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四章_第1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四章_第2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四章_第3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四章_第4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件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4.1 内存内存u4.2 硬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u4.3 移动硬盘与优盘移动硬盘与优盘u4.4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u4.5光盘刻录机光盘刻录机u4.6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第4章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设备4.1 内存内存 内存在计算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内存,计算机将不能工作。 内存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半导体存储器单元。通常分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一根普通的DDR内存条是由这几个部分构成的:PCB电路板、金手指、内存颗粒、电容电阻、内存空位、固定卡缺口、内存脚缺口、SPD芯片等SPD芯片:用于记录内存生产商名称、单片容量、芯片类型、工

2、作速度、生产日期、电压、容量系数等内容。4.1.1内存工作原理 1.内存寻址 首先,内存从CPU获得查找某个数据的指令,然后再找出存取资料的位置(这个过程称为“寻址”)。它先定出横坐标(也就是“列地址”)再定出纵坐标(也就是“行地址”),这就像在格子中找东西一样,就能非常准确地定出这个地方,最后再进行读或写的动作。2.内存传输 为了储存资料,或者是从内存内部读取资料,CPU都会为这些读取或写入的资料编上地址(可理解为行、列地址),这个时候,CPU会通过地址总线(Address Bus)将地址送到内存,然后数据总线(Data Bus)就会把对应的正确数据送回去给CPU使用。 3.存取时间 所谓存

3、取时间,指的是CPU读或写内存内数据的时间,也称为总线循环(bus cycle)。以读取为例,从CPU发出指令给内存时,便会要求内存取用特定地址的特定数据,内存响应CPU后便会将CPU所需要的资料送给CPU,一直到CPU收到数据为止,便成为一个读取的流程,称为存取周期。通常以纳秒ns为单位,我们用存取时间的倒数来表示速度,比如6ns的存取周期,实际频率为16ns166MHz(如果是DDR双通道内存,就标DDR333,DDR2就标DDR2 667)。 4.内存延迟 内存延迟表示系统进入数据存取操作就绪状态前等待内存响应的时间。它通常用4个连着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例如“3-4-4-8”,一般而言四

4、个数中越往后值越大,这4个数字越小,表示内存性能越好。由于没有比2-2-2-5更低的延迟,因此国际内存标准组织认为以现在的动态内存技术还无法实现0或者1的延迟。 但也并非延迟越小内存性能越高,因为CL-TRP-TRCD-TRAS这四个数值是配合使用的,相互影响的程度非常大,并且也不是数值最大时其性能也最差,那么更加合理的配比参数很重要。 第一个数字最为重要,表示内存读取数据到第一个输出数据之间的延迟(CAS Latency),即CL值,单位是时钟周期。这是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 第二个数字表示内存行地址控制器预充电时间(RAS Precharge),即TRP。指内存从结束一个行访问到重新开始

5、的间隔时间。 第三个数字表示从内存行地址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RAS to CAS Delay),即TRCD。 第四个数字表示内存行地址控制器激活时间Act-to-Precharge Precharge Delay(TRAS), 4.1.2 内存的分类 内存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大类。1.ROM(Read Only Memory) 是用来保存数据和指令的半导体存储器。ROM的数据不能随意更新,但可以读取。ROM具有非挥发性,即使在断电状态也能够保留数据,但是在特定性况下,可以更新或写入数据,如加电。 根据组成元件的不同,ROM内存又分为以下五种 :MASK ROM(掩模型只读

6、存储器) 制造商为了大量生产ROM内存,需要先制作一颗有原始数据的ROM或EPROM作为样本,然后再大量复制,这一样本就是MASK ROM,而烧录在MASK ROM中的资料永远无法做修改。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这是一种可以用刻录机将资料写入的ROM内存,但只能写入一次,所以也被称为“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 Time Progarmming ROM,OTP-ROM)。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这是一种具有可擦除功能,擦除后即可进行再编程的ROM内存,写入前必须先把里面的内容用紫外线照射它的I

