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弊端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_第1页
克服弊端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_第2页
克服弊端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_第3页
克服弊端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_第4页
克服弊端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克服弊端,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论文摘要:中文,究竟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要看我们的国文教育离 国际语言教育的距离有多远。高度决定行动,民族的未来离不开孩子, 中文文化精髓的传递与继承离不开教育。我们期待,更多的老师,能对 孩子说一句:诺贝尔文学奖,由你笔下的每一篇作文起步!关键词:作 文教学克服弊端从上古时的结绳记事至甲骨文、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到四大名 著等千古名篇,中文,在浩瀚的人类文明之海,曾灿如夏夜繁星。然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日子,成为了中国作家的 阴霾。多少年,终于成就了一个莫言。不需要去深究原因,只要我们看 看我们自己是如何教学生写作的,也许就会明白,中国为

2、什么出不了大 家。虽然我们对作文教学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但终究还存在着很多 弊端,我们真心希望努力克服这些弊端,让作文教学走出一片蓝天。一、克服作文教学公式化由于受高考、中考的引导,我们的作文教学住往带有应试目的。 教师拼命地教学生作文应试技巧,如何安排结构,如何构思、怎样立意 等条条款款铺天盖地的传授给学生。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作文技巧的 传授,可在传授的过程中往往带有较大的功利色彩,结果学生的创造性 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就在刚开学初,身边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刚 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外甥第一次写作文竟然写了四次才算勉强让老师点 头过关,第一次是自己创作的,被老师发了回来重写;第二次姐姐教 她

3、写,还是被老师驳了回来,第三次,姐姐只能求助于在一线教书的我, 我引导她回想自己暑假里自己学旱冰的经历,然后详细写下来。孩子因 为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得还算蛮顺利,词句通顺,表达也清楚明了。 一篇有趣的课余生活算是满意地完成了。可没想到孩子第二天还是 委屈地回来说,作文还是要重写。问其原因,竟然是孩子没按老师要求 写成四段。第一段必须写暑假里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第二段必须写自 己怎么学会的,第三段必须写学会后的收获第四段、必须写自己的感想。 这原因真让我哭笑不得,也让我久久未能入眠。后来多方了解,才知道 此老师引用了 “减妙作文”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当然我对“减妙作 文”没有深入的了解,所

4、以不能妄自菲薄和评论,但它能编制成一本杂 志被大量批售,就应该有它的可取之处,可惜却没能被我们老师好好利 用,反而被一些老师教条化、刻板的运用。老师忘了我们的教学的最终 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生还没开始写作,就给老师下 了套套,日后学生还怎能走出这个怪圈,未免让人有些心痛、无奈。这 样的结果终究导致了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假话、空话、 套话连篇,语言贫乏,毫无文采。作文严谨没有错,但不能生搬硬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应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创 作,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二、克服片面追求字数我们作文教学还有第二大弊端,就是片面追求字数。现在似乎是以 孩子

5、作文的字数来评判优劣的,尤其是考试时,一看到篇幅短小的作文, 无论内容是否充实,都会扣掉一定的分数,这导致我们平时在教作文时, 就附带要求学生这一点要多写点。有些老师在学生写完作文后,不根据 学生不同情况,往往还未看作文内容,只要发现学生未达到字数,此篇 作文就会被宣判死刑,严重地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考试改卷时就 很容易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凑数,胡编乱造,词不达意,重复语句过 多这已经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又不知如何改正了。要求写作字数, 无非希望学生把内容写得清楚些,具体些,翻看小学语文课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修订版“大纲”也是这么说的。我 想,“不少于400字”应

6、该是小学毕业生习作一般的基本要求。有些孩 子的习作内容比较好、表达也比较好,字数少一些也不要硬抠。更何况 一般来讲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习作,完全可以写到400字以上的。这 400字的统计,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按一行多少字,写了多少行, 而这相乘得来的。因为标点和空格在表达上都是有意义的。文章不以长 短论成败,大部头难以驾驭,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也很难写。字数多少, 看是不是能够读出味道,短文字字珠巩,能够让人反复玩味,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以思想启迪人。或愉悦、或陶冶、或认知,多少有所收获。 且看薛雪的题竹诗云:“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 萧箫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晴江题画梅

7、诗云:“写梅未必合时 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写作是需 要开动心智的活动,像用“只数叶”和“两三枝”来表现满目的翠竹和 梅花一样,用简炼的表达同样能表达情感,同样达到那样的意境。所以 字数的多少未必能表明文章的高低。文章不在于长短和体裁,而在于作 者的“巧思”与智慧,在于作者的独特视角与感受,在作者对生活的精炼与浓缩。闪烁着智慧与生活真谛的文字,即使只有一两行,也要远胜 于东拼西凑、无病呻吟、画蛇添足的冗长文字。我们今后的考场作文, 可否也来一个“字数不限”,真正的字数不限呢?三、克服虚情假意报刊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个外国笑话,爸爸问儿子:“你为什么想 到中国去求学?

