象。(2)原因分析1)在钻进中,由十钻头磨损严重,钻头直径减小,未及时补焊,造成槽孔宽度变小,使导板箱被搁住不能钻进。2)钻机切削三角死区的垂直铲刀或侧向拉刀装置失灵。3)遇坚硬岩土层,钻机功率不足,铲刀、拉刀难以切去

55、。(3)预防措施1)钻头直径应比导板箱加宽23cm;钻头如磨损严重应及时补焊加大。2)加强检查,确保钻机切削三角死区的垂直铲刀或侧向拉刀装置正常使用,保证钻机功率满足切削岩土要求。(4)治理方法遇坚硬岩土层钻机功率不足,难以切去时,可将钻机提出,辅以冲击钻破碎后,再钻进。6.1.4导墙破坏或变形(1)现象导墙出现坍塌、不均匀下沉、裂缝、断裂、向内挤扰等现象,而致不能使用。(2)原因分析1)导墙的强度和刚度不足,或导墙建在松软土层或回填土层上,浸水下沉,引起导墙破坏。2)导墙下局部槽段坍塌或受水冲刷掏空。3)导墙内侧未设置足够的支撑,被墙两侧土压推移向内侧挤拢。4)作用在导墙上的荷载过大,过于集中。(3)预防措施1)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导墙,确保质量;导墙内钢筋应连接。2)适当加大导墙深度,加固地基;墙两侧做好排水措施。3)在导墙内侧设置有一定强度的支撑,不使间距过大;替换支撑时,应安全可靠地进行。4)如钻机及附属荷载过大,宜用大张钢板(厚4060mm)铺在导墙上,以分散作用在导墙上的设备及其他荷载,使导墙上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