7、C卡上的透明视窗的方式来清除掉。这一类芯片比较容易识别,其封装中包含有“石英玻璃窗”,一个编程后的EPROM芯片的“石英玻璃窗”一般使用黑色不干胶纸盖住, 以防止遭到阳光直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功能与使用方式与EPROM一样,不同之处是清除数据的方式,它是以约20V的电压来进行清除的。另外它还可以用电信号进行数据写入。这类ROM内存多应用于即插即用(PnP)接口中。Flash Memory(快闪存储器) 这是一种可以直接在主机板上修改内容而不需要将IC拔下的内存,当电源关掉后储存在里面的资料并不会流失掉

8、,在写入资料时必须先将原本的资料清除掉,然后才能再写入新的资料,缺点为写入资料的速度太慢。 2. RAM(Random Access Memory) RAM的特点是:电脑启动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所有正在运行的数据和程序都会放置其中,并且可以随时修改和存取。它的工作需要由持续的电力提供,一旦系统断电,RAM的所有数据和程序都会自动清空,并且再也无法恢复。 根据组成元件的不同,RAM分为两大类,一种称为静态RAM,即SRAM (Static RAM),它速度非常快,但却非常昂贵,所以只在要求很苛刻的地方使用。如CPU的高速缓存。另一种称为动态RAM,即DRAM (Dynamic RAM)它的速

9、度比SRAM慢,比ROM快,目前市面上的内存,一般都是动态随机存储器。内存又分为十几种,常见的有这几种:RDRAM(Rambus DRAM,高频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bus公司独立设计完成的一种内存模式,速度一般可以达到500530MB/s,是DRAM的10倍以上。但使用该内存后内存控制器需要作相当大的改变,因此它们一般应用于专业的图形加速适配卡或一些服务器中。 SDRAM(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这是一种与CPU实现外频Clock同步的内存模式,一般都采用168Pin的内存模组,工作电压为3.3V。 所谓clock同步是指内存能够与CPU同步存取资料

10、,这样可以取消等待周期,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因此可提升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第一代SDRAM从586的奔腾开始,包括早期的PC-66,PC-100,PC-133等,它们与主板的频率相匹配,PC-133就必需配匹在外频是133MHz的主板上。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作为SDRAM的换代产品,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速度比SDRAM有一倍的提高;其二,采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时锁定回路)可以在一个时钟脉冲的上下延传输数据,因此它的速度是SDRAM的两倍。 DDR SDRAM有DDR200、DDR266、DDR3

11、33、DDR400等,分别对应一半的主频。DDR 2 (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RAM第二代同步双倍速率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DR2 是第二代DDR内存,其速度是DDR的两倍,规格如下表:DDR2规格表内存规格DDR2 400DDR2 533 DDR2 667DDR2 800核心频率100MHz133MHz166MHz200MHz时钟频率200MHz266MHz333MHz400MHz等效传输速率400MHz533MHz667MHz800MHz内存位宽64同左同左同左内存带宽3.2GB/S4.3GB/S5.3GB/S6.4GB/S按带宽标注PC2 3200

12、PC2 4300PC2 5300PC2 6400接脚数240-pin同左同左同左电压1.8V同左同左同左DDR3 DDR3相比起DDR2有更低的工作电压, 从DDR2的1.8V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为省电;DDR2的4bit预读升级为8bit预读,DDR3目前最高能够可以达到1600MHz的速度,由于目前最为快速的DDR2内存速度已经提升到800MHz/1066MHz的速度,因而首批DDR3内存模组将会从1333Mhz的起跳。DDR、DDR2、DDR3内存条外观4.1.2 内存的主要性能指标1.内存的频率 内存频率是指内存颗粒的核心频率,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单位是

13、MHz,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 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下正常工作,目前内存的核心频率已达到200MHz或更高。2.内存的容量 内存容量通常指随机存储器(RAM)的容量,是内存条的关键性参数。内存容量以MB作为单位。内存的容量一般都是2的整次方倍,比如256MB、512MB等,一般而言,内存容量越大越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目前台式机中主流采用的内存容量已达到2-8GB,服务器的内容量就更大了。 3.存取速度 平时所说的内存速度是指它的的存取速度,是指从CPU启动一次到存储器的读或写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以

