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王莹丁伶灵【摘 要】目的 使用gwb量表和ssrs量表来调查大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研究两者间是否有相关关系。方法:对在校320名学生发放gwb量表和ssrs量表,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80份,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7.34±5.10,社会支持得分为68.28±6.71;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总分呈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中的松弛和紧张维度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相关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

2、关。【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来,cassel和cobb(1976)在精神文献中首次提到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1。国内外学者从社会行为性质、社会互动关系、社会资源作用等不同方面对社会支持下了定义,但其内涵并未达到完全的统一2。这些社会支持概念中所共同的是,可获得的、与各种社会关系有关的,外部资源3。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评价自己快乐与否,对生活是否满意的重要指标4。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共调查了某医学院280名学生。其中男生78名(27.85%),女生202名(72.15%);其中大一学生3

3、5名(13%), 大二学生148名(52%), 大三学生97名(35%);独生子女122名(43.5%),非独生子女158名(56.5%)。1.2 方法研究工具如下:(1)ssrs量表 对社会支持的测量采用了肖水源编制的量表5。该量表简单方便,信效度高,易于操作。(2)gwb量表 对主观幸福感测量采用了美国编制的检测量表,共6个分量表,从不同侧面客观科学的测量主观幸福感。1.3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 前者的总得分为68.28±6.71,后者的总得分为 37.34±5.10。2.2 社会支

4、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总得分间的相关为.33,意味着两者呈显著相关。前者的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和紧张维度与后者的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相关显著(p<0.05),而对健康的担心和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相关不显著(p>0.05)。2.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主觀幸福感上的差异性研究t检验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者得分为68.10±6.04,后者得分为68.40±7.20 t=0.36,p=0.71 从均

5、值可以看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的独生子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主观幸福感总分独生子女要低于非独生子女。2.4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研究 t检验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前者得分为36.80±4.93 后者得分为37.70±5.20 t=1.56 p=0.12。在客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而主观支持得分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t=-4.189,p=0.003<0.05)。3 讨论3.1 研究调查了某医学院280名大学

6、生(因大四学生在外地实习不容易获得样本数据,故只调查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结果显示,医学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分为37.34±5.10,而社会支持的均分为68.2±5.11。t检验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客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而主观支持得分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t=-4.189,p=0.003<0.05)。3.2 本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总分间的相关为.33,意味着两者间呈显著相关。 因此,个体在遇到困难时应及时从朋友,同学,家

7、人和学校等各个官方非官方组织求助以获得帮助和支持来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和困难,维持良好健康的心身状态。3.3 建议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建立心理辅导心理求助机制,帮助困境中的大学生改变认知行为,更好成长。(2)帮助个体提高应激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从朋友,同学,家人和学校等各个官方非官方组织求助以获得帮助和支持来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和困难,维持良好健康的心身状态。(3)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保护学生权益,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参考文献】1王道阳,姚本先.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4:16.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科学时代,2013.3吕培瑶.关于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的综述.时代教育,2010,15:6.4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