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播音_主持_》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_第1页
《中传播音_主持_》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_第2页
《中传播音_主持_》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_第3页
《中传播音_主持_》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_第4页
《中传播音_主持_》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1)教学目的:认识广播电视传播中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 和亲切感及其关系,既保持全国通用语言的生命活力,又避免日常交际语言的随意和芜杂。2)教学要求:明确有声语言在“规范空间”中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规格,并力求 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反复体会和教师指导,提高有声语言表达的质量。3)教学重点:以“庄重性”和“分寸感”为主线,强调六个特点的内在联系,构成有声语 言表达的基本形态。4)教学难点:学生受流行观点的影响,容易片面、机械地理解本课内容。要特别注意庄重 和亲切、鼓动和分寸的内涵及其关系。5)学时分配:大课周 2节。6)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播音(包括体

2、育现场解说与评论,包括节目主持 ),是通过电子传播媒介进行的有声 语言创作。从有声语言这一角度考察,它区别于生活语言、戏剧语言、曲艺语言”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第一节播音语言的特点广播电视播音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既涵盖广播播音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又涵盖电视播音的“声画和谐,形神兼备”,当然包容了不同节目类型,不同表达方式(样式)的差异。播音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三感”,分述如下:规范性播音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是指语音 (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 遵从普通话的规范。推广普通话,应视为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 只是达到了最基本

3、、最起码的规范性要求。推广普通话,已是大势所趋,播音语言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然 而,这还并非“规范性”的全部内容,它还应包括思维的清晰、语感的准确、逻辑的钳力、 艺术的魅力。这些,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均有论述。值得注意的是,把播音语言的规范性认作“呆板”的代名词,把规范性同艺术性对立起来, 把规范性当成“不自然”、“不生活”的同义语,显然是一种幼稚的、需要进行启蒙教育加以 纠正的偏见。庄重性庄重性,是指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即在话筒前进行播 音创作的时候,必须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在语流中充满庄重、可信的意味,“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不能把庄重性理

4、解为装腔作势、故作深沉、不苟言笑、虚与 委蛇。但是,庄重性可以“寓庄于谐”,可以“谈笑风生”。而这,同玩世不恭、插科打诨、哗众取宠、打情骂俏是水火不相容的。庄重性的表现是“善言”而不“轻言”,就是说开口说话之前要慎重,说话过程中要稳重,尽量不要“失言”,尽力使受众接受、相信、愉悦。因此,对“庄重性”的否定,必然导致“语无伦次”、“油腔滑调”。用什么态度,说什么话,怎么去说,直接关系到听话人的信任程度、接受程度。播音语言的庄重性正是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考虑到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提出来的。庄重性,并不对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加以限制,它只在下限上对俗言媚语、低级趣味予以摒弃。至于上限, 将在美学领域的

5、民族化层面上得到延展,本书不作详论。庄重性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鼓动性鼓动性是任何宣传语言所共有的, 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也不例外。 广播电视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语),“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是播音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这一切,一言以蔽之,就是“鼓 动性”。当然,“鼓动性”同“不喊不革命”的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播音语言的鼓动性,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情感有多种多样的差异,感染有强弱快慢的不同, 却从没有人主张语言可以没有情感,不要感染。大体上

6、,播音语言的发出一定基于一种目的,一种愿望 (这种愿望就是一种情感)。尽管事实上存在,却也从没有人 主张以让人消沉为目的,以“不想说什么”为愿望。要让人知道说话人愿意说,说出的话让 人产生“共鸣”,让人积极、让人振奋。政治倾向、思想倾向,在广播电视中是相当明显的,这是宣传的需要。恩格斯说过“倾向性 越隐蔽越好”,我们不能理解为取消倾向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努力提高 全国人民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我们的倾向性。其中当然包含着清除殖民地、半 殖民地的文化垃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污浊。 播音的倾向性讲求宣传艺术, 避免“强 加于人”并不矛盾。播音语言的鼓动性, 必须坚持实