14、纳秒(ns)为单位。目前大多数SDRAM内存芯片的存取时间为5ns左右。 4.数据宽度 内存数据宽度,是指内存在一个时钟脉冲周期内可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实际就是内存总线宽度,以bit比特为单位。内存带宽则是指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它们的关系表达式为: 内存带宽=内存核心频率内存总线宽度倍增系数/8。 例如:一根标牌是DDR3 1600的内存,在双通道模式工作下它的传输速度是多少? DDR3核心频率=1600MHz(内存有效数据传输频率)/8=200MHz DDR3的总线宽度=64位(从SDRAM-DDR内存总线的位宽都是64位) DDR3的倍增系数=8,DDR是2,DDR2是4 所以内存带宽=2

15、00MHz*64*8/8=12.8GB 所以现在有些内存,直接将内存带宽标在标牌上了。4. 内存电压 内存在工作时,必须不间断的进行供电,否则将不能保存数据。内存能稳定工作时的电压叫内存工作电压。SDRAM使用3.3V,DDR使用2.5V, DDR2使用1.8V,DDR3使用1.5V的电压。5.内存的奇偶校验 内存存取数据量大,有出错的可能,所以,为了检验内存在存取过程中是否准确无误,会在内存上加装一条额外的芯片,用来校验数据。 4.1.3 双通道技术1.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技术 双通道,就是在北桥(又称之为)芯片级里设计两个内存控制器,这两个内存控制器可相互独立工作,每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内存通道。

16、 双通道内存技术其实是一种内存控制和管理技术,它依赖于芯片组的内存控制器发生作用,在理论上能够使两条同等规格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增长一倍。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就被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中了,只是为了解决台式机日益窘迫的内存带宽瓶颈问题才应用到了台式机主板的技术。 2.双通道内存技术的原理 双通道内存技术原理就是双通道内存控制,能有效地提高内存总带宽,从而适应新的微处理器的数据传输、处理的需要。它的技术核心:芯片组(北桥)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内存可以达到128位的带宽。3.双通道主板的工作原理 双通道DDR有两个64bit内存控制器,双64bit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等同

17、于一个128bit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但是二者所达到效果却是不同的。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同时运作。例如,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A就在读/写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有效等待时间缩减50%,双通道技术使内存的带宽翻了一翻。4.双通道的优点双通道的优点 (1)可以带来2倍的内存带宽,从而可以那些与必须内存数据进行频繁交换的软件得到极大的好处,譬如SPEC Viewperf、3DMAX、IBM Data Explorer、Lightscape等。 (2)在板载显卡共

18、享内存的时候,双通道技术带来的高内存带宽可以帮助显卡在游戏中获得更为流畅的速度,以3Dmark2001Se为例,其得分成绩的差距,可以拉大到15-40%。 (3)双通道技术需要主板的支持,需要同时装上两根同样,同频率的内存条才行,单根内存条,不能形成双通道。5.三通道内存技术三通道内存技术 随着Intel Core i7平台的发布,三通道内存技术孕育而生。 与“通道”存技术类似,三通道内存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升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带宽。 通道与DDR的代数并不指同一个概念,DDR3并不是指三通道。通道指的只是内存的一种组合方法,只要是频率相同的内存就能组合成三通道,不过这主要看主板 和CP

19、U是否支持三通道内存。 三通道技术,可使内存总线带宽达到3*64=192位,大大提升了内存的数据传输效率。4.1.4主流内存介绍主流内存介绍1、三星SAMSUNG 详见http:/ 详见http:/ 详见http:/ 详见http:/ 详见http:/ 问题:买内存,比如要买2G的,是买1*2G的好,还是2*1G的好?为什么?第4章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设备4.2硬盘驱动器 硬盘是目前计算机最主要的外部存储设备,它具有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硬盘是计算机存放数据、文件的主要地方,断电之后存放在上面的信息不会丢失。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不可缺少的存储设备。 4.2.1 硬盘的基本结构1. 盘片2

