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1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2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3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期行:相约同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尊君在不(fu):你父亲在吗?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1借助注释,

2、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_。2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

3、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_) 炼之未定  (_)观者讶之   (_)岛具对所得诗句 (_)3下

4、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_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_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杨生之犬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日:“以此大见与,便当出尔。”生日:“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日:“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

5、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1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若不相与 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_  A延续  B伸长 C导引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的句子的意思。_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_。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4. 文言文阅读。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

6、,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选自淮南子(注释)羿(yì):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蟾蜍(cháng chú):也叫蛤蟆(há ma)。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癩刺。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谪(zhé):被处罚。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羿请不死之药  常斫之  学仙有过 过故人庄A.相同

7、,相同B.相同,不同C.不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_(2)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_5.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1解释下列加点字。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汤汤乎若流水_2伯牙鼓琴选自_,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在原文中的横线上填写。4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

8、现的词语是( )A.站立 B.高耸入云 C.波涛汹涌 D.汹涌澎湃5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钟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注)炳烛:点燃蜡烛。盲臣:师旷自谦

9、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阳:这里指阳光。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  戏_   闻_  善_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7.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

10、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xio):猫头鹰。鸠(ji):斑鸠、雉鸠的统称,形似鸽子。子将安之:你打算到哪里(安家)?徙(x):迁徙。恶:厌恶,讨厌。以:所以。更:改变。犹:还是。1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_2“枭将东徙”的原因是“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觉得斑鸠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_4下列对寓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都应从根本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B.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只有让自己的声音更好听。C.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8. 阅读理解。两

11、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1)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2)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_今义:_(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今义:_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2)孰为汝多知乎?_4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

12、为_,原因是_;一儿认为_,原因是_。(出原文作答)5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_9. 阅读题(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该文中加点的“为” 字的读音是_,意思是_。2在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朗读停顿的地方画上“/”。例如:见 /&#

13、160;两小儿 / 辩斗,问 / 其故。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3用意译的方法,将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_、_4根据该文题目的意思,用不超过2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_5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是:_6这个故事说明_;也说明_。10. 文言文阅读。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14、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 (_) 众皆弃去(_)2解释下列加点字。退为家人讲(_) 群儿戏于庭(_)  众皆弃去(_)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4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15、涉:过,渡。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寻找 B.要求 C.请求 D.追求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脚 B.停止 C.阻止 D.中止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 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 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4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相近的一

16、项是(   )A.自相矛盾 B.亡羊补牢 C.守株待兔 D.揠苗助长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_)(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_)(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_)12. 文言文阅读。杀骆驼破瓮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

17、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注)昔:从前;古时候。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用:采纳。痴:傻、愚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有一老人来语之曰  语:_(2)吾教汝出 汝:_(3)以刀斩头 以:_(4)既杀驼而复破瓮   既: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骆驼入瓮中食谷,首不得出。译文:_(2)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译文:_(3)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译文: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18、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_  _  _  _  _  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14. 课内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sh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