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项选择题: 1. 互换性生产的技术基础是( )。 A 大量生产 B 公差 C 检测 D 标准化 2.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属于( )。 A 相对测量法 B 绝对测量法 C 综合测量法 D 间接测量法 3. 20f 6 、 20f 7 和 20f 8 的相同偏差是( )。 A 下偏差 B 上偏差 C 实际偏差 D 公差 4. 比较孔或轴的加工难易程度的高低是根据( )。 A 公差值的大小 B 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 C 标准公差因子 D 基本尺寸的大小 5. 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A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职能 B 形状和定向误差的职能 C 定向和定位误差的职能 D
2、 形状误差和跳动的职能 6.GB1144 87 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采用( )。 A 大径定心 B 小径定心 C 键宽定心 D 中径定心 7. 为保证使用要求,应规定轴键槽两侧面的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 )。 A 平行度公差 B 垂直度公差 C 倾斜度公差 D 对称度公差 8. 螺纹的实际中径用( )。 A 大径表示 B 小径表示 C 中径表示 D 单一中径表示 9. 齿轮的齿向误差主要影响齿轮转动的( )。 A 齿侧间隙 B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C 传动的平稳性 D 载荷分布均匀性 10. 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组成环叫做( )。 A 减环 B 增环 C 调整环 D 修配环 11. 可以根
3、据具体情况规定不同形状的公差带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是( )。 A 直线度 B 平面度 C 圆度 D 同轴度 12. 40k6 ( )轴颈与深沟球轴承内圈配合的性质为( )。 A 过渡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或过盈配合 D 间隙配合 13. 齿轮齿厚偏差 E s 用来评定( )。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 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 14. 相配合的孔、轴中,某一实际孔与某一实际轴装配后得到间隙,则此配合为( )。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 15. 利用同一方法加工 50H7 孔与 100H6 孔应理解为 ( ). A 前
4、者加工困难 B 后者加工困难 C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D 加工难易程度无法比较 16. 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最主要的误差是 ( ). A 齿形误差 B 齿向误差 C 齿距累积误差 D 螺旋线波度误差 17. 孔的作用尺寸( )。 A 等于孔的实际尺寸 B 不小于孔的实际尺寸 C 不大于孔的实际尺寸 D 与孔的实际尺寸无关 18. 某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04mm ,则它对基准平面的平等度误差一定( )。 A 不小于 0.04mm B 不大于 0.04mm C 大于 0.04mm D 小于 0.04mm 19. 用比较仪测量轴径的方法属于( )。 A 直接测量法 B 间接测量法 C 绝对测
5、量法 D 相对测量法 20. 定向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A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B 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 C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D 定向误差和距离尺寸偏差 21. 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 50H6 孔和 100H7 孔,应理解为( )。 A 前者加工困难 B 后者加工困难 C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D 无法比较 22. 基本偏差代号为 J 、 K 、 M 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轴可以构成( )。 A 间隙配合 B 间隙或过渡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 23. 20f 6 、 20f 7 和 20f 8 三个公差带的( )。 A 上偏差相同且下偏差相同 B 上偏差相同而下
6、偏差不相同 C 上偏差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D 上、下偏差各不相同 24. 孔、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23 m ,孔的下偏差为 18 m ,轴的下偏差为 -16 m ,轴的公差为 16 m ,则配合公差为( )。 A 32 m B 39 m C 34 m D 41 m 25. 按 GB1144 87 的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应为( )。 A 大径 D 定心 B 小径 d 定心 C 键侧 ( 键槽侧 ) 宽 B 定心 D 大径、小径或键侧 ( 键槽侧 ) 宽定心 26. 被测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与它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的关系应为( )。 A 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B 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 前者不得
