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_第1页
第1章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_第2页
第1章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_第3页
第1章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_第4页
第1章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部分劳动的供给分析劳动的供给分析劳动力的经济行为劳动力的经济行为1第第1 1章章 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时间 本章讨论劳动供给量问题,一个经济中劳动供给量取决于本章讨论劳动供给量问题,一个经济中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劳动人口)数量与劳动时间两个因素。本章根据这两劳动力(劳动人口)数量与劳动时间两个因素。本章根据这两个因素建立有关劳动供给的基本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个因素建立有关劳动供给的基本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以了解: 劳动力范畴分类;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影响

2、劳动供给的因素; ; 工作时间决策理论:收入与休闲的替代工作时间决策理论:收入与休闲的替代; ; 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21.1 1.1 劳动力范畴分类劳动力范畴分类 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指在一定年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范围类,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龄范围类,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存量的分类存量的分类 存量流量模型(存量流量模型(Stock-Flow Model)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31.1.1 总人口存量的划分 非非 劳劳 动动 年年 龄龄 人人

3、口口受受 人人 雇雇 佣佣自自 我我 雇雇 佣佣就就 业业 人人 口口失失 业业 人人 口口劳劳 动动 力力 人人 口口不不 在在 劳劳 动动 力力 人人 口口劳劳 动动 年年 龄龄 人人 口口总总 人人 口口注:注:1。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660周周岁的人口。岁的人口。2。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个小时的人员。小时的人员。3

4、。失业:在调查前。失业:在调查前4周内曾周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人。41.1.2 1.1.2 存量流量模型存量流量模型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失业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新增劳动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人口退出劳动退出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人口4 45 56 67 78 89 910101 12 23 31010101051.1.3 1.1.3 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将劳动年龄人口划分为不在将劳动年龄人口划分为不在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和和不在劳动力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将劳,将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就业和

5、和失业失业两种状态,这样的划分被便于政府掌握两种状态,这样的划分被便于政府掌握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及其变化趋势,但这样的划分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及其变化趋势,但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可能影响我们对宏观经济现象把握的准确性:过于简单,可能影响我们对宏观经济现象把握的准确性: 没有考虑非全日制工作者(没有考虑非全日制工作者(Part-time Workers);); 可能掩盖一部分失业现象:如上图中的情况可能掩盖一部分失业现象:如上图中的情况6和情况和情况8(失业人(失业人口丧失信心不再找工作、或因找不到工作而去读书或参加职业培口丧失信心不再找工作、或因找不到工作而去读书或参

6、加职业培训,或提前退休);训,或提前退休); 可能夸大失业现象:如理论上应属于不在劳动力人口但为了领可能夸大失业现象:如理论上应属于不在劳动力人口但为了领取失业保险金谎称自己在积极找工作,取失业保险金谎称自己在积极找工作, “地下经济工作者地下经济工作者”、“隐性就业者隐性就业者”。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对劳动年龄人口作更细的划分。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对劳动年龄人口作更细的划分。6 对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失业失业(3 3)不在劳动力人口(2)就业就业(1 1)(4)(7)(5)(6)自愿的隐性失业自愿的隐性失业从事地下经济的人员从事地下经济的人员学习、培训、提前退休

7、人学习、培训、提前退休人员和失去信心的失业者员和失去信心的失业者非非自愿的隐性失业自愿的隐性失业71.2 1.2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 就业率就业率 失业率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81.2.1 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LFPR)LFPR=(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100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和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和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潜在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因智力和身体原因潜在劳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因智力和身体原因丧

8、失劳动能力的人和服刑犯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服刑犯人LFPR衡量了一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衡量了一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规模LFPR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9(1 1)LFPRLFPR的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年份与组别年份与组别总总 体体男男 性性女女 性性19661993196619931966199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68.174.994.685.042.062.5加加 拿拿 大大64.572.289.478.938.065.4法法 国国69.266.789.974.748.958.7德德 国国70.168.494.878.948.458.6日日 本

9、本70.275.988.690.156.261.7瑞瑞 典典75.578.594.180.356.576.5英英 国国74.474.995.784.351.464.3美美 国国68.776.891.284.546.869.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OECD, Labor force Statistics, Selected issue; OECD, Employment Outlook, 1994, Tables I and J10(2 2)影响)影响LFPRLFPR的因素的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 离婚率离

