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研究_第1页
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研究_第2页
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研究_第3页
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研究_第4页
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研究作者:陈蓉,张伟国,赵辉,尹志勇,谭立文,邱明国,张绍祥【摘耍】目的研究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探讨其在颅脑创伤的 伤情判断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1例临床典型颅脑减 速伤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颅 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果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撞击部位 头皮损伤、颅盖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对冲部 位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以撞击部位多见,硬膜 下血肿以对冲部位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底部及脑挫裂伤 区;额、颖叶严重对冲伤是常见颅脑减速伤的重要特征。结论根据颅脑 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

2、合致伤病史或颅脑ct表现,可为临床颅脑减速 伤伤情的快速判断与救治、ct扫描及诊断、创伤事故原因的评判提供 理论依据。【关键词】颅脑损伤;减速伤;ct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 nj urycharacter'isticsofheaddecelewtionin jury(hdi), anddiscussitsvalueinseverityjudgmentandimagingdieig nosisforhdipatients methodsthedataontheheadctimaging, history ofhcadimpactandclinicalr

3、ccordwcrcanalyzcd, andthcinjurycharac teristicsofhdiweresummarized resultsthemaininjurycharacteris ticsofhdiwereasfollows:scalpcontusion, cranialfracture, epidur alhematoma, subduralhematomaandcerebralcontusionatimpactposit ion;subduralhematoma, basalfractureandcerebralcontusionatcont recoupsite;sku

4、l1fracturemainlyatimpactposition, subduralhemat omamainlyatcontrecoupsite, subarachnoidhemorrhagemain1yattheb aseofbrainandcerebralcontusionregions;severecontrecoupinjury atfrontalandtempotallobe conclusionanalyzingthehdicharacteri sties, combinedwiththehistoryofheadimpactorlheheadctfindings, canhel

5、ptoprovidethetheoreti cal cl ini calevidenceforrapi djudgme nt,therapy,ctscanninganddiagnosisofhdi, andjudgmentofheadacci dentcauses.keywords:headinjury;decelerationinjury;computedtomograph y颅脑减速伤是指运动着的头部突然碰撞相对静止的物体,迫使其 瞬间由动态转为静态所产生的颅脑损伤1。颅脑减速伤的发生率高、 伤情重,常见于交通伤和跌落伤2。国内外对减速伤的研究主要集屮 在流行病学及致伤方式、人体好发部位等

6、方面3, 4,对颅脑减速伤 的损伤特点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颅脑的解剖结构复杂,ct影像密 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清晰,能反映颅脑创伤病理过程中组织形态结 构的动态变化,临床有关颅脑减速伤的伤情主要通过ct影像获得5。 本研究收集近五年来临床上常见的典型颅脑减速伤病例,结合致伤病 史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分析颅脑减速伤的损伤 特点,探讨其在颅脑创伤的伤情判断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收集近五年间我院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共1823例,综合文献,制定 纳入、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361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其年龄与 性别分布见表1 o入院时gcs评分:35分83例,68

7、分115例,9 12分145例,1315分18例。纳入标准:(1)典型的颅脑减速伤致伤 方式,包括平地跌倒、高处坠落、小侨车驾驶员及乘员(前排)、摩托 车驾驶员及乘员;(2)首次受力部位为颅脑;(3)存在明确的头颅单一受 力部位;(4)伤后24小吋以内行颅脑首次ct检查;(5)年龄>16岁 (排除儿童颅脑生长发育不成熟的影响6)。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 不完整,头颅受伤病史不明确;(2)头颅受力部位不能明确判断;(3)急 诊颅脑手术前未做颅脑ct检查;(4)颅脑穿透性损伤。表1361例颅脑 减速伤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致伤方式n性别男女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平地跌倒 985939178