7、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完全不应该脱离宣传内容、不顾表现形式,更不应张扬自我、强加于人。时代感所谓时代感,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当前,时代精神是指“爱国主义、社 会主义、集体主义”,时代氛围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播音,实质上是一种新闻性工作,报告新闻,播送专题自不必说,现场直播、体育解说和主 持节目同样带有新闻性。在这些工作中,有声语言的时代感是比较突出的。有人认为,“播音不过是照稿子念,稿子写得有时代感,播出来自然也就有时代感。”且不

8、说“照稿子念”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且不说稿子写得如何同播得如何虽有联系更有区别,就说有声语言中要充溢时代感,如果不进行艰苦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情感的聚集与凝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丰富多彩的时代,要求丰富多彩的语言去反映。播音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只有走多样化的路,才能完成这一使命。在我们的播音语言中,必须加大思想的厚度与表现的力度。我们要努力做到新鲜、活泼、舒展、跳脱,表意则意明,传情而情切。分寸感播音语言的“分寸感”比“政策分寸”有更广泛的含义。任何稿件,任何话题,从句到段到 篇,几乎都存在分寸感的把握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物及其关系,在反映和讲述它 们的时候,总有个主

9、次,总有轻重,总有缓急,并在有序的、动态的传播中,显示各自的位 置、价值,这些比较中的存在,必须用相应的、贴切的有声语言给以鲜明、适当的表现。于 是,“分寸感”便自然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首先是内容的主次。主要的内容,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突出;次要的内容,非重点的语句, 都要予以削弱。其次是感情的浓淡。感情起伏变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在不同的色彩中,“淡妆浓抹总相宜”。再次是态度的差异。 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歌颂与贬斥”各自都有不同态度支配下的 不同的程度。这程度落实到语言上, 就是“分寸”。同样一句话,大体上可以有“重度”、“中 度”、“轻度”的分别。还有语体风格的区分。新闻中、

10、通讯中和评论中,有分寸感问题;知识类、服务类和文艺类 也存在分寸感问题;文学作品播读也有分寸感问题,各种分寸感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最后还有有声语言的发出者,那独特感受、表达习惯、话筒前状态”也会表现出某种分寸感。可以说,分寸感是有声语言的构成部分,无处不在。成功的播音创作十分注意分寸感的把握, 努力避免“过犹不及”的失当处置。目前,主要是“分寸不当”的问题,特别是“重度”失 重,什么话均“无足轻重”,如果要表达,只是简单地加重声音,显得浊拙。还是要在语言 功力上花气力。否则,便会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亲切感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关系应是知心朋友的关系,既不应是“陌生人”,

11、也不应是“私语者”。所谓知心朋友,当然互相了解,彼此知道对方的思想感情,或挚友, 或诤友,经常产生“共鸣”。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从内容上说,要适应“新鲜”、“易懂”、“可信”、“情真”的受众期待心理。广播电视可以传播的东西很多,除了禁忌的内容之外,还不宜传播陈旧的东西,尽人皆知的、老生常谈的,弓I不起人们的兴趣;难于理解的、听来吃力的,只好“敬而远之”;虚假失实的、东拉西扯的,往往使人产生厌烦;虚情假意的、故作多情的,更令人不愿接受。从表达上说,要张弛得体,控纵有节。那种认为只有“小音量、近话筒、一对一、快节奏”才能产生亲切感的观点, 不过是某种形式的追求, 容易造成机械的、单一的、雷同化的声音

12、 效果,不利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能动和多样化的表达。播音语言的亲切感,必须像我们一贯主张的那样,坚持传者与受传者“平等”的关系,才可 以产生。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不仅是一种语言传输心态,而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平等交流心态。这是语言传播的心理基础, 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接受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听众、观众敞开心扉,了解语言内容,达到信息共享。亲切感制约着播音创作主体的传播心态,在播音语言 中充满了尊重、体贴、通达、友善,既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又不唯唯诺诺、乞求怜悯, 但是,道理上都知道“平等”,语言上却不一定能体现出来。如:或语言傲慢、语气生硬, 或缺乏礼貌、出言不逊,或低声下气

