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上海市腹泻病监测技术方案2(word)可编辑_第1页
论文资料-上海市腹泻病监测技术方案2(word)可编辑_第2页
论文资料-上海市腹泻病监测技术方案2(word)可编辑_第3页
论文资料-上海市腹泻病监测技术方案2(word)可编辑_第4页
论文资料-上海市腹泻病监测技术方案2(word)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袈肂薄袄羀芇蒀袄膂肀蒆袃袂莆莂袂羄腿蚀袁肇莄薆袀腿膇蒂罿衿莂莈薆羁膅芄薅肃莁薃薄袃膃蕿薃羅葿蒅薂肈节莁薂膀肄蚀薁袀芀薅薀羂肃蒁虿肄芈莇蚈螄肁芃蚇羆芇蚂蚆肈腿薈蚆膁莅蒄蚅袀膈莀蚄羃莃芆蚃肅膆薅螂螅莁蒁螁袇膄莇螀聿莀莃螀膂芃蚁蝿袁肅薇螈羄芁蒃螇肆肄荿袆螆艿芅袅袈肂薄袄羀芇蒀袄膂肀蒆袃袂莆莂袂羄腿蚀袁肇莄薆袀腿膇蒂罿衿莂莈薆羁膅芄薅肃莁薃薄袃膃蕿薃羅葿蒅薂肈节莁薂膀肄蚀薁袀芀薅薀羂肃蒁虿肄芈莇蚈螄肁芃蚇羆芇蚂蚆肈腿薈蚆膁莅蒄蚅袀膈莀蚄羃莃芆蚃肅膆薅螂螅莁蒁螁袇膄莇螀聿莀莃螀膂芃蚁蝿袁肅薇螈羄芁蒃螇肆肄荿袆螆艿芅袅袈肂薄袄羀芇蒀袄膂肀蒆袃袂莆莂袂羄腿蚀袁肇莄薆袀腿膇蒂罿衿莂莈薆羁膅芄薅肃莁薃薄袃膃蕿

2、薃羅葿蒅薂肈节莁薂膀肄蚀薁袀芀薅薀羂肃蒁虿肄芈莇蚈螄肁芃蚇羆芇蚂蚆肈腿薈蚆膁莅蒄蚅袀膈莀蚄羃莃芆蚃肅膆薅螂螅莁蒁螁袇膄莇螀聿莀莃螀膂芃蚁蝿袁肅薇螈羄芁蒃螇肆肄荿袆螆艿芅袅袈肂薄袄羀芇蒀袄膂肀蒆袃袂莆莂袂羄腿蚀袁肇莄薆袀腿膇蒂罿衿莂莈薆羁膅芄薅肃莁薃薄袃膃蕿薃羅葿蒅薂肈节莁薂膀肄蚀薁袀芀薅薀羂肃蒁虿肄芈莇蚈螄肁芃蚇羆芇蚂蚆肈腿薈蚆膁莅蒄蚅袀膈莀蚄羃莃芆蚃肅膆薅螂螅莁蒁螁袇膄莇螀聿莀莃螀膂芃蚁蝿袁肅薇 上海市腹泻病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标准操作程序第一部 细菌学检测的技术方案一)霍乱弧菌检测操作程序1.标本检测流程图:粪便或肛拭子可选:APW增菌液36±1 2次增菌6h-8h36±1

3、 18-24h双洗平板 TCBS平板弧菌显色平板36±1 18-24hAPW增菌液36±1增菌6h-8h挑取可疑菌落5-10个,用霍乱弧菌O1/O139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O1群(小川和稻叶)及O139群霍乱弧菌的O1,O139菌体抗原及CTX基因的PCR检测上报市疾控进一步鉴定. 2. 操作步骤:2.1 增菌: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放入碱性蛋白胨水(APW)培养基中36±1增菌6-8h。2.2分离及二次增菌:增菌后从菌液生长最茂盛的菌膜下表层,取一接种环,划线接种于双洗平板,TCBS或弧菌显色平板。37培养1824h后,选择单菌落做血清凝集实

