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温度数字控制系统_第1页
液体温度数字控制系统_第2页
液体温度数字控制系统_第3页
液体温度数字控制系统_第4页
液体温度数字控制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液体温度数字控制系统摘 要随着电子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 也便随之而生, 并得到日益发展和完善, 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温度监测和控制系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恒温控制器日益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用品。因此,优化设计出一种技术优先、设备成熟、经济实用的恒温控制系统在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

2、水温控制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分类较多,不同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本设计基于80C31BH单片机控制的水温智能控制系统, 介绍了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思想,以80C31BH单片机为核心,采用了温度传感器AD590,以PID算法控制以及PID参数整定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的水温控制系统。建立了用户操作界面,构成微型监控系统,使水温变化情况可以进行动态的显示,并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关键词 80C31BH 智能控制 AD590温度传感器 PID算法 AbstractAs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3、 micro-computer, 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The use of comput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echnology, will also be followed by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growing, more and show its advant

4、ages. In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he temperatur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people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emperature rising,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gradually into people's lives. Temperature controller has become

5、increasingly essential to people's lives in supplies. Therefore, the optimal design of a technique first, equipment, mature and economical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living and industrial .Temperature is commonly foun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one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y physical chan

6、ge and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so temperature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utomation.The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applies widely in the industry and the daily life, the classification are many, the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7、method is also different, this design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which controls based on the 80C31BH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introduced the system in the hardware and the software aspect's design concept, take the 80C31BH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s a core, has

8、used temperature sensor AD590, the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by the PID algorithm control as well as the PID parameter installation, unifies the control method which realizes. Has established the user operation contact surface, the constitution miniature supervisory system, enables the

9、water temperature change situation to be possible to carry on the dynamic demonstration, and can by establish artificially in certain scope.Keywords 80C31BH Intelligent control AD590 temperature sensor PID algorithm 目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1系统概述21.1系统的设计原则21.2设计任务及条件31.3总体方案设计31.4各部分电路方案论证41.4.1温度采样部分41.

10、4.2加热方案和功率电路的选择- 5 -1.4.3键盘显示部分61.4.4加热降温控制选择62硬件电路设计与计算82.1微型计算机的选择82.2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82.2.1温度传感器82.2.2信号放大器82.2.3 A/D转换器92.3输出通道基本组成112.4人机交互通道122.4.1温度设定电路122.4.2温度显示电路132.4.3超限报警电路152.5驱动控制电路162.6晶体振荡回路172.7上电复位电路183软件设计193.1主程序设计193.2程序结构设计203.3软件的总体构成203.4 典型程序模块233.4.1温度检测程序233.4.2 温度控制程序243.5 报警电路

11、253.5.1 应用程序主要说明253.5.2 应用程序占用资源情况25总结27致谢29参考文献30附录31A1.1 程序清单31A1.2 主原理图34- 35 -引言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其中,温度控制也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现代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单片机技术的出现是给现代工业测控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目前,单片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高可靠性、高性能性价比、开发较为容易,在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化仪表、办公自动化等诸多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水温控制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应

12、用广泛,分类较多,不同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以PID控制法最为常见。单片机控制部分采用80C31BH单片机为核心,采用软件编程,实现用PID算法来控制PWM波的产生,进而控制电炉的加热来实现温度控制。然而,单纯的PID算法无法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在某个特定场合运行性能非常良好的温度控制器,到了新环境往往无法很好胜任,甚至使系统变得不稳定,需要重新改变 PID 调节参数值以取得佳性能。采用单片机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利

13、用单片机进行温室恒温控制,可及时、精确地掌握温度变化,完成诸如升温、降温、恒温等多种控制方式,此技术正广泛应用到空调、锅炉、电热器一类设备上。因此研究微机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系统概述温度控制是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低的温度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水资源失去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对水温的控制,把身边的水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在现代冶金、石油、化工及电力生产过程中,温度是极为重要而又普遍的热工参数之一。在环境恶劣或温度较高等场合下,为了保证生产过程正常安全地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

14、数量,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能源,要求对加热炉炉温进行测、显示、控制,使之达到工艺标准,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的炉温控制系统,可以同时采集多个数据,并将数据通过通讯口送至上位机进行显示和控制。那么无论是哪种控制,我们都希望水温控制系统能够有很高的精确度(起码是在满足我们要求的范围内),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想要的控制,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计算机没有发明之前,这些控制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而当今,随着电 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且计算机和传感器的价格也日益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水温控制并提高控制的精确度不仅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是容易实现的。用高新技术来解决工业生