20、. 磁头3. 磁头臂4. 电机5. 控制电路 6. 传动机构 7. 硬盘的接口 4.2.2硬盘的发展史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产生到现在存储容量达到“T”数量级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下面就介绍一下其历史及发展。1.1956年9月 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

21、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 2.1968年 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3.1973年 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 4.1979年 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5.80年代末期年代末期 I

22、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6.1991年年 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7.1999年年9月月7日日 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8.2000年年2月月23日日 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了

23、,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9.2000年3月16日 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

24、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这是当时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涮新当时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10.2001年 新生产的硬盘几乎全部采用了GMR(巨磁阻)技术,这使得硬盘磁头的灵敏度大幅提高,极大改善了磁盘的性能11.2002年 AFC Media(抗铁磁性耦合介质)技术的应用为硬盘产业的发展带来一次伟大革命,在不改变磁头和不增加盘片的情况下,该技术能大幅提升硬盘存储容量,使硬盘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12.2003年 80G的硬盘成为

25、主流产品,新弄的Serial ATA硬盘已被接受。 到目前为止,除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主流产品成了SATA串口硬盘,虽然固态硬盘的发展越来越快,但因价格太高,目前还无法取代SATA硬盘的地位。4.2.3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1.硬盘的容量 硬盘容量的单位为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目前的主流硬盘容量为3202000G,影响硬盘容量的因素有单碟容量和碟片数量。 人们发现,计算机中显示出来的容量往往比硬盘容量的标称值要小,这是由于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在计算机中1GB1024,而硬盘厂家通常是按照1GB1000MB进行换算的。 硬盘是个人电脑中存储数

26、据的重要部件,其容量就决定着个人电脑的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2.硬盘的转速(Rotationl Speed) 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单位是RPM。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之一。3.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所用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4.平均平均潜伏时间(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

27、的时间,一般在2ms6ms之间。 5.平均平均访问时间(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 。6.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 它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单位Mb/S。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例如,WD36400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

28、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131/8)。 7.外部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 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计算机向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遍采用的是SATA接口,SATA标准接口的外部数据传输率为150MB/s,SATA 2标准接口的数据传输率可达300MB/s。8.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 9.硬盘表面温度 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

29、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 。10.缓存 缓存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部数据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大容量的高速缓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硬盘的性能。可见,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4.2.4 不同类型硬盘不同类型硬盘1、台式机硬盘、台式机硬盘 硬盘常见规格有3.5、2.5、1.8、1英寸四种规格,台式机硬盘的常见规格是3.5英寸,特点是容量大,价格低、较为普及。2、笔记本硬盘、笔记本硬盘

30、笔记本硬盘的常见规格为2.5和1.8英寸,其机械构造与台式机相同,特点是轻、薄、耗电小、体积小,非常适合笔记本的小空间和电池的有限供电。其实,常见的移动硬盘,用的就是笔记本硬盘。3、并口硬盘 并口硬盘在外观上与串口没有太大区别,关键在接口不同。并口硬盘的接口是双排40针。4、串口硬盘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是串口硬盘,SATA接口类型,单排7针脚,旁边的15针是电源接口。IDE并口硬盘SATA串口硬盘4.2.5 硬盘的选购1.容量 目前主流台式机的硬盘容量已达到500G以上,500已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如果是高清电影爱好者,应选购1T以上容量的硬盘。2. 硬盘接口 就目前来说,虽然有IDE和SA

31、TA接口的硬盘,但SATA是目前的主流,应尽量选购SATA 2接口的硬盘。3. 主轴转速 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一般能达到7000RPM以上,尽量选择转速高的硬盘。4.发热问题 硬盘由于是机械构造,所以发热量也是很大的,尽量选择发热量小的产品。5.品牌产品 硬盘的生产商有希捷、迈拓、日立、西数、三星等。台式机几乎被希捷、西数垄断,所以选购硬盘比较简单,主要以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为主。4.2.6 硬盘的安装 硬盘的安装相当简单,下面看看,硬盘盘体的拆卸,只许看,不许模仿,除非你又闲又有Money! 硬盘盘体的拆卸:http:/ 移动硬盘与优盘移动硬盘与优盘 1.移动

