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哲学常识 第二课 第三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村濒临一条河流,过去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两岸不少群众捕鱼为生。近年来由于上游一家造纸厂向河道排放污水,致使鱼虾绝迹,村民患偏瘫及心脑血管疾病者急剧增加,河水不能饮用,井水受到污染,出现“水贵如油”的局面。上述事例告诉我们()a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人们不可能认识客观规律b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d规律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解析:a说法错误。b的说法过于绝对。d中“创造规律”的说法是错误的。c切题,当选。答案:c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
2、的现象的东西,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据此回答23题。2人们之所以能认识规律,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认识其中的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可以认识的abcd解析:不是原因。答案:a3规律与现象的联系在于()规律比现象深刻,而现象比规律丰富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于事物的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a bc d解析:此题考查规律与现象的联系,而不是区别,故排除。答案:b4漫画“政府宏观调控”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
3、实际出发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们可以改造客观规律实践是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认识在实践变革中产生a bc d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认识和尊重它、利用它,但不能改造它,观点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特点,但不能把实践看成是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观点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为缓解日渐增大的“水荒”压力,今后,河南将着力向“老天”要水“解渴”,开发空中资源。在水库汇流区、林区、优质粮生产区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等需水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地增加降雨量。据此回答56题。5当天气过程中有适合的降雨源时,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原有的降水变
4、得更大。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c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d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解析:a项的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d项都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题干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c、d与题意不符。答案:b6如果天空中缺乏成雨条件,人工增雨便无从谈起。这说明()a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b原因和结果的转化是有条件的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d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解析:人工增雨要受到天空相关条件的限制,d项的说法吻合题意。a、b、c项都不是材料说明的道理。答案:d7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
5、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们使用。这表明()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造福于人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表明了b。a、c、d说法错误。答案:b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不断变化,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2008年的“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字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创造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尊重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中央对经济发展关键词的变化,体现了人的认识是
6、不断变化发展的,正确;“好”与“快”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又好又快”和“好字优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正确;“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体现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正确;错误。答案:c9之所以会出现漫画中的情形,是因为()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深层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解析:材料中的人只“看到了苹果落地”这一现象,而未看到万有引力这一背后的本质联系。答案:b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据此回答1013题。10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有()
7、万有引力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时涨时落水往低处流昼夜更替新陈代谢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 bc d解析:属于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答案:b11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a bc d解析:错误,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a项。答案:a12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因为()a人们能够直接感知规律b人们能够利用抽象思维能力发现规律c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东西d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中确定不移的东西解析:
8、a项错误,规律是无法直接感知的;c、d项正确,但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不选;故选b项。答案:b13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表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b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一个常量c规律和物质是一回事d规律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解析:a“无条件”,b“常量”,c“一回事”均不正确。答案:d14瓦斯作为煤矿安全的主要隐患,同时又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山西晋煤集团率先实现煤气层产业规模化开发利用,把从煤气层中抽放出的瓦斯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表明()a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成功b人们认识和改造了规律,就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c规律既可以
9、被人们认识,也可以被人们利用d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就可变害为利解析:通过材料可知,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也可以被人们利用,应选c项,a、b、d三项本身不符。答案:c15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但遗忘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如图所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遵循一定的规律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遗忘规律也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规律并非都是客观的,也有主观规律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本题错选的原因是认为遗忘属于人的思维现象,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学习后,一天会遗忘多
10、少,两天会遗忘多少,这是人们可以直接把握的现象,而遗忘规律正是通过这些现象表现出来的,正确。遗忘规律属于思维规律,思维规律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错误。本题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6“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根据上述资料,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答案: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引种桉树时,不能只注重其经济效益,而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17辨析:认为规律既然是客观的,是不能创造和消灭的,因而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答案: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里防疫工程方案
- 村级清廉书屋建设方案
- 村内街巷改造项目方案
- 南通职工食堂外包合同模板
-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设计
- 个人与公司 装卸合同模板
- 机组检修规划方案
- 吊车起重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仿生学技术及其应用
- 2024年国际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农耕研学基地可行性方案
- PCN、ECN变更管理流程
- 传菜培训课件
- 降低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不耐受性品管圈课件
- 智能制造的战略和决策支持
- 2024年临床医学培训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 202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04965-学前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 妇产科学课件:盆腔炎性疾病
- 菜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022版)
-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