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方案)_第1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方案)_第2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方案)_第3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方案)_第4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越西县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愤的养成教育研究裸龜m宪方案二零一五年四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越西县中所镇中心校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二、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我校地处彝汉杂居的越西县屮所镇金马山下,创建于1909年,是文昌故里为数不多的一所百年老校,现有在校生144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20 人,有教师62人。学生屮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 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 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

2、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 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 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 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女ii:学 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 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当 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作为县级课题,在我校开展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 良好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 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学校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现 在我们把此作为州级课题来研究,就是本着我校的校情、周边环境以及此 课题研究给我校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礼仪、学习、 劳动卫生、安全等方而彻底根除存在的大量不良行为习惯,构建一套行之 有效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方法及策略,进而推动我们 这所百年老校向百年名校发展。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1、政策依据:中国教育改革

4、和发展纲要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 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耍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 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 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岀:“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 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 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岀发点和归 宿。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德育要 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守则新规范集屮体现

5、了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 的基本耍求。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指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培养 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应从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等几方面行 为习惯进行培养。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 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 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 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现代教学论认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 相统一的过程

6、。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 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 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岀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 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 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通过道德 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 炼道德意志和毅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 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 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 着少

7、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 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 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 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索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 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 们这样一所

8、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我们选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就 是要立足于农村孩子的现状,立足于我校校情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我校1 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综 合素质为宗旨,寻找一条提高山区教育质量的捷径。本课题属于应用性课题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国内研究较多,但校情不一样, 学生情况不一样,学校关注内容也不一样。很多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 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结合学生现状,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将 严格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建构教师易于操作, 其它学校可以借鉴的“小学生良好

9、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及策略。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原则、思路及方法(一)研究目标以“建立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 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 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 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通过课题探讨实验,掌握小学生在礼仪、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 的行为习惯的现状,确立学生个体和整体提高的发展目标,营造积极的学 习氛围,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2、在校内外探索培养小学生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刻苦学习的情感,使他 们在学习中养成积极、主动、向上的良好

10、习惯。3、构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学 习积极性的行为能力和素养,为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4、继续探索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路,使各班级得以整体 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教育事 业的发展。(二)研究的内容1、注重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2、注重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养成。3、注重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养成。4、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从我做起,树立自信心”的活动。5、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6、机会留给每个孩子。(三)研究原则1、发展性原则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屮,研究者要明确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首先

11、耍注重学生的发展,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充分了解每 一个学生。2、主体性原则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 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相容性原则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 情感上是相容的。贯彻相容性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淡化教育与受教育 的痕迹。把每个学生都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 舒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相互交流氛围。4、协同性原则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屮,一方而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养 成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四)

12、研究思路1、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中深入家庭、班级,进行座谈,掌握了解各班 实施情况。2、根据低、屮、高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各段实施方案,结合各段学生实际,进行研究实施。3、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品德行为、个体差异情况,分三个等 次指导,逐步达到整体提高。4、加强强化训练,以培养学习兴趣,良好行为习惯为重,对个别差生 进行强化训练。5、针对少数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心理强,在实施过程中,耍耐心引 导,以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讥讽为着眼点,增强他们克服心理自 卑的能力。6、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各科教师要认真总结探讨经验,形成书面论文, 相互交流,用典型对学生进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养成教育。7、根据各

13、段实际,分段开展诗歌朗诵、演讲、作文和各类主题队会、 文体活动,增进交流,增强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意识。8、实施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方法。9、抓住典型经验,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从典型经验着手,在教师中相 互交流学习,相互促进。10、加强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要求教师在研究实践屮积极倡导主动、 自觉、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断增强提高学习积 极性的意识。11、在研究屮,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访、家长会、个别访谈了 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情况,并耍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搞好课题研究 实验。(五)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耍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14、、比较 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1、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 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主要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 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需求,调整策略,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以 便进行动态调整。2、行动研究法。把每个学生作为研究个体,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究适合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和方法3、实验研究法。根据课题细化分工,组织人员展开深入研究。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转化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定期检测。找 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5、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

15、成教育记录、收集典型 案例,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不断总 结经验教训,改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方法。6、经验总结法。定期组织专题交流、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有 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 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 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7、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朵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查阅学生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 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综合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 导,以求实践创新。

16、五. 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为2年,分四个阶段进行实验与研究: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42015、6)(1)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人员培训。(2) 填写课题申报表并向相关部门提出课题申请。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 7-2016.8)(1)、组织开题。(2)、制定课题研究实验工作计划并组织开展研究实验工作。(3)、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小学 生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成因,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 方法及策略。(4)、安排课题阶段交流、汇报,听取各方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 整研究和总结,并对

17、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修改完善。3、第三阶段:整合研究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1)、深化课题研究,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方法、 途径。(2)、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论文,积累相关资料,请专家论证 指导,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方法及策略,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4、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3月)学校完成课题报告,完成各类研究报告,出版成果集,做好结题工作。 展示并推广研究成果。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2、学生个案成长资料袋。3、以反思、叙事、论文、案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论文集。4、收集、创造出有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游戏、歌曲、 童谣等资料。七. 课题组及分工组长:丁志勇,教导主任,52岁,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总体规划,研究方向及经费管理工作。主研人员:汪建强,教导副主任,39岁,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理论收集、计划、总结、培训及协调等 工作,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实验工作。蒲斌,会计,43岁,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撰写阶段总结等。王建勋,总报账员,34岁,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潘天琼,语文教研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