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 建 铁 路 *线*段*隧道风险评估报告*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项目部2009年9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二、隧道概况(一)地层岩性(二)地质构造(三)水文地质特征(四)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条件三、评估对象范围及目四、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一)评估程序(二)评估方法五、风险评估内容(一)风险指标体系(二)风险清单表(三)风险分级及接受准则(四)初始风险评定(五)初始风险处理措施(六)残余风险等级评定六、风险评估结果*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71、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1)新建*铁路下官营(不含)至广元(不含)段土建工程(LYS-1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2)关于组织隧道风险评估的通知
2、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Z214-2005)(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4)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5)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7)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01)(8)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9)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7186号)(10)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程(1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12)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3)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
3、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二、*隧道工程概况*隧道工程位于甘肃省境内*县与*市,进口位于*县*乡下*村,出口位于*县*左岸,主要穿行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峁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1052430m。梁、峁顶部多为耕地,隧道顶部的黄土冲沟均有季节性流水。山间冲沟发育,下切较深,沟深一般为1520m,冲沟沟壁陡峭,垂直山脊多呈树杈状分布,交通较为不便。*隧道起讫里程为DK68+626DK82+234,全长13608m,设计为一座双线隧道,最大埋深295m。除隧道进口936.95m位于半径为6000m的曲线上、洞身2106.05m位于半径为5000的曲线上及出口724.9m位于半径
4、为50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线路为8.0(7974m)、12.8(2500m)、13(2390m)及12.8(744m)的单面上坡。1、工程地质(一)地层岩性工程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细圆砾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冲积粉质黏土、砂质黄土、黏质黄土、细砂、细圆砾土,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及湖积粉质黏土;第三系泥岩、砂岩、砾岩;白垩系砾岩。其特征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砂质黄土(Q4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顶部冲沟中。浅黄-褐黄色,厚13m,土质不均,含砾石颗粒及砂透镜体,土体松散,潮湿,级普通土,0 =120kPa。细圆砾土(Q4al6):
5、 主要分布于隧道顶部冲沟中。青灰色,厚0.53m,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好,粒径220mm约占40%,2040mm约占20%,4060mm约占10%,>60mm约占15%, 余为砂土充填,潮湿,稍密,级普通土,0 =400kPa。(2)、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黏土(Q3al2):褐黄色为主,厚度17.5m,土质均匀,黏性较强,硬塑,级普通土,0 =150kPa。砂质黄土(Q3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河谷阶地及顶部沟谷两岸阶地上。浅黄-褐黄色,厚520m不等,土质不均,局部夹圆砾薄层,稍湿,稍密,级普通土,0 =150kPa。黏质黄土(Q3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河
6、谷阶地。浅黄-褐黄色,厚0.83m,土质均匀,具孔隙,硬塑,级普通土,0 =150kPa。砂质黄土(Q3eol3):主要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顶部。浅黄色,厚1030m,土质较均一,含较多虫孔及针状孔隙,垂直节理和裂隙发育,稍湿,稍密,级普通土,0 =150kPa。细砂(Q3al4):分布于隧道出口端。棕红色,厚度110.10m,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不纯,含砾石及砂质黄土,局部泥质胶结成块状,稍湿,中密,级普通土,0 =150kPa。细圆砾土(Q3al6):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端。青灰色,厚0.514m不等,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好,粒径220mm约占45%,2040mm约
