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当代诗歌为什么会逐渐失去读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诗歌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发展越来越低迷,诗歌逐渐失去读者是毋庸置疑的,甚至造成了读诗的人没有写诗的人多的尴尬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将从读者角度入手分析,试着在读者方面梳理出诗歌逐渐失去读者的原因。关键词:当代诗歌;读者;实用主义;浮躁风气引言:人们都称80年代是诗歌的年代,而到了90年代,诗歌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于人们都“谈诗色变”,“90年代开始的散文化现实,加速了诗歌边缘化的进程(1)”,到了当代,诗歌到达了更加严峻的境地,对于读者来说,自身的浮躁心态、
2、实用主义和速成主义等都在阻挡自己阅读诗歌的步伐,而这样的想法都是与大环境、大背景是不可分割的,实用主义的传统、社会风气、社会文化多形式发展、诗歌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引起共鸣等原因,都在阻碍读者阅读诗歌和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我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一、实用主义的传统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诗歌无法体现读者要求的实用价值在悠久的发展史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实用”的民族,从春秋时期起,孔子曾说:“学而优则仕”,这就奠定了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基础;而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则彻底形成了文学从属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的局面。传统在人们心中无法完全抹去,在现代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华民族的旧政
3、治和旧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旧文化的根据;而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党的根据”(2),他十分重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效应。直到当代,应试教育仍然是科举制的变形,重视经济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人们无法从传统重视实用的桎梏中脱离,所以,对于读者来说,实用价值是必要的,但是诗歌更注重的则是精神,诗歌的境界是虚无缥缈的,诗歌的情感是自然流露与抒发,这都与读者所要求的实用价值有天壤之别。二、浮躁的社会造就读者浮躁的人心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科学和技术等的发展,社会步入快节奏时代,出行方式更加快捷,信息接收更加迅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浮躁风气与日蔓延,而人们在如此时代下
4、,感受着社会的快速变化,自身压力也与日俱增,人们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讲求“速成”。(一)浮躁的社會风气使读者的心变得浮躁,无法用心品读诗作读者的心越来越浮躁,而诗歌是语言的高度凝练,是需要读者去细细品读的,如果泛泛而读是绝对无法体会诗歌中的韵味的,试想,生活在快节奏社会,怀着浮躁心态去疲于为生活奔波的读者人群,哪里有心思安静地坐下来去优雅地品读一首诗,而如果只是大致浏览,读者又体会不到诗歌的意味,所以诗歌的阅读就会越来越少,诗歌也就逐渐失去了读者。(二)浮躁的社会风气使诗人的心变得浮躁,无法用心创作,而不佳的诗歌更加无法吸引读者社会的浮躁不仅影响了读者的心态,同时也影响了诗人的心态,诗
5、人在浮躁的心态下创作的诗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所以无法得到读者的认可,即使有些读者有想要读诗的意愿,读到当下诗歌,也会大失所望。如芙蓉姐姐便在网上发布了很多诗,以她的红提为例:“我原来买提子/买过60元一斤的/还是蔫蔫的/那时候我想/什么时候我能买到2元一斤的提子啊/今天在新华路和花园楼的街口/我又遇到卖提子的/真的2元一斤”。这样浮躁的心态下,写出如此速食、无关痛痒的也许不能称为诗的诗作,试问,哪个读者会愿意细细品读这样的诗呢?三、当下社会发展迅速,读者可以选择的形式更多,对诗歌造成强烈冲击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文学形式还是娱乐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大众传媒文化更是蓬勃发展,无论什么样
6、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娱乐和放松方式。第一,在闲暇时,人们也许更加愿意去观看一些电视剧和电影,这种大众传媒文化,人们无需加以过多的思考,直观生动的场景和情节就呈现在眼前,可以让人们感到轻松愉快。第二,游戏这一娱乐行业和发展更是对诗歌造成很大冲击,人们无论哪个年龄段总是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即使是老年人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第三,歌曲中的歌词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如青花瓷中唱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但是歌词的优点则是配上合适的曲调,并且更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以音乐歌曲在很大程度也为读者起到了代替诗歌的作用。目前文化娱乐形式如此
7、多元化,没有哪一种可以称为最好,而诗歌在竞争对手如此多而又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必定会逐渐失去读者。四、当代诗歌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当我们回看接受教育的过程,可以发现,当下的读者对诗歌的认识其实是从古代诗歌开始的,我们最初认识的诗歌往往是充满真挚情感的优美诗作,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呈现给人的那种凄美,如陶渊明的诗作带给人的恬淡自然,如李白的诗作为人们展现的豪放洒脱,即使到了现代,仍有诸如徐志摩、戴望舒、舒婷等人的诗作可以感染读者。但是到了现代,很少能够找到这样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的诗作。当代诗歌质量不一,好的诗歌太少却混杂在数量庞大的质量低下的诗歌中,当代诗歌
8、存在诸多问题,如语言过于晦涩难懂,主题不够明确等,这让读者不会想去品读和回味。(一)当代诗歌语言存在晦涩难懂问题,使读者难以理解康德在论美的艺术中认为艺术创作应该具有独创性,强调作品要创新,但是又用典范性来约束独创性,避免胡乱创新,同时他也认为真正的艺术的美是语言经过雕琢加工后却仍然保持自然的。但是,在当下,一些作者过于追求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故意使用一些生疏难懂的字词,甚至不顾语言规律,胡乱造一些新词和句子,使语言失去自然性,也很难让人理解。例如这一首石头的字红将成绯色的天空:“红楼/青春了的字/绯色地升起/温润的雪/芍药花瓣静静堆起的凌乱/泪花在黑夜里开到最灿烂/词语的曹雪芹运动”。我们不
9、反对创新,但是这类诗歌的语言过于追求奇特化,使读者读来过于陌生,难以理解和把握,面对一首无法理解的诗,无法得到快适的感觉,读者自然会失去兴趣。(二)诗歌主题不够明确,无法感染读者,无法引起共鸣对于一些诗的主题解读,读者很难把握,更难理解其中意趣来引起共鸣。如李红旗有一首诗遗传中写:“每天晚上,我都要/搂着我的女朋友睡觉/我女朋友长得酷似她父亲/搂着她,就像搂着/我那苍老的岳父”,这首诗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读完一遍却只会给读者留下不知所云之感,还有什么比这更庸俗无聊的呢?这样的诗歌是绝对不能留住读者的。结语:当代诗歌逐渐失去读者的现象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我想每个人对其原因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诗歌
10、究竟还能走多远?我想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这取决于诗歌能否抓住机遇,做出改变,而这改变是需要诗人、读者乃至于整个社会都需要为之努力的。我想,诗歌不会消亡,人们总归是需要精神层面的安慰的,让我们共同期待诗歌再次崛起的一天。注释: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36页。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656-657页。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411页。参考文献:1洪子城,中国当代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2孙正荃,艺术的失落,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3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4洪子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