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_第1页
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_第2页
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_第3页
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_第4页
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20142030)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20142030)文 本山东省旅游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2014年12月项目单位:山东省旅游局项目名称: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项目领导小组名单于   冲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张明池   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蒋卫东   山东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窦 虎   济南市旅游局副局长马高宝   淄博市旅游局工会主席郑 元   泰安市旅游研发中心主任陈克剑  莱芜市旅游局副局长赵月生

2、 德州市旅游局副局长程会增  聊城市旅游局副局长郭洪明  滨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项目编制小组名单项目总顾问:黄先开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兼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张凌云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项目负责人:刘 敏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副教授 博士项目编制人员:窦 群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教授 博士刘爱利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陈兆棉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高工Clark Hu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黄 鸿 山东省济南市旅游局翟 林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师赵瑞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刘福承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

3、生- 26 -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1 -第1条 本次规划背景- 1 -第2条 本次规划范围- 1 -第3条 旅游规划期限- 1 -第4条 规划相关依据- 1 -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 3 -第6条 规划总体理念- 4 -第二章 综合分析- 4 -第7条 区域背景分析- 4 -第8条 基础条件分析- 4 -第9条 旅游资源分析- 5 -第10条 旅游市场分析- 5 -第11条 旅游产业分析- 6 -第12条 SWOT-P分析- 6 -第三章 发展定位- 7 -第13条 战略指导思想- 7 -第14条 区域战略定位- 7 -第15条 区域发展目标- 8 -第16条 主题旅游形象- 8 -第1

4、7条 旅游发展战略- 9 -第四章 旅游产品与线路规划- 9 -第18条 产品现状特征- 9 -第19条 产品开发原则- 10 -第20条 旅游产品系列- 10 -第21条 城市重点产品- 10 -第22条 市场产品对接- 11 -第23条 圈内旅游线路- 12 -第24条 主题旅游线路- 12 -第25条 外延旅游线路- 13 -第五章 空间分区与项目布局- 14 -第26条 空间分区原则- 14 -第27条 空间功能区划- 14 -第28条 项目布局策划- 15 -第六章 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 19 -第29条 目标市场定位- 19 -第30条 旅游品牌塑造- 19 -第31条 市场营销策

5、划- 19 -第七章 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 20 -第32条 要素规划思路- 20 -第33条 旅游住宿规划- 20 -第34条 旅行社的规划- 20 -第35条 旅游餐饮规划- 21 -第35条 旅游购物规划- 21 -第36条 旅游娱乐规划- 22 -第37条 信息服务规划- 22 -第八章 旅游交通与合作规划- 22 -第38条 交通规划思路- 22 -第39条 外部交通规划- 23 -第40条 内部交通规划- 23 -第41条 交通提升策略- 23 -第九章 旅游生态与环境保护- 24 -第42条 生态环保思路- 24 -第43条 生态环保规划- 24 -第十章 近期行动与实施建议-

6、24 -第44条 旅游合作框架- 24 -第45条 推进合作深化- 25 -第46条 近期行动计划- 25 -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本次规划背景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2013年8月,山东省、省政府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也正式启动。由于旅游业具有产业带动性强、空间移动性明显等特征,成为省会城市圈经济圈的重要发展产业之一。本规划是2013年8月28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专题规划。第2条 本次规划范

7、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201320号印发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52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万人,国土面积52076 km2。其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34.8%和33.2%。第3条 旅游规划期限近期:20142020年,为落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关键时期;中期:20212025年,为旅游产业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远期:20262030年,为旅游品牌与旅游目的地形成时期。第4条 规划相关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试行)3、行业标准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 001-2011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LB/T 013-2011旅游景区讲解规范LB/T 014-2011绿色旅游景区LB/T 015-20114、政策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山东省

9、人民政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鲁政发20132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20112015)鲁政发20113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鲁政发201316号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山东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鲁政发2013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鲁政发2011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18号及其实施方案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鲁政发201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鲁政发201

10、155号大泰山旅游区整合发展规划(20142020)山东省西部隆起带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0)济南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战略规划(20122020)淄博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泰安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泰安市国际旅游名城创建(旅游)行动纲领莱芜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德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5)聊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滨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

