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我的)_第1页
测量实习(我的)_第2页
测量实习(我的)_第3页
测量实习(我的)_第4页
测量实习(我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设计任务和目的二.测区概况三.已有资料(一).1:1000内科大校园平面图(二).内科大平差后的控制点四仪器与工具五首级控制网(一).平面控制网1.导线法2.GPS-RTK法(二).高程控制网六.碎步测量(一).绘制方格网 (二).地形图的测绘七.地形图的整饰八.预算九.设计实践总结附:图1.设计任务和目的1.校园地形图的测量2.对测图进行规划和对测图进行预算.2测区概况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内科大)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包头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地理坐标

2、东经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纬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内科大始建于1956年, 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包头钢铁学院与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目前,内科大占地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5万平方米。已有资料3.1 1:1000内科大校园平面图3.

3、2 内科大平差后的控制点附表一(闭合导线)点号原标号XYZ位置1A98.585659.2891052.339礼堂正北2A"37.008574.7391052.324国际院西北3U39.272513.3161052.087矿院西北4U'49.094409.2611051.74化工院西北5W44.933212.8381051.019南门丁字路口6Q767.757211.7971051.09W点北100米7W"37.42880.0621051.418二教西南角8W'76.05588.4481051.454二教西南十字路9O'"190.15574.

4、3591051.427建工东南角10O"263.07974.4861051.95建工门口11O266.64214.2451051.668旧篮球场东南角12M1390.981214.0761052.176旧篮球场东北角13自选477.334217.031052.95717号楼东14I'(J)476.616383.2541052.80915号楼东南角15I423.226383.4461052.6826号楼东路旁16H425.637463.3871052.704水房宣传栏路口17G425.494563.1541052.673清源水阁东南角18D325.933556.9061052.

5、23活动中心东出口19C265.25562.8561052.032主教北定丁字路中20B'234.33617.721051.927行政楼西南21B"197.582659.1411051.868行政楼前石头旁附表二(附和导线)22S269.168512.9631052.258活动中心正南23R262.701467.991052.227活动中心西南角24P'269.24414.7991052.1751号楼正南25Q145.917417.3681052.05材冶天桥下西26P262.74539.0651052.0851号楼西南27O'262.09998.087105

6、1.871建工东北28V268.384-74.1321051.348新足球场南29V'261.383-247.881050.745西门东4工期规划勘察地形1天平面控制测量4天高程控制测量2天侧区分幅1天控制点加密1天碎步测量4天地形图清绘、整饰1天上交报告1天5仪器与工具 经纬仪、钢尺、三脚架、花杆、测图板、量角器、大头针、铅笔、水准仪、GPS6首级控制网6.1 平面控制网6.1.1导线法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DJ1DJ2DJ6三等302.0131.81/55000±3.6610-四

7、等201.0132.51/35000±546-一级100.5175.01/15000±10-24二级60.3308.01/10000±16-13三级-20.01/2000±30-1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采用三级导线导线测量。1坐标系的选择采用钢院建筑坐标系。2平面图根控制点的选择A.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B.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C: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D:各相邻三角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其边长应接近规范规定的平均边长,其角度一般不应小于;E便于加密和扩展低级网,点位要选在视野辽阔,易于扩展、土层坚实、易于排水的地方。3

8、:导线网的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4:导线网的布设及观测 导线网的布设(见附表)1).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cm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52cm5:导线网的布设形式1).附和导线:布设在两个已知控制点之间的导线。2)闭合导线:从某一已知点出发,顺序连结各个未知点,最后又闭合到该已知点的导线叫闭合导线。如图所示。 3).支导线: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始,而终点为未知点的导线。 4).导线网:由若干已知点开始的几条导线连

9、接而形成的导线。6.转折角的测定1).一般观测左角,但是闭合导线要观测内角;2).只有两个方向时,用测回法;3个方向时方向法;3).边长短时,注意对中;4).测前对仪具认真检验;5).尽量采用三联架法;7.边长的测定:采用普通钢尺丈量。普通钢尺丈量基线长度技术要求等级定向偏向(cm)最大高差(m)每尺段往返高差之差(mm)最小读数(mm)三组读数之差(mm)同段尺长差(mm)全长各尺之长(mm)外业手簿计算(mm)30m50m30m50m尺长改正高差一级二级54450.51,02,03.0300.10.11.0注:表中K为基线全长公里数斜量法:经纬仪定线,测出倾角,化算平距。8.观测结果的处理

10、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本规范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2).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要求等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改正数()边长观测及各项改正数(m)边长与坐标(m)方位角()四等及以上0.10.0010.0010.1一级及以下10.0010.0011N条导线时测角中误差计算公式:坐标计算: 1).反算坐标方位角: RMAtan -1(YMYA)/(XMXA) RMA MA 2).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后 前±180°3).正算各点坐标增量: XiSi×cos i YiSi×sin i 4).推算各点坐标: XiX i