32、硬盘移动硬盘 移动硬盘(Mobile Hard disk)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 市场上的移动硬盘分为标准3.5英寸硬盘和2.5英寸笔记本硬盘为主,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 由于3.5英寸硬盘携带不便,因此,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截至2009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动硬盘的读取速度约为15-25MB/s,写入速度约为8-15MB/s ,USB2.0接口

33、传输速率可达60MB/s,如果是SATA接口的将更快。 移动硬盘可以提供相当大的存储容量,是性价比较高的移动存储产品。在大容量“闪盘”价格还无法被用户所接受,而移动硬盘能在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提供给用户较大的存储容量和方便。 目前,市场中的移动硬盘能提供80GB、120GB、160GB、320GB、640GB等,最高可达4TB的容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市面上较为常见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品牌有日立、希捷、西部数据、三星等,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相对来说不是太明显,在选购品牌移动硬盘时不必对里面的硬盘型号过多计较。 在选购和使用移动硬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不要选购过于廉价

34、的产品,因为价格将决定移动硬盘盒的用料情况,而用料过于简省则无法保证移动硬盘的稳定运行,为购买后应用带来隐患,建议大家多考虑做工优秀且有品质保证的产品。 (2)移动硬盘分区最好不要超过2个,否则在启动移动硬盘时将会增加系统检索和使用等待的时间。使用Full Speed USB2.0(以前称USB1.1)传输接口的用户更应忌讳,否则将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 (3)使用用料一般的移动硬盘盒,最好不要插在电脑上长期工作,移动硬盘是用来临时交换或存储数据的,不是一个本地硬盘。相比于内置硬盘会时刻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如果有需要转存下载资料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盘下载和整理

35、资料等,然后copy到移动硬盘上,而不要在移动硬盘上完成。做工较好的移动硬盘盒也可以尽量按此操作,毕竟可以更稳妥一些。 (4)要给移动硬盘整理磁盘碎片,否则会很容易损伤硬盘。如果确实需要整理,方法可采用将整个分区里面的数据都copy出来,再copy回去。 (5)解决移动硬盘认不到的情况:最好不使用USB延长线,这种线的质量一般不太好,会使USB数据同步出错,使移动硬盘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无法保证正常使用,多半为供电问题,应尽量把移动硬盘插在原主板背板的USB接口上。 劣质USB硬盘盒做工不佳,导致出现供电不足或是数据丢失等现象。可尝试更换劣质数据线为带屏蔽层的优质USB线;

36、若情况依旧,可借用或调换一块硬盘试验一下;如果还不成,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及早更换移动硬盘盒。 USB接口兼容性不佳,这一状况已较为少见但仍不排除。 (6)解决USB供电不足:购买做工较好且有品质保证的USB移动硬盘盒。 购买低功耗的笔记本硬盘做移动硬盘。 移动硬盘盒最好自身带有辅助供电线,好的移动硬盘盒会提供变压器,一般的移动硬盘盒也有单独的PS2或者USB供电线,供电不足时一定要插上,即使USB接口供电足够带动硬盘,如果不是短时间工作,建议也插上。(7) 妥善保护移动硬盘。切忌摔打,轻拿轻放;注意温度,不要过热;干燥防水,先退后拔。 2.优盘 长期以来,软驱一直是用户之间交换数据的设备,但由于

37、软盘容量小且易损坏,因此除了移动硬盘之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更小的外存储设备,称优盘。 优盘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包括Flash存储芯片、控制芯片、USB接口、PCB板、外壳、电容、电阻等。软件部分则由嵌入式程序与应用软件组成,嵌入式程序嵌入在控制芯片中,是闪存的核心技术,它决定了该优盘是否支持双启动和是否支持USB 2.0协议等。图4-8 优盘 优盘按其功能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加密型 加密型的优盘大体来说有两种型号:一种是专门制作的加密产品,如各银行的的U盾,就属于加密型优盘,它通硬件加密的方式加密,且里面的内容不可读取。 另一种加密型优盘是在无驱动型优盘基