11、式,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省会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科学引导,宏观布局,重点突出,特色挖掘,深度开发,科学管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加级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把手。结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特点,立足于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综合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圈内特点及与其他区域综合体的关系,准确进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空间划分、重点项目群定位、市场营销定位,并推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实施,从而完善经济圈特色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产

12、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6条 规划总体理念整体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特色鲜明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第二章 综合分析第7条 区域背景分析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全球城镇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下的产物,也是新型的发挥综合优势的地域单元。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合作是典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旅游合作。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互补性、旅游活动的空间连续性以及区域文化内涵的相对一致性,决定了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合作的可能性。我国区域旅游上中观尺度上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旅游合作也显示出较好的运行

13、活力。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区域内部联系加强,文化认同感加强,产业综合带动,好客山东美丽中国的展示,内需拉动及居民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体现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8条 基础条件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大部分地区属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孕育了大量山地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丘陵地带边缘形成山前平原,成为著名的农耕区。环抱鲁中南山区的是鲁西北平原。省会城市经济圈内的泰安一部分、滨州、德州、聊城都分布于平坦的鲁西北平原。这部分区域湖泊河流交错,黄河、运河穿行,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历史沉淀深厚与水域风光丰富的区域。此外,淄博市的

14、大部分地区位于胶莱平原,在山东半岛东西往来的交通走廊。2013年的本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59.8亿元,总体经济指标偏上,仅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2年,除莱芜外,区域内6个市地区生产总值均过千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过百亿元。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内济南、淄博2个特大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错落分布、梯次展开、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城市群落。2012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城

15、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第9条 旅游资源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久远。境内拥有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山一水”两大资源,汇集了山水圣人、齐文化(淄博)、汉唐文化(德州)、兵家文化(滨州)、黄河文化(济南、聊城、德州、滨州)、运河文化(聊城)及水浒文化(聊城),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结合紧密,相得益彰,圈内各城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据文献整理、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并且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标准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资源进

16、行调查与分类。本次调查的旅游单体涉及8大主类、31个亚类的978个旅游资源单体。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旅游资源总体呈现如下特征:类型丰富,可供开发的产品形式多样;具有顶级旅游资源的引领;部分资源属于原始开发状态,吸引力不强;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较好;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山东省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在于:位于“山水圣人”黄金旅游资源集聚带上,拥有泰山、泉城这样的顶级旅游资源的引领。省会城市经济圈是齐鲁文化的高地,也是未来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的高地。拥有山地休闲与乡村休闲的良好发展潜力。第10条 旅游市场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13年,

17、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共接待游客19126.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7.41亿元,分别占全省31.78%和34.97%。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而言需要在新旅游者时代的背景下关注六个问题: “快”时代的“慢”生活;散客、自助游游客对于非传统旅游线路的新旅游点的寻求;文化体验与文化学习成为重要诉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全面喷发;生活方式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互动性;基础信息的推送与口碑传承成为重要的旅游营销方式。第11条 旅游产业分析在山东省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省会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渐优化,产业素质有较大提升,产业功效进一步增强,成为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在

1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截至2013年12月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共有A级旅游景区202家,占全省30.4%。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44家,3A级景区82家,2A级景区73家,1A级景区1家。2014年,德州市乐陵千年枣林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景区由3A级景区升为4A级景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内拥有3处世界遗产,1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7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3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全国重点寺院宫观,4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处全国休闲农业

19、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森林公园16处,省级地质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第12条 SWOT-P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的优势在于:资源优势;产业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与民风优势;合作基础优势。劣势在于:旅游产品层次不足;旅游交通集散有待提升;部分区域重复;旅游软件建设不足;中心城市规模有限。机遇在于: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区域发展机遇;市场机遇;交通改善机遇。挑战在于:市场竞争挑战;文化开发挑战;产品创新挑战;旅游信息化挑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的内部问题在于:旅游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机制建设滞后;缺乏利益协调机制;