8、”“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 “噢?” “我读过很多中 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这是不是笑话,分明是, 可我们为什么笑不出来?因为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它是那么真实地存 在着,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中有个怪现象,一边是老师反复强调着:思想 积极,思想健康。一边却是学生作文中的编造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倒成 了真正的黑色幽默。记得前两年,侄女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一 件好事。侄女三两下子就完成了,我们一看,不禁大笑,小时候,我 们写扶老奶奶过马路,他们还在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这种心手不一的 “假话作文”不禁让我们反省:为什么正确标准却造就了虚情假意呢? “课标”首次提到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9、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本人认为,就作文教学而 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侧重在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怎样写”;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侧重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上。这三个 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学生没有搞清楚 为什么要写,即“有所为而作”的问题,那么出现虚情假意的文章也就 不足为奇了。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小学 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里真、情切而意达”,“作文,要写出诚实的、 自己的话”。在这里,叶老师直接地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能真实、正确、顺畅地表情达意,叙事说理。真实地反映自

10、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 要。.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真实的生活,并善于在一些真实的小事中,发 现蕴藏着的意义。学生每天都和一些琐碎的事情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 生善于观察、发现、思考其中的细节,将这些平凡的小事进行组合,如, 主动为班级扫地,给同学削铅笔、偶尔捡起路边的垃圾甚至给别人让一 让路这些事虽小,但确确实实发生在孩子身上,教师应引导学生, 通过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表达出来,手写我心,让孩子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做一个至真至情的人。四、克服写作的畏惧情绪学生的畏惧心理主要表现在畏于没有东西写,畏于语言贫乏、畏于 没有信心;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

11、写作水平差异较大,教学内 容的无序列,缺少教法的指导,在教学中往往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标准难 以统一。事实上造成了写作指导的低效更忽略了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关注 指导。再加上教师对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挑肥拣瘦,缺乏赏识。 学生挖空心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造就了一篇文章,一到老 师的手里,就被标点不对,错别字多,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等毛 病弄得遍体鳞伤。教师很少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的闪光点和 点滴进步,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同时,教师的评语机械化、条文化, 无非: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或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立意不深刻之类的纲纲条条,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克服学生写作畏

12、惧 情绪,首先我们应该降低难度,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做到“语言通 顺流畅,结构完整清楚”即可,这样学生作文难度不大,就可以快快乐 乐作文了。其二鼓励学生勇于动笔,积极参与习作。仿写也好,写片 段也行,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也行只要学生肯动笔,勤动笔,多难的 习作训练也会由难变易了。走出课堂,寻找创作源泉,把作文教学由课 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去感受自然,去体验生活。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 的创作源泉。其三要学会多褒少贬,树立写作信心过多的批评,会使 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挫折和打击,特别是一些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一到 写作文课就心烦、畏惧、自卑。学生需要被赏识,赏识和肯定的力量能 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即使是

13、后进生也要善于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哪怕很少,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景”。只要学生能够言之有理,能够自其说,表达顺畅就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即便是写得再不好,哪怕是某个词语用得准确,某个句 子比较通顺了,都要充分肯定,真心实意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到写作 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从而使他们真正做 到写中乐,乐中写,培养了学生快乐地写作。五、克服脱离生活实际当前教材编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呆板,习作内容狭窄。比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之类的题目,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尤其是 如今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缺乏生活体验,孩子记忆空白,无话可说。而在 应

14、试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普遍又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教 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重写法,轻过程, 这导致代撤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 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就好像写秋天 南方的秋天与北方的秋天本来就迥然不同。在南方压根就看不到落叶缤 纷,树木凋零,感受不到秋风飒爽,凉风习习,还是那么炎热,树木还 是那么苍翠,可老师偏偏就要求学生写出个北方的秋天。学生的习作常 常就只能东拼西凑,或抄袭他人的文章,应付了事。因而作文假、大、 空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千篇一律,泛滥成灾。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花戈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 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 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 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 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 无从说起。”这些话都充分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 活相联系的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