7、大于后者 D 前者不得小于后者 27. 齿轮副的最小极限侧隙 j nmin 与齿轮精度等级的关系是( )。 A 精度等级越高,则 j nmin 越小 B 精度等级越高,则 j nmin 越大 C j nmin 与精度等级有关 D j nmin 与精度等级无关 28. 对某几何量进行等精度测量 9 次,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 3 m ,则以 9 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 A 3 m B 4.5 m C 6 m D 9 m 29. 有一位移型圆锥配合,锥度为 C =1 : 10 ,要求装配后得到间隙配合: X min =+ 0.020mm , X max =
8、+ 0.074mm ,则向位移公差为( )。 A 0.094mm B 0.54mm C 0.94mm D 0.074mm 30. 有一 7 GH 直齿圆柱齿轮,第 I 公差组的公差项目可选择( )。 A F r B F 与 F r C F 与 F w D F w 31.GB1144 87 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采用( )。 A 大径定心 B 小径定心 C 键宽定心 D 小径和键宽定心 32. 某滚动轴承内圈旋转,外圈固定不动。该轴承承受一个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径向负荷作用,则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 A 摆动 B 静止 C 旋转 D 摆动和旋转 33. F 是齿轮公差项目中的( )。 A
9、保证传递运动准确性的项目 B 保证传动平稳性的项目 C 保证载荷分布均匀性的项目 D 保证侧隙要求的项目 34. 按 GB/T307.1 94 规定,向心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 )。 A 2 、 3 、 4 、 5 、 6 五级 B 3 、 4 、 5 、 6 、 0 五级 C 2 、 3 、 4 、 5 、 0 五级 D 2 、 4 、 5 、 6 、 0 五级 35. 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是( )。 A 齿形误差和基节偏差 B 齿向误差 C 齿距累积误差 D 几何偏心 36. 已知 50f 6 轴的基本偏差为 -0.025mm , 50F 7 孔的公差值为 0.025mm ,则该孔的
10、上偏差为( )。 A + 0.025mm B + 0.050mm C 0.025mm D 0 37. 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30 m ,孔下偏差为 11 m ,轴下偏差为 16 m ,轴的公差为 16 m ,则配合公差为( )。 A 14 m B 27 m C 41 m D 46 m 38. 滚动轴承内圈与 k6 轴颈配合,它们的配合性质是( )。 A 间隙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渡或间隙配合 39. 普通螺纹的精度等级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 )。 A 螺纹直径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 B 螺距累积偏差和牙侧角偏差 C 中径和顶径的公差等级 D 旋合长度和螺纹底径公差等级 40. 在一
11、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时,其误差的大小、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为( )。 A 随机误差 B 粗大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 D 定值系统误差 41. 基本偏差代号为 a h 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孔配合属于( )。 A 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B 基孔制的过渡配合 C 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D 基轴制的间隙配合 42. 孔、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54 m ,孔的下偏差为零,轴的下偏差为 -33 m ,轴的公差为 13 m ,则配合公差为( )。 A 34 m B 41 m C 32 m D 39 m 43. 与 40H7/k6 配合性质相同的配合是( )。 A 40H7
12、/k7 B 40K7/h 7 C 40K7/h6 D 40H6/k7 44. 滚动轴承内圈与公差带代号为 m6 的轴颈配合形成的配合性质,属于( )。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D 间隙或过滤配合 45. 在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精度时,若测得 F r 与 F w 两项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应再测( )。 A F B F p C F D F b 46. 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图样上反映孔或轴加工难易程度的是( )。 A 公差 B 偏差 C 误差 D 允差 47.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 A 齿侧间隙 B 载荷分布均匀性 C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D 传动的平稳性 48.
