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课件_第1页
生物高考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课件_第2页
生物高考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课件_第3页
生物高考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课件_第4页
生物高考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1.如图甲示晴朗夏季的一天中密闭蔬菜大棚内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示植物叶肉细胞相关气体的交换途径,请回答问题。(1)图甲中所测气体为_,DE区段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过程变弱,进而引起该气体释放减少。(2)图甲中D点时植物叶肉细胞的气体交换途径有_(用图乙中字母表示)。(3)分析图甲,一昼夜该大棚内植物有机物总量_(填“增加”或“减少”)。判断依据是_。.某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请分析回答问题。(1)实验中自变量为

2、_,因变量为_。(2)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其目的是_。(3)该实验中_(填“有”或“无”)对照组,因此从类型上看,该实验属于_实验。解析.(1)根据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知,所测气体是氧气。DE段由于光照过强、气孔关闭,导致环境中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受阻,暗反应减弱,进而引起光反应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2)图甲中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肉细胞的气体交换情况是:从线粒体中吸收二氧化碳(m1)、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m3)、释放氧气到线粒体中(n1)、释放氧气到环境中(n3)。(3)比较起点A和终点G,可知一昼夜大棚内氧气的浓度增加了,这说明在一昼夜内光合作用释放的

3、氧气量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多,因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1)实验中自变量有两个,即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因变量是叶片的CO2吸收量。(2)该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应让无关变量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3)该实验无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属于对比实验。答案.(1)O2暗反应(或CO2的固定)(2)m1、m3、n1、n3(3)增加G点的O2含量高于A点(一天内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1)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叶片的CO2吸收量(2)排除无关变量(温度)的干扰(3)无对比2(2014·山西忻州联考)塔干沙拐枣和塔干柽柳是生活在塔克拉玛干

4、沙漠腹地的两种特有的绿色植物。科研人员在7月份测定了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1)塔干柽柳在_时间段光合速率增加最快,在12:0014:00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2)18:00时,塔干沙拐枣光合速率_(填“”、“”、“”或“无法判断”)塔干柽柳。(3)塔干柽柳叶肉细胞内细胞器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16:00时叶肉细胞内CO2的移动方向是_。(4)某研究小组完成对新鲜塔干柽柳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出现甲、乙结果最可能的原因分别是_。解析(1)由左图可以直接看出,8:0010:00时曲线斜

5、率的绝对值最大,即光合速率增加最快。由右图分析可知,12:0014:00时,塔干柽柳气孔开放程度减小,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塔干柽柳净光合速率下降。(2)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从图示不能推出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故不能推出两种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3)在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都有ATP的生成。在16:00时,净光合速率为正值,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全部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利用。(4)甲得到的提取液无

6、色素,乙得到的色素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最可能的原因分别是误用蒸馏水提取和分离、研磨时未加入CaCO3破坏了叶绿素。答案(1)8:0010:00气孔开放程度减少(2)无法判断(3)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4)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研磨时未加入CaCO33(2014·东北四校联考)根据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题。甲乙:甲图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关系是_。能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图是_。:乙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是_结构,其上分布着_能完成对光能的吸收等。是氧气,可参与_呼吸_

7、阶段。: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知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率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 mol·h1,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1.22.43.64.810.10.10.10.120.270.440.610.78从表中数据的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当光照强度为2klx,当实际光合量0.44 mol·h1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为_mol

8、·h1,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_。若外界CO2浓度为6.0 mol·h1,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_mol·h1。答案.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D.叶绿体的类囊体(或基粒)光合色素(或色素)有氧第三.外界CO2的浓度和光照强度2.040.850.954(2014·考试大纲调研卷)某同学利用唾液淀粉酶完成了三个实验,实验内容如下表,除要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表1试管号12pH6.8的缓冲液/滴20201%淀粉溶液/滴101%蔗糖溶液/滴10制备唾液/滴55表2试管号123pH6.8的缓冲液/滴2020201%淀粉溶

9、液/滴101010水浴处理5 min37沸水冰浴制备唾液/滴555表3试管号1234pH6.8的缓冲液/滴202020201%淀粉溶液/滴10101010蒸馏水/滴100.9%NaCl/滴101%CuSO4滴101%Na2SO4/滴10制备唾液/滴5555(1)表1呈现的实验是为了证明_。(2)表1、2、3中均含有pH6.8的缓冲液,其作用是_,表1、表3所示实验应在_水浴保温条件下进行。(3)表1、表2所示实验在检测实验结果时,适合用的实验试剂分别是_、_。(4)在表3内4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后,试管2中蓝色消失,再过5 min,试管1、4中的蓝色也消失,而试管3