15、产问题, 排除生活用水问题实施对水温的控制已成为我们电子行业的任务,以此来加强工业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和ADC0809模数转换器的智能恒温控制系统,能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温度的预设、显示和控制。首先对温度检测上来的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与单片机设定的温度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对加热炉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漂洗液的温度。系统包括温度采集,单片机处理,加热控制,温度显示,报警系统等几个部分。文中对其功能、实现过程、部分电路以及整体作了详细介绍。1.1系统的设计原则本设计制作的是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并能实现在5080量程范

16、围内对每一点温度的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在测温部分,还规定了温控误差小于2,测温的结果要求显示。(1)对温度进行自由设定,但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设定时可以适时的显示所设定的温度值,温度可分为3个档,第一档:5060度,第二档:6070度,第三档:7080度。可键盘设定控制温度值,并能用液晶显示,显示最小区分度为0.1(2) 升温由3台电炉实现。已知3台电炉同时工作可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水温提高到规定的温度以内。当温度超过所给的温度时,发出报警信号。(3) 能实时显示水温,显示位数3位,分别为十位个位和十分位。(4) 当温度超过设定值2度或者低于设定值2度时,能自动调整。对题目

17、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可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测温电路、控制电路、功率电路和加热装置。1.2设计任务及条件为使液体温度保持在5080,设计一个采用单片机控制加热器实现温度调控的闭环控制系统。1. 温控误差±2;2. 对升降温过程的时间不做要求;3. 用十进制数码显示液体的当前温度。部分配置:单片机80C31BH、温度传感器、键盘、显示器等1.3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及论证方案1:此方案是采用传统的二位模拟控制方法,选用模拟电路,用电位器设定给定值,采用上下限比较电路将反馈的温度值与给定的温度值比较后,决定加热或者不加热。由于采用模拟控制方式,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大,不能实现复杂的

18、控制算法使控制精度做得较高,而且不能用液晶显示和键盘设定。数据采集信号放大温度预置比较器信号放大控制开关图1.1模拟控制框图方案2:采用单片机80C31BH为核心。采用了温度传感器AD590采集温度变化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后去控制温度,使其达到稳定。使用单片机具有编程灵活,控制简单的优点,使系统能简单的实现温度的控制及显示,并且通过软件编程能实现各种控制算法使系统还具有控制精度高的特点。所以选择方案2。温度传感 器显示键盘功率控制电路加热制冷装置水80C31BH图1.2 单片机控制框图1.4各部分电路方案论证本电路以单片机为基础核心,系统由前向通道模块、后向控制模块、系统主模块及键盘显示摸块等

19、四大模块组成。现将各部分主要元件及电路做以下的论证:1.4.1温度采样部分测量温度的方法很多,按照测量体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温法和非接触式测温法两大类。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两者之间可以充分进行热的交换,最终达到热的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这种方法优点是直观可靠,缺点是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都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温度太高和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非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是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故可以避免接触式测温法的缺点,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此外,

20、非接触式测温法热惯性小,可达1/1000s,故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由于受物体的发射率、被测对象到仪表之间的距离以及烟尘、水汽等其他的介质的影响,这种方法一般测温误差较大。鉴于两种测温方式的优缺点,但本系统设计要求简单,且所测温度范围有限,所以本系统采用的是接触式测温法。 方案1:采用热敏电阻.可满足35-95的测量范围,但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差,对于检测精度小于1的温度信号是不适用的。 方案2:采用温度传感器AD590。AD590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线形度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其测量范围在-50- +150,满刻度范围误差为±0.3,当电源电压在510

21、V之间,稳定度为1时,误差只有±0.01,其各方面特性都满足此系统的设计要求。此外AD590是温度-电流传感器,对于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方案3: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铂电阻Pt1000作为测温元件。热电偶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测温精度高,性能可靠,是最常用的测温元件之一,并有专门的热电偶测温电路。铂热电阻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物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且此元件线性较好。在0°C100°C时,最大非线性偏差小于0.5°C。铂热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RT=R0(1+AT+BT×T);其中RT是温度为摄氏度时的电阻;R0是0&#

