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_第1页
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_第2页
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_第3页
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_第4页
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 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总结 201*年岭根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 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 岭根乡是个偏远乡镇,交通极为不便。下辖5个行政村,568户、2262人。其中长期居住库周252户、624人。村民居住分散,分布在38个自然村。收入极低,全乡低收入农户?户?人。 二、工作成效 一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稳步推动 一是小规模自然村整体搬迁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们对岭根乡海拔最高、最偏远、最分散的徐坑村行政村的半岗、驮毛头、田寮、黄宅寮、山炮、卷坑头、上坳头、下坳头、黄宅、荒庙10个自然村79户419人实施整体搬迁,分散安和集中安相结合。二是完成下山脱贫

2、点的初步规划:岭根乡目前还有五个行政村,但村民居住极为分散,分布在38个自然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激烈要求建设下山脱贫点。为此乡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反复调研,初步规划在井坪至黄寮公路边建设井坪、小黄庄、林坑等三个下山脱贫点。 二大力实施农民转移就业工程。 一是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培训了三期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6人,促使更多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二是激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努力使大部分村民都有一技之长;三是发挥优势,激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加快劳务输出,今年全乡组织劳务输出75人。利用移民到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的

3、优势条件,引导村民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动方式,带动更多的劳作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四是进一步拓宽思路,革新工作方式,吸引致富领头人回乡发展或带领村民外出就业。 三社会保证工作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共参保人663人,金额110500,参保率46.66%。201*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713,金额88300,参保率51.78%,圆满完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征缴工作,实现了45周岁以上的应保尽保。201*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现正进入前期准备工作。 2、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工作:201*年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保险共参保1879人参保率96.80%,2

4、01*年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保险共参保?人,参保率为?。 3、完成政策乡村住房保险?户的征收工作。 4、依据浙人社发201*211号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基本养老保证等遗留问题的实施看法规定,解决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证等遗留问题有关人员的职工保险工作,现已经完成48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移民。此外,依据浙人社发201*222号文件规定,做好曾经从事乡村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乡村电影放映员等人员,可以按其原在岗工作时间,增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整工作,此项工作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最低生活保证工作 1、操作规范,申请、审批、

5、资金发放等程序完备。实施民主评议制度,政策操作规范,不瞒报不虚报,按季及时发放低保金,低保对象手续齐全,归档及时规范。 2、按照有关要求,对符合低保条件对象进行公示,确立低保对象。201*年全乡最低生活保证户共75户,109人。 3、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依据各户家庭状况变化,及时调整低保对象和低保金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做好移民低保对象与其他乡镇的对接,发挥动态管理合理、公正的功能,对低保对象落实定期复查制度。 4、完成低保提标工作任务。按照认真把关、严格要求的精神,对现有109人的低保户进行摸底核查,圆满完成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月保证金216元提标到255元的工作任务。 5、按县

6、规定及时发放低保金,最低生活保证金在每季度初分户建立名册按时足额发放到户,推行社会化发放,12月底前完成低保银行帐号信息录入工作,实现低保资金由县民政局统一支付结算。 五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 岭根乡地处偏僻,各方面条件落后。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少,低收入农户比例较高,201*年初在全乡余下568户中,低收户就有317户957人。因此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任务异常艰巨。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组织乡班子成员、住村干部对每户低收入户的成因、优劣势进行祥细的分析,提出可行增收方案,分类扶持指导。一是老、弱、残确实没有劳作能力的,由住村干部负责整理材料,报批纳进低保;二是有部分资金

7、,缺少发展项目的,乡政府出台库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激励村民发展吊瓜种植、青毛豆种植等优势主导产业;三是有劳作力,缺资金、缺项目的。列入一对一结对扶持对象。经全乡干部201*、201*、201*和201*年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户?人实现了脱贫,现全乡低收入农户已减少到了?户?人。四是大力推动村民执行整体搬迁下山脱贫,成效显著,近年来对徐坑村10个自然村79户419人实施了整村搬迁下山脱贫,并于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最后一批20%的余款发放扫尾工作。 六低收入调查和农民纯收入监测工作 进村入户完成驮田坪村10户低收入农户收入状况的监测相关工作;完成了驮田坪、黄驮山、韩山村三个行政村的30户农民纯收入调查