7、占10%,4060mm约占10%,>60mm约占5%, 余为砂土充填,潮湿,中密,级普通土,0 =450kPa。(3)、第四系中更新统砂质黄土(Q2eol3):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段。浅黄色、浅棕红色,厚50170m,土质较均,含古土壤层,偶见蜗牛壳,潮湿,密实,级硬土,0 =180kPa。粉质黏土(Q2l1):分布于隧道进口段下部,灰黄色、褐黄色,结构较紧密,坚硬,级硬土,0 =200kPa。(4)、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NMs+Ss):砂岩:棕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有砾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棕红色为主,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成岩作用差,属
8、极软岩,具膨胀性。砂岩夹泥岩,属软质岩,岩层产状近似水平。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级硬土,0=300kPa,弱风化, 级软石,0=400kPa。(5)、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ESs+Cg):砂岩:棕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有泥岩薄层,成岩作用差;砾岩:暗红色,砾状结构,砾石成分主要砂岩、石英岩及姜石等,颗粒呈圆次圆状,砾石以直径为240mm为主,最大达100 m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岩层产状为N73°W/64°S,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级硬土,0=350kPa,弱风化,级软石,0=450kPa。(6)、白垩系砾岩(KCg):暗红色
9、,中厚层状,砾石成分主要砂岩、石英岩等,磨圆度差,分选差,颗粒多呈棱角状,砾石以直径为240mm为主,最大达100 m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岩层产状为N7°E/24°N,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级硬土,0=400kPa,弱风化,级软石,0=600kPa。(二)地质构造工程通过区域就大的构造而言,位于祁连褶皱系构造单元的祁连中间隆起带之东南端,属于多旋迴构造运动表现明显的地区,前震旦纪、阿森特加里东旋迴的构造运动表现甚为剧烈,使前震旦纪、震旦纪及前寒武纪地层褶皱成山,奠定了本区构造轮廓,褶皱紧闭,具地槽型特点。工点区表层大部分为风积黄土覆盖,下伏第三系和白垩系泥岩、砂
10、岩及砾岩,构造相对简单,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物探成果报告及调查,隧道通过区内构造形态主要有不整合接触带及小型褶皱。(1)、不整合接触带: 里程小里程方向岩性大里程方向岩性DK75+170白垩系砾岩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DK78+150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2)、隧道通过区褶皱形态表现很不明显,仅能通过砂岩夹砾岩产状的分析看出,在石门水库附近显示为一向斜形态,轴向近东西。 (三)工程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分布特征及类型地下水的分布、埋深与含水层(体)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隧道通过地区属黄土高原区,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
11、出露。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砂岩夹泥岩、砂岩夹砾岩和白垩系的泥岩夹砂岩,支沟内有冲、洪积物堆积。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节理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孔隙潜水属季节性或间歇性的暂时性潜水,分布于第四系地层的孔隙中,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区内降水量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分布极不均匀,造成了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的间歇性,其相对于雨期较为滞后。浅层地下水主要沿基岩垂向裂隙渗入补给深层基岩裂隙水或沿基岩面径流,如此浅层地下水在其介质中的赋存时间相应较短,不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潜水含水体,故为季节性或间歇性的暂时性潜水
12、;季节性潜水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在补给过程中,由于地面坡度大,降雨量少且大气降水多以面流形式沿地面顺斜坡汇聚于冲沟内形成地表径流,地表砂质黄土亦阻碍对地下水的补给,一般含水量甚微。节理裂隙水:分布较普遍,由于各种岩层风化带厚度不一,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变幅较大,地下水储存和补给条件差,水量较贫乏。(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隧道区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受地形、地貌及岩性控制,地下水运移条件十分复杂。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受裂隙通道控制,无统一的地下水面。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主要以补给地
13、表沟水和泉水形式进行天然排泄。泉水流量均小于1m3/d,且在冬季时均有冻结现象。(3)、水化学测试通过对隧道区地表水、泉水、钻孔水取水样化验可知,共取水样7余组,分别做了全分析、简分析及侵蚀性CO2分析,化验结果,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SO4·ClNa·Ca、SO4-Na·Ca型水,PH值6.997.05,矿化度一般1.122.28g/l,硫酸根离子含量960.6mg/l,氯根离子含量347.4mg/l,根据环境水对混凝土侵蚀判定标准属硫酸盐侵蚀及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2,L1。(4)、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根据两种方法计算的涌水量,考虑