22、176;C的电阻;突围任意温度值,A、B为任意温度系数。但其成本太贵,不适合作普通设计。 经上述比较,方案2明显优于方案1,故选用方案2。1.4.2加热方案和功率电路的选择首先要选择好加热的装置。根据题目,可以使用电热炉加热,控制电炉的功率即可控制加热速度。当水温过高时,一般不能对水进行降温控制,而只能关掉电炉,让其自然冷却。在制作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也可以放置一个小风扇,当加热时开启电炉关闭风扇,当水温超高时关闭电炉开启风扇加速散热。还要选择加热的电源。由于加热的功率较大,因此不宜用电池类器件作为电源,应当选用市电。使用市电作为电源时,可以将其变为低压直流电后使用,也可以直接使用22

23、0V交流电,这两种方法的驱动方式有较大的不同。一般直接使用220V交流电比较适宜,能够简化电路的设计。方案一:可以使用继电器控制加热器的工作,如果温度太低,则控制继电器吸合,加热器工作,温度太高则继电器断开,加热器停止加热。由于继电器采用的是机械动作,存在触电,因此吸合频率不能很高,不能频繁动作。在温控精度要求比较高、系统惯性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不宜采用继电器。方案二:可以使用可控硅控制加热器的工作。可控硅是一种半控器件,应用于交流电的功率控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控制导通的交流周期数达到控制功率的目的,二是采用控制导通角的方式。采用控制导通交流周期数的方法时,为了达到控制的精度,需要在一个

24、较多的周期数中控制导通的数目,不适用于动态性能较高的控制。水温控制系统实际上具有较大的惯性,可以考虑这种控制方式。采用控制导通角的方法时,由于对每个周期的交流电都进行控制,因此响应速度比较高,另外由于导通角连续可调,因此控制的精度也比较高。方案三:可以使用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器的工作。固态继电器使用非常简单,而且没有触电,可以频繁动作。可以使用类似PWM的方式,通过控制固态继电器的开、断时间比来达到控制加热器功率的目的。方案选择:通过对照比较,结合题目要求,选择方案2。即采用可控硅控制加热器的工作。1.4.3键盘显示部分通常的LED显示器有7段或8段和“米”字段之分。这种显示有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

25、。共阴极LED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的印记连在一起,通常公共阴极接地。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点亮,相应的段被显示。同时,共阳极L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也一样。方案1:采用静态显示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各位LED显示器的共阳极(或共阴极)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或电源正),每位的断码线分别与一个8位的锁存器相连,各个LED的显示字符一经确定,相应锁存器的输入将维持不变,直到显示另一个字符为止,正因为如此,静态显示器的亮度都较高。若用I/O口接口,这需要占用N*8位I/O口(LED显示器的个数N).这样的话,如果显示器的个数较多,那时用的I/O接口就更多,因此爱显示为数较多的情况下,一般都

26、不用静态显示。方案2:采用动态显示。当多为LED现实时,通常将所有位的段选线相应的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的I/O口控制,形成段选线的多路复用。而各位的共阳极或共阴极分别有相应的I/O口线相应的控制,实现各位的分时选通。其中段选线占用一个8位I/O口,而位选线占用N个I/O口(N为LED显示器的个数)。由于各位的段选线并联,断码的输出对各位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同一时刻,如果各位选线都处于选通状态的话,那LED显示器将显示相同的字符。若要各位LED能显示出与本位相应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显示方式,即在某一时刻,只让某一位的位选线处于选通状态,而其他各位的为选线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段选线上输出相应

27、位要显示字符的断码。这种显示方式占用的I/O口个数为8+N(N为LED显示器的个数),相对静态显示少了很多,但需要占用大量的CPU资源,当CPU处理别的事情时,现实可能出现闪烁或者不现实的情况。方案3:采用移位寄存器扩展I/O口,只需要占用3个I/O口,即数据(DATA)、时钟(CLOCK)、输出使能(OUTPUT ENABLE),从理论上讲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展I/O口,而且显示数据为静态显示,几乎不占用CPU资源。采用扩展口后,又能采用静态显示,这样,即解决了静态显示占用I/O口多的问题,也解决了动态显示不稳定、容易闪烁、占用CPU资源过多的问题。方案选择:选择方案3.理由:非常节约I/O口,

