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绪论_第1页
村镇规划绪论_第2页
村镇规划绪论_第3页
村镇规划绪论_第4页
村镇规划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村镇规划绪论村镇规划绪论美国美国中国中国英国英国中国中国英国英国中国中国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日本每年都大量进口木材日本每年都大量进口木材,用来造纸。自己国内却绿用来造纸。自己国内却绿荫遍地。荫遍地。公共建筑受到认真保护公共建筑受到认真保护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一、历史一、历史日本农村的发展:日本农村的发展:三、基础三、基础 二、外观二、外观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一、历史:分阶段推进的、长一、历史:分阶段推进的、长期 坚 持 的 农 村 综 合 建 设 。期 坚 持 的 农 村 综 合 建 设 。消灭城乡差距消灭城乡差距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环境整治环境整治 提升农村生活提升农村生活水准水准 营造农村

2、景观营造农村景观 注重生态环境整治注重生态环境整治 日本农村发展进程:日本农村发展进程: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日本农村发展进程:日本农村发展进程:二、外观: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二、外观: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特色的、风貌精致的、风貌精致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应防震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 传传统统的的房房屋屋 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1)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 (2)居住房与其他功能用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3)防震的需要则为日本农具“低矮化” 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交通电力

3、设施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三、基础:以国内农业保障为目的、结合农三、基础:以国内农业保障为目的、结合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农村多重产业形态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农村多重产业形态农业人口的不断锐减和农村老龄化现象农业人口的不断锐减和农村老龄化现象 日本目前有农业相关人口不到400万,其中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近200万,占到了50%左右,令人震惊。与此同时,村落中农户的比例也日渐缩小,从1970年的48%到目前2000年的仅占11%,充分说明农业从业人口的大幅度减少。 农田耕种全机械化作业 工业、副业和第三产业领域日益发达 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旧农村旧农村(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

4、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规划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90年代,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1世纪,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市化乡、集镇成为吸收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村镇规划的重要性和作用(1)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客观要求;(2)是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崇尚现代文明的迫切愿望(3)是保护和节约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4)搞好村镇规划,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找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避免盲目性,真正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5、增加各级地税。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1 1)居民点)居民点2 2)居民点的发展)居民点的发展3 3)居民点的物质要素(组成)居民点的物质要素(组成)4 4)居民点分类)居民点分类5 5)村)村 镇镇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1) 居民点居民点 概念: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综合体,使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场所。2)居民点的发展:)居民点的发展: 原始村落农业村集镇城镇城市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2)居民点的发展:)居民点的发展: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3)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组成):居民点的物质要素(组成):1

6、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村镇及其发展概况城镇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村镇及其发展概况l城市:城市:(特大、大、中、小)(特大、大、中、小) 人口:超特大城市:400万; 超大城市:200万-400万; 特大城市:100万-200万; 大城市:50万-100万; 中等城市:20万-5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l 城镇:(县城镇、建制镇)城镇:(县城镇、建制镇)城镇型居民点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村镇及其发展概况l 乡村集镇:中心集镇 一般集镇 (农村城市化重点)l 村

7、:基层村、中心村乡村型居民点 基层村,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的自然村。 是乡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 在生产组织上,一般是一个自然村一个基层村,人口规模在1000人以下。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耕地分散,交通不便,基层村规模则较小,一个行政村可能有几个基层村。乡村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 中心村是乡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副中心村是乡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副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一般是行政村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一般是行政村管理机构的所在地。 有为本村和附近基层村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有为本村和附近基层村服务的

8、一些基本的生活福利设施,例如分销店、医疗站和小学等。活福利设施,例如分销店、医疗站和小学等。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一搬在一搬在10002000人左右。人左右。 规模较大,一般为跨乡的多个集镇的中心,规模较大,一般为跨乡的多个集镇的中心,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中心集镇的人口规模一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中心集镇的人口规模一般在般在3000人以上。人以上。 农村集镇,大多居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国外农村集镇,大多居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国外多称之为多称之为“农村中心农村中心”。从我国现阶段说来,集。从我国现阶段说来,集镇是农村里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镇是农村里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

9、与生产活动的中心之地。一般集镇便生活的社会与生产活动的中心之地。一般集镇人口在人口在10003000,为乡政府所在地。,为乡政府所在地。(4)(4)中心集镇中心集镇1 村镇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村镇及其发展概况2 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 小康村镇的要求(标准)2 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1)从实际出发(2)规划起点要高(3)坚持标准(4)节约用地(5)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小康村镇的基本原则2 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1 美国规划学理论美国规划学理论1) “门槛门槛”理论理论概述概述u是对城镇与工业区发展规模进行经济论证及其基本建设投资进行计量分析的一种理论。u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波兰,60