10、一直呈蓝色。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解析(1)由表1内容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底物的种类,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相对稳定,pH大小定在6.8是为了使酶促反应在适宜pH条件下进行。由于所有实验均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表1、表3所示实验都是在37 水浴条件下进行的。(3)表1所示实验不能用碘液检测,因为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液均不发生显色反应。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而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表2所示实验不宜用斐林试剂检测,因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从而会对三支试管的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由题可知,试管1、

11、4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Na、SO对酶活性没有影响,而试管2的反应最快,试管3的反应最慢,说明Cl、Cu2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答案(1)(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2)使反应持续在适宜的pH环境中进行37 (3)斐林试剂碘液(4)Cl、Cu2能分别促进和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1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_,这是_的结果。(2)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12、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个体。(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4)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这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_等分子有所不同。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解析(1)基因突变可以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因此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互为等位基因。(2)依据题干中信息及图示可知,烟草中不存在S基因纯合的个

13、体,因为当花粉所含的S基因与卵细胞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并完成受精。(3)由题意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种类和母本相同时,就不能完成受精。S1S2和S2S3间行种植,有两种交配方式:第一种:第二种:综上所述,子代中S1S3S2S3S1S2211。(4)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当花粉管中的rRNA被降解后,会因缺少核糖体而无法合成蛋白质,直接导致花粉管不能伸长。答案(1)等位基因基因突变(2)纯合(3)S1S3S2S3S1S2211(4)mRNA和蛋白质(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2保加利亚玫瑰(2n14)是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为观赏花卉

14、,花瓣可提取精油。已知其花色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与其花色有关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现用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实验3:白乙×粉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红(回交),F2表现为2白1淡粉1粉红。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绘制保加利亚玫瑰的基因组图谱时需测定_条染色体;图示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

15、_。(2)保加利亚玫瑰花色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实验中所用的淡粉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_。(4)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解析(1)该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绘制该植物基因组图谱时需要测定7条染色体。图中显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2)根据实验2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1231(9331的变形),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根据实验2的F2表现型可判断:淡粉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4)实验3中F1的基因型为AaB

16、b,则回交的后代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AaBb自交,后代F3的基因型有A_B_(白色,9/16)、A_bb(白色,3/16)、aaB_(淡粉,3/16)、aabb(粉红,1/16),Aabb自交后代F3的基因型有AAbb(白色,4/16)、Aabb(白色,8/16)、aabb(粉红,4/16),因此,后代F3中白色淡粉粉红(9348)3(14)2435。同理,如果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自交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答案(1)7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2)遵循(3)aaBB或AAbb(4)白色淡粉色粉红色24353

17、研究人员在研究虎皮鹦鹉羽色的遗传时发现,若将纯种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都是绿色的;让F1自交,F2羽毛产生四种表现型 :绿、蓝、黄、白,比例为9331。研究人员认为,鹦鹉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可以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研究人员的观点加以验证。实验方案:_。预测结果:_。后来经过研究知道,A基因控制合成蓝色素,B基因控制合成黄色素,其机理如图所示。(2)根据上述信息推断,亲本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_,F2中蓝色鹦鹉的基因型是_。(3)F2鹦鹉中,一只蓝色鹦鹉和一只黄色鹦鹉杂交,后代_(填 “可

18、能”或“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4)若绿色鹦鹉A基因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属于哪种变异?_。(5)鸟类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即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_。为了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安全、准确地进行性别鉴定非常重要,因为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_的因素之一。1999年研究人员从鸟粪中提取了一种位于其性染色体上的DNA特异序列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用_进行酶切,再对酶切产物电泳检测,成功地对鹦鹉的性别进行了鉴定。解析(1)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双杂合子(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测交。由F1自交产生的F2中四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个体

19、为隐性纯合子。因此,应选择F1与白色个体杂交,杂交后代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即绿色、蓝色、黄色、白色,且比例为1111。(2)图中显示,A_B_显绿色 ,aabb显白色,因此,亲本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蓝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即AAbb和Aabb。(3)当F2中蓝色鹦鹉和黄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分别为AAbb、aaBb时,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4)A基因和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5)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之一。将DNA切割形成DN