28、又有静态显示的特点,亮度高,节约CPU的使用率。1.4.4加热降温控制选择采用开关量控制,如继电器、双向可控硅、光耦等,控温快速,但是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比较麻烦,调试也麻烦,若用现成的继电器(其实就是把双向按可控硅与驱动电路做在一起)价格十分昂贵。若用继电器时要注意其电感的反向电动势,和开关触点对电动势的影响,以及开关脉冲对整个电路的影响等。应该加入必要的防止干扰的措施。方案1.采用单向晶闸管,这是一件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它既有单向导电的作用,又有可以控制开关的作用。利用它可以用较小的功率控制较大的功率。在交、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随动系统和无触点开关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晶闸管与

29、二极管不同的是,当其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控制极不加电压时,晶闸管并不导通,其正向电流很小,处于正相阻断电流;当加上正向电压、且控制极上(与阴极间)也加上一正向电压时,晶闸管便处于导通状态,这事关压降很小(1V左右)。这时即使电压消失,仍然保持导通状态,所以控制电压没有必要一直存在,通常采用脉冲形式,以降低出发功耗。它不具有自动关断能力,要切断负载电流,只有使阳极电流减小到维持电流以下,或加上反向电压实现关断。若在交流回路中应用,当电流过零或进入到负半周时,自动关断,为了使其再次导通,必须重加控制信号。方案2.采用光耦合可控硅驱动电路,这种器件是一种单片机输出与双向可控硅之间较理想的接口器件,它由输

30、入与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是由一个砷化镓发光二极管,该二极管在5mA-15mA正向电流下发出足够强度的红外光,触发输出部分。输出部分是一个硅光敏双向可控硅,在红外线的作用下可双向导通。光电耦合也常用于较远距离的信号隔离传输。一方面光耦合器可以起到隔离两个系统地线的作用,使两个系统的电源相互独立,消除地电位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是电流驱动器件,可以形成电流环路的形式。由于电流环是低阻抗电路,对噪音的敏感度低,因此提高通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常用于有噪音干扰的环境里传输信号。方案选择:选择方案2.理由:达到同样的加热效果,开关量控制容易,驱动简单,通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

31、2硬件电路设计与计算本电路总体设计包括四部分:主机控制部分(80C31BH)、前向通道(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后向通道(温度控制电路)、键盘显示部分。2.1微型计算机的选择由于系统对控制精度不高,控制功能一般,故选择80C31BH作为控制CPU。2.2温度采样和转换电路系统的信号采样和转换电路主要由温度传感器AD590、运算放大器OP-07及A/D转换电路ADC0809三部分组成。2.2.1温度传感器 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 AD590属于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55+150,工作电源为直流+4+30V。它能把温度信号变为与绝对温度成比例的电流信号,稳定性高,线性度好。2.2

32、.2信号放大器 由于AD590本身产生的是电流信号,而作为A/D转换器的输入需为05V的电压信号,所以可在AD590的输出端加运算放大器,使其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图中电阻R1、R2和电位器RP1、RP2的选择是使运放输出电压与被测温度有一个合适的对应关系。OP07放大器OP07 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具有极低的输入失调电压,极低的失调电压温漂,非常低的输入噪声电压幅度及长期稳定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稳定积分、精密绝对值电路、比较器及微弱信号的精确放大,尤其适应于宇航、军工及要求微型化、高可靠的精密仪器仪表中。特点 低的输入噪声电压幅度0.35 VP-P (0.1Hz 10Hz) 极低的输入失

33、调电压10 V 极低的输入失调电压温漂0.2 V/ 具有长期的稳定性0.2 V/MO 低的输入偏置电流± 1nA 高的共模抑制比126dB 宽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14V 宽的电源电压范围± 3V ± 22V 可替代725、108A、741、AD510 等电路图2.1 OP07的引脚图2.2.3 A/D转换器 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各种MCU、或者DSP等处理器都只能处理数字信号,即使经过处理的信号仍然只是模拟物理量,还不能直接和这些处理器通信,而A/D转换器就是实现从模拟量到数字量转换的关键功能器件。模数转换技术是实现各种模拟信号通向数字世界的桥梁13。本系

34、统中,温度通过传感器AD590采集并转换为电流量,而80C31BH无法对模拟量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所以在本系统加入了A/D转换电路。本设计采用的A/D转换器为ADC0809,它能够分8路模拟信号的分时采集,片内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以及相应的通道抵制锁存用译码电路,其转换时间为100uS。部分管脚功能如下:1.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2.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3.EOC: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4.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