8、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把好录入关和审核关,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滩坑电站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库区山水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扩展吊瓜、青毛豆种植规模,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种植业和畜牧、家禽养殖业。201*年乡政府出台了库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大提升了村民种养积极性,至201*年底,全乡吊瓜种植达800余亩、青毛豆植450亩。畜牧、家禽养殖专业户不断增加,如尖背养殖了201*余只土鸡等。二是加大耕地、山林使用权的流转,开发竹笋两用林低产改造1000亩徐坑村500亩、驮田坪村500亩等。促进土地等生产

9、要素向经营能手和专业户集中。开发一些有特色的农产品、干水果基地。三是加快库区旅游业的细化规划。强化石柱尖、九龙洞等旅游景点的保护和规划。整合乡域旅游资源,主动接轨北山,形成“北山岭根旅游开发一体化优势,壮大旅游经济实力。加大库区山林保护和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为旅游经济发展存好资本。 八大力推动基础建设,加快奔小康步伐。 岭根乡由于各方面原因,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乡村事业发展缓慢。要彻底实现脱贫,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这些条件。为此,我们在抓好产业扶贫同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蓄足发展后劲。一是搞好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投资1600万元的井坪至黄寮等级公路已完工,投资850万元

10、的井坪至黄驮山、汗山村康庄公路也已完工,投资917万的林坑至徐坑康庄公路现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争取今年年度完工,投资1700万的石柱至武阳的复建公路现已完成工程量的2/3。二是加大扶贫资金投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52万元结对扶持资金完成了汗山村、石柱村、驮田坪村、黄驮山村自来水工程,使1600多人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投入13万元对石柱、半岭田、韩山、驮田坪、黄驮山等农用水渠进行全面修复,保证农作物、经济作物旱涝保收;石柱村环境整治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强化通讯、通信等信息建设,完成了韩山村联通机站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依据市委、县委提出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的任务和结合本

11、乡实际的工作进程,特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1、持续大力抓好小规模自然村整体搬迁下山脱贫工作,大力完善、推动下山脱贫点的建设。2、抓好落实低收入农户的单位、干部结对扶持工作,落实扶持措施。完成低保扩面工作;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对产业发展农户实施扶持;因地制宜落实明年增收奔小康任务。3、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途径。 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及低产改造等短、平、快产业发展;进厂务工,进城打工,参加各种社务务工;兴办、参加农家乐、商饮、家政服务业;发展来料加工业。 4、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主要措施。进一步深入“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强化指导、检查工作,实现结对到实处,扶持促增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12、,通过结对干部调查摸底,推举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业、来料加工、商饮、家政、服务业等培训活动,提升创业增收能力;推举进厂、进城打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合计参加村庄保洁、道路养护、村务活动等工作;推动、激励向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对符合条件者,给予适当的资金、政策扶持。加大低收入集中村、特色产业村、农家乐的支持,扶持力度,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5、加快推动林坑至徐坑康庄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争取年底完工、有效推动石柱至武阳复建公路的建设进度、积极争取韩山村至景宁东山和牛头至金山的2条公路建设立项工作。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岭根乡交通网,使岭根乡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岭根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

13、五日 扩大阅读: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乡村结构调整,努力推动城 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大水塘村隶属老边区路南镇,地处营口市南门出口处,沿海基地北临。全村六个自然屯,在籍农业户1596户,4060口人,另有市企业住宅小区5个,人口4300人。全村有市、区企事业单位4个,村办集体企业家,个体民营企业15家,商、饮、服、修网点268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一般规模的农贸市场各1个,2个渔民码头,2个沙石建筑市场,现有各种马力船只87艘,各类运输车辆137台,有省级先进小学一所,在校学生500名,合格达标卫生所3个。201*年实现全村社会总产值54.962万元,人均收入

