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_第1页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_第2页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_第3页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_第4页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框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和血细胞课本43 页图 3.3-1(1) 血浆:占血液的 55% ,淡黄色,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组成,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结构相对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双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无细胞核很多运输氧气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圆球状、有细胞核少吞噬细菌、防御疾病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最少止血和加速凝血(3) 富含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2、。(4) 贫血: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发炎: 白细胞数量超过 (4-10)109/l2. 输血和血型:1. 总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 30%(1200-1500 毫升)危及生命。2.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o型3.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型万能受血者, o型万能供血者,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1、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概念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瓣膜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连接心脏的心室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最快无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

3、静脉,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无静脉将全身的血液运回心脏,连接心脏的心房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较慢静脉瓣2、心脏:(1)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 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大小如本人的拳头。(2) 结构:四腔、八管、两瓣膜。课本52 页图 3.3-10四腔:左心房、左心室 ;( 心壁最厚 )右心房,右心室。八管:心室都连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心房都连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两瓣膜: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四肢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 ; 瓣

4、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3) 心壁厚薄: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左心室最厚,与体循环路线长相适应。3、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平均心率:75 次/分; 正常变动范围: 60100 次/分。第三节:血液循环的途径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2、体循环: (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3、肺循环: (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4、体循环和肺循环没有先后之分,是同时进行的。5、血液循环的共同点:静脉心房心室动脉。6、体循环的意义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同时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谢废物7. 血压:流动的血液

5、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在上肢肱动脉处测得。收缩压12-18.7 千帕、舒张压 8-12千帕,高血压:超过18.7/12 千帕、低血压:低于12/6.7 千帕8. 脉搏:腕部桡动脉、扁鹊切脉诊断,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一致。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排遗) 不是代谢废物 .3、人体排泄的途径:1) 排汗( 皮肤) :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 呼气(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 排尿( 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最

6、主要的排泄途径 )5、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 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61、62 页图6、尿的形成1) 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 肾小管的 . 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

7、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 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 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 尿液中没有葡萄糖。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尿液中出现

8、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性和韧性丰富的毛细血管 -运输、调节体温神经末梢 -感受外界刺激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 甲等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1. 生物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 ,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依据:生物在

9、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4.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5.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 即物种多样性 ),基

10、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 (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7. 生物

11、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8. 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9. 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0. 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

12、生态系统等。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11.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环境污染 ; 外来物种的影响12. 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 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 ;中国鸽子树 ( 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13.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14.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13、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重点数学初一知识点:二元一次重点数学初一知识点:二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概念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by=c(a0,b0)。2. 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3.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14、解。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5. 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6. 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7. 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 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

15、组的两种解法.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 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7. 定理与性质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6、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地质构造作用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质构造作用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断裂和褶皱是地质构

17、造的两种最基本形式。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地质作用强烈地影响着气候以及水资源与土壤的分布,创造出了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初中化学。这种良好环境的出现,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形成的初期,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质量都和现代大不相同。例如,大气曾经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阶段,海水是约在10 亿年前才具有今天的 含盐度,生物最早出现在地球形成约10 亿年以后等等。地质作用也会给人带来危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

18、滥等。人类无力改变地质作用的规律,但可以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使之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防患于未然。如预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就有可能减轻损失。中国在古代就有“束水攻沙”,引黄河水灌溉淤田压碱等经验,是利用河流的地质作用取得成功的例子。总结:地质作用也会给人带来危害是不可预估的。,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生物和生物圈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生物和生物圈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 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