20、缺乏营销与资金支持。综合进行SWOT-P分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突破点在于六个方面:注重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合作的引导,出台相应的政策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保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发展;结合资源特点,尤其是文化类型与开发现状,进行系列产品开发与项目布局,从而实现中国文化旅游高地的建设;行根据市场的现状,空间上划分为省际、省内、圈内三个不同地域,区分首次出游旅游者与非首次出游旅游者,构建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注重口碑传承与信息推送,进行差异化市场营销;通过多个途径,引导资金进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旅游投资,加大旅游专项资金的投入;推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发展,从而推进省会城市群经

21、济圈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的目标;保护原生生态环境,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特色旅游,使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旅游发展成为惠及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 发展定位第13条 战略指导思想基于区域视角,充分发挥旅游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模式视角,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基于创新视角,组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创建与创新示范效应,力争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第14条 区域战略定位总体定位: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山东省核心旅游区块,全国文化旅游高地;实现区域旅游的无缝链接,打造我国知名的省内

22、旅游协作示范区产业定位:旅游业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产业转型的重要替代产业;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宜游城市,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创造和谐环境,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具体建设为:旅游协作示范区;文化遗产核心区;休闲度假发达区;生活文化体验区。第15条 区域发展目标总目标是加大突破济南作为省会中心旅游城市力度,做大做强省会旅游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全省中西部崛起的重要引擎和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将山东省省会城市群打

23、造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山东省核心旅游区块与全国文化旅游高地,我国知名的省内旅游协作示范区。经济发展目标:2020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前沿驱动型产业,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百分比从目前的8.47%左右增长到10%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1.4%;旅游产业发达,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优良、开放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的旅游经济强区。2030年,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类旅游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打造一批5A级景区和国家级度假区,具有世界级知名旅游品牌,具有较强的旅游国际竞争力。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旅游,达到展示城市形象,提升

24、城市品牌的目的。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社区和谐、城乡和谐、就业增长、农民收入提高、文化传承、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生态环境目标:通过绿色旅游开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培育,历史文化的生态保护,各项环境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第16条 主题旅游形象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省会城市群的整体旅游形象,在“好客山东”总体形象的统领下,加大城市旅游营销的力度,塑造诸如济南的“天下泉城”、聊城的“江北水城”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准确、简洁、生动的城市旅游形象口号和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从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地理基础、文脉、旅游者感知综合分析,“好客山东”的品牌价值非常高

25、且广为市场接受,省会城市群作为山东省齐鲁文化的典型区域与山东省的行政中心的特征也广为接受。因此建议本区域的主体形象如下:省际旅游市场形象:好客山东,齐鲁之心(备选省际旅游形象:省会城群,齐鲁之魂)省内旅游市场形象:泰山福地,齐鲁中心圈内旅游市场形象:圈内一家人城市旅游形象:济南天下泉城;聊城江北水城;淄博齐国故都;滨州孙子故里;莱芜休闲莱芜;泰安天下泰安;德州幸福德州。第17条 旅游发展战略集群战略:依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内的自然空间,打造若干个有竞争力的旅游集群,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融合战略:积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旅游业产业融合与城市融合发展。品牌战略:旅游的发展应着眼于旅游品牌的培育

26、,通过若干个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示范区树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支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旅游产业的高效运行。可持续战略: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构建区域内“人与自然生态”、“人与经济生态”、“人与社会生态”三重和谐的发展格局,坚持旅游产业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创造安定、富足、宜居的城市环境。第四章 旅游产品与线路规划第18条 产品现状特征第一,传统山水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相对到位,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品牌。第二,省域范围内的周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方兴未艾,但知名度小,影响力弱,仅限于各城市及周边市场

27、;以济南为核心的环省会休闲游憩带远没有形成。第三,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高端度假类旅游产品发展缓慢。第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参差不齐,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第五,主题娱乐类旅游产品渐成新宠。第六,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的旅游产品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存在各自为战与同质竞争的情况。第19条 产品开发原则第一,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原则;第二,面向市场的分层次开发原则;第三,主题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原则;第四,强化文化至上的旅游产品开发原则。第20条 旅游产品系列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结合当前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根据旅游产品的不同层次,可开发以下4类旅游产品:基础观光类旅游产品:包括山