14、隧道涌水的不可预见性,在设计中以计算结果较大的降水入渗法作为本次设计涌水量,即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250m3/d、最大总涌水量为9750m3/d。(5)、地下水富水性分区根据水文地质调查、隧道洞身位于含水层的状况及水文地质计算分析,隧道地下水富水性为弱富水区,其主要特征:隧道通过地段因受构造活动影响小,地下水的赋存主要受延伸长大的构造节理及风化裂隙、节理密集带控制,具较好的储水条件,但富水性较差,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1m3/d·km。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或区域径流方式排泄为主,径流排泄条件一般,动态变化大,季节性降水及地表水体对地下水有一定影响。(6)、隧道工
15、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及涌水量计算并依据隧道水文地质特征所划分的弱富水段,对隧道工程水文地质进行分段评述。DK68+626 DK69+450隧道进口段为黄土梁斜坡,该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砂质黄土,砂质黄土大孔隙发育。但其处于黄土梁斜坡地貌中,地形坡度大,补给来源少,且埋藏浅(其厚度小于100m),属于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195.6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DK69+450DK72+370段,该段地层岩性为砂质黄土,大孔隙及垂直节理发育。位于黄土梁峁地貌中的梁顶及冲沟,水的补给来源不充分。属于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43.8m3/d
16、83;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在DK72+270DK72+370段,是第四系中更新统砂质黄土与白垩系砾岩接触带,由于砾岩成岩作用差且强风化,为储水创造了条件,水量较大,隧道通过该段时,有出现集中涌水的可能。DK72+370DK76+420弱富水段,洞身穿越砾岩或砂岩夹砾岩。地貌上处于黄土梁峁地貌中的梁顶及冲沟,埋深较大,补给来源不充分,属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1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DK76+420DK76+775弱富水段,为洞身浅埋段,穿越马家庄沟,其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及粗角砾土,孔隙较发育,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节理发育。该段
17、埋深3390m,隧道穿越该段时有涌水的可能。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93m3/d·km。DK76+755DK77+710弱富水段,洞身穿越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地貌上处于黄土梁峁地貌中的梁顶及冲沟,埋深较大,补给来源不充分,属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2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DK77+710DK78+518弱富水段,为洞身浅埋段,穿越奶长沟, 其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及粗角砾土,孔隙较发育,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节理发育。该段埋深15100m,隧道穿越该段时有涌水的可能。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92.1m3/d·km。DK78+518
18、DK82+234弱富水段,洞身穿越低中山峡谷区,地表发育各冲沟均属季节性流水,补给来源不充足,水量较小,地层主要为下第三系砂岩夹泥岩,基岩裂隙较发育,含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属弱富水段。其中DK82+196DK82+234隧道出口段为黄土梁斜坡,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风积黄土,砂质黄土大孔隙发育,但其处于黄土梁斜坡地貌中,地形坡度大,补给来源少,富水性较差。预测该段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 (7)气候气象条件线路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向暖温半湿润过渡的季风气候,受境内高山深谷地形的影响,在气候上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气候差异悬殊,垂直分带的差异
19、性明显,河谷炎热,山地寒冷;年平均气温5.816.1;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27.9;年平均降水量440.9941.8mm;相对湿度5878%;最大冻土深度91103cm。(四)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条件(1)、不良地质该隧道工程范围内不良地质主要为滑坡及黄土陷穴。滑坡:位于隧道进口端DK68+600+850段右侧约100m处,外貌呈圈椅状,后壁形态不明显,滑坡宽约350m,轴向长约280m,滑坡体厚度约1520m,主滑方向近平行于线路,该滑坡离线路远,对工程无影响。黄土陷穴:DK78+275+310段发育黄土陷穴约5个,呈串珠状分布,陷穴直径约13m,深约3m,底部连通。隧道在此段浅埋,陷
20、穴位于隧道正上方,对工程有一定影响。(2)、特殊岩土 隧道通过区主要特殊岩土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湿陷性黄土:隧道进口段约350m位于砂质黄土中。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风积砂质黄土具湿陷性,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等级为级,湿陷土层厚1025m;出口端约30m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中,具湿陷性,湿陷类型自重,湿陷等级级,湿陷厚度512m。松软土:根据附近静力触探报告,隧道进口端黄土层自地面以下约5m为松软土。膨胀土(岩):根据试验资料,隧道进口段第四系中更统风积砂质黄土具有膨胀性,属膨胀土;隧道通过区第三系泥岩具有膨胀性,属膨胀岩。(五)各级围岩长度 *隧道主要围岩等级为、级。其中级围