13、 图 a 所示的标注表示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是( )。 A 包容要求 B 独立原则 C 最大实体要求 D 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图 a 49.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来评定( )。 A 齿侧间隙 B 载荷分布均匀性 C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D 传动的平稳性 50. 齿轮图样上标注 7 F L GB10095-88 ,则该齿轮第 I 公差组应规定的公差项目为( )。 A F r B F 与 F r C F 与 F w D F w 51. 参看 图 b 所示的零件图样标注,设测得该零件孔心的 x 和 y 方向的坐标尺寸分别为 50.03mm 和 40.04mm ,则该孔的位置度误差值为( )。
14、A 0.01mm B 0.02mm C 0.05mm D 0.1mm 图 b 52. 基本偏差代号为 J 、 K 、 M 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轴可以构成( )。 A 间隙配合 B 间隙或过渡配合 C 过渡配合 D 过盈配合 53. 某基轴制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23 m ;孔的下偏差为 -18 m ;轴的下偏差为 -16 m ,轴基本偏差为零,则配合公差为( )。 A 32 m B 39 m C 34 m D 41 m 54.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每个孔的体外作用尺寸( )。 A 相同 B 不一定相同 C 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D 小于最大实体尺寸 55. 定向公差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15、。 A 定向误差 B 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 C 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D 形状误差、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56. 某深沟球轴承工作时内圈转动,外圈固定,承受方向和大小均不变的径向负荷作用,因此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 A 静止 B 摆动 C 旋转 D 摆动和旋转 57. 30j6 轴颈与深沟轴承内圈配合的松紧程度与 30H7/j6 配合比较,( )。 A 前者较松 B 前者较紧 C 两者的松紧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58.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 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 59. 相配合的孔、轴中,若其中某一实际也与某一实际轴装配后得
16、到间隙,则此配合为( )。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D 无法确定 60. 比较 8F 7 孔与 27F 8 孔公差等级的高低,( )。 A 前者高 B 前者低 C 两者相同 D 无法比较 61.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在具宽方向上的误差是( )。 A 基节偏差在 B 齿距累积误差 C 齿向误差 D 齿厚偏差 62. 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它们的体外作用尺寸( )。 A 都不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B 都不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C 不一定相同 D 与实际尺寸的大小无关 63. 某被测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 0.05mm ,则它的直线度误差一定( )。 A
17、小于 0.05mm B 不小于 0.05mm C 大于 0.05mm D 不大于 0.05mm 64. 在图样上标注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若形位公差值前面加“ ”,则形位公差带的形状为( )。 A 两同心圆 B 两同轴圆柱 C 圆形或圆柱形 D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65.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 )。 A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B 表面波纹度 C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D 位置误差 66. 评定垂直度误差应采用( )。 A 最小区域法 B 定向最小区域法 C 三点法 D 定位最小区域法 67. 为保证键宽与键槽宽的接触面积,并避免装配困难,对于轴键槽相对于轴的轴线以及轮毂键槽相对于轮毂孔的轴线均应规定的形位
18、公差特征项目是( )。 A 同轴度 B 对称度 C 平行度 D 倾斜度 68. 为了同时控制普通螺纹的中径尺寸偏差、螺距偏差和牙侧角偏差三者的综合结果的影响, GB197 81 规定了( )。 A 顶径公差 B 大径公差 C 中径公差 D 小径公差 69. 用大数互换法计算尺寸链时,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各组成环的公差之( )。 A 和 B 差 C 积 D 平方和再开平方 70. 在圆柱齿轮的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值中的最大绝对值称为( )。 A 齿距累积误差 B 齿距偏差 C 基节偏差 D 轴向齿距偏差 71.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就是其( )。 A 最大极限尺寸 B
19、最小极限尺寸 C 体外作用尺寸 D 体内作用尺寸 72. 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基准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a h 的轴形成( )。 A 间隙配合 B 过盈配合 C 过渡配合 D 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73. 已知一配合 25H7( )/f6( ) ,则配合 25F 7/h6 的孔,轴极限偏差应是( )。 A 25F 7( )/h6( ) B 25F 7( )/h6( ) C 25F 7( )/h6( ) D 25F 7( )/h6( ) 74.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是用来控制被检验零件的( )。 A 极限尺寸 B 局部实际尺寸 C 体内作用尺寸 D 体外作用尺寸 75. 光滑极限量规止规的定形尺寸(