13、、吞吞吐吐,或胡乱吹捧、邀宠取媚。这种不平等关系, 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电视上的“笑眯眯”、“甜腻腻”,更会使观众不敢恭维。如果一味追求“亲切”,而忽略了内容的准确表达,听众、观众确实感到“亲切”了,但并没有注意内容, 或因之而忘却了语言内容,这就无异于“舍本逐末”了,这时的“亲切”还有什么存在的价 值呢? 第二节 “三性”、“三感”的关系“三性” “三感”的核心是广播电视播音的语言魅力,目的是“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怎样认识六个特点的关系及其内涵呢?首先,它们是具体的。规范性是指语言规范,清晰顺畅;庄重性是指真实可信,落落大方;鼓动性是指情真意挚,爱憎分明;时代感是指 胸襟开阔,新鲜

14、跳脱;分寸感是指准确恰当,不温不火;亲切感是指恳切谦和,息息相通。这六个特点是各有侧重的,它们各自担负着自身的职责,起着各自的作用。没有一个特点是包罗万象的,也不能以一个特点取代另一个特点。其次,它们是立体的。播音语言涉及各个方面,有主体的、客体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 宏观的、微观的。六个特点不是一个面,也不仅是三维空间,而是进入四维的立体结晶。一 篇稿件、一个话题、一个节目、一个语气,只用三维空间的坐标定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 挥主体创造思维、创造想象的作用,向多维空间拓展延伸, 以显示播音语言的高远时空的生 命活力。作为六个特点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结晶,可以置身其中,可以旁观,更可以透

15、 视。正因为如此,六个特点虽然制约却也生发播音语言的向心力、凝聚力、催化力。再次,它们是整体的。六个特点互相联系,不可分离,不宜肢解。六个特点的密不可分,可 以说达到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如规范性,如果缺乏庄重性、 鼓动性、时代感、 分寸感、亲切感的同时参与,便会降至人际交流的一般水平;如鼓动性,如果不结合规范性、庄重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便可能转向到快板书、诗朗诵,甚至可以包括喊口号、 啦啦队。最后,它们是基础的。从播音创作来说,既有基础理论,又有美学理论,这六个特点,主要 是基础的。所谓基础的,有两层含义:一是凡属播音语言,都应具备,概莫能外。否则,只 能说明基础未打好,

16、基础不牢固。二是,作为基础,就必然有“上层建筑”。在这个基础上,从这个基础出发,还可以显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对这个基础提出非基础性要求是不妥当的。“三性”、“三感”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可以用“具体”、“立体”、“整体”、“基础”来概括。“三性”、“三感”既然是播音语言的特点,那么,在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创作道路、 理解感受、诸种技巧、表达规律、文体业务、节目成品、声像形象各个方面都有其明显的特 征,这都是本书其他各章节研究论述的内容,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把播音语言的特点从整个理论体系中分离开, 作静态、孤立的考察那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为有识者所不取。播音语言特点,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标

17、准”,基本上是一种“主观评价”,即用“人”的审美感受、美学理想去把握,而这,诉诸文字之后,会损耗、遗失掉许多东西,远不如用有声语 言去鉴别,去表述,来得明确、可感。作为基础性评判标准,不能不考察内容、形式及二者 的关系。离开语言内容、语境,离开语言形式、传播,离开节目整体、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统 一,特别是离开“有声语言”,这个“标准”或被架空,失去实践意义,或被扭曲,变得支 离破碎。因此,必须从传播效果去考察。 如果仅从传播过程的中途一一词语组合上,语意形 成上,甚至文字稿件上去考察,就混同于报刊编辑、校对了,实质上,便把“有声语言”的 创作降低、抛弃了。有声语言的功能包含着使文字语言“增色”、“减色”和“改向”诸方面。“增色”和“减色”易于理解,“改向”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同样一句话,可以按文字表面意思表达,也可以改变方向,按文字表面相反的意思表达。这种情况,不管有意无意,在实 践中屡屡发生。在这一点上,我们某些电台、电视台的主管、主编、“把关人”,以及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者似乎还不大了解,于是才有“只审文字稿件”、“播音只是照稿念”等认识,于是才有“有什么文字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有声语言”、“文字语言怎样,有声语言就会怎样”等观点。照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观点去领导、指导广播电视播音,怎能理解、应用这种评判标 准去考察和推动播音质量呢?可喜的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怎么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