4、验。标本含菌量少时,为提高检出率,实行2次增菌,取第1次碱胨水增菌6h8h的培养物的表层液0.1mL0.2mL,接种于8mL10mL的碱胨水中,37培养6h8h再做分离。2.3血清学鉴定:从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5-10个。双洗平板上为湿润、黑芯、光滑菌落。TCBS上为黄色发亮、表面光滑、稍凸起的菌落。弧菌显色平板上为蓝色,菌落中心略有凹陷的菌落(注意该平板上可疑菌落易发生自凝)。取少许培养物(TCBS和弧菌显色平板上的疑似菌落需转种到营养琼脂小斜面或非选择性平板后进行血清学鉴定)与O1群+O139群霍乱多价诊断血作玻片凝集试验,如很快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即为阳性反应,阳性者必须用生理盐水按同样

5、方法作对照试验,以排除因自身凝集而导致的假阳性反应。并继续用小川和稻叶单价血清分型。对O1群不凝集的可疑菌落,再用O139群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2.4生化鉴定:在双洗平板、TCBS琼脂或弧菌显色平板上的疑似菌落转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选取单菌落做生化初筛,选择单菌落做KIA和MIU实验。进一步生化鉴定选用梅里埃生化检测卡(API20E或API20NE),或全自动生化鉴定仪鉴定。具体操作按产品操作说明。2.5 PCR检测:可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盒或按照合成引物及探针后进行PCR检测。2.5.1 O1和O139双重实时PCR验证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和表2:表2 O1和O139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

6、的引物及探针引物名称核苷酸序列(53)产物长度(bp)O1 FGGAATAACTCAAGGCGATGAAGTG117O1 RTAGAGACTCACCTTCGATTTCAGCO1 PFAM-AAACGGGTAACGCACCACACTGGACT-BHQ1O139 FCGATGGCGTGTTCATTAGAAGG104O139 RTCCCTTTCCACCTCGGTATTTCO139 PHEX-CGGCAAACTGGCAGCAAACTCAGCA-BHQ1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为:20L反应体系,2×PCR buffer 10L , O1 rfb基因上下游引物(10mol/L)各0.4L,探针(10

7、mol/L)0.4L;O139 rfb基因上下游引物(10mol/L)各0.4L,探针(10mol/L)0.4L;去离子水5.6L,DNA模板2L。循环条件为:95 30s, 95 5s和60 20s 循环40次,在退火阶段检测荧光。2.5.2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检测,见表2:表2 ctx毒素基因的荧光PCR检测的引物及探针引物名称核苷酸序列(53)产物长度(bp)CT1 FCTTCCCTCCAAGCTCTATGCTC114CT1 RTACATCGTAATAGGGGCTACAGAGCT1 PFAM-ACCTGCCAATCCATAACCATCTGCTGCTG -BHQ1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为

8、:20L反应体系,2×PCR buffer 10L ,上下游引物(10mol/L)各0.4L,探针(10mol/L)0.4L;去离子水6.8L,DNA模板2L。循环条件为:95 30s, 95 5s和60 20s 循环40次,在退火阶段检测荧光。3.报告结果及上送菌种:报告粪便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保存并上送菌种。二) 沙门菌检测操作程序1标本检测流程图:粪便或肛拭子挑取可疑菌落3-5个转种于初筛生化管36±1 18h-24hSBG增菌液36±1增菌18h-24h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或SS平板36±1 18h-24h对初筛生化符合沙门菌属的菌落进行血清学试验结

9、果报告菌株保存2. 操作步骤:2.1 增菌: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放入SBG增菌培养基中36±1增菌18-24h。2.2分离:取增菌培养液一环接种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36±1培养过夜;2.3挑取可疑菌落:挑取可疑菌落(如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平板上,目标菌落紫色、淡紫色菌落;SS平板上周边无色透明、中心黑色菌落)转种双管糖或其他生化筛选培养基(如KIA、MIU),36±1培养过夜;2.4生化初筛:挑取双糖管结果为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甘露醇+,尿素,H2S+/,动力+,靛基质,蔗糖的反应管菌株,或KIA、MIU的生化结果为K/A,产气+,H2S+/,动力+