28、地观光旅游产品、水体观光旅游产品、城市观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观光产品;中端休闲类旅游产品:包括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文化休闲旅游产品、自助休闲旅游产品;高端度假类旅游产品:包括山地度假旅游产品、滨水(湖)旅游度假区、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游产品、食疗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其他专项旅游产品:包括商务会展旅游产品、主题娱乐旅游产品、实景演艺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与民俗体验旅游产品、文化体验、红色旅游、修学研修旅游产品、特色餐饮旅游产品。第21条 城市重点产品在综合分析各个城市资源优势和市场开发潜力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开发重点的识别,从而实现省会城市群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避免同质竞争和分流

29、客源。表1 省会城市群各城市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方向设定城市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方向济南城市观光、商务会展、文化休闲(泉水)、综合服务泰安山地观光、主题娱乐、温泉度假、实景演艺(封禅)、主题节事(登山节)莱芜康体运动(航空运动)、主题节事(航空节)、滨水度假、文化休闲(齐长城)、特色餐饮淄博文化博览(齐文化)、主题演艺(齐文化)、生态休闲(森林公园)、特色餐饮滨州文化休闲(黄河故道)、生态度假、滨海游憩(黄河三角洲)、乡村旅游(冬枣)聊城文化体验(运河遗产)、城市观光(水城)、滨水度假、养生旅游(阿胶)德州主题娱乐(齐河)、生态度假(生态城)、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主题餐饮第22条 市场产品对接从省会城

30、市群经济圈客源市场定位的角度来看,省级远距离市场、山东省域市场、城市群经济圈内市场是三个基本的市场分层。由于旅游时间、距离、客源市场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质,以及个体旅游需求、偏好等的差异,针对不同目标市场进行不同的产品开发,才能够保证宣传和推介的旅游产品能够获得绝大多数旅游者的接受和认可。表2 面向市场的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方向产品层次省际远途市场山东省域市场城市群圈内市场核心产品山水观光城市旅游文化体验山水观光主题娱乐主题节事主题娱乐主题节事生态休闲重点产品商务会展民俗体验主题节事城市旅游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山水观光城市旅游乡村旅游辅助产品主题娱乐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康体养生文化体验商务会展民俗体验康体度假

31、文化体验康体度假民俗体验商务会展第23条 圈内旅游线路(1)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一日游线路 济南(天下泉城)泰安(太平山城)济南(天下泉城); 济南(天下泉城)莱芜(航空运动之城)济南(天下泉城); 济南(天下泉城)淄博(齐文化古都)济南(天下泉城); 济南(天下泉城)滨州(滨海生态之城)济南(天下泉城); 济南(天下泉城)德州(阳光娱乐之城)济南(天下泉城); 济南(天下泉城)聊城(养生运河之城)济南(天下泉城)。(2)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两日游线路 济南(天下泉城)泰安(太平山城)莱芜(航空运动之城)济南(天下泉城); 济南(天下泉城)淄博(齐文化古都)滨州(滨海生态之城)济南(天下泉城);

32、济南(天下泉城)德州(阳光娱乐之城)聊城(养生运河之城)济南(天下泉城)。(3)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三日游线路济南(天下泉城)泰安(太平山城)莱芜(航空运动之城)淄博(齐文化古都)滨州(滨海生态之城)济南(天下泉城)德州(阳光娱乐之城)聊城(养生运河之城)济南(天下泉城)。第24条 主题旅游线路(1)京沪高铁沿线旅游线路(山水圣人线)华北方向游客德州(阳光娱乐之城)济南(天下泉城)泰安(太平山城)曲阜华东方向。(2)青银高速沿线旅游线路(齐鲁风情线)青岛方向淄博(齐风陶韵)济南(天下泉城)齐河(休闲娱乐)德州(阳光娱乐之城)河北方向。(3)黄河故道旅游线路济南(天下泉城)德州(黄河故道古韵城)滨