21、岩11865m,占87.19%;级围岩1743m,占12.81%。隧道围岩分级详见*隧道围岩级别分类。*隧道围岩级别分类序号起点里程讫点里程围岩级别加宽值(cm)长度(m)支护方式1DK68+626DK69+000级20374级加强2DK69+000DK69+070级2070级一般3DK69+070DK69+322级20252级加强4DK69+322DK69+380级2058级加强5DK69+380DK69+473级1093级加强6DK69+473DK69+600级10127级加强7DK69+600DK69+755级0155级加强8DK69+755DK69+795级040级加强9DK69+79
22、5DK69+875级080级加强10DK69+875DK69+915级040级加强11DK69+915DK69+995级080级加强12DK69+995DK70+035级040级加强13DK70+035DK70+115级080级加强14DK70+115DK70+155级040级加强15DK70+155DK70+235级080级加强16DK70+235DK70+275级040级加强17DK70+275DK70+355级080级加强18DK70+355DK70+395级040级加强19DK70+395DK70+679级0284级加强20DK70+679DK70+830级0151级加强21DK70+
23、830DK72+036级01206级加强22DK72+036DK72+187级0151级加强23DK72+290DK72+390级0100级一般24DK72+390DK73+393级01003级一般25DK73+393DK73+544级0151级一般26DK73+544DK74+750级01206级一般27DK74+750DK74+901级0151级一般序号起点里程讫点里程围岩级别加宽值(cm)长度(m)支护方式28DK74+901DK75+145级0244级一般29DK75+145DK75+245级0100级加强30DK75+245DK76+032级0787级一般31DK76+032DK76
24、+183级0151级一般32DK76+183DK76+465级0282级一般33DK76+465DK76+645级0180级一般34DK76+645DK76+772级0127级一般35DK76+772DK76+820级048级一般36DK76+820DK77+025级0205级一般37DK77+025DK77+285级10260级一般38DK77+285DK77+436级20151级一般39DK77+436DK77+755级20319级一般40DK77+755DK77+805级2050级加强41DK77+805DK78+053级20248级一般42DK78+053DK78+378级20325级
25、加强43DK78+378DK78+563级20185级一般44DK78+563DK78+613级2050级一般45DK78+613DK78+764级20151级一般46DK78+764DK78+865级20101级加强47DK78+865DK79+125级10260级一般48DK79+125DK79+803级0678级一般49DK79+803DK79+954级0151级一般50DK79+954DK81+060级01106级一般51DK81+060DK81+211级0151级一般52DK81+211DK81+545级0334级一般53DK81+545DK81+805级10260级一般54DK81
26、+805DK82+110级20305级一般55DK82+110DK82+234级20234级加强复合式一般衬砌断面和非绝缘一般锚段衬砌断面参数表 围岩级别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预留变形量(cm)喷砼厚度拱墙/仰拱(cm)锚杆网喷砼/素喷砼格栅钢架/钢架拱墙(cm)仰拱/底板(cm)位置长度(m)间距(m)(环×纵)设置部位钢筋网钢架类型每榀间距(m)5拱、墙2.5实际情况拱、墙素喷C25砼35303512拱、墙3.01.2×1.5拱、墙拱墙625×2540455823/0拱、墙3.51.2×1.2拱、墙拱墙625×25格栅1.24550810加25/
27、15拱、墙3.51.2×1.2拱、墙拱墙620×2018型钢1.0455081027/25拱、墙4.01.2×1.0拱、墙拱墙820×2020b型钢0.850551015加27/25拱、墙4.01.2×1.0拱、墙拱墙820×2020b型钢0.650551015(六)施工图设计情况(1)、洞口设计 兰州端洞口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及控制边坡开挖高度,采用耳翼墙式洞门;重庆端洞口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及控制边坡开挖高度,采用翼墙式洞门。(2)衬砌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法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为主的支护方
28、式。级围岩拱墙设型钢钢架;级围岩地段初期支护采用全断面型钢钢钢架进行加强支护。浅埋、偏压段、断层破碎带拱部设超前小导管预注水泥浆加固地层。隧道进出口段设置超前管棚并结合超前小导管预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地层,地质条件差的地段采用帷幕注浆。二次衬砌根据围岩收敛情况及时施工,、级围岩隧道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浅埋偏压段按设计采用特殊断面形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仰拱及底部填充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板先行施工,拱墙二次衬砌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整体立模灌注,最后完成整体道床的施工。(3)、监控量测隧道监控量测应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执行,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
