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藏品信息分类及研究思路 章维亚+杨世瀚【摘 要】博物馆藏品是信息的载体。了解藏品信息的特点、分类,能完善藏品信息处理的工作程序,提高博物馆业务效能。本文分析了藏品信息的分类和特点,在研究思路上,提出“时代性”的概念,这是提升藏品活力的途径之一。【关键词】博物馆藏品 信息 时代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公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博物馆需要充分利用文物资源,运用多种方式让馆藏文物动起来,发挥其文化凝聚力和领导力。在信息时代,提升藏品活力的关键是推动其信息的流动。了解藏品信息包涵的内容,分类及特点,对于完善藏
2、品信息处理的程序,切实指导藏品研究,分享藏品信息,提升博物馆的业务效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和意义,本文拟对此做解析,敬请方家指正。一、藏品信息分类藏品信息分类是对藏品所包含信息的归类。根据目标和对象,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一)以藏品自身为客体以藏品自身为客体,可以把藏品的信息分为四类:1.材质:物质构成,如铜、铁、土。2.设计:造型、尺寸、重量、纹饰、颜色、铭文和生产技术等。3.功能:制作该件藏品的目的。藏品的功能在产生之初,和历经流传之后,功能会发生改变,或者增加或者减少。藏品的功能具有实用性、社会性、审美性。4.历史:藏品的流传记录。包括制作时间、地点、制作者、为谁做的、拥有者的变化、发现
3、的地点、进入博物馆藏品的途径和过程等。(二)依照目前业内处理藏品信息的工作程序依照目前业内处理藏品信息的工作程序,可以把藏品的信息分为两类:1.基础信息。藏品基础信息是藏品进入博物馆后建立的一整套信息资料,信息的载体有纸质和电子两种。纸质基础信息的主要形式有总账、藏品档案及信息卡片。总账是目录式,主要项目有名字、时代、件数,尺寸、重量及来源等基本信息。档案在目录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藏品描述、及相关细节信息。卡片主要是用于查找和翻阅。这三类基础记录初步描述了藏品“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为藏品的安全管理提供基础和原始数据。因此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繁简适度。电子基础
4、信息有国家级的信息平台,也有各馆独立开发的应用系统。国家级可移动文物的信息平台,一为全国珍贵文物信息系统,一为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系统。后一个从2013年6月进行试点,到2016年12月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基础数据基本采集完成。在国家信息平台外,地方上一些博物馆有自己使用的信息平台,它们是根据自身馆藏特点独立设计而投入使用的。电子基础信息的内容源于纸质,优势在于更直观、快捷易于查找目标藏品。基础信息的两种载体,各有优势,互为补充,不可偏废。2.研究信息。在基础信息之后理解、解释和评估藏品,解决藏品及其与藏品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相关一系列问题得到的信息,称之为研究信息。研究信息的主要形式论文或是
5、相关著作。基础信息阶段,是博物馆处理藏品信息的初级阶段,有规章可循,有工作流程可依,是藏品管理的基础。研究信息则是处理藏品信息的高级阶段,在前人成果上,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意愿兴趣,选择合适的藏品进行研究。因此博物馆的藏品都会有自己的基础信息,但研究信息则不一定。深入藏品研究,能提升藏品的利用率,提高博物馆业务水平,促进博物馆更好服务当代人群和社会,是使得藏品“活”起来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二、藏品信息的特点(一)藏品信息具有可解读性可解读,也就是藏品信息可以被认识和阐释。解读藏品从认识藏品开始,是基于藏品的物质特性,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阐释藏品,侧重于藏品在社会和文化的演进过程中人们对藏
6、品的认识,解决“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二)藏品信息具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藏品本身的信息,如藏品信息有材质、技艺、功能和历史四个层次;另一种是研究者、观众认识藏品信息的过程,从作用于感官的直接信息到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思考,运用排除、对比、判断等方法得到的隐藏性信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不断调整与完善的,对藏品的认识亦是多次和反复的,因此研究藏品信息有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三、藏品信息研究的思路因为藏品客体的特殊性以及研究者的主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论来指导具体的藏品研究。依据前文对藏品信息分类和特点的分析,这里可以为藏品信息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方向
7、。(一)依据藏品信息分类的特点,补充和完善藏品信息从物品到藏品,期间历经的人、事不定。因此关于文物自身的基础信息,需要解读和辨识。在流传过程中,相关的人和物需要追寻和澄清;藏品本身的真伪鉴别,也需要时间辨别,乃至审美赏析、社会历史分析等。对藏品信息的研究可以在藏品信息分类的每個层次中得到补充和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潘郁生研究员曾撰文孙中山给广东革命政府政务会议信函的真伪考辨1详细记录了一件文物的真伪鉴别之路。该文物在1966年2月入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由南宁邕华斋文物商店收购,是一件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8月7日给广东革命政府政务会议的信函。该信函入藏时,经过专家鉴定为孙中山亲笔信。1979