8、456. 64±16. 51 高处坠落 1149618187039. 19±12. 96 小轿车 驾驶员 27252195334. 70±9. 46 小轿车乘员 331419207145. 48±14. 52 摩托车驾驶员 64640165334. 91±10. 74摩托车乘员 25169164528. 12± 9.87 2ct扫描技术使用单排螺旋ct扫描仪(s0mat0mplus4power;siemens,德国)或 多排螺旋ct扫描仪(64 slicelightspeed;ge,美国)进行全颅脑扫 描。其中,单排螺旋ct层厚8nn

9、n,无间距连续扫描,管电压140kv, 管电流146mao 64排螺旋ct螺距为0. 984: 1,矩阵为512x512,管 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无间距连续扫描,轴扫层厚5rnni,螺旋扫 描层厚0. 625mmo3伤情分析设计统计表,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环境、致 伤方式、受伤程度、头颅受力部位及头皮、颅骨和脑实质损伤等资料。 重点观察头颅受力部位及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分布情况。其屮,ct影像 资料包括患者伤后首次ct检查及伤后3天之内的所有ct复查资料(共 有277例在3天z内做了 ct复查,复查次数为13次),以免遗漏颅 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7。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

10、料,根据颅脑损伤与ct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总结归纳颅 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输入excel进行分析研究,应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进 行x2检验,以p<o. 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头部致伤方式与头颅受力部位头颅受力部位按照解剖结构分为颌面部、额部、顶部、颍部和枕 部。其屮,枕部为颅脑减速伤头颅受力的好发部位,顶部受撞击的发 生率最低,见表2。经x2检验,6种头部致伤方式头颅受力好发部位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 72, p<0.01)o平地跌倒、高处坠落 均以枕部受撞击最常见,轿车驾驶员头颅受力部位多

11、为颍部和额部, 轿车乘员头颅受撞击部位多为额部,摩托车驾驶员头颅受力部位以颌 面部和额部多见,摩托车乘员头颅受撞击部位以颖部和颌面部多见。2颅脑损伤的分彳j特点ct图像上,颅脑减速伤所致的颅脑损伤类型包括:头皮损伤、颅 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和脑 实质血肿。其中,常见的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2.1脑挫裂伤脑挫裂伤236例,其中,17例同时存在脑撞击伤和 对冲伤,91例为单纯的脑撞击伤,128例为单纯的脑对冲伤(表3)。108例脑撞击伤均位于撞击部位下方脑组织(图1)。额叶(多见于额底 眶回内侧和额极)、颖叶(多见于颖极)为脑对冲伤的好发部位(

12、图2), 145例脑对冲伤中133例(91. 72%)位于额叶、颖叶或额颖叶,损伤较 严重,常伴有脑实质血肿。颌面部、额部及顶部受撞击时,脑挫裂伤 多局限于撞击部位脑组织,较少出现对冲伤;颍部受撞击时,同时存在 撞击伤和对冲伤的概率更大(14.29%),且对冲部位损伤更严重、范围 更大(图3);枕部受撞击时,脑对冲伤位于对侧额叶、双侧额叶和对侧 额颗叶的概率较大,分别为26.80%、23.71%和22.68%,而撞击部位脑 挫裂伤较轻。2. 2颅骨骨折214例发生颅骨骨折,其中109例同时存在颅盖骨 折和颅底骨折,97例为单纯的颅盖骨折,8例为单纯的颅底骨折。206 例颅盖骨折屮,201例位于

13、着力点及邻近颅骨,5例位于非撞击部位。 当外力作用于颍部时,颅盖骨折的发生率较高(58/80, 72. 5%)(图4)。 117例颅底骨折中,105例为颅盖骨折延续而来。颌面部、额部受到撞 击时,易发生同侧前颅窝骨折,发生率分别为36. 67%, 75.86%;颖部、 枕部受到撞击吋,易发生同侧中颅窝骨折,发生率分别为82.86%, 86. 96%; 117例颅底骨折中,12例发生对冲性颅底骨折,与颅盖骨折不 连续,位于前颅窝底的筛板、眶板或颅中窝的前内隐窝,多见于枕部 受撞击者(7例)(图5)。2. 3其他损伤253例头皮损伤均位丁撞击部位,头皮血肿范围往 往超出着力点范围;急性硬膜外血肿常