20、A片段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答案(1)用F1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杂交杂交后代中鹦鹉羽色出现四种表现型:绿色、蓝色、黄色、白色,比例约为1111(2)AABB和aabbAAbb或Aabb(3)可能(4)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易位(5)ZZ密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4人类的甲型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H、h)、粘多糖病(控制基因为A、a)、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黄,控制基因为E、e)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甲、乙家族通婚的遗传系谱图(图1),通婚前,甲家族不具有粘多糖致病基因,乙家族不具有蚕豆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2不具蚕豆黄致病基因,则推知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

21、的疾病是_。(2)在人群中,若平均每2 500人中有1位粘多糖病患者,则6中含有粘多糖致病基因的个体概率是_;5与6再生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3)若对3进行孕期胚胎细胞染色体检验,发现其第7号、第9号染色体因为彼此交叉互换而与正常人不同(图2)。已知7号染色体的片段重复会出现胚胎流产,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缺失会出现先天痴呆。则3细胞中的基因种类_(填有或无)变化;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变异类型分别为_;3可能会出现_等病理现象。1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是显性,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水稻育种过程如图所示。(1)若图示代表单倍体育种法培育矮

22、秆抗病(aaBB)水稻新品种的过程,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通过生成甲组植株幼苗,表示_,甲组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甲组植株经过处理,获得乙组植株,过程所用试剂的作用是_,对乙组植株进行筛选,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种子。(2)若图示代表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秆抗病(aaBB)水稻新品种的过程,表示_,确定甲组植株中表现为矮秆抗病的水稻是否为理想类型最合适的方法是_。(3)水稻属于二倍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2条染色体,在利用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观察时,应观察根尖_区的细胞;观察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细胞中共有_条染色体。解析由题干知,水稻为纯合子,选择基因型为A

23、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培养出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新品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先通过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四种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从中筛选出矮秆抗病类型。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先通过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让其自交,从中筛选出矮秆抗病类型,矮秆抗病类型有两种基因型,通过连续自交,筛选出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合子。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12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数目没有发生变化,还是24条。答案(1)花药离体培养4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自交让其连续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24、(3)分生242已知玉米的黄粒(D)对紫粒(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从而获取黄粒抗病植株进行深入研究。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1)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2)正常情况下,在F2的黄粒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3)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从经过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该过程中, 要进行“选育”的根本原因是_。(4)某研究小组利用F1获得的一组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表现型相交方式黄粒抗病紫粒抗病黄粒不抗病

25、紫粒不抗病自交(后代)89830513846测交(后代)210207139131对以上结果甲、乙两同学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甲同学认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乙同学认为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从而使数据偏离正常值。你认为_同学的判断正确,理由是F1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_数量偏离正常值的现象,这种偏离可能是由_引起的。为探究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你的思路是_,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_。解析(1)经分析可知,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F2的黄粒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D_R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基因型为DDRR,在黄粒抗病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为1/9。(3)用X射线处理

26、能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大多是有害变异,故要经过筛选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4)理论上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约为93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约为1111,但实际是黄粒不抗病和紫粒不抗病个体都偏少,可能是不抗病类型部分死亡导致的。为探究甲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可在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重复自交和测交实验,观察后代的类型和比例。答案(1)基因重组(2)1/9(3)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不定向的)并且有利变异不多(4)甲不抗病类型病虫害F1重复自交及测交(或重复实验)影响因素(或病虫害)3(2014·青岛检测)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

27、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需在花期进行套袋和_等操作。若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3)若(2)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4)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

28、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若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5)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_(上升/下降/不变)。解析(1)由图一中右侧染色体缺失一段,可知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2)进行杂交实验时需在花期进行套袋和人工授粉等操作,由图二可知,宽叶植株B的基因型为Ttt。其产生

29、原因为父本在减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Tt花粉(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正常参与受精作用,故花粉基因型不可能为T)。(3)植株B作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类型为tTttt221,则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ttt221,其表现型为宽叶窄叶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3/5。(4)为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为方便操作,可让植株A自交,若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只产生t雄配子,若T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则可产生T雄配子,前者自交结果为Tttt11(宽叶窄叶11),后者自交结果为TtTT11(全表现宽叶)。(5)由题干信息知,玉米体细胞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E、F两个纯

30、合致死基因,则Ef、eF雌配子与Ef、eF雄配子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EEff、EeFf、eeFF,其中只有EeFf能成活,其余两种纯合子均致死,F基因的频率恒为50%。答案(1)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2)人工授粉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3)宽叶窄叶233/5(4)实验步骤: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F1中宽叶窄叶11F1全为宽叶(5)1不变4图1和图2分别表示甲、乙果蝇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果蝇甲和果蝇乙是亲子代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与图1中的染色体相比,图2中的染色体发生了_;图1中染色体上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与控制棒眼性