20、公称尺寸)为被检验零件的( )。 A 最大实体尺寸 B 最小实体尺寸 C 基本尺寸 D 局部实际尺寸 76. 测量直齿圆柱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应使用( ) A 单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B 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C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 D 渐开线测量仪 77. 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开位公差值前面加注 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 A 两同心圆 B 两同轴线圆柱面 C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D 圆形或圆柱形 78. 在下列四组基本尺寸皆为 100mm 的孔或轴的两个公差带号中,基本偏差数值不相同的两个公差带号的那一组是( )。 A r7 与 r8 B c8 与 c 9 C R7 与 R8
21、D C8 和 C9 79. 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且定心精度要求较高时,它们的配合应选择( )。 A M/h B T/h C G/h D B/h 80. 已知 10H8 ( ) /m7 ( ),则 10M 8 的上、下偏差为( )。 A 10 B 10 C 10 D 10 81. 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 35 mm 轴,若安全裕度为 0.0062mm ,则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 )。 A 34.950mm B 34.888mm C 34.9438mm D 34.8818mm 82. 下列四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中公差带可以有不同形状的那个项目为( )。 A 直线度 B 平面度 C 圆度 D 同轴度 83.
22、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04mm ,则它对其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一定( )。 A 大于 0.04mm B 等于 0.04mm C 小于 0.04mm D 不小于 0.04mm 84. 下列四个齿轮精度指标中用来评定传动平稳性的那个指标为( )。 A f a B f pb C F p D F 85. 按 GB1144 87 的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为( ) A 大径 D 定心 C 小径 d 定心 C 键侧(键槽侧)宽 B 定心 D 大径、小径或键侧(键槽侧)宽定心 86. 测得普通外螺纹的螺距累积偏差为 10 m, 则该螺距累积偏差的中径当量为( ) A 1.732 m B 17.3
23、2 m C 10 m D 17.32 m 87. 影响齿轮在齿长方向上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是( ) A 齿距累积误差 B 基节偏差 C 齿向误差 D 公法线长度变动 88.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A 现代化 B 大量生产 C 标准化 D 优先数系 89. 基本偏差代号为 j m 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 H 的孔配合形成( ) A 基孔制间隙配合 B 基孔制过渡配合 C 基孔制过盈配合 D 基轴制过渡配合 90. 某测量列中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 0.027mm ,若欲使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0.027mm ,则应至少重复测量( ) A 4 次 B 9 次 C 16
24、 次 D 36 次 91. 已知 50k6 的基本偏差为 +0.002mm, 公差值为 0.016mm, 50K7 的公差值为 0.025mm ,则其基本偏差为( )。 A 0.018mm B 0.009mm C +0.007mm D 0.002mm 92. 某孔、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 0.041mm ,孔的下偏差为零,轴的上偏差为 -0.023mm ,轴的公差为 0.016mm ,由最大间隙为( )。 A 0.060mm B 0.064mm C 0.068mm D 0.070mm 93. 与 30K7/h6 配合性质相同的配合为( ) A 30K7/h7 B 30K6/h 7 C 30H7/k
25、6 D 30H7/k7 94. 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上的位置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 A 两同轴线的圆柱面 B 一个圆柱 C 两平行平面 D 相互垂直的两对平行平面 95. 某实际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近点距离为 4 m ,最远点距离 8 m ,则该实际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 )。 A 4 m B 8 m C 12 m D 16 m 96. 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 0.04mm ,则它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一定( )。 A 等于 0.04mm B 大于 0.04mm C 小于 0.04mm D 不小于 0.04mm 97. 测得一表面的实际轮廓上的最高峰顶线距基准线的距离为 10
26、 m ,最低谷底线距基线的距离为 6 m ,则该表面轮廓最大高度 R y 值为( )。 A 10 m B 6 m C 16 m D 4 m 98.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用来控制被测孔、轴的体外用尺寸不得超越其( )。 A 最小实体尺寸 B 最大实本尺寸 C 实际尺寸 D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99. 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最大实体牙型的中径用来控制( )。 A 中径偏差 B 牙侧角偏差 C 螺距累积偏差 D 作用中径 100. 图样上标注内、外螺纹配合的代号为 M20×2 5H6H/ 5g 6g ,则外螺纹顶公差带代号为( )。 A 5H B 6H C 5g D 6g 101. 齿轮图样上标注