11、-1 Xi YiY i-1 Yi坐标闭合差:终点坐标的计算值与已知值的差值。方位角闭合差:终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值与已知值的差值。各闭合差的允许限差:1).坐标方位角闭合差:2).全长闭合差与相对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坐标闭合差共同影响下点的位移值。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导线的全长闭合差与全长的比值,写成分子为一的形式。6.1.2 GPS-RTK法1.注意事项:(1)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度;(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小于50m;(3)附近不应

12、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6)AA、A、B级GPS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的地点;(7)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8)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2.步骤基准站选择在较高处,而且四周空旷有利于接收信号,然后准确求出基准站的WGS-84坐标 2)共联测了三个分布均匀的一级控制点,求解出测区坐标的转换参数3)RTK测量时其卫星时段较好,卫星数不少于四颗.流动站观测时,其观测精度控制在正负2CM以内4)每次独立测定两次,

13、其较差小于5CM,大于5CM的均重测5)开机前量取一次天线高,关机后在量取一次天线高作为检测,两次天线高误差小于2MM6.2高程控制网6.2.1高程系的选择 钢院建筑坐标系6.2.2水准网的布设(见附表)6.2.1水准点的布设水准路线应沿公路路线布设,水准点宜布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50-300m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1.附合水准路线2.闭合水准路线 3.支水准路线 3.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精度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误差(mm)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平原微丘地区山岭重丘区三等3612

14、35或1520四等5102060或2530五等816304540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km)。n为测站数,Li为检测测段长(km)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红黑面读数差(mm)黑红面高差较差(mm)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大致相等-4.观测结果的处理观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观测结果超限必须进行重测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测

15、段往返测高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或附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误差M或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对路线上闭合差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M和MW按以下两式计算: 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km) n测段数 W水准路线经过各项修正后的环线闭合差(mm) N水准环数 F水准环线周长(km)外业成果的整理1).水准测量观测结束经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编制高差表,计算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数、水准路线(或环线)闭合差,1km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以

16、及1km水准测量中数的全中误差MW。2).各等水准网的计算,应采用条件平差法或间接观测平差法,平差后应求出最弱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四、五等水准网和高程导线网也可采用等权代替法、逐渐趋近法、多边形法等方法进行平差,并应做精度评定。3).水准测量计算时数字取位等级往返侧距离总和(km)往返侧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侧高差总和(mm)往返侧高差中数(mm)高程(mm)各等0.10.10.10.111六碎步测量 首先进行图幅的分幅,每个人分到相应的图幅,在自己的图幅内首先确定这些控制点是否能够覆盖测区内的每一个点,如果不能覆盖则需要进行二次平面控制,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加密控制点的

17、原则是以越少的控制点为好,并且这些控制点一定要完全覆盖测区范围,加密方法同平面控制点一样。我的测区内有两个控制点,且建筑物较少,但是两个控制点仍不能满足将整个测区全部覆盖,所以仍需进行二次加密,从已知点向体育馆的北部引一点,沿着马路向东引一点既可以完成控制点将整个测区覆盖。(详见附图)(一)绘制方格网   (二)地形图的测绘 1、展绘控制点用绘图铅笔或绘图仪,将图根点按坐标展绘在绘制好坐标格网的白图纸或聚酯薄膜上。控制点展绘完成后,应用两点坐标反算所得边长,对展点点位进行检核。2碎步点的测量A.尽量将花杆立于特征点,包括建筑物拐角,建筑物边界等。B.由于学校地处位

18、置相当平坦,所以对于地形的起伏不大,只需要在适当位置立杆测点即可。具体测量步骤:安置仪器.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填入记录手簿,绘图板安置在测站旁.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使水平度盘度数0都0分0秒立尺:由立尺员选定立尺点,将水准尺竖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特征点上的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和水平角记录:将观测结果依次记入记录手簿中.计算:根据视距测量原理计算测站点到碎步点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碎步点的高程.展绘碎步点七:地形图的整饰当地形图拼接与检查完成后,要进行整饰工作。目的是按照有关“图式”规定,把地物和地貌都描绘清楚,加上各种注记,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整饰的内容包括下列几项:(1) 地物、地貌各符号应严格按规范要求绘制,要求主次分明、线条粗细得当、位置准确。(2) 高程注记的数字一般字头朝北、书写规范,等高线上一般字头朝向地形高处。(3) 各项文字注记位置应合理、明了、美观。(4)等高线的走向合理、光滑,与高程注记点相适应。(5) 正确绘制内外图廓线、方格网坐标十字线、图幅号、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施测单位、绘图者、测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