29、挖方式等制定。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1)洞内、外观察;(2)拱顶下沉;(3)净空收敛;(4)地表沉降。选测项目一般根据需要选择部分项目。(4)、防排水设计隧道防排水以环境保护要求为主导,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5)、结构耐久性设计衬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衬砌机构混凝土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参数限值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执行。(6)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正洞全长13608m,1#斜井(坡上斜井)DK71+
30、500,长1100m;2#斜井(骡子沟斜井)DK74+200,长1107m;3#斜井(东古路斜井)DK77+400,长783m;4#斜井(歇地山斜井)DK79+500,全长664m。本隧道采用进、出口及四座辅助坑道掘进施工方案,钻爆法施工,洞内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斜井辅助正洞施工完成后,在斜井洞口处采用3m厚片石混凝土封堵。从两端洞口工区、斜井工区施工正洞时,利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黄土隧道开挖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必要时采用悬臂掘进机以提高效率。该隧道主要为级、级围岩。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隧道开挖均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超挖和避免大范围扰动围岩,保证开
31、挖成形质量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出渣采用装载机装渣、大吨位自卸汽车运渣。施工队伍及劳动力配备:根据*隧道的特点和工期要求,设置6个专业隧道施工队,进出口工区人数为220人,斜井工区人数248人。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有经验、懂管理、专业强的施工人员,组成“超前地质预报”、“钻爆”、“装运”、“支护及注浆”、“防水衬砌”、“辅助作业线”等机械化作业线,实行弹性编制,按24小时三班制安排施工。施工进度安排总工期38.5个月(含施工准备),*隧道6个施工工作面计划于2009年4月20日开工,2012年5月5日完工(不含无砟轨道),共1112日历天。各队劳动力安排见表。机械设备配备:本隧道以机械
32、化施工为主,为确保工期和质量,根据本合同段隧道工程内容和特点,配置性能良好、配套完善、数量充足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形成“超前地质预报”、“钻爆”、“装运”、“支护及注浆”、“防水衬砌”、“辅助作业线”六条机械化作业线。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线详见图。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线施工组织顺序:*隧道共计6个作业口,实行平行作业。坡上斜井进入正洞后的主攻方向为小里程方向;骡子沟斜井为双车道设计,采取两个方向主攻;东古路斜井进入正洞后的主攻方向为小里程方向;歇地山斜井进入正洞后的主攻方向为小里程方向。以测量-开挖-支护-监控-衬砌的施工组织顺序组织施工。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各工区及施工队分别在各自隧道洞口附近设
33、置营地。 *隧道任务划分及人员配置表施工队伍人数承担任务备注隧道5队掘 进、支 护 作 业 班 组95隧道进口工区DK68+626-DK70+400掘进、支护作业班组:负责隧道的钻眼、爆破、施工支护、管棚施工、注浆作业及本队施工机械的使用与日常保养。运输作业班组:负责隧道出渣运输、混凝土的运送、行车调度作业、施工人员进出洞及洞外材料的运输、供应、运输设备的日常保养。衬砌作业班组:负责隧道立模、衬砌台车、拌和站混凝土的生产、结构防排水施工、浇注衬砌混凝土及养护,混凝土施工设备的日常保养。辅助作业班组:负责钢筋、拱架的制作、隧道内通风、供电、照明及洞内排水等工作,负责洞外空压站、发电站、泵站的日常
34、管理等工作。技术室:负责隧道施工的地质预报、测量、试验工作。运输作业班组20衬砌作业班组50辅助作业班组40技术室15合计220隧道6队掘 进、支护 作业 班 组105坡上斜井工区DK70+400-DK73+080运输作业班组25衬砌作业班组50辅助作业班组50技术室18合计248隧道7队掘 进、支护 作业 班 组105骡子沟斜井工区DK73+080-DK75+987运输作业班组25衬砌作业班组50辅助作业班组50技术室18合计248隧道8队掘 进、支护 作业 班 组105东古路斜井工区DK75+987-DK78+230运输作业班组25衬砌作业班组50辅助作业班组50技术室18合计248隧道9
35、队掘进、支护作业班组105歇地山斜井工区DK78+230-DK80+400运输作业班组25衬砌作业班组50辅助作业班组50技术室18合计248隧道10队掘进、支护作业班组95隧道出口工区DK80+400-DK82+234运输作业班组20衬砌作业班组50辅助作业班组50技术室15合计220(7)弃碴及环保本隧道弃碴部分作为路基、车站填方,其余部分作为弃碴处理。三、*隧道施工图阶段评估结果根据*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新建铁路*线*段施工图-*隧道设计图,*隧道施工阶段存在如下施工风险:(1)隧道存在突水(泥石);(2)变形塌方风险(3)有害气体风险(4)洞口仰坡失稳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36、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本次评估是在设计院施工图阶段基础上,结合新建铁路*线LYS-1合同段*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隧道进行安全方面的评估,主要是对塌方、突泥、湿陷性黄土、大变形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目标:通过对风险评估,识别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见下表。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表评估目标后果或损失安全风险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第三方人员伤亡、第三方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工期风险工期延误、经济损失投资风险经济损失、第三方经济损失环境风险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第三方