10、婚率111.2.2 1.2.2 就业率就业率(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 )就业率就业率(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力人口)100就业率就业率1失业率失业率就业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有多少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有多少劳动力人口在创造经济财富在创造经济财富121.2.3 1.2.3 失业率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失业率(失业人口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100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100 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劳动就业机构登记的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劳动就业机构登记的失业人数计算的失业率

11、失业人数计算的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对样本家庭调查失业率: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对样本家庭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失业率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失业率我国统计的失业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我国统计的失业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13 中国的失业率(中国的失业率(19782000)4.93.83.225.35.41.91.8222.62.52.32.32.62.82.933.13.13.13.13.642.30123456197819781980198019821982198419841986198619881988199019901992199219941994199619961998199820002000

12、20022002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141.2.4 1.2.4 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Nature Rate of Un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 既是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经济中仍然会既是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经济中仍然会有失业人口: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有失业人口: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季节性失业等等。自愿失业、季节性失业等等。151.3 1.3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因素影响劳动供

13、给的社会因素161.3.1 1.3.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 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民族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民族构成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而白人男子为92.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171.3.2 1.3.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 财产财产 工资工资181.3.3 1.3.3 社会制度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劳动制度劳动制度劳动条

14、件劳动条件社会传统和观念社会传统和观念191.4 1.4 工作时间决策理论工作时间决策理论收入与闲暇的替代收入与闲暇的替代劳动者的工作和闲暇的最优规划劳动者的工作和闲暇的最优规划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一些政策含义一些政策含义201.4.1 1.4.1 劳动者工作和闲暇的劳动者工作和闲暇的最优规划最优规划 Max U(I,H) s.t. T=H+I/w 其中:其中:I为劳动收入、为劳动收入、H为闲暇时间、为闲暇时间、T为为劳动者的全部时间、劳动者的全部时间、w为工资率为工资率(I/w即为即为

15、工作时间工作时间L)21 最优工作时间的图解最优工作时间的图解IHH*0TL*=T-H* =I*/wMax II*EwIHUU均衡条件:U1U2U3w221.4.2 工资变化的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SE)与收入效应(与收入效应(TE)SE:工资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从工资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而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IE:工资上升,导致劳动者收入上升,而收入工资上升,导致劳动者收入上升,而收入的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工作的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

16、闲暇时间,减少工作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时间,这就是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TE:工资变化的总效应工资变化的总效应SEIE。23(1)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SE|IE|)U1U20IESETEIHH1H2H3TE1E2E3I1I2w1w2wLw2w1L1=T-H1E2E1SLL2=T-H224(2)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SE|IE|)IESETEH1H2H3THII1I2E1E2E3wLw2w1L1=T-H1L2=T-H2E2E1SL251.4.3 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ww1w2w3w4LL1

17、L2L3SL261.4.4 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加总的劳动供给曲线 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曲线等于所有单个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曲线等于所有单个劳动者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劳动者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wLSL271.4.5 1.4.5 一些政策含义一些政策含义劳动供给和福利制度劳动供给和福利制度U1U2II0I1I2ITH0GFEH*L* 失业保险水平失业保险水平TG(如为如为TF),),则劳动者会选择失业。则劳动者会选择失业。281.5 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理论由于劳动供给是由丈夫和妻子由于劳动供给是由丈夫和妻子共同做出的,并且是一个动态共同做出的,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本节将首

18、先深的过程,因此,本节将首先深入到家庭内部,研究夫妻之间入到家庭内部,研究夫妻之间是怎样进行劳动分工的;其次,是怎样进行劳动分工的;其次,研究一个人如何在生命周期中研究一个人如何在生命周期中安排自己的收入闲暇的组合,安排自己的收入闲暇的组合,以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以以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以上两项研究工作都归功于嘉里上两项研究工作都归功于嘉里. .贝克尔的贡献。贝克尔的贡献。G.S. Becker,1930-291.5.1 1.5.1 家庭生产和夫妻分工家庭生产和夫妻分工分工原则:家庭成员除参与市场劳动之外,还需从事家庭分工原则:家庭成员除参与市场劳动之外,还需从事家庭劳动,因此家庭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需要在家庭成员之劳动,因此家庭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需要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工,谁的工资高,谁就应该更多参与市场劳动,间进行分工,谁的工资高,谁就应该更多参与市场劳动,另一方更多地从事家务劳动。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