10、年代后得到广泛应用。1) “门槛门槛”理论理论原理原理 该理论基于影响城镇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城镇和工业区发展至一定阶段,常出现妨碍其向某一方向发展的限制因素,包括: 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特别是城镇用地自然条件对扩大范围和继续开发的影响; 基本工程管线网设施(给排水、交通、电力等)及铺设技术; 城镇结构及其改造的可能。1) “门槛门槛”理论理论原理原理 上述因素标志着城镇发展规模和人口容量限度。城镇发展达到限度以前,只需按比例花费扩建投资。而为克服某一限制因素,突破其限度,则需突增一次跳跃式巨额投资,才能扩大城镇容纳能力,这种限度称为城镇发展“门槛”。1) “门槛门槛”理论理论u具有多层次性

11、。城镇和工业区跨越一道“门槛”后,就为在已有基本设施范围内继续增加人口提供可能,人均基建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随之相应下降。u发展方式:但跨越的“门槛”愈多,继续超越下一发展限度所需投资额也愈大。城镇和工业区在两个“门槛”间采取紧凑方式发展,则经济效果明显。1) “门槛门槛”理论理论u建卫星城:当城市已发展至较大规模并需跨越级别较高的“门槛”时,可在地区城镇网中选择投资额较小的低“门槛”,另建新城或卫星城,这样较经济合理。u应用广泛:因采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门槛”理论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工业区规划中,多用于分析、认识城镇发展进程,研究铲平“门槛”(化整

12、为零进行投资)或避免跨越“门槛”、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对策,以及“门槛”投资与相应规模不同方案比较。2) “反磁力吸引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理论u概念:指现代大城市因物质文化条件优越而产生人口向心力时,为分散大城市人口,克服这种力的吸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u发源:该体系源于19世纪末英国霍华德(E.Howard)的花园城市理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思维的卫星城镇理论。2) “反磁力吸引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理论u认为通过卫星城建设和布局,足以吸引中心大城市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欧和苏联等国城市理论和规划工作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城镇建设条件,明确了区内各城镇的区位、职能、性质、分工协作

13、和发展方向,通过城镇体系布局,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互相密切联系的群体,从而克服大城市的人口向心力。u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规划布局的思想和方法在许多国家推广,并上升为现代城市规划学的新理论,称为“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2) “反磁力吸引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理论在一个区域内建成抵消大城市向心力的城镇体系,u首先要建立地区性生产综合体,提供工业发展基础,并综合开发高速交通线网,加强区内联系;u合理安排行政、文化、科学中心;u均衡布置生活、娱乐、旅游、服务设施;u保护环境;u在此基础上形成以综合职能城市为中心并与各种专业化城镇相结合的城镇群;u它既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要求,又在生产、

14、生活等各方面具有足够吸引力。2) “反磁力吸引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理论核心理念核心理念u向心力:现代化大城市同时存在向心力和离心力。工业集中、交通方便、服务设施齐全是向心力产生的根源;u离心力:城市的若干工业远离原料产地并缺乏扩展空间,城区环境污染、交通混乱、居住条件恶劣,又形成人口的离心力。2) “反磁力吸引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理论核心理念核心理念u克服向心力、善用离心力: 在设计以削弱大城市磁力作用为目的的反磁力吸引点(规模不超过中等城市)时,如能充分利用大城市的离心力,使之成为自己的向心力,发挥其优势,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发展工业,吸引就业,合理安排交通服务和其它设施,就可形成既经

15、济合理又独具特色的吸引力。2) “反磁力吸引体系反磁力吸引体系”理理论论3)多功能的综合区理论)多功能的综合区理论 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理组织各行业之间与城乡之间的生产与非生产联系,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与协作而划分的经济区。 4)“ 多心、开敞多心、开敞 ” 的布局结构的布局结构 “多心”,指由市级中心、副中心以及地区级、社区级中心等组成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共同承担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服务功能。 5)带形城市理论)带形城市理论u概念: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u规划原则: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

16、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5)带形城市理论)带形城市理论u 特点: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u 最理想的方案:沿着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制。第一章思考题日本农村日本农村 日本每年都大量进口木材日本每年都大量进口木材,用来造纸。自己国内却绿用来造纸。自己国内却绿荫遍地。荫遍地。公共建筑受到认真保护公共建筑受到认真保护村镇规划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90年代,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1世纪,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市化乡、集镇成为吸收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重要渠道。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村镇及其发展概况城镇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1 村镇的基本概念村镇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村镇及其发展概况l城市:城市:(特大、大、中、小)(特大、大、中、小) 人口:超特大城市:400万; 超大城市:200万-400万; 特大城市:100万-200万; 大城市:50万-100万; 中等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