35、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5.CLK:时钟脉冲输入端,典型值为640KHZ;6.REF(+)、REF(-):参考电压输入端; 7.IN0IN7是8路模拟信号输入端;8.D0D7是8位数字量输出端。用单片机控制ADC时,多采用查询和中断控制两种方式。查询法是在单片机把启动命令送到ADC之后,执行别的程序。同时对ADC的状态进行查询,以检查ADC变换是否已经完成,如查询变化是否已经结束,则读入转换后的数据。中断控制是在启动信号送到ADC后,单片机执行别的程序,读入转换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然后返回到源程序。这种方法单片机无需进行转换时间管理,CPU效率高,所以特别适合于变换时间较长的ADC

36、。本设计采用查询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由于ADC0809片内无时钟,故利用89C51提供的地址锁存使能信号ALE经D触发器二分频后获得时钟。因为ALE信号的频率是单片机时钟频率的1/6,如果时钟频率为6MHz,则ALE信号的频率为1MHz,经二分频后为500kHz,与AD0809时钟频率的典型值吻合。由于AD0809时钟频率的典型值吻合。由于AD0809具有三态输出锁存器,故其数据输出引脚可直接与单片机的数据总线相连。地址码引脚ADDAC分别与地址总线的低3位A0,A1,A2相连,以选通IN0IN7中的一个通道。采用单片机的P2.7(地址总线最高位A15)作为A/D的片选信号。并将A/D的ALE和

37、START脚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在锁存通道地址的同时启动ADC0809转换。启动信号由单片机的写信号WR和P2.7经或非门加工得到的正脉冲作为OE信号去打开三态输出锁存器。编写的软件按下列顺序动作:令P2.7=A15=0,并用A0,A1,A2的组合制定模拟的通道的地址;执行一条输出指令,启动A/D转换;然后根据所选用的时查询,中断,等待延时三种方式之一的条件去执行一条输入指令,读取A/D转换结果。ADC0809时一个8路8位逐次逼近的A/D转换器。AD0809的转换时间为100us。在CPU发出启动A/D命令后,便执行一个固定的延时程序,延时时间应略大于A/D的转换时间:延时程序一结束,便执行数

38、据读入指令,读取转换结果。我们只用了其一路AD转换,参考电压2.56V,即一位数字量对应10mV即1摄氏度。所以用起来很方便。图2.2 温度采集电路图图2.3 ADC0809接线图2.3输出通道基本组成考虑到系统有三台电炉加热,所以系统输出通道是由3条具有相同结构的开关量输出通道组成,分别控制3台电炉的通电和断电,如图2.4所示。图中采用光电耦合双向晶闸管驱动电路,分别由P1.0、P1.1、P1.2控制1#、2#、3#电炉。75452起驱动作用,MOC3011为光耦合器,起隔离作用,防止电网中的干扰信号冲击CPU,晶闸管两端并联RC保护回路。图2.4 输出通道电路原理图2.4人机交互通道2.4

39、.1温度设定电路因温度设定有三档,所以,系统采用拨码盘来实现。P1口的高四位P1.4、P1.5、P1.6、P1.7作为设定温度数值输入口,高电平有效,低电平无效。这样P1口就具有输入与输出双重功能。控制三台电炉工作;P1.4-P1.7作为输入,输入温度设定值。BCD码拔盘后面有5个接点,其中A为输入控制线,另外4根是BCD码输出线。拔盘拨到不同位置时,输入控制线A分别与4根BCD码输出线中的某根线相连。在某些单片机系统中,有时需要输入一些控制参数,这些参数一经设定将维持不变,除非给系统断电后重新设定。这时使用数字拨盘既简单直观又方便可靠。拨盘种类很多,但使用最方使的拨码盘是十进制输人、BCD码

40、输出的拨码盘。如图2.5是温度设定电路。图2.5 温度设定电路2.4.2温度显示电路采用74LS164与LED连接达到显示的目的。本系统采用LED显示,每30s刷新一次温度显示值,如图2.6所示利用串行口的移位功能,扩展三位静态显示电路,P1.3为输出控制。当P1.3为高电平时,允许串行口输出数据给移位寄存器,当P1.3为低电平时,串行口禁止输出数据,LED显示的内容不变。图中LED1显示十位温度值,LED2显示个位温度值,LED3显示小数点后一位的温度值,LED2的小数点位dp固定接地,使小数点总是亮着。LED数码管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用的廉价设备,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数字显示器件。当发光二极管