10、,靛基质,尿素的反应管菌株转种于哥伦比亚琼脂平板及营养琼脂小斜面,分别进行血清学鉴定及生化鉴定。2.5血清学鉴定:凡生化初筛结果符合沙门菌属的可疑菌株以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内作玻片凝集试验。(1)用O多价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同时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多价凝集者用O单价诊断血清分别进行凝集。完成O抗原的鉴定后,先用H多价作凝集试验,如有一种或两种多价诊断血清凝集,再用这种多价血清的各种H因子诊断血清检查以确定第1相和第2相的H抗原(必要时需要进行H相的诱导)。(2)查阅沙门菌血清分型表,报告血清式。推荐使用规范格式的沙门菌血清型的中英文报告方式。2.6生化试验:选取API 20 E或微生物自动鉴定系

11、统进行鉴定。具体操作按产品操作说明。3.报告结果及上送菌种:综合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报告粪便标本中检出沙门菌名称,保存并上送菌种。三) 志贺菌检测操作程序1 标本检测流程图:粪便或肛拭子XLD及MAC平板 36±118h-24h对初筛生化符合志贺菌属的菌落进行血清学试验挑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可疑菌落3-5个转种于初筛生化管36±1 18h-24h结果报告菌株保存2.操作步骤:2.1分离: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直接在XLD一区涂抹后进行划线分离,于36±1培养过夜。2.2挑取可疑菌落:从37培养 18 h24 h的分离培养基上,观察挑选可疑菌落3

12、-5个,在XLD或MAC平板上其形态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圆形,湿润、光滑、突起,接种双管糖或其他生化筛选培养基(KIA、MIU),36±1培养过夜。2.3生化初筛:志贺菌属在双管糖的生化反应为: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甘露醇+/,尿素,H2S,动力,靛基质+/,蔗糖。或在KIA、MIU的生化结果为K/A,产气,H2S,动力,靛基质+/,尿素的反应管菌株。福氏志贺菌6型在上两种培养基上有时可产生少量气体。2.4血清学鉴定:凡生化初筛结果符合-志贺菌属的可疑菌株以志贺菌属诊断血清内作玻片凝集试验。查阅其血清分型表,报告最终血清型。2.5生化试验:选取API 20 E或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13、进行鉴定,具体操作按产品操作说明。在必要时需进行其他补充生化反应。应符合表3所列的生化特性。3.报告结果及上送菌种:综合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报告粪便标本中检出志贺菌。保存并上送菌种。表3 志贺菌属的生化特性项目A群B群C群D群项目A群B群C群D群靛基质dd(-)-水扬素-甲基红+D-侧金盏花醇-V.P.-+肌醇-西蒙氏柠檬酸盐-D-山梨醇ddd-硫化氢-L-阿拉伯糖dd+尿素-棉子糖-d-苯丙氨酸-L-鼠李糖d-(+)赖氨酸-麦牙糖(-)d(-)(+)精氨酸-(-)-D-木胶糖-(-)-鸟氨酸-覃糖(+)d(+)+动力-纤维二糖-明胶-甲基-D-葡萄糖苷-KCN-七叶灵-丙二酸盐-密二糖-d

14、(-)(-)D-葡萄糖产酸+D-阿拉伯糖-ONPGd-+D-葡萄糖产气-D-甘露糖+乳糖-(d)卫矛醇-蔗糖-D-甘露醇-+四) 副溶血弧菌检测操作程序1.标本检测流程图:粪便或肛拭子18-24hTCBS平板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36±116h-18h挑取绿色(TCBS)或紫色(弧菌显色平板)的可疑菌落5-10个转种于初筛生化管36±1 18-24h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36±1 6h-8h氧化酶实验(+)新鲜培养菌落进行系统生化鉴定菌株保存结果报告2.操作步骤2.1分离: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直接在TCBS一区涂抹后进行划线分离,于36±1培养