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史学家荣梦源先生到广西考察,认为信函有赝品之嫌。1994年,国家文物局近现代(革命)文物专家组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确认一级文物时,请专家组苏东海先生鉴别。苏先生表示:“孙中山的信中国革命博物馆也有,从字面上看不一定是假的,可以深入调查信函的来源。”2006年4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所长王杰博士,认为该信“从字信、风格、运笔和信笺、纸质、印鉴、时间上考证,系孙中山手迹无疑”。“从函件的内容及当时的情状看,该函件有多件存世。”后潘郁生研究员综合各位专家意见,从历史社会背景、文物自身所载信息对比等角度论证该文物确实为真品。从信件存世于1923年,入藏是1966年,首
9、次疑为赝品在1979年,直至2012年撰文系统论证,这件文物的真伪辩证之路有33年,成为藏品有56年,存世有89年。 (二)注意挖掘藏品信息的时代性“博物馆要把藏品里面隐藏的意义、信息、知识,用一种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今天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2对观众来说,驻足凝视藏品时,观看它的外形、纹饰,观众和藏品之间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了弥补这种距离,要把隐藏的藏品信息清晰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一般展览中藏品前有说明牌、后有背景介绍,有场景复原、3d数字动画,虚拟科技也来助阵增强人们的参与度与体验感。除了这些方式和手段,研究者需要意识到藏品的信息要让当代人理解和接收,要和当下的社会、时代、世
10、情结合,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和认同,即挖掘藏品信息的时代性。兹举两例:其一,煲,藏品之一。1978年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典上,地方实业参展产品之一。展览结束后,展品留存馆内。2011年拣选入藏。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炊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实质上它叠加了三层文化信息:“煲”第一次出现在唐代段公路的北户录里面,是一道“煲牛头”的地方菜,随后成为一类瓦质炊具的专称;约千年时间,汤煲成为粤地方文化的标签,渗透饮食、方言和生活习惯;近来包含了健康生活的理念,和养生、慢生活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当下快节奏社会生活的反思。3其二,锔瓷。锔瓷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用金属钉(锔丁)对破裂的瓷器进行修复和加固
11、,以便继续使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出于爱物惜物的心理,人们对打碎的碗、碟等生活瓷器都好好留着,等着走街串巷的锔瓷手工匠人来补。现在锔瓷手工艺早已退出了生活舞台,该手艺成为了工艺,初衷从“补好能用久点”,转变了为一种“艺术地去修复”。这种变化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物质丰富,人们有余力来发现新的美;精神层面上,是当今的社会更开放和包容,强调差异性,人们有心力去欣赏这种缺憾美。在2006年,台湾历史博物馆与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联合合作推出“宝璺藏神锔瓷研究展”,系统展出了不同技法的历代锔瓷实物。煲和锔瓷其本质没有变。汤煲首先仍是一种炊具,锔瓷仍然是一种修补技术。但煲逐渐增加的功能,人们对锔瓷态度的改变,是时
12、代和社会赋予物品的新文化内涵。这种“增加”和“改变”,是文化传承、社会演变、观念变化凝结的信息。它附着在藏品上,如同自然界的沉积岩一般,层层叠加。这样“叠加”的信息,需要研究人员如同侦探般揭取并解释。挖掘藏品信息及藏品信息的时代性,不仅能丰富对藏品的认识,而且在陈列展览时有更多的主题和余地来呈现藏品,在教育传播阶段能使观众更全面了解藏品,贴近藏品,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职能。2017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回答如何更好利用文物的问题上,表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让文物活起来,关键是在“活”字上下功夫。做好藏品的基础工作,这是提升文物活力度的必要前提。在藏品信息登錄及研究这个环节,做理性的思考非常有意义,本文谨做了次有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上)数学期末:破十法练习题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暑假作业口算练习题(每日100题)
- D图像的基本操作电子教案
- 特殊教育学校校医招聘合同
- 招投标信息安全与合同管理课件
- 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管理办法
- 消防安全严禁参与违规作业承诺书
- 保定市物业管理人员素质
- 挖掘机考古挖掘施工协议
- 水坝建设钻探施工合同
- 地面找平专项施工方案
-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广东省卷)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申论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乱扔垃圾的课件
- 急诊预检分诊技巧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方案六篇样本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岭土产业转移研究与目标企业分析咨询报告
-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