27、7 6 6 E G GB10095 88 ,则该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精度等级为( )。 A 6 级 B 7 级 C E 级 D G 级 102. 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环是( )。 A 组成环 B 封闭环 C 增环 D 减环 103. 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 40H7 孔 100H6 孔,应理解为( )。 A 前者加工困难 B 后者加工困难 C 两者加工难易程度相当 D 无法比较 104. 30E8/h8 与 30E9/h9 的( )。 A 最小间隙相同 B 最大间隙相同 C 平均间隙相同 D 间隙变动范围相同 105. 若孔、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28 m, 孔的下偏差为 21
28、m ,轴的公差为 19 m ,轴的下偏差为 19 m ,则配合公差为( )。 A 38 m B 41 m C 49 m D 40 m 106. 50JS7 和 50JS8 两个公差带的( )。 A 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相同 C 上偏差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B 上偏差相同且下偏差相同 D 上偏差不相同且下偏差不相同 107. 被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与它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的关系应是( )。 A 前者不得大于后者 B 前者不得小于后者 C 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 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108. 圆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 A 圆内的区域 B 圆柱体内的区域 C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D 两同轴圆柱之间的区域
29、 109. 按 GB/T307.1 94 的规定,深沟球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 )。 A 2 、 3 、 4 、 5 、 6 五级 B 2 、 3 、 5 、 6 、 1 五级 C 2 、 4 、 5 、 6 、 0 五级 D 2 、 3 、 4 、 5 、 0 五级 110. 位移型圆锥配合的内、外圆锥直径公差带影响( )。 A 圆锥配合的配合性质 B 内、外圆锥装配时的初始位置 C 内、外圆锥之间的最终轴向位移 D 内、外圆锥之间最终的轴向相对位置 111. 平键联结中, GB/T1095-2003 规定的键的配合尺寸公差带代号为( )。 A h7 B h 8 C h9 D h10 112.
30、GB197 81 对普通螺纹按公称直径和螺距基本尺寸规定的旋合长度分为( )。 A L 、 M 、 N 三组 C S 、 M 、 L 三组 B M 、 N 、 S 三组 D S 、 N 、 L 三组 113. 为了保证普通内螺纹的互换性,内螺纹作用中径 D 2m 、单一中径 D 2s 与其中径最大极限尺寸D 2max 最小极限尺寸 D 2min 的关系为( )。 A D 2m D 2max 且 D 2s D 2min B D 2m D 2min 且 D 2s D 2max C D 2m D 2max 且 D 2s D 2max D D 2m D 2min 且 D 2s D 2min 114.8
31、 级精度圆柱齿轮的精度评定指标 f 等效于( )。 A f f B f pb C f pt D f f 和 f pb 115. 测得圆柱齿轮的 F w 合格而 F 超差,则该齿轮( )。 A 不合格 B 应测量 F r 重评 C 应测量 F p 重评 D 合格 116. 齿轮副的最小极限侧隙 j nmin 与齿轮精度等级的关系是( )。 A j nmin 与精度等级有关 B j nmin 与精度等级无关 C 精度等级越高,则 j nmin 越大 D 精度等级越高,则 j nmin 越小 117. 齿轮副的侧隙用于( )。 A 补偿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 B 储存润滑油 C 补偿热变形 D 补偿热变
32、形和储存润滑油 118. 按 GB6093 85 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 )。 A 五级 B 五等 C 六级 D 六等 119. 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 30f 6 轴与 25h7 轴,应理解为( )。 A 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B 前者加工困难 C 后者加工困难 D 无法比较 120. 滚动轴承内圈与 50j6 轴颈形成的配合与 50H7/j6 配合的松紧程度相比较,结论是( )。 A 前者较松 B 前者较紧 C 两者松紧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121. 图样上标注内、外螺纹配合的代号为 M20×2 5H6H/ 5g 6g ,则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为( )。 A 5H B 6H C
33、 5g D 6g 122. 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 2 m ,最远为 4 m ,则同轴度误差值为( )。A 2 m B 4 m C 6 m D 8 m 123. 实测一表面实际轮廓上的五个最大轮廓峰高距基准线的距离的平均值为 8 m ,五个最大轮廓谷深距基准线的距离的平均值为 2 m ,则该表面的 R z 值为( )。 A 8 m B 6 m C 10 m D 2 m 124. 若外螺纹存在螺距累积偏差和牙侧角偏差,则该外螺纹作用中径相对于单一中径的代数差( )。 A 小于零 B 等于零 C 大于零 D 小于或等于零 125. 某深沟球轴承受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径向负荷,