15、过夜。2.2增菌: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后转种至8mL10mL氯化钠结晶紫培养液或碱性蛋白胨水(APW)中。37培养6h-8h后,取一接种环,划线接种于TCBS平板,于37培养18h-24h后观察有无可疑菌落。2.3挑选可疑菌落及生化初筛:挑取TCBS上绿色、中等大小的可疑菌落,或弧菌显色平板上紫色、中等大小菌落做生化初筛实验。如KIA和MIU实验,可疑菌落在KIA、MIU的生化结果为K/A,产气-,H2S ,动力+,靛基质+,尿素。并可进行氧化酶实验,若为阳性,继续做系统生化实验。3生化鉴定:选用梅里埃生化检测卡(API20E或API20NE),或全自动生化鉴定仪鉴定。具体操作按产品操作说明

16、。4.报告结果及上送菌种:综合生化鉴定结果,报告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五)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操作程序1.标本检测流程图:粪便或肛拭子18-24hO157免疫磁珠集菌mEC增菌液36±16hMAC平板O157显色平板36±116-18h挑取桃红色(MAC平板)或紫色(O157显色平板)可疑菌落5个转种于初筛生化管36±1 18h-24h对生化初筛符合株进行毒力基因PCR检测O和H抗原的血清学鉴定结果报告菌株保存2.操作步骤2.1分离: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直接在MAC平板上一区涂抹后进行划线分离,于36±1培养过夜。2.2增菌:对于

17、EHEC O157:H7的检测需先进行增菌,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后转种至8mL10mLmEC肉汤增菌液37增菌6h后,取1mL用O157免疫磁珠进行富集后,接种于O157显色平板或山梨醇麦康凯平板进行划线分离,于37培养18h-24h后观察有无可疑菌落。2.3挑取可疑菌落:挑取麦康凯平板(MAC)上发酵乳糖的桃红色、不透明的可疑菌落,或O157显色平板上紫红色或淡紫色、中等大小菌落,或山梨醇麦康凯平板上不发酵山梨醇的乳白色菌落进行生化初筛实验。2.4生化初筛:可疑菌落的双糖管结果为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甘露醇+,尿素,H2S ,动力+/,靛基质+,蔗糖/+的反应管菌株,或KIA

18、、MIU的生化结果为A/A,产气+,H2S,动力+/,靛基质+,尿素。2.5PCR毒力检测: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ETEC、EIEC、EHEC、EAggEC)的毒力基因及EHEC O157的菌体、鞭毛抗原的基因检测,可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盒或参考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中的引物序列及反应条件。2.6血清学鉴定:凡生化初筛结果符合的可疑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属诊断血清(包括O多价及单价,H抗原)作玻片凝集试验。报告最终血清型。2.7系统生化鉴定:选用梅里埃生化检测卡(API20E),或全自动生化鉴定仪鉴定。具体操作按产品操作说明。3.报告结果及上送菌种:综合血清学,生化鉴定及PCR检测

19、结果,报告粪便标本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类型及血清型。保存并上送菌种。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操作程序1.标本检测流程图:直接分别于第7,14,21天接种耶尔森菌选择性平板 CIN与改良PBS增菌液1:10混合4冷增菌25培养48h选择形态可疑菌落(“公牛眼”状)接种于改良克氏双糖或三糖铁培养基改良克氏双糖斜面:黄/黄不产H2S 不产气25培养24/48h25培养25培养24h分解尿素者分别接种与2管半固体培养基37培养24h动力(-)动力(+)动力(-)动力(+)且系统生化鉴定结果报告接种于尿素培养基新鲜粪便结果报告2. 操作步骤:2.1直接分离: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约0.5g),直