33、州(滨海生态之城)济南(天下泉城)。(4)名城主题旅游线路以各城市特色为基础,坚持“一城一色,七城一花”,打造七大主题旅游产品:(济南)天下名泉城市游;(滨州)孙子故里生态游;(淄博)齐国故地文化游;(莱芜)航空之城康体游;(泰安)天下泰安名山游;(聊城)江北水城古城游;(德州)黄河故道娱乐游。(5)特色自驾及骑行产品线路 环济南70km自驾及骑行旅游线:以济南为中心,划定70km半径内的部分地区,作为环济南70km自驾及骑行旅游线路:济南济阳商河平阴章丘莱芜市区齐河禹城夏津临邑肥城邹平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 环济南150km自驾及骑行旅游线:以150km为半径的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5

34、市市区为节点,设计自驾及骑行旅游线路。(6)主题节事活动旅游线路济南:泉城文化旅游节;泰安:国际登山节;莱芜:航空旅游节;淄博:齐文化旅游节;滨州:海滨消夏狂欢节;聊城:水城音乐节;德州:主题娱乐节、扒鸡美食文化节、乐陵小枣节、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第25条 外延旅游线路 孙子文化旅游线路:以惠民、广饶为中心,开发孙子文化旅游;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线:济南德州滨州; 运河文化旅游线:德州聊城枣庄济宁; 水浒文化旅游区;济南聊城济宁; 齐长城文化旅游线:淄博莱芜沂水长清五莲; 乡村旅游线路:泰安莱芜淄博滨州德州聊城济南。第五章 空间分区与项目布局第26条 空间分区原则立足旅游资源布局,打造区

35、域旅游产业增长极;突出省会城市的中心组织作用,实现城市的互动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大项目促进产业要素聚集;以区域多目的地建设为导向,强化功能区之间以及与外部区域的协作。第27条 空间功能区划基于以上理念和原则,从资源分布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空间组织可以分为泰安济南曲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带和京杭大运河黄河小清河徒骇河两条大的空间轴线;但从具体旅游产业发展的行政管辖、区域衔接、项目管理、资金及绩效评价体系出发,本规划将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划分为:一心、两带、三片、六轴、七区。(1)一心即济南城市旅游与综合服务中心。(2)两带即京沪高铁沿线旅游带和齐鲁文化及民俗风情旅游带

36、。(3)三片即鲁西北(聊城、德州)运河文化及黄河故道主题娱乐片区、(淄博、滨州)文化旅游及生态旅游体验片区、(泰安、莱芜)山水体验及康体度假旅游片区。(4)六轴即以济南为中心,与周边六个城市互相连通的发展轴线,包括济南滨州的城市旅游滨海生态旅游发展轴线,济南淄博的现代城市文化古都旅游发展轴线,济南莱芜的城市旅游滨水度假发展轴,济南泰安的泉城泰山优势山水体验发展轴线,济南聊城的天下泉城运河古都文化休闲发展轴线,以及济南德州的城市旅游主题娱乐发展轴线。(5)七区即支撑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七大核心景区,包括济南“天下泉城”城市旅游与商务会展综合旅游区、泰安大泰山“山水园林”综合旅游

37、度假区、莱芜雪野湖康体运动与滨水度假旅游区、淄博齐都故里文化体验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滨州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与民俗体验旅游区、德州黄河故道主题娱乐与生态度假旅游区、聊城运河古都与滨水休闲旅游区。第28条 项目布局策划(1)济南“天下泉城”城市旅游与商务会展综合旅游区【旅游区范围】:以济南市区为中心,以城区“天下第一泉”泉群、大明湖、芙蓉街等旅游吸引物为核心,辐射济南市下辖各市区。【旅游区定位】:依托趵突泉“天下第一泉”,以及“十大泉群”的核心吸引物,打造“天下泉城”中国顶级城市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知名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区策划思路】:围绕城市观光、商务会展、文化休闲、综合服务的旅游产品开发定位,以国

38、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为依托,整合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五龙潭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济南泉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发挥省会城市的产业集聚优势,整合优质旅游项目,将济南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项目】:“天下第一泉”衍生旅游产品开发项目、泉城广场芙蓉街综合提升项目、大明湖“水幕电影”及实景演艺项目、济南“泉水文化旅游节”提升项目、济南休闲娱乐中心项目、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旅游功能提升项目、济南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项目。(2)泰安大泰山“山水园林”综合旅游度假区【旅游区范围】:以泰山市区为中心,以泰山、徂徕山、莲花山、碧