38、础上附加了加密软件,可以对单个文件进行加密解密操作,起到了一定的保密作用,但它的加“密”度不高。(2)启动型 如果主板支持USB启动的话,那么可以使用它直接启动计算机,这也是软驱可能在将来的计算机中消失的主要原因。但要使用USB优盘启动系统,必须模拟一种USB外设来实现。 目前市面上的优盘主要是依靠USB-HDD方式来实现引导系统的,其引导方法是,在计算机启动后,优盘就被认做一个硬盘以实现启动。正因为如此,大容量优盘就更体现了它的优势,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具有系统启动功能的优盘。(3)无驱动型 主要用来存储数据文件的优盘, “即插即用”。2. MP3播放器播放器 MP3播放器(见图4-9)是可播放

39、MP3格式的音乐播放工具.。MP3播放器由液晶显示屏、微处理器、数码信号处理器(DSP)芯片、输入输出控制器、放大器和一些按钮组成。 3. MP4播放器播放器 从原理上说,MP4与MP3区别不大,但是从硬件性能来说,两者相差甚远,主要是因为视频播放功能,Divx和Xvid等MPEG-4的播放,要求中央处理器和DSP较高的处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系统内存。图4-9 MP3播放器图4-10 MP4播放器第4章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设备4.4 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又称为CD-ROM驱动器只读光盘驱动器。光驱已经构成了微机的基本配置,CD-ROM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兼容性强、盘体成本低等优点

40、。光驱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结构比较复杂,它利用激光束的发射与接收把光盘上的凹坑和非凹坑代表的信息还原为原来的数据信息。4.4.1 光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光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绝大部分的商品软件、游戏等都以光盘作为载体,因此,光驱是目前计图4-11 光驱图4-12 光驱内部图图5-13 CD-ROW5-13 CD-ROW驱动器正面驱动器正面 图图5-14 CD-ROW5-14 CD-ROW驱动器背面驱动器背面 的主要部件。 CD-ROM驱动器由光盘读取头、读取电路系统、主轴马达伺服系统、光头寻道定位系统和控制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光头和读取电路,它的作用是从CD-ROM光盘上读出

41、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把信息传送给主机。1.CD-ROM的标准接口以及标准控制面板 所有光驱的控制面板均有按钮以及接口。背部接口因各个光驱而异。下图为早期的IDE接口光驱。 图图5-15 5-15 悬浮架构悬浮架构 图图5-16 5-16 激光头、电机、涡轮传动机构激光头、电机、涡轮传动机构 2.CD-ROM内部结构内部结构 主要有悬浮架构、激光头、电机、涡轮传动机构,如图5-15和图5-16所示。4.4.2 光驱的性能指标1.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就是我们常说的倍速,根据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的规定,把150KB/s的数据传输率定为单倍速光驱,300KB/s的数据传输率也就是双倍速。依此类推

42、,依次有4倍速、8倍速、24倍速等。倍速越高的光驱,它的传输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当然它的价格也是越来越昂贵的。2. 平均寻道时间 为了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光驱的实际速度,人们又提出了平均寻道时间这一技术指标。平均寻道时间被定义为光驱查找一条位于光盘可读取区域中间位置的数据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第一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最新的40-50倍速光驱的寻道时间为90-8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3. 光驱的接口类型 内置光驱接口类型有IDE、SCSI、SATA等接口。外置光驱接口类型有:USB接口、SCSI接口、IEEE1394接口等。4. 容错性容错性与光驱的速度有相当关系,通常速

43、度较慢的光驱,容错性要优于高速产品,对于40倍速以上的光驱,大家应该选择具有人工智能纠错功能的光驱。5. 防震、静噪防震、静噪 光驱高速旋转的主轴马达带来的震动、噪声、发热对光盘有一定的影响。6. 数据缓冲区大小数据缓冲区大小 数据缓冲区的大小,对光驱的速度有很大影响,应选择缓冲区大的光驱。4.4.3 DVD光驱光驱 同CD相比,DVD具有更高的存储数据量,以120mm的盘片为例,其单面单层的存储量就可达4.7GB。因为其存储数据量的扩大,就可以采用更先进的MPEG 解压缩标准,MPEG 标准要比以往使用的VHS和MPEG1标准其画质解析度要清晰得多,其最高解析度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500100