41、导通时,相应的一段发光。控制相应的二极管导通,就能显示出09的数字或英文字符,尽管显示的字符形状有些失真,能显示的字符数量也有限,但控制简单,使用方便。本电路显示部分由3位数码管显示,分别显示温度的十位、个位和小数位。图2.6 显示电路原理图常用的数字显示器件是LED七段数码显示管。其引脚排列及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其内部是由七个字段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小数点DP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或负极)连在一起为公共端。当在它的 a、b、c.g、DP 加上正向电压时,各段发光二极管就点亮。图2.7 数码显示器管脚排列图本设计中,译码器74LS164/ BCD-7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74LS164的功能用于将B

42、CD码转化成数码块中的74LS164数字,通过它解码,可以直接把数字转换为数码管的显示数字, 从而简化了程序,节约了单片机的I/O开销。因此是一个非常好的芯片。其原理如下:译码为编码的逆过程,它将编码时赋予代码的含义“翻译”过来,实现译码的逻辑电路成为译码器,译码器输出与输入代码有唯一的对应关系。进行I/O口扩展,并通过74LS164与LED进行连接达到现实的目的。74LS164时8位串入并出一位寄存器,当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的发送状态时,串行数据由P3.0(RXD)送出,移位时钟由P3.1(TXD)送出。在移位时钟的作用下,串行口发送缓冲器数据一位一位地移入74LS164中。需要指出的是

43、,由于74LS164无并行输出控制端,因而在串行输入过程中,其输出端的状态会不断的变化。故在某些应用场合,在74LS164的输出端应接输出三态控制。其传输方式采用串行口方式0的数据传送,可采用中断方式,也可以采用查询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借助于TI和RI标志。串行发送时,可以靠TI置位(发完一帧数据后)引起中断申请,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发送下一帧数据,或者通过查询TI的状态,只要TI为0就继续查询,TI为1就结束查询,发送下一帧数据在串行接受时,则由RI引起的中断或对RI查询来确定何时接受下一帧数据。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在开始通讯之前都要先对控制寄存器SCON进行初始化。在方式0中,将00H送SC

44、ON就可以了。显示采用3位共阳级LED的静态显示方式,显示内容有温度值的十位、个位及负位,这样可以只用P3.0(RXD)口来输出显示数据,从而节省了单片机端口的资源,在P3.0(TXD)的控制下通过74LS164来实现3位静态显示。就是每一个显示器都占用单独的具有锁存功能的I/O口接口用于笔画段字形代码。只要把显示的字形代码发送到接口电路,就不用管它了,直到要显示新的数据时,再发送新的字型码,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单片机中CPU的开销比较小。2.4.3超限报警电路 系统采用声音报警,报警电路只需一位开关量控制即可,如图2.8所示,考虑到单片机的I/O口线均已使用,所以报警接口电路由一位数据线连接三

45、态锁存器和驱动器组成,端口地址为BFFFH。报警装置为蜂鸣器图2.8 报警电路图报警电路用到了三态门和或门电路,连接74LS32的输出端的是三态门的使能端,只要89C51BH中是P2.6和WR中两个都为低电平时,那么经过74LS32输出后为低电平,这样使能端为低电平,P0.0经三态门的输出不起任何作用,所以蜂鸣器也不会响。当P2.6和WR其中有一个为高电平时,使能端也变成了高电平,这样三态门的工作状态与普通的与非门差不多,当P0.0输出为高电平时,经过三态门的输出状态为低电平,再经过三极管则变成了高电平。这时,蜂鸣器响动,发出了报警声2.5驱动控制电路 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是一种单片机输出与

46、双向可控硅之间较理想的器件,它由输入与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为砷化镓发光二极管,该二极管在5mA-15mA正向电流作用下可发出足够强度的光,触发输出部分。输出部分为硅光敏双向可控硅,在红外线作用下可双向导通。该器件为六引脚双向直插式封装。图2.9 光电耦合器MOC3041光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光-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与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与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批次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常用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光电耦合器的种类较多,常见有光电二极管型、光电三极管型、光敏电阻型、光控晶闸管型、光电达