39、霞湖、温泉等旅游资源为核心,辐射泰山市下辖各县市乡镇。【旅游区定位】:依托世界双遗产泰山的核心吸引力,突出大泰山的整体实力,打造山地遗产型终极旅游目的地,以及大泰山“山水园林”综合旅游度假区。【旅游区策划思路】:以山地观光、主题娱乐、温泉度假、实景演艺、主题节事等产品开发方向为指导,以世界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泰山风景区为依托,整合泰山风景区(含泰山封禅)、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泰山森林温泉旅游区、方特欢乐世界等景区,充分利用泰安作为京沪高铁重要节点的对外连通功能,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山水园林综合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项目】:泰山风景区的整合提升项目

40、、泰山碧霞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项目、莲花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项目、泰山森林温泉旅游区提升项目、方特欢乐世界、太阳部落提升项目、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莱芜雪野湖康体运动与滨水度假旅游区【旅游区范围】:以雪野湖为中心,以莱芜市区为依托,辐射莱芜市下辖各乡镇。【旅游区定位】:依托雪野湖良好的滨水度假资源和环境,打造省会济南的“度假首选地”和“城市后花园”,建设省会城市群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区策划思路】:充分利用济莱协作区的发展机遇,以旅游业为抓手,融入济莱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发挥莱芜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以康体运动、主题节事、滨水度假、文化休闲、特色餐饮为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对

41、雪野湖旅游区进行提升性规划和建设,打造省会城市群内唯一的“航空运动基地”、特色餐饮基地、滨水度假胜地和节事活动基地。【重点建设项目】:雪野湖旅游度假区综合提升项目、雪野湖旅游区5A景区建设、航空运动节扩展项目、齐长城提升项目、雪野湖特色餐饮提升项目、航空科技体育园建设项目、雪野旅游小镇建设项目。(4)淄博齐都故里文化体验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旅游区范围】:以淄博市张店区、临淄区、周村区、淄川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其他区域。【旅游区定位】:依托淄博齐都故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淄博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体验圣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旅游区策划思路】:充分挖掘淄博齐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博览、主题演艺、生态

42、休闲、特色餐饮等为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打造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博物馆、实景演出、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淄博“齐文化旅游胜地”和省会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建设项目】:齐文化生态博物园建设项目、打造历史文化展演剧目齐桓公、昌平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项目、周村古城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博山特色餐饮旅游开发项目。(5)滨州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与民俗体验旅游区【旅游区范围】:以滨州市区为核心,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等周边区域辐射。【旅游区定位】:以孙子军事文化为核心,打造中国高端军事论坛基地;以黄河三角洲生态资源为基础,打造省会城市群生态旅游

43、基地。【旅游区策划思路】:充分利用滨州市连接山东省会城市群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良好区位,以文化休闲、生态度假、滨海游憩、乡村旅游、军事文化为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方向,打造省会城市群的军事文化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重点建设项目】: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中国国际兵学文化产业园暨孙子书院、徒骇河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沾化冬枣生态博览园、三河湖旅游度假区项目。(6)德州黄河故道主题娱乐与生态度假旅游区【旅游区范围】:以德州城区、黄河故道中心的夏津县、临近济南的齐河县为核心,辐射黄河沿岸的东平湖及德州市其他区域。【旅游区定位】:依托黄河故道文化,打造生态度假旅游基地;

44、依托齐河欧乐堡、海洋极地世界等主题园区,打造省会城市群主题娱乐集群,建设省会城市群的“快乐大本营”。【旅游区策划思路】:依托黄河沿线的特色自然景观风貌,打造以生态度假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将德州打造成环省会城市群休闲度假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齐河欧乐堡、海洋极地世界等主题公园逐渐飙高的人气,在对现有项目进行提升建设的基础上,引入新的主题游乐项目,打造区域主题娱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项目】:齐河主题娱乐休闲度假旅游区、齐河主题娱乐文化旅游节、黄河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夏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德州城区及运河沿线休闲区。(7)聊城运河古都与滨水休闲旅游区【旅游区范围】:以聊城市区的东昌