34、外圈旋转,内圈不旋转,则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 A 摆动 B 静止 C 旋转 D 摆动或旋转 125. 齿轮齿厚偏差 E s ,用来评定( )。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 C 载荷分布均匀性 D 齿侧间隙 126. 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用来控制被测孔、轴的作用尺寸不得超出其( )。 A 最小实体尺寸 B 最大实体尺寸 C 实际尺寸 D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127.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属于( )。 A 相对测量 B 间接测量 C 直接测量 D 绝对测量 128. 尺寸链中公差最大的环是( )。 A 增环 B 减环 C 封闭环 D 公差最大的组成环 129. 已知 90H7(
35、 )/n6( ) ,则 90N7 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为( )。 A 90 mm B 90 mm C 90 mm D 90 mm 130. 优先数学中 R10/3 系列是( )。 A 基本系列 B 补充系列 C 派生系列 D 等差系列 131. 为了保证内外圆锥的接触均匀性,圆锥角极限偏差通常采用( )。 A 单向取正值 C 双向对称取值 B 单向取负值 D 双向不对称取值 132. 对某尺寸进行等精度重复测量 16 次,计算得到任一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 2mm ,则用 16 次测量的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 A ± 2 m B ± 6 m C ±
36、 4.5 m D ± 1.5 m 133. 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 40 mm 孔,安全裕度为 0.0039 ,则该孔的下验收极限为( )。 A 40.0109mm C 39.9719mm B 40.0031mm D 39.9641mm 134. 某轴为 60js7 ,该轴的尺寸公差为 30 m ,验收时安全裕度为 3 m ,则该轴的上验收极限为( )。 A 60.011mm B 60.012mm C 60.00mm D 60.005mm 135. 为了保证内、外矩形花键小径定心表面的配合性质,它的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应采用( )。 A 独立原则 C 最大实体要求 B 包容要求 D
37、最小实体要求 三、标注题和改错题 1.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要求标注在图 1 上。 两个 40m 6 圆柱面皆采用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充参数 R a 的上限值为 1.6 m ,圆柱度公差为 0.01mm 。 轴肩端面和对两个 40m 6 圆柱面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皆为 0.012mm ,这两个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最大值为 3.2 m ; 60g 6 圆柱面的轴线对两个 40m 6 圆柱面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1mm ,表面粗糙度参数 R z 的上限值为 3.2 m ; 图 1 8N9 键槽 60g 6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15mm ;键槽两侧面的
38、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上限值皆为 3.2 m ,键槽底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上限值为 12.5 m ; 其余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上限值皆为 6.3 m 。 2. 试改正图 2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 3. 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3 上。 图 3 被测圆锥面 a 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2mm ; 被测圆锥面轴线相对于 d 1 和 d 2 圆柱面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5mm ; 端面 b 相对于 d 1 和 d 2 圆柱面公共基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3mm ; d 1 圆柱面的圆
39、柱度公差为 0.008mm , d 1 的尺寸要求为 mm ,并标注用尺寸公差控制形状误差的符号; 表面 a 和 b 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上限值为 1.6 m , d 1 和 d 2 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z 的上限值为 6.3 m ,其余各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最大值为 10 m 。 图 2 4. 试改正图 4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 图 4 5.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架格和代号标注在图 5 上。 两个 d 1 轴颈的轴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1mm ; d 2 圆柱面轴线相对于两个 d 1 轴颈
40、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15mm 。 b 键槽的中心平面相对于 d 2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25mm 。 图 5 6. 试改正图 6 所示的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 图 6 7. 试将下列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特征项目符号标注在图 7 中。 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 圆锥面相对于基准孔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 ; 左端面对基准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公差为 0.01mm ;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3mm ; 孔表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1mm ; 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 0.02mm ; 键槽两侧面的中心平