31、状的基因根本区别在于_。(2)图1中染色体上所呈现的基因不一定能在后代中全部表达,主要原因有_(至少回答两点)。(3)果蝇的灰身性状和黄身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让一对杂合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发现子代中灰身黄身21,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4)人类和果蝇都是XY型性别决定,人类、果蝇的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性别性染色体人类果蝇XY雄性雄性XX雌性雌性XXX超雌性超雌性(不存活)XXY雄性雌性XO雌性雄性XYY超雄性雄性人类男性的性别取决于是否含_染色体,雄果蝇的性别取决于_。有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女性色盲患者,其双亲色觉正常,该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最

32、可能与_(填“父亲”或“母亲”)有关。解析(1)分析图1与图2可知,黄身、白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出现倒置,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是其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2)子代中图1所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全部表达,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基因选择性表达、杂合体中隐性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的表达与环境有关等。(3)正常情况下,一对杂合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中性状分离比应为31,而此处为灰身黑身21,则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4)根据表中信息,人类男性的性别取决于是否含Y染色体;雄果蝇的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双亲色觉正常,生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女性色盲患者,说明其染色体异常的

33、原因最可能与父亲有关。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倒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杂合体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的表达与环境有关(3)灰身是显性性状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4)YX染色体的数目父亲1已知单侧光与重力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处理,燕麦弯曲生长情况用柱状图乙表示。(1)由图乙可说明_。假如降低单侧光的强度,图甲可能出现的变化是_;假如三组实验处于失重状态下,那么三组芽的弯曲状态分别为_。(2)实验一段时间后,第组燕麦长成了图丙所示的形态,燕麦

34、根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_,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实例还有_。解析(1)由图乙可以看出,在重力和该强度的单侧光共同影响下,燕麦向上弯曲的程度是组的二倍;同时,在下侧照射该强度的单侧光时,燕麦水平生长。这些可以充分说明该强度的单侧光与重力(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作用效果相同。假如降低单侧光的强度,图甲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就会多一些,可能出现的变化是燕麦开始向上弯曲生长。失重状态下,去除重力的影响,只考虑单侧光照的问题,根据植物向光生长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2)幼苗横放后,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由于根尖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起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起促进

35、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顶端优势现象中,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顶芽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答案(1)该强度的单侧光与重力(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作用效果相同开始向上弯曲生长向上弯曲生长、向下弯曲生长、水平生长(2)两重性顶端优势2以采摘后的某品种的桃为实验材料,某科研小组研究了细胞分裂素(CK)、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对该品种桃果实成熟软化、乙烯释放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部分数据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经ABA处理后,细胞壁的降解速度_。这是因为ABA提高了降解相关物质的_。(2)由图2可知,乙烯释放速率达到峰值

36、前,_组乙烯释放速率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由图2可知,ABA促进果实成熟是通过_和_来实现的。(3)由图2和图3可知,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达到峰值在时间上是_的,说明乙烯的合成需要消耗_。解析(1)由图1可知,ABA处理组桃的硬度下降最快,说明ABA提高了相关酶的活性,使细胞壁的分解速度加快。(2)由图2可知,ABA处理组乙烯的释放速率的曲线在达到峰值前呈现出一条同横坐标具有一定夹角的直线的走势,说明乙烯释放速率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3)由图2和图3可知,乙烯释放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达到峰值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同时也说明乙烯的合成需要消耗ATP。答案(1)加快酶的活性(2)ABA提高乙烯

37、释放速率促进乙烯释放速率峰值提前出现(3)同步ATP3下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实验结果处理方式生长素浓度/(g·g1)弯曲角度向光侧背光侧强光184.6498.235.5°弱光210.5421.617.5°黑暗418.2418.20°(1)根的背光性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性的特点。(2)实验时水稻根应垂直向下,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_对实验的影响,该实验的对照组为表中_处理方式。(3)剥除根冠而保留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的根会失去背光性反应,说明_。(4)分析表中实验结果推测:向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到了_

38、作用。生长素分布不均既可能与_有关,也可能与_有关。(5)(多选)分析根的结构,植物根系能合成的植物激素有_。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E生长激素解析(1)单侧光照下,根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生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因此根的背光性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2)实验时水稻根应垂直向下,排除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本实验的对照组应为黑暗处理方式,根将垂直向下生长。(3)剥除根冠而保留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的根会失去背光性反应,保留根冠、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的根会发生背光性反应,说明根的背光性反应与根冠有关。(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黑暗时向光侧生长素比光照时向光侧的生长素多,