45、湖旅游区、马颊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核心,辐射聊城市其他县域。【旅游区定位】:依托“江北水城”的品牌形象,打造滨水休闲胜地;依托运河遗产文化与阿胶品牌,打造运河文化休闲体验基地与养生基地。【旅游区策划思路】:运河文化和水文化是聊城最具特色的文化类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聊城“江北水城”的旅游形象已经广为人知,可依托东昌湖打造滨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运河作为新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聊城文化旅游资源的顶级代表,开发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尤其是与其他运河段进行联合开发,是实现聊城旅游产品层次提升的关键。依托东阿阿胶的品牌进一步发展养生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江北水城”古城滨水度假旅游项目、聊城

46、运河文化产业园、东昌湖旅游区建设项目、中华阿胶养生文化苑、“有聊之城”品牌形象建设。第六章 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第29条 目标市场定位根据目前7个城市的市场现状与未来的客源趋势,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旅游市场分为三个圈层,即一级市场(基础市场)、二级市场(拓展市场)、三级市场(机会市场)。一级市场为圈内客源市场;二级市场为山东省省内市场;三级旅游市场是机会市场,主要是山东省外的其他市场。从国内市场看,主要包括江苏、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安徽、浙江、上海这些临近省份和京沪高铁沿线省份。从国外市场看,主要包括受五岳文化和泰山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游客。第30条 旅游品牌塑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

47、一个区域旅游品牌,它不同于某单一城市或景点,可以简单的定位,而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品牌体系。总体在“好客山东,齐鲁之心”的品牌引领下进行全面系统品牌塑造,形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总体旅游品牌。第31条 市场营销策划实现营销观念的三大突破:战略上树立市场导向的大营销观,突破把营销等同于被动销售产品的传统观念;重视营销“地方”的整体形象塑造和品牌提升;强化可持续的全程营销和全员营销意识。国际旅游市场营销方面,要全力夯实基础市场、大力巩固重点市场、积极发展新兴市场、着力培育潜在市场,确保全省入境旅游提质增效。国内旅游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门票折扣、联票的措施,辅以便利的自驾游和公共交通,推进省会城

48、市经济圈圈内市场的出游率提升,将基础市场做扎实。其次开拓省内市场,尤其是省内散客市场;第三,积极做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第四,在周边省份与京沪沿线重点进行省外市场营销;第五,充分重视节庆营销。旅游网络营销放面,首先继续深化与国内外门户网络运营商的营销合作;其次,与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OTA)合作,开展旅游产品线上营销;第三,充分应用社交网络工具;第四,要充分利用二维码开展平台的营销推广。第七章 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第32条 要素规划思路按照多点发展、重点突破、集聚增长的思路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突破就是选择确定一批重点的旅游区、度假区、节庆活动,作为区域内发展的重点,予以政策、资金、

49、智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推进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新型旅游要素发展。推行“重组一批旅游企业、转型一批旅游企业、引进一批旅游企业”的做法,在旅游六要素的各个领域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的旅游大企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植若干个多元化发展的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开展跨国经营的龙头旅游企业。第33条 旅游住宿规划以济南为龙头,提高星级酒店的整体数量。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鼓励济南周边发展第二居所数量。针对乡村旅游与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提高好客人家农家乐与自驾车营地等类型。住宿条件改善及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鼓励区域连锁品牌酒店,鼓励山东省本土品牌酒店的发展。合理组配旅游住宿设施,构建以星级饭店

50、住宿为主导,非星级住宿设施为支撑,高档、中档、经济档层次合理,融星级酒店、度假村、第二居所、乡村旅馆、青年旅舍、汽车旅馆、农家乐等多种类型于一体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分别实现住宿设施的城区标准化、景区主题化、乡镇特色化和乡村地方化。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住宿业实施统一的旅游行业管理。加强饭店星级制评定与好客人家农家乐的评定。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建立饭店连锁经营网络,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组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饭店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协调。第34条 旅行社的规划完善政府对于旅行社的宏观调控管理,改善旅行社管理运作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度发展,重点培育骨干企业,鼓

