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梵高的心路历程_第1页
浅析梵高的心路历程_第2页
浅析梵高的心路历程_第3页
浅析梵高的心路历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梵高的心路历程    杨伟摘要:他出生以来,成为代替者,缺乏母爱,成年时,生活又遭遇不顺,他称自己是一切的圈外人,这种经历让他的性格孤立怪癖;其次,他恋情的屡次失败,打击他自信心的同时也让他缺乏安全感。他天性偏执、怪癖,孤独。在恋情面前过于激烈和执着,但又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父亲的离世、兄弟成家,他的好友高更的离开更是致命的打击。他就是文森特梵高。他生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死后才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为世人留下了宝贵作品,如星空、自画像、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名作。关键词:梵高;心理;笔触梵高1853年3月30日降生在荷兰一个村庄的牧师家庭。梵高

2、从小喜爱绘画,由于生活所破,志向不定。梵高的艺术生涯开始于 1879 年,当时年轻的梵高已经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难,爱情的失意、事业的困苦、生活的落魄都在这颗年轻而善良的心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一、梵高的心路历程(一)梵高心路历程萌芽期梵高生平的都在孤独中度过,降生时就伴随着悲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似乎上帝的博爱也无法容纳他那激情四射、无比热情的同情心。由于对现实的失望而把内心的激情、情感转向内在的精神世界、转向对艺术的追求,渴望能够用这种美好的方式来展示他那虽饱经风霜却仍然充满同情与美好的内心世界。“发芽的种子绝不会裸露在凝霜的寒风中,而那正是我的人生一开始就面临的状况。”依据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

3、家的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活着的孩子对死去的孩子会有极大的负罪感,在还不健全的幼小的心理上,会觉得是因为自己而导致那个孩子的死亡,且另一方面会尽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摆脱替身的阴影。但是家里人难免还是会比较,并且对于死去的孩子,大家可以无限的设想他的完美,不可估量的未来和惊世骇俗的聪颖,而这一切对于替代者永远是一个达不到的,不现实的要求。梵高恰巧是这样的替代者,他的母亲也由于第一个文森特·梵高的死亡而忧郁悲伤,这种忧愁持久地贯穿于梵高的早年生活。该观点已经得到梵高的权威研究者莫隆的验证,所以“悲伤”和“忧虑”就是梵高早期成长的“潜意识背景。”母亲由于没有从第一个孩子的死去阴影中走出,所以

4、很难给梵高带来一个幸福母亲的关爱和教育,更多的是敏感和悲戚所带来的影响 。梵高由于得不到所需要的母爱,导致了他的性发展的阻滞,这种阻滞和抑制会使儿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性格趋于孤介、自馁和冷漠。梵高的父亲是一个严峻的传教士,在道德层面上对他的管束更是严格,宗教的礼数羁系着他的自由,外部环境对“自我”的限制条款要比同龄人多很多“,自我”对于“本我”压制也让他必须小心谨慎,这种从小积累下的“危险”会导致“自我”的软弱,从而让人产生焦虑,引起心理失衡。(二)心路歷程发展否定期在梵高成年时期,怪癖和孤独在他的心里慢慢滋生。他学业无成,做销售因为不善交流、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喜好、爱与顾客较真而失败;做牧师

5、又因为过于的虔诚,被认为是毁坏传教士形象而失败;表白遭受拒绝。对爱情渴望的哀伤,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靠他的弟弟的救济过活。生活的不顺让他的自尊心受到重创,性格更加的怪癖。他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是被世界遗弃的圈外人。修剪过的柳树这幅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远处的房子代表着作者向往的归属,渴望但是又过于遥远,画面中行人就是的自己,对自己没有自信,形象渺小。而这棵被砍伐的树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棵树代表梵高成长经历,树枝虽然强壮但却被斩断了,并且这棵树被置身在旷野中,无依无靠,可见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绝望,天空的阴云让这种悲观的气氛更加凝重。(三)心路历程发展疯狂期在梵高生命的中后期,绘画是他的 一

6、个转折点,从绘画中找到真正的归宿。但是超凡脱俗的艺术一开始总是艰难的,被世俗蒙蔽双眼的人一时难以辨认这震撼心灵艺术的价值,梵高也只能在不被欣赏和嘲笑中前行。在这期间痛苦也从未离开过他父亲的离世、提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在梵高看来他即将失去提奥,不能再拖累他)、他的密友高更的离开对梵高更是致命的打击,也有了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对于梵高来说也是潜意识矛盾的诱发者,梵高一方面将他当作情投意合的朋友,希望得到他的赞赏,然而在内心却躁动着对他极度的憎恶,因此可能想要袭击他,化为灰烬。因精神失常住进精神病医院不幸就是这样的垂怜他,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悲伤会永远留存。”梵高的一生就像是一首悲

7、戚的乐曲,低沉的让人难以喘息,他的世界里,死后才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二、色彩笔触的变化笔触和色彩一样,都是画家内心世界总体表现,也是画家释放内心压抑的一种渠道。心理学上讲,画家的绘画动作与用笔的习惯,或站着,坐着 “摆笔”、“勾线”、“皴擦”、“点划”等动作在心理学理论中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内心压抑的行为动作。这些动作作为释放压抑的一种方式,梵高的画我们可以看出,它很好的运用在绘画中,他把情绪寄托在笔触上,释放“狂躁”心理的同时又合理的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手段。梵高“狂躁”心态主要表现在后期,伴随着心态和病情的变化,绘画笔触也更加随性。三、结语梵高的每一幅画都是他内心世界的反应,他一直在坚持内在的自我。他将猛烈且敏感的心思、仁慈却顽强的个性、忧郁而忧愁的心理融在自己的作品里。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打开了自我情感表现的大门,其画作中对主观情感的释放、表现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