37、经济损失五、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一)评估程序1、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1)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对初始风险进行识别,形成风险清单表,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并进行多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分析;(3)评价初始风险等级;(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或措施;(5)对风险进行再评价,提出残留风险等级。开始预设计 检查勘察资料对初始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初始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降低初始风险水平的主要措施评估设计措施对风险的减轻程度风险水平是否可接受风险接受准则不能接受可以接受预设计结束残留风险2、风险评估流程图图51 风险评估流程图(二)评
38、估方法主要采用主观估计的方法(专家调查法),先由评估单位或专家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权重做出一个主观估计,然后通过专家委员会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对隧道的风险等级及风险应对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隧道风险因素核对表,通过对勘察资料、地勘报告、施工图等进行分析,黑山隧道风险因素见下表所示。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风险事件风险因素塌方有害气体突水(泥、石)大变形岩爆其它施工准备情况施工地质勘察开挖情况开挖方式循环进尺爆破器材检查落实预留变形量掌子面减压措施应力释放措施地下水处理爆破方法隧道超挖情况进洞落底挑顶断面变化处或工法转换处其它通风情况通风系统通风设备通风质量其它施工期排水注浆堵水措施排水措施降水
39、措施其它支护及衬砌支护刚度超前支护预注浆支护时机支护方法支护质量闭合成环周期防护情况机械设备防护人员防护其它监控量测水量水质水压掌子面稳定情况量测器材及布置量测频率规范要求监测项目监控量测制度信息反馈及处理其它施工管理隧道特征洞口段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风险事件风险因素山体开裂变形坍塌其它施工准备情况施工地质勘察施工组织开挖情况开挖速度地下水处理爆破方法爆破器材检查落实弃碴堆放其它施工期排水排水措施降水措施其它支护情况支护强度支护形式其它监控量测量测器材及布置量测频率规范要求监测项目监控量测制度信息反馈及处理施工管理隧道特征其它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准备情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
40、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它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在质预报情况其它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管理培训情况检测情况应急预案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架子队情况机械装备程度施工质量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监理情况其它隧道特征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特征埋深断面大小长度坡度辅助坑道其它其它风险因素核对表交通事故司机运输设备交通管理道路状况通风照明情况洞外天气情况其它用电事故用电设计施工组织设备状况用电管理其它火灾事故火源及传播途径消防教育消防措施消防器材人员管理其它其它六、*隧道风险清单表*隧道风险清单表隧道名称*隧道审核阶段施工阶段序号风险事
41、件风险产生原因险源类别后果备注1塌方未按设计开挖、支护方式、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仰拱紧跟及及时衬砌的要求施工地质和人为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2突水(泥、石)未按设计进行施工地质和人为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及环境灾害(水库漏水)3有害气体施工期间未加强监测,施工通风及人员防护不到位地质和人为因素可能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污染环境4洞口仰坡失稳刷坡、仰坡喷锚防护施作不到位、未进行监控,未及时做好排水地质和人为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七、风险评估内容本阶段风险评估以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结合施工地质、施工作业资源配置及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勘测、设计
42、施工图等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后果风别用数值表示。 *隧道正洞初始风险等级表 表4-1序号段落长度风险事件成因初始风险塌方突水(泥)变形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DK68+626DK69+000374塌方、突泥突水、变形隧道进口,埋深较浅。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更新统砂质黄土中,黄土具湿陷性。43高度23中度12低度2DK69+000DK69+250250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更新统砂质黄土中,黄土具湿陷性。33高度23中度12低度3DK69+250DK72+2703020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