44、0线。最后还有一个“DVD区域代码”问题,即在DVD光驱、影碟机和其碟片上编入6个不同的区域代码,使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读取。 DVD光驱的选用:(1)倍速,DVD的读取速度明显要快于CD,1倍速可以达到1350KB/s左右。目前市面主流产品一般在16X-24X。(2)多格式支持,一般来说,一款合格的DVD光驱除了要兼容DVD-ROM、DVD-VIDEO、 DVD-R 、DVD+RW、CD-ROM 、DVD-RW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 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当然是能支持的格式越多越好。(3)接口方式。DVD光驱的接口主要有IDE接口、SCSI接口、S

45、ATA接口等。(4)数据缓存。对于光盘驱动器来说,读取数据的速度应越快越好,应此大容量的缓存是必要的。一般目前市面的上产品,多在200K。4.4.4 光驱的选购 1. 接口类型,光驱常见接口有IDE、USB和SCSI几种,可选购既有IDE接口,又有SATA接口的光驱。 2. 数据传输率的高低,光驱的数据传输率越高越好。DVD一般要求在16X以上较好。 3. 数据缓冲区的大小,缓冲区通常为200K左右,建议您选择缓冲区不少于200K的光驱。 4. 兼容性的好坏,由于产地不同,各种光驱的兼容性的差别很大,应选择兼容性强的产品。 5. 价格,目前DVD带记录功能的光驱,一般价格在180左右,没有刻录

46、功能的光驱,在140左右。 6. 品牌,比如先锋、明基、三星等都是很好的产品。 具体可参考各大硬件网站,如http:/4.4.5 光驱的维护1. 爱吸烟的朋友注意了:千万不要在电脑前吸烟,油烟可是光驱的头号天敌。 2. 不要将光驱与硬盘等发热量大的配件放一起,因为光驱本身也散发一定热量,不利于二者散热,光驱还有可能成为硬盘的散热片了,这样的话,你的光驱马上就可以退休了。 3. 不要长时间打开光驱的仓门,一方面不小心把仓门给碰下来另一方面会使大量灰尘进入光驱内部。 4. 光盘使用完结时将它从光驱中取出,这样可以减少光驱的空转,可以使光驱负荷减轻,增长使用寿命。 5. 尽量少用光驱看VCD/DVD

47、碟,一般一张VCD/DVD碟都得放一两个小时,我们可以把它拷在硬盘上,然后在看这样即可以减轻光驱负担又看的流畅。4.5光盘刻录机 目前市场的上刻录机分为CD和DVD两大类。它的外观与普通光驱没什么区别,并且刻录机也可以当光驱使用,只是刻录机比光驱多了可发射特殊激光束进行刻录的功能。4.5.1 工作原理 目前,CD-RW以容量为650MB和700MB的光盘为主。DVD-R/RW以单面容量一般为4.7GB,目前已成为主流。 单纯的读取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靠软盘已经不可能完成重要数据的保存和备份,而使用硬盘的代价大而且携带很不方便,光盘刻录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刻录机的工作原理:光盘刻

48、录机的内部由激光器、感光器、反射光束、光电装置、瞄准镜、目标镜及光栅等部件组成。光盘刻录机在读盘时,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射向旋转中的光盘。然后反射光通过一片透镜并射向接收数据的光电装置,光电装置的电路能够辨识出激光所反射回来的数据。 4.5.2 分类 目前光盘刻录机可以分四种:一种是CD刻录(包含CD-RW刻录),另一种是DVD(包含DVD-RW刻录)刻录。一种是HDVD刻录,还有一种是Blu-ray Disk(BD)蓝光刻录机。 刻录机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有了刻录机,您就可以刻制自己的光盘了。目前大部分刻录机除支持整盘刻写(Disk at Once)方式外还支持轨道刻(Track at Once)写方式。使用整盘刻录方式时,用户必须要将所有数据一次性写入CD-R盘,如果准备的数据较少,刻录一张盘势必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