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_第1页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_第2页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_第3页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王芳【摘  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科室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治疗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人数为176例,并以患者姓氏排名的先后顺序,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护理干预的作用下,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肢体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丰富护理手段,改善护理模式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肢体肿胀,降低患处的疼痛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关键词】护理干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效果;影响r473.6          a         1004-7484(2019)06-0252-01在骨科科室中,四肢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

3、的正常生活,还会因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等因素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用于四肢骨折治疗的手段也有所突破,但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即便是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清理、固定以及治疗,依然会出现肢体肿胀现象1,不但会影响病情的正常恢复,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出现筋膜氏综合征,形成运动功能障碍2。若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治疗结局,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除了要进行手术治疗外,还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以我院骨科科室治疗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

4、我院骨科科室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治疗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人数为176例,并以患者姓氏排名的先后顺序,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8例。在对照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95±7.06)岁;性别及人数:男46例,女42例;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级26例,级39例,级23例。在研究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24±6.88)岁;性别及人数:男43例,女45例;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级30例,级37例,级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的所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补充电

5、解质、预防感染等;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宣教。在手术前期,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耐心讲解术后患肢肿胀的原因、肿胀对康复的影响,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此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减少肿胀情况的发生。(2)伤口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除了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外,还要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回血等情况发生,并运用有效的止血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出现大量渗血情况,在止血的同时,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3)疼痛护理。患者的患肢在康复过程中会伴有轻微疼痛和瘙痒的情况,均属正常现象。如果患肢处疼痛剧烈,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疼痛等级,注射镇痛剂进行缓解,或是通过与患者聊天,为他

6、们播放喜爱的节目等方式转移注意力4。(4)红外线治疗。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红外线治疗的运用与实施,可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予以红外线照射,时间为30min/次,3次/天。(5)功能训练。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肢在恢复期间出现肌肉萎缩。因此,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做好功能训练,同时还要根据他们病情恢复程度,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力度,以此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患肢肿胀程度(等级为无肿胀、级、级、级)、疼痛评分(满分10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通过spss18.0软

7、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以(±s表示疼痛评分,组间t检验;以(%)表示术后1周患肢肿胀程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组间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患肢肿胀程度在护理干预的作用下,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肢体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4.65±0.69)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21±1.03)分;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7(98.86%),高于对照组患

8、者的79(8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近些年,因高空坠落、车祸等灾害造成的四肢骨折患者屡见不鲜,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威胁他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出现截肢、死亡等情况。在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后期,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容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还要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患肢肿胀程度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5。故此,本文以我院骨科科室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治疗的176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9、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然后深入分析和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效果。通过临床实践及护理过程中所得数据可知:在护理干预的作用下,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肢体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65±0.69)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21±1.03)分;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7(98.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89.77%),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与实施,一方面,能够优化护理手段,丰富护理内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能够降低肢体肿胀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参考文献:1黄少容,田菲.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病人康复的影响 j.全科护理,2017,15(14):1733-1734.2庞郁,何泽坤,江新梅.对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07):232-233.3侯霞,郑本烈,杨洪军,等.康复护理应用于四肢骨折手术后对临床效果、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