20、接划线接种于耶尔森菌选择性平板,25培养48h。2.2增菌培养:取1g粪便标本接种于10ml改良PBS增菌培养液中,置于4冷增菌。在冷增菌的第7、14、21天划线接种于耶尔森选择性平板,25培养48h。2.3挑取可疑菌落:在耶尔森菌选择性培养基上25培养48小时,可疑菌落为较小的湿润菌落,直径约12mm。中心呈深玫瑰红色,凸起较尖锐,周围有明显透明环,称“公牛眼”。从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5个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初筛。2.4生化鉴定:2.4.1糖分解试验挑取可疑菌落接种改良克氏双糖斜面(用甘露醇取代乳糖),25培养24h-48h。挑选斜边/底层均变为黄色(A/A),不产H2S,不产气(可能有微量气体,

21、小泡,但不会将培养基顶裂或顶起)的菌株进一步鉴定。注意:在斜面上划线不要过稀,菌量太少不利于下一步接种Rustigian尿素培养基。2.4.2尿素分解试验刮取斜面上大量菌苔,浓厚接种于Rustigian尿素培养基,震荡均匀,25培养2h-4h,变红色者为尿素酶阳性,进一步检测动力。菌量少及其他未变色的菌株观察至24h。2.4.3动力试验将尿素酶阳性菌株接种于2管半固体,分别置于25与37培养24h。选取25动力(+)且37动力(-)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2.4.4系统生化鉴定挑取上述可疑的菌落直接用Api20E鉴定板条进行系统生化鉴定,确定菌株种属。典型的生化反应见图1。图1小肠结肠炎耶尔

22、森菌Api20E板条的典型生化反应2.5血清学鉴定使用致病性菌株常见血清型(我国一般为O:3、O:8、O:9型)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玻片凝集,从而进行进一步鉴定和血清分型。3.报告结果:综合血清学及生化鉴定结果,报告粪便标本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保存并上送菌种。六) 空肠弯曲菌检测操作程序1. 标本检测流程图:粪便或肛拭子18-24h42微需氧(85% N2,10% CO2,5% O2)2-3天滴加到放置在血平板上的0.45微米孔径的滤膜上,放置30-45min后,去滤膜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ml的粪便悬液挑取血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PCR鉴定结果报告菌株保存2操作步骤

23、2.1分离培养:用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0.5g-1g)混悬于1ml生理盐水,取约200微升滴加到放置在血平板上的0.45微米孔径的滤膜上,室温或37放置30min-45min后,去滤膜。将平板倒置后42微需氧(85% N2,10% CO2,5% O2混合气体培养箱或者使用密闭容器如强塑厌氧盒,放入适量的微需氧产气袋)培养,2-3天后开始观察菌落形态,连续培养710天仍无疑似菌落才可丢弃初次分离平皿。2.2鉴定2.2.1形态鉴定:菌落形态鉴定:初次分离培养2-3天,血平板上的菌落不溶血,扁平、湿润、有光泽,看上去像水滴,直径为12mm,边缘完整、发亮,5-6天后菌落增大,颜色变灰白,扁平,菌落

24、不溶血。革兰氏染色镜检:空肠弯曲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镜下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弯曲杆菌。2.2.2生化鉴定对于空肠弯曲菌的生化鉴定首先进行氧化酶和触酶检测,氧化酶和触酶阳性者进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检测空肠弯曲菌特异的马尿酸水解酶基因的活性。空肠/结肠弯曲菌的生物化学鉴定结果解读见表4:表4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生化鉴别特征生化反应项目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2.2.3 PCR鉴定:可选用商品化的PCR试剂盒或合成引物进行PCR检测。利用多重PCR方法扩增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特异基因,PCR引物序列和产物大小见表5,PCR扩增图片见图2。PCR鉴定既可以进行多重PCR鉴定,同时可以分为两组:空肠(16S rRNA+MapA基因),结肠(16S rRNA+CeuE基因)分别进行PCR,根据产物片段大小鉴定。表5多重PCR引物序列以及产物大小基因名称引物序列PCR 产物16S rRNA(弯曲菌属16S rRNA)16F: 5-ATCTAATGGCTTAACCATTAAAC-3857bp16R: 5-GGACGGTAACTAGTTTAGTATT-3MapA(空肠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