51、励发展专业化与特色化旅行社,提高旅行社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鼓励在规划化框架下发展各城市的地接业务。鼓励旅行社建立国际化营销网络。鼓励专项主题旅行社的发展。按照“大型集团化,中型专业化,小型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建设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品牌响亮、诚信服务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行社体系。按照相关条例规章,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和资质认定,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经营服务行为,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强调进入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组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行社协会;加强在岗人员定期业务培训,定期举行导游技能大赛,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旅行社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第35条 旅游餐饮规划突出地

52、方特色,主打“绿色”、“药膳”、“鲁菜”三个品牌,优化餐饮布局与规范餐饮管理的开发。提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餐饮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发具有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地方特色的餐饮系列。建议开发如下餐饮系列:济南,重振鲁菜的品牌,扶持典型鲁菜餐饮店;淄博,大力开发“博山菜”与周村烧饼;莱芜,开发金家羊汤、棋山炒鸡、雪野鱼宴、莱芜香肠等系列美食;滨州:以海产品为特色开发特色餐饮;聊城:开发呱嗒、铁公鸡、景阳冈酒宴等特色餐饮系列,以东阿阿胶为特色的养生系列食疗产品开发;德州,开发德州烧鸡宴、夏津桑椹美食席,同时开发保店驴肉、武城旋饼、又一村蒸包、长官包子、大柳面、羊肠汤、宋楼火烧等特色小吃;泰安,开发泰安特色豆

53、腐宴、泰安野菜宴、药膳宴等特色饮食,挖掘泰山封禅中“食素斋,整洁身心”的内涵,形成特色的餐饮文化,同时开发泰安煎饼、酱包瓜、干炸赤鳞鱼、酱摩茄、泰安炒鸡等特色小吃。树立“绿色健康”、“乡土民俗”和“民族特色”的餐饮形象,培育知名的餐饮品牌和德州扒鸡等饮食集团,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特色餐饮发展成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5条 旅游购物规划大力提高旅游购物在地区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重点加强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日用品“四品”设计开发,开发4大系列旅游购物品:泰山商标产品与泰山玉系列;肥城桃木系列;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夏津椹果、沾化冬枣、德州黑陶、

54、淄博陶瓷等物产系列;孙子文化、齐文化、聊斋文化系列购物品。通过引导,构建“工艺品、纪念品、日用品在城镇,土特产品在乡镇”生产加工体系和“县城购物街集镇购物场景区农户交通沿线购物点”的销售体系,鼓励注册旅游商品商标,发展知名商标旅游商品。加大旅游购物品研发体系建设、旅游购物品生产及加工体系建设和购物品销售体系建设。第36条 旅游娱乐规划加强旅游与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风情、节庆赛事、民间艺术等的结合,围绕“好客山东,齐鲁之心”的主题形象定位,以景区景点、主要城镇、世界遗产、江河水域为载体,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特色文化娱乐体系。策划特色文化娱乐项目。加强特色文化娱乐项目的分类指导和功能分区。一是城

55、市表演娱乐化,依托济南、淄博等城市等,集中打造参与性强的城市主题文化娱乐区域。二是景区情景体验化,依托泰山、德州欧乐堡、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江北水城等不同景区,设置与景区特色和文化底蕴相符的情景体验娱乐项目。三是乡村民俗化,依托南部山区,开发民俗乡情仪式化娱乐项目与传统乡土演出,形成“表演娱乐在城、情景体验在景、民俗体验在镇”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文化娱乐体系。突出节庆文化娱乐活动。推出高质量的晚间演出节目。第37条 信息服务规划根据全省的公共服务规划,融入全省的旅游信息工作,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构建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引导标识信息服务可以有线声讯与移动终端信息服务旅游信息网站服务旅游信息指挥调度中心的完整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山东省旅游信息服务的领先地区与先进典型。结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游客特点,推出信息推送服务,充分连接各个社交网络。制定和实施旅游公共信息与服务标准。加强旅游重要信息的实时发布。借助旅游大数据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口碑传承,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第八章 旅游交通与合作规划第38条 交通规划思路强化济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着力优化布局、完善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筑“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区域内高等级公路建设。增加进出济南市的公路通道。积极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和邯济复线项目建设进度。优化济南铁路枢纽,加快城际铁路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