43、于中更新统砂质黄土层中,土体密实。32中度23中度12低度4DK72+270DK72+370100塌方、突泥突水土石分界,基岩风化层厚,岩体破碎。33高度43高度12低度5DK72+370DK75+1502780塌方、突泥突水洞身位于白垩系砾岩中,胶结较好。32中度23中度12低度6DK75+150DK75+20050塌方、突泥突水不整合接触带,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可能存在基岩裂隙水。33高度43高度12低度7DK75+200DK76+4201220塌方、突泥突水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中,局部夹有泥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具膨胀性。33高度23中度12低度8DK76+420DK76+636
44、216塌方、突泥突水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中,成岩作用差,上部沟内常年积水,有突水可能。33高度43高度12低度9DK76+636DK76+775139塌方、突泥突水洞身浅埋,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中,成岩作用差,上部沟内常年积水,有突水可能,。43高度43高度12低度10DK76+775DK77+710935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中,局部夹有泥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具膨胀性。33高度23中度32中度11DK77+710DK77+76050塌方、突泥突水、变形隧道在此段浅埋,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中,成岩作用差,上部沟内常年积水,有突水可能。33高度43高度1
45、2低度12DK77+760DK78+008248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中,局部夹有泥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具膨胀性。33高度23中度32中度13DK78+008DK78+333325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本段为浅埋段浅埋,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和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风化层中,岩体较破碎,上部沟内常年流水。43高度43高度32中度14DK78+333DK78+518185塌方、突泥突水、变形隧洞身位于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和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风化层中,岩体较破碎,上部沟内常年流水。33高度43高度32中度15DK78+518DK82+0563538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
46、于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中,局部夹有砾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具膨胀性。33高度23中度32中度16DK82+056DK82+12468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于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及其内化层中,岩体较破碎,出口端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细砂及黄土中,工程地质条件差33高度23中度12低度17DK82+056DK82+234178塌方、突泥突水、变形洞身位于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及其内化层中,岩体较破碎,出口端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细砂及黄土中,工程地质条件差43高度23中度12低度第 6 页 共 22 页残余风险等级评定,通过对*隧道初始风险等级的评定,对安全等级为“高度”的风险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对初始风险采用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以后,进行残余风险评估,残余风险等级见表。 *隧道残余风险等级表 表4-1序号段落长度风险事件风险处理措施残余风险塌方突水(泥)变形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DK68+626DK69+000374塌方、突泥突水、变形采用三台阶法,必要时采用CR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旋翼式立式冷水表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方型推门蚊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斑马线指示灯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旅行成长:视野与适应力并进
- 礼品行业市场定位
- 装修公司创新创业计划书
- 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措施计划
- 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计划
- 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式计划
- 孩子情绪自控从这5点开始
- 新时代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 2023年主任医师(正高)-中医骨伤科学(正高)考试上岸历年考点真题演练含答案
- 12J4-2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专用门窗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钢结构大棚建设施工合同书69944
- 健康之道-调养肠道PPT课件2
- 临时用药申请表
-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设计
- 私车公用情况登记表
- 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海外观察系列十:从美光破净看存储行业投资机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