14、发生于外力撞击部位;硬膜下血 肿更常发生于对冲部位,也可位于受力部位;16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位于脑底部及脑挫裂伤区的脑沟、脑池或脑裂内。表2头部致伤 方式与头颅受力部位表3脑撞击伤与对冲伤图2枕部受撞击致双侧额叶底部对冲伤a.左侧颖叶轻度挫裂伤b. 左侧颖叶严重挫裂伤图3右颖部受撞击,同时岀现右颖叶撞击伤和左 颍叶对冲伤,对冲部位损伤更严重图4左颖部着力致左颖骨骨折图5 枕部着力致枕骨骨折、右侧前中颅窝对冲性骨折讨论1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颅脑损伤是因外力载荷超出了颅脑组织细胞的损伤阈值而直接引 起的8,损伤灶的分布与致伤的力学环境相关。其中,撞击速度及受 力方向直接影响颅脑的损伤特点和

15、严重程度9。木研究根据头部ct 影像资料,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总结出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耍 特点:撞击部位头皮损伤、颅盖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 挫裂伤,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以撞击 部位多见,硬膜下血肿以对冲部位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 底部及脑挫裂伤区;额、颖叶严重对冲伤是常见颅脑减速伤的重要特 征。本研究显示,颌面部、额部、顶部、颖部和枕部受到减速度撞击 后,均可发生脑撞击伤和(或)对冲伤,但脑撞击伤、对冲伤的好发部 位不同。脑撞击伤位于撞击部位下方脑组织,脑对冲伤的好发部位为 额叶、颖叶。脑挫裂伤的分布与头颅受力部位密切相关,即受力部位 不同,

16、脑撞击伤、对冲伤的分布和严重程度不同。颌面部、额部及顶 部受撞击时,脑挫裂伤多局限于撞击部位脑组织,较少出现对冲伤; 枕部受撞击时,常发生额叶、颍叶严重脑对冲伤,且多位于着力部位 对侧,而撞击部位脑挫裂伤较轻;颖部受撞击时,同时存在撞击伤和对 冲伤的概率较大,且对冲部位损伤更严重。分析其发生机制,脑撞击 伤主要是由于暴力撞击部位的颅骨凹陷变形和(或)颅骨骨折所致,而 脑对冲伤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0, 11: (1)头部旋转运动时,由于颅 骨与脑组织的比重不同,脑组织的运动滞后于颅骨产生颅内剪切应 力;(2)凹凸不平的颅底解剖学特点起到重要作用;(3)颅 脑间的相对 运动产生压力梯度而出现颅内空

17、化。枕叶极少形成对冲性脑挫伤,主 要与枕骨内面和小脑幕表面比较光滑、小脑幕具有定的缓冲作用有 关。颅骨骨折往往是确定受力部位、判断颅脑损伤分布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显示颅脑减速伤所致颅骨骨折可发生撞击性骨折和对冲性骨 折,以撞击性骨折多见,位于受力点及邻近颅骨,而对冲性骨折多见 于对冲部位的颅底。头颅受力部位不同,颅底骨折的部位也有所不同, 目前此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组病例中,颅底骨折多见于前、中颅 底骨质薄弱区,为颅盖骨的骨折线向颅底延伸所致。颌面部、额部受 到撞击时,易发生同侧前颅窝骨折;颍部、枕部受到撞击时,易发生同 侧中颅窝骨折。对冲性颅底骨折并不多见,伴或不伴颅盖骨折,枕部 受到撞击是