14、达到6500元,是一个城乡混居互相接连,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生活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向上逐步向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迈进的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201*年初区委、区政府按照上级的要求,将新乡村建设具体形式确定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利举措,我们感到这不仅是区委、区政府站在一定高度面对现实,力足长远,着眼将来的工作布局,更为我们近郊村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插上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又好又快腾飞的翅膀。 二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推动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在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升熟悉强核心,制定规划推动程

15、 我们首先学习了区委、区政府下发的“老边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看法和“老边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等文件。在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中广泛开展了实施城乡一体化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结合村情怎样搞好规划,如何推动建设进程等大讨论,在学习讨论中使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了理性高度熟悉,统一了思想,看到了好处,提升了熟悉。大家一致感到这是我们村各业发展的优良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一定紧抓不放,乘势而上,思想得到了统一熟悉得到了升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能够顺利操作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

16、,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二、围绕中心抓经济,富民强村为主题 近些年来,我们大水塘村得意于改革开放政策,借助于市边、海边、路边、产业基地边的四边优势,狠抓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盘活土地资源,使之不断向富民强村目标迈进。 1、让村办工业走出低谷,成为富民强村砥柱。 几年来,在村办工业继续滑坡的形式下,我们没有低头,而是持以恒心在困境中做大做强工业这篇文章,我们查找原因吸取教训,研究对策,细化措施借助优势,迎难而上。充分盘活土地和闲置厂房资源,运用优惠政策,借助地处市边、海边、路边、沿海基地边的强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集体私营一起上,大项目小项目一起 抓的办法,兴办工业,使我村工业走

17、出了低谷,逐步成为了富民强村的砥柱。二年来,我们共引进外资万元,新办企业家,使我村有中外合资企业家,村办企业家,个体私营企业家。今年底我村可实现工业产值亿元,上缴国家利税万元。 2、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实现农业农民增收。我们大水塘村土地面积不少耕地面积却不多,大都是海荒滩,全部受盐碱腐蚀。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极力做好产业调整这篇农业文章。先后投资万元,将靠海边的滩涂改成海水养殖基地,将靠盐场四周的耕地改为淡水养殖基地。在近几年,海水污染养殖基地出现种种病情的状况下,我们又多次带领基地养殖户到南方和养殖成功地区学习养殖成功经验,又用高新聘请水产专家亲临指导,不断改换耐火抗病品种,鱼虾混养

18、、海参、海蛰饲养都获得成功。我们还积极推动养殖业,在村南离开居民区,开办了养殖基地,养鸡、养牛、养猪等,逐步向大户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海洋捕捞扩展面积,按季节收获,由于我们通过产业调整做大做强农业这篇文章,使农民真正增加了收入,逐步向小康方向迈进。 3、做实做精第三产业,强化为民服务理念。 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四边优势,强化为民服务,三产兴村的理念,做灵做精第三产业。现在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人,拥有商引服务网点268个,农贸市场2个,沙石建筑市场3个,汽车销售修理站3个,运输车辆台,海洋捕捞船只艘,可以让三产真正给农民带来效益。 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展,城乡一体建设迈上了 新台阶 几年来,

19、在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于我们全神贯注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富民强村目标得到了实现,使我村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1、投资1100万元修油漆路11公里,沙石路3869米,明排水7560米,暗排水5687米,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投资430万元建教学楼1676,配齐配全教育软件设施,使教育获得省级标准学校。 3、投资140万元为全村700名独生子女投保,使农民无后顾之忧。 4、投资52万元为全村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投资11万元改善村卫生所,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 5、投资35万元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购置设备,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6、投资28万元改

20、善办公条件,装修办公室,购置电脑、打字机、复印机、 机。 7、每年村里为60岁老人发放养老金1800元,解决了村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8、投资3000元规范村务公开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推动城乡化进程取得了,做了 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够,一是我们思想解放还不到位,不敢动大手脚,怕冒大风险,二是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增收领域不宽,部分农民思想保守,技能培训滞后,四是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科技服务水平与高效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等。 今后工作重点,思路及措施 我们整体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两个重点,即优化乡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