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重点总结_第1页
药动重点总结_第2页
药动重点总结_第3页
药动重点总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与排泄的过程,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 药物跨膜转运 :药物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3.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4. 膜孔转运: 在胃肠道上皮细胞膜上有0.4-0.8nm 大小的微孔, 这些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的微孔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途径。5.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6.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较低浓度向高浓度

2、侧的转运。7.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8. 吸收:物质通过细胞膜或其它膜状物而到达细胞内部的过程。9. 药物分布 :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10. 表观分布容积V: 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11. 蓄积: 当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2. 血药蛋白结合 :进入血液的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的游离状态存在,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活性, “储存”于血液中,不能向组织器官内转运。13. 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

3、结构。14. 前体药物:有一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产生有活性的代谢产物。15. 药物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16. 酶诱导作用: 药物代谢被酶促进的现象。17. 酶抑制作用:药物代谢被酶减慢的现象。18. 首过效应: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19. 肝肠循环: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双峰现象)20. 药物排泄 :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以及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21

4、. 药物动力学: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致力于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22. 隔室模型 : 将整个集体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 把这些隔室串联起来构成一种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称为隔室模型。23. 生物半衰期 :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4. 清除率 : 整个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即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25. 波动度: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

5、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26. 生物等效性 :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明显差别。27. 稳态浓度 Css :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等于消除速率时的血药浓度。28.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所得的商29. 评幅:对于多剂量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周期内,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30. 达坪分数:N次给药后 Cn相当于坪浓度的百分数。31. 米曼常数 Km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等于1/2Vm时的血药浓度。32. Vm药物在体内理论上最大的消除速率33. a :分布

6、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34. 3 :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问答题1.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2、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3、pH-分配假说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弱酸性药物:pKa-pH=lg(Cu/Ci)弱碱性药物:pKa-pH=lg(Ci/Cu)式中Cu, Ci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

7、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当酸性药物的pka值大于消化道体液 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 Cu占 有较大比例。当碱性药物pk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则解离型药物浓度 Ci所占比例 较高4、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答:、解离度和脂溶性;、溶出速度:溶解度、粒子大小、多晶型、溶剂化物、稳定性5、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答:、剂型;、处方(辅料、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相互作用);、制备工艺6、例举可以避免肝首过效应的主要途径(问答题答大标题即可)答:、静脉、肌肉注射:、口腔黏膜吸收:、经皮吸收: 、经鼻给药:、经肺吸收:、直肠给药:栓

8、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作用,7、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8、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物作用将受到显著影响。由于药理作用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 因此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9、为什么弱碱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 答: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性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存在。一般来说,弱 碱性药

9、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10.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答1.劲动脉灌注高渗甘露醇溶液,使血脑屏障暂时打开。2 .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引入亲脂基团增加化合物脂溶性。3 .使用高分子材料将药物装载制成纳米粒,提高药物脑内分布。4 .利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载体。5 .通过鼻腔途径给药。6 .直接脑部给药7 1、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答:、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酶抑制和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8 2、药物肾排泄的三种机制答: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2.滤过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

10、滤液量。1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答:、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自尿中排泄量小。、尿pH值和药物的pKa:对于弱酸来说,pH升高将增加解离程度,重吸收减少,肾清除率增加。对于 强碱性药物,在任何尿 pH范围内均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其肾清除率也不受尿pH值得影响且常较高。、尿量:当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大,重吸收 量也增多。14、肝肠循环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答:肠肝循环是指由胆汁排泄到小肠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又被重吸收返回肝门静脉血的现象。15.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

11、代谢、排泄。16、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与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何区别?(还有记住非线性特点)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同而改变,这种药物动力学特征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在线性药物动力学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及清除率与剂量无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关系,当剂量改变时,其相应的时间点上的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的改变。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则表现为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药物动力学参数如生物半衰期、清除率等表现

12、为剂量依赖性。17、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 913个点不等,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 23个采样点,对于吸 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ffi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3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药动部分也可能出一道问答题:残数法求Ka和K的步骤。给药方 式求算方 法药物变化方程参数求算静脉注 射血药法C = C0 e*一k一1gC=-2.30311gC010.693t1/2kV5C0auc=4=&k kVCl =kV尿约-速 率法嗒一蔑 + 1gkeX0 dt2.303Y * _ke 丫Xu 一 , X0 kCle=keV其他参数向血药法尿约-亏 量法k、,*Xu =,X0(1-e* ) k1g (XuXu )+ 1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