18、其常见的原因。无论有无临床症状,伴颅骨骨折的患者发 生颅内损伤的危险性更大,骨折或骨折较严重处更能提示发生脑损伤 的部位。2研究颅脑减速伤损伤特点的意义颅脑减速伤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了解并掌握其损伤特点,有 助于伤情的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提高救治水平。根据颅脑减速伤 的损伤特点,结合颅脑致伤病史,可初步预测颅脑损伤的分布及严重 程度,尤其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或无条件做颅脑ct检查者,为临床颅 脑减速伤伤情的快速、准确判断与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掌握颅脑减速 伤的损伤特点,可为临床颅脑减速伤的ct扫描方案及ct诊断提供指 导。由于颅底骨质薄弱而不规则,常规头颅ct检查不容易显示颅底的 细微骨折线,

19、加上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易导致漏诊。研究表明,放 大密 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 mip) > 多平 面重建 (mul tipianarreconstruction, mpr)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 vr)等ct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对颅底骨折的显示,尤其是mip的价值更 大13。因此,对怀疑有颅底骨折的患者,应采用ct薄层扫描及mip、 mpr、vr重建技术以提高骨折的检岀率。在ct影像诊断方面,颅脑减 速伤的分布特点可提示应重点注意的易损伤部位,有针对性地观察、 分析ct图像,避免漏诊与误诊,以提高颅脑损伤的诊断水平。由于颅 骨

20、骨折和脑挫裂伤均可发生于撞击部位和对冲部位,因此不能仅顾及 撞击部位的局部病变,还应考虑到相应部位的对冲性损伤。本研究显 示,脑对冲伤的好发部位为额叶、颖叶,而该区在临床上是相对哑区 ,常无定位症状和体征,极易漏诊,延误诊治。因此,对于枕部和颖 部受撞击的颅脑减速伤患者,尤其应注意观察双侧额叶、颍叶有无对 冲伤。一些研究工作也强调ct影像数据在研究颅脑损伤生物力学条件 方面的价值,认为通过ct影像表现(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撞 击伤和对冲伤),应用常规ct扫描,能够活体再现颅脑加速伤中撞击 部位和撞击力的作用过程14, 15。颅脑原发性损伤是外力作用的直 接结果,撞击力的作用过程是影响颅脑

21、损伤病理分布的主要原因。因 此,当头颅受伤病史不明确吋,可以根据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分 析ct影像中颅脑损伤的分布情况,借以推测暴力作用的部位和力的作 用过程,在评判创伤事故原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王正国创伤学基础与临床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 1544-1700.2 abelsonmitchelin. epi demiologyandpreventionofheadinjuries:1iterature reviewjj. jclinnurs, 2008, 17(1) :46-573 a1b, yildirimc, cobans fallsfromheigh

22、tsinandatoundtheci tyofbatmanj. ulustravmaaciicerrahiderg, 2009, 15 (2):141-177.4 beherac, rautjir, dogratd patternsofinjuryseenindeathsf romaccidentedfallsdownastaircase:astudyfromsouthdelhij med sc让aw, 2009, 49 (2) : 127-131.5 leth, geanad. neuroimagingoftraumaticbraininjuryj mtsinaijmed, 2009, 76

23、(2):145-162.6 fritzhg, bauerr traumaticinjuryinthedevelopingbra.in effectsofhypothermiaj. exptoxicoipathol, 2004, 56(2):91102.7 dharapsb, khandkaraa, pandeya, eta1. repeatctscaninclosed headinjuryj. injury, 2005, 36(12):412416.8 fungyc theapp1icationofbiomechanicstotheunderstanding of injuryandheali

24、ng accidentallnjury. biomechanicsandpreventio nm. 2thedition, ed. newyork, inc, 2002.9 conroyc, tominagagt, erwins, eta1. theinfluenceofvehicled amageoninjuryseverityofdriversinheadonmotorvehiclecrashesj. accidanalprev, 2008, 40 (4):1589-1594.10 drewlb, drewwe thecontrecoup-coupphenomenon:anewunder standingofthemechanismofclosedheadinjuryj neurocritcare, 20 04,1 (3):385-390.11 sayedte, motaa, fraternalif, eta1. biomechanic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