41、面相对于孔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2mm 。 8. 试改正图 8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 图 8 9.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9 上。 mm 孔采用包容要求; 左端面对 mm 孔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08mm ;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08mm ; mm 圆柱面的轴线对 mm 孔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08mm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 mm 键槽对 mm 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5mm 。 图 9 10. 试改正图 10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正确的形位公差标注不要修改)。 图 10
42、11.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符号标注在图 11 上。 18mm 圆柱面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1mm ; 25mm 圆柱面轴线对 18mm 圆柱面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mm ; 6mm 槽的中心平面相对于 18mm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1mm ; 端面 A 对 18mm 圆柱面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3mm ; 图 7 25mm 圆柱面的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3mm 。 图 11 12. 试将下列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与符号标注在图 12 上。 两个 20mm 孔采用 H7 ,并遵守包容要求; 宽度为 5mm 的槽和距离为 50mm 的两端面分别采
43、用 Js8 和 h8 ,并遵守独立原则; 两个 20mm 孔的轴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mm ; 两个 20mm 孔的公共轴线对平面 A 的平行度公差为 0.015mm ; 距离为 50mm 的端面分别对两个 20mm 孔的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3mm ; 宽度为 5mm 的槽相对于距离为 50mm 两端面的对称度公差为 0.04mm 。 图 12 13. 试改正图 13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 图 13 14.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符号标注在图 14 上。 80H7 孔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6mm ; 100h
44、6 外圆柱面对 80H7 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0.015mm ; 端面 a 的平面度公差为 0.008mm ; 端面 b 对端面 a 的平行度公差为 0.012mm ; 端面 a 对 80H7 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1mm 。 图 14 15.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架和符号标注在图 15 上。 两处 d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均为 0.010mm ; D 圆柱面的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10mm ; D 圆柱面的轴线对两处 d 圆柱面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0mm ; 图 15 16. 试将下列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16 上。 d 2 圆柱面轴线相对于两个 d 1
45、 圆柱面的公共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3mm ;两个 d 1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1mm ,表面粗糙度参数 R z 的上限值为 10 m ; 轴肩 I 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a 的最大值为 6.3 m ; 轴肩 I 端面相对于两个 d 1 圆柱面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1 m 。 图 16 17. 试改正图 17 所示的图样上形位图 17 18. 试将下列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18 上。 图 18 20f 6 圆柱面采用包容要求; 20f 6 圆柱面的轴线对右端面 A 的垂直度公差为 0.01mm ; 6N9 键槽中心平面相对于 20f 6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
46、01mm ; 4 × 4 孔轴线相对于右端面 A (第一基准)和 20f 6 圆柱面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 0.1mm ,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20f 6 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最大值为 1.6 m ,其余表面粗糙度参数 R z 的上限值为 6.3 m 。 19. 试改正图 19 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正确的形位公差标不要修改。) 图 19 20.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框格和符号标在图 20 上。 30K7 孔和 50M 7 孔的轴线分别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30K7 孔和 50M