39、黑暗时背光侧生长素比光照时背光侧的生长素少,因此可推测生长素分布不均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使向光侧生长素分解有关。(5)根尖的结构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因此植物根系能合成的植物激素有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答案(1)两重(2)重力黑暗(3)根的背光性反应与根冠有关(4)促进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光照使向光侧生长素分解(5)ABCD4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组别步骤A组B组C组D组E组F组配制溶液蒸馏水30 mg/L2,4­D溶液50 mg/L2,4&

40、#173;D溶液80 mg/L2,4­D溶液110 mg/L2,4­D溶液140 mg/L2,4­D溶液选择插条选取该植物生长天数、嫩芽数目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等份,并编号续表浸泡插条分别用等量蒸馏水或相应浓度的2,4­D溶液浸泡插条12 h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扦插及培养实验结果(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_。(2)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mg/L之间。(3)实验结果说明_。(4)有人提出插条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将用适宜浓度2,4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

41、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_下培养,其他条件_。培养一段时间后,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_,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b_,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c_,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没有影响。解析(1)A组用蒸馏水浸泡插条,目的是确定在没有2,4D溶液的情况下,插条的生根状况,因此该组起对照作用。(2)C、D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基本相同,因此可以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C、D两组对应的浓度之间。(3)与A组比较可知:2,4D溶液的浓度在30110 mg/L之间,对插条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在最适浓度之前,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增加,插条生根数目逐渐增

42、加;超过了最适浓度,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增加,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逐渐减小。当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140 mg/L时,其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4)根据实验目的“插条生根可能需要光照”可知,自变量为有无光照,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观察指标为插条生根的数目,通过比较两种条件下的生根数目,即可得出结论。答案(1)起对照作用(2)5080(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增加,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继续增加,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减弱,甚至抑制插条生根(4)黑暗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生根的数目a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高于乙组b如果甲组的插

43、条生根数目低于乙组c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1下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_和_。(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递质释放的方式是_,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和_。(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两组。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的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

44、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_(膜内或膜外)的电流方向。解析(1)甲图中由B的右侧具神经节可确认B为感受器,则A为效应器。(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形式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与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等。(3)为探究某种药物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设置对比实验,即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图示Y或X处),及突触处(图示Z处),给予感受器适宜刺激,依据效应器能否发生反应(肌肉能否收缩)

45、,确认药物作用部位。(4)丙图显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其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答案(1)效应器感受器(2)化学信号胞吐高尔基体线粒体(3)Y(或X)Z(4)双向局部电流膜内2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汁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血液供给。右图为牛内环境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的体液,A、B表示血流方向;下表为牛乳汁和血浆的部分成分比较。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100 mL成分血浆乳汁水91.0086.00Na0.340.05K0.0250.15葡萄糖0.05极微量乳糖0.004.60甘油三酯0.063.70氨

46、基酸0.002极微量酪蛋白0.002.80免疫球蛋白(抗体)2.600.07(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_(填标号)。(2)若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等。(3)表中物质在乳腺上皮细胞中不能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在牛乳房出现炎症时,该物质在血浆和乳汁中的含量会_。(4)科学家研究发现,把摄取糖与声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血糖含量变化,说明调节血糖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_;若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当血糖浓度过高时,注射胰岛素却无效,原因是_。解析(1)图中的依次是

47、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可与细胞内液、血浆直接相互交换物质;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淋巴和组织液。(2)根据图示,血流方向为AB,故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为代谢废物,如CO2、尿素等。(3)表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在牛乳房出现炎症时,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故血浆和乳汁中的含量会增加。(4)根据题意,单独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血糖含量变化,说明调节血糖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若机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抗体与受体结合,导致注射的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故血糖浓度不会降低。答案(1)和(2)CO2

48、、尿素(3)免疫球蛋白增加(4)大脑皮层(或大脑)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3如图甲是人的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的屈肘反射示意图,图乙是高等动物的某些体液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反射属于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理由是_(据图分析理由)。(2)图甲中,如果在屈肌处给予有效刺激,在M处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如果某人用手指去触碰火焰,时而能有意地不让屈肘反射发生,说明_。(3)图乙所示的调节过程中,如果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该调节方式属于_。如果切除动物的垂体,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量变化分别是_。解析(2)M为传入神经,屈肌为效应器,兴奋的传递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