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著名的“知人论世”说,本意是针对“尚友”,然经后人不断阐发、解读、充实,使得“知人论世”从原先的交友之道,在时代流变中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主流观念之一。直至现在,“知人论世”作为一种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课堂,为解读古诗文提供了一把重要的钥匙。本文通过分析“知人论世”的提出与内涵、“知人论世”对中学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探寻“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知人论世 诗词教学 内涵 意义 运用一.“知人

2、论世”的提出与内涵“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本意在于阐发“尚友”之道,若“友”天下之善士还不满足就要“尚友”古人。但对于古人仅仅“颂其诗,读其书”是不够的,还要“知其人”,“论其世”才能达到“尚友”的目的。这里的“人”朱熹认为当作如下解读:“论其当世行事之跡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应当理解为“为人”。所谓“知人论世”便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才能了解作者其人,作者和作品都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古诗词的特点所决定的。“文章合为时而

3、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了解诗词的创作年代、题目内涵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和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赏析其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究作品背后作者创作作品时的世风、世情及作者的个人境遇等情况,才能真正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进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知人论世”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侧重于“作者、作品”的考察。“知人论世”的思路是首先论世以知其怀抱,然后把握作品的底蕴,最后对语言表达的得失做出评价。二.“知人论世”对中学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是

4、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鲁迅先生在他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里对此有经典的阐述:“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他既指明了我们对文本研究不足的问题,也指出了“知人论世”的好处。我认为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来讲,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本身就不好理解,如果教师不顺势引导,知人论世,学生很难想到其隐含的深意。比如姜夔的杨州慢,该词通过扬州的今昔对比,将战乱带给民众的黍离之悲抒发的淋漓尽致。语文教师在讲解这首诗的过程中就要给学生导入一些背景知识,简要介绍扬州之前

5、的繁华以及由于国家战乱带来的衰败,作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如果离开了国家战乱这个大背景,仅仅让学生读出姜夔目见扬州的感受,这首诗歌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学生在“知人论世”的方法指引下,可以更快速把握诗歌主题,从而为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写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际遇的典型作品,结合诗人的为人处世、理想抱负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能从中感悟到“文如其人”的道理。比如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历史阶段、人生际遇中,会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喜怒悲欢、不同的理想抱负等等。(二)有助于明确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的情感倾向注入其中,即“诗言志

6、”,但由于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个人性格的原因,很多作品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推敲。陶渊明的饮酒虽简单,但通篇没有提到一点隐居之情,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能窥探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因为学生之前有对陶渊明的认识,知道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鼻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如此,作者的情感倾向就迎刃而解了。(三)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有的诗歌作品意旨深远,作者往往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含蓄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有的通篇都是比兴,这就需要我们知人论世来考究作者最初的意愿了。比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通过比兴的方法,以豆自喻,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

7、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狡猾以及曹植的聪明沉着。这里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推断出作者运用比兴的缘由。只要我们“知人论世”,就能揭开它的本体。综上所述,“知人论世”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作品,即便是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文学作品而言,“知人论世”法也一直彰显其独特的、深远的无限魅力。三.“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语文课中,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诗词大都文质兼美,既是语言训练的好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精神教育的好载体。“知人论世”是诗词教学的一种方法,本文结

8、合中学语文诗词教学的实际,谈谈对“知人论世”方法运用的几点认识。(一)“知人论世”是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这段话的原意虽是阐述交友的方法和道理的,但这里却涉及了“人”(作者)、“世”(背景)、“书”(作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许多作品须与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为一个整体,才会被参透和诠释,我们在阅读和批评文学作品时要想领其要旨、真正读懂,就必须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语文课中诗词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家的

9、语言和写作技巧,还要学习作家的人品,深入挖掘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知人论世”是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二)“知人论世”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因素“知人论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两千多年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至今天的中学语文课堂,特别是古诗词教学,它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存在。这是由古诗词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古代的文学作品往往追求含蓄、委婉,加上古人喜用互文、倒装、用典等各种表现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不容易理解。所以,理解诗歌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

10、论世”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方法。我们常说诗如其人,读诗如读人。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写作背景反觀诗歌,也能读到许多文字之外的内容。例如读杜子美的诗,介绍杜甫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艰难生活,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羁旅之苦;读柳三变,柳永屡试不中,仕途坎坷,被宋仁宗以“且去填词”四个字打发了一辈子的人生遭际,让学生更能读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里的满腹惆怅;读易安居士,李清照遭遇国家之变,丧偶前后的人生对比,让学生更能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蕴含的无限愁情产生情感共鸣。可见,“知人论世”是解读文本的有效且重要的因素,在语文

11、教学过程中若能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将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深入探讨主题思想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三)“知人论世”法的运用误区1.过多过细介绍作者,不懂取舍。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讲课之前,完全弃文本于不顾,先大谈特谈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接着洋洋洒洒介绍曹操作为文学家的形象,从诗歌内容讲到作品风格,从个人创作讲到建安文学,过多地涉及其他领域,喧宾夺主,从而冲淡了文本的价值。笔者认为,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知人论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切不可把语文课变成历史课。况且一节课时间有限,如果要详细介绍作者曹操

12、,恐怕一节课都讲不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取跟文本有关的部分,有针对性地介绍,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鼓励他们课外进行拓展学习。2.“知人论世”运用目的不明确。毋庸置疑,每首诗歌与诗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并不代表在欣赏解读任何一首诗歌都得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读懂作品,而不只是一种形式。立足诗歌文本本身,从语言文字出发是解读诗歌的根本,而“知人论世”起到帮助理解诗歌的作用。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知人论世”,也不能矫枉过正忽视“知人论世”。中学语文教师要对“知人论世”法科学合理地运用。让其优势得以发挥,增加学生“知其人、明其事、体其情、悟其理”的探究兴趣。本论文试从“知人论世”的提出与内涵、知人论世”对中学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三方面进行初浅的探讨。进而得出结论:“知人论世”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当然,“知人论世”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决定,在诗歌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共同推动和丰富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使诗歌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触摸到作品的本质与精髓。参考文献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2.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7.3王丛仁.王维和孟浩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