47、7 孔的内端面分别对这两孔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均为 0.02mm ; 底面 F 的平面度公差为 0.02mm ; 6 × 7H10 孔(均布)的轴线分别对 50M 7 孔轴线(第一基准)和底面 F (第二基准)的位置度公差均为 0.5mm 。 图 20 21. 试改正图 21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变更,正确的标注不要修改)。 图 21 22. 试将下列公差要求标注在图 22 所示的图样上。 图 22 32 mm 圆柱面对两个 20 mm 轴颈的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 0.015mm ; 两个 20 mm 轴颈的圆度公差皆为 0.01mm ;
48、32 mm 圆柱面左、右两端面分别对两个 20 mm 轴颈的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皆为 0.02mm ; 10 mm 键槽中心平面对 32 mm 圆柱面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15mm ; 两个 20 mm 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上限值为 1.6 m , 32 mm 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z 的最大值为 3.2 m ,其余各表面粗糙度参数 R a 的最大值为 8.0 m 。 23. 试改正图 23 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改变)。 图 23 四、简答题: 1. 某螺纹标注为 M10 7g 6g L ,试说明代号中各项的含义? 2. 某矩形花键联
49、结标注为 8×46H7/f6×50H10/a11×9H11/d10 ,试说明各代号中各项的含义?矩形花键的形位公差设计有哪些要求? 3. 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要求在装配图上如何标注?该轴颈和外壳孔有哪些形位公差要求? 4. 某齿轮图样上标注 8 8 7 F H GB10095 88, 试说明代号中各项的含义。 5. 某直齿圆柱齿轮图样上标注 8-7-7 F L GB10095-88. 该齿轮加工后测得均布六条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数值( mm )如下: W 1 =43.512 , W 2 =43.539 , W 3 =43.525 , W 4 =43.529 ,
50、 W 5 =43.508 , W 6 =43.504. 已知 7 级精度 F w =28 m , 8 级精度 F w =40 m. 试确定该齿轮的 F w 的数值,并判断它是否合格,为什么? 6. 试述 GB11334-89 所规定圆锥公差的两种给定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7. 试述平键联结中的配合尺寸是什么?平键联结的配合部位采用哪种基准制配合?有哪三组配合?它们分别应用于什么场合? 8. 参看 图 24 , 试确定 100J7 外壳孔与轴承盖(端盖)配合中轴承盖尺寸公差带代号? 图 24 9. 试说明 F 、 f pb 和 F r 三个公差项目分别保证对齿轮传动的哪项使用要求? 1
51、0. 试说明图样上标注的代号 6× 23f 7× 28a 11×6d10(GB1144 87) 的含义? 11. 按图样 20h7( ) 加工一轴,测得该轴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处处皆为 19.98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0.012mm . 试述该轴的合格条件,并判断该轴是否合格。 12. 选择孔、轴配合的基准制时,应优先选择哪一种基准制?为什么? 13. 轴用工作量规的三种、校对量规定形尺寸(公称尺寸)分别与被测轴的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有何关系? 14. 试述测量误差的种类和它们的特征。 15. 试述齿轮副侧隙的作用及影响侧隙大小的主要因素。 16. 试说明普通螺纹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销售合同范本
- 创新创业基础教程 课件 模块二 创业机会识别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医学微生物学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日语(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运城地区)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保温练习(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射阳实验初中2025年初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生物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个人按揭借款合同模板
- 通化师范学院《英语视听说实验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解析
- 影视动画产业升级-洞察分析
- 高中政治第3课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设计
- 2024年度社区工作者练习题库可打印
- 2024年形势与政策 第二讲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课件)
- 数字乡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数字农村信息化云服平台建设方案
- 专题04 三角函数-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解析版
- 部编版《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 DBJ33T 1319-2024 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标准
- 腕踝针疗法完整版本
- 2024年《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重点解读
- NB-T20048-2011核电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