47、林顿型、集成电路型等。 光电耦合器其内部,由于发光管与受光器的耦合电容很小(2pF以内)所以共模输入电压通过级间耦合电容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小,因而共模抑制比高。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时一种单片机输出与双向可控硅之间较为理想的接口器件,它由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为砷化镓发光二极管,该二极管在5mA15mA正向电流作用下发出足够强度的红外光,触发输出部分。连接电路图2.10驱动控制电路2.6晶体振荡回路XATL1(19):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内部反相放大器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使用外部晶体振荡器时,须接地。XTAL2(18):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芯片内部

48、反相放大器输出端。使用外部晶体振荡器时,接受外部振荡器输入的信号。外接晶体的两端与XATL1和XATL2连接,与芯片内部反相放大器构成振荡器。单片机通过外接晶体引脚XATL1和XATL2与89C51片内的反相放大器构成振荡电路如图2.11所示。XTAL1XTAL26MHz80C3120pF×2图2.11晶体振荡电路本电路设计采用内部方式,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反相器作振荡电路,利用外接晶体作定时单元,晶体的频率范围在1.212MHz之间选择。图中并联的小电容起频率微调的作用。时钟信号把振荡频率进行二分频,他给主机提供了一个双向信号。第一向信号在每一时钟的前半部分有效,第二向信号在时钟周期的

49、后一半有效。在单片机中,每一条指令的执行可分解为若干个基本的操作。这些微操作所对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这种次序就是计算机的时序。2.7上电复位电路RST(9):它是单片机的复位输入端;它还是掉电方式下的内部RAM的供电端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恢复到初始状态。由于有一个内部的下拉电阻,只需要在本端和VCC之间接一个电容,就可以做到上电复位。如图2.12所示。图2.12上电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复位电路,上电瞬间,RC电路充电,RST引脚端出现正脉冲,只要RST保持10ms以上高电平,就能使单片机有效地复位。复位引脚除了能对单片机复位外,在VCC掉

50、电期间,此引脚可接备用电源,以保持内部的RAM数据。在单片机复位后,P0P3口输出高电平,堆栈指针SP重新赋值为07H,其他特殊功能寄存器和存储寄存器PC被清0,只要RST保持高电平,单片机就会循环复位。RST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后,单片机从0000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另外,单片机的复位不影响内部RAM状态。3软件设计3.1主程序设计软件按设计从主程序流程图3.1设计,依次编制出各子程序。开始是是否是否与定值相等采集温度否启动/停止加热查询温度是否是否调节A/D转换是否显示温度与定值比较调节温度是输入设定值否图3.1 主程序流程图程序启动后,首先清理系统内存,然后对温度进行采集,并通过AD转换后,

51、传输到单片机,在由单片机控制显示设备,显示现在的温度,然后系统进入待机状态,等待输入设定温度,然后系统将设定温度与现在温度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启动或停止对电炉的控制。3.2程序结构设计根据以上已经确定的硬件电路,可以根据下列原则编写控制系统的软件。1)温度检测: 定时启动ADC0809进行A/D转换,以检测温度值。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可采用均值滤波法进行软件滤波,具体措施是:使ADC0809连续采样4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这一次的温度检测值。2)温度控制: 比较设定值与温度检测值的差别,按照确定的控制规律,控制P1.0,P1.1,P1.2这3根输出口线的状态,从而控制3台电炉的通断。3)定时:

52、利用单片机片内定时器,进行30秒定时,以满足采样周期的要求。4)温度显示: 在每次检测温度后没,进行一次温度显示刷新,即将新的温度检测值经过标度变换后输出给显示器。5)报警: 若检测到的温度值与设定值超过允许范围,则通过P0.0输出超限报警信号。3.3软件的总体构成程序的运行:当系统通电后,程序自动从头运行,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若按下复位键,程序重新从头开始运行。程序结构设计: 主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包括定时器,I/O口和中断系统的初始化。然后等待定时时间到,由定时器发出定时中断申请。中断服务程序进行以下操作:拨码盘设定值扫描,温度检测,标度变换,温度显示和控制,报警。程序模块划分: 在程序总体机构中,将以下几个功能设置为程序模块:温度设定输入,温度检测,温度值标度变换,温度显示,温度控制。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 控制系统的主程序主要是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其中包括各端口的初始化,定时计数设定,系统中断方式设定等。系统中断服务程序的功能为:判断是否定时30秒到,若到,则检测设定值,检测温度值